查看: 5857|回覆: 11
收起左側

[業界新聞] 北美戲院業者要求預告片長度以2分鐘為限;北美最大連鎖戲院業者實施每場「免費播放預告片僅限一支規定」;華納創舉:與零售業巨人Walmart合作銷售超人:鋼鐵英雄預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3-2-21 16:3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5-31 01:57 編輯

戲院業者要求預告片長度以2分鐘為限,詳見本人六樓的發言。

華納創舉:與零售業巨人Walmart合作銷售超人:鋼鐵英雄預售票,詳見本人四樓的發言。

北美前兩大連鎖戲院拒售鋼鐵人3預售票,詳見本人三樓的發言。

去電影院看電影,在正片放映之前都會看到即將上檔電影的預告片(tariler),而且觀眾通常會看到至少一、兩支預告片。戲院作為收費播放電影的場所,播放預告片應該是業者的義務,也就是戲院應該要免費播放這些預告片。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後面簡稱LAT)前兩天有一則調查報導,指出北美最大的連鎖戲院業者Regal娛樂集團(Regal Entertainment Group),已經開始實施每場免費播放預告片僅限一支規定(one-trailer-only rule)」,將免費播放預告片的數量由之前的兩支減為一支,意思就是在Regal的放映廳內,每場電影放映前播放的預告片,只有一支是電影公司不須要付費的,超過一支以上的預告片,電影公司就必須另外付費。

Regal此舉似乎引發爭議,至少LAT的報導提到,各電影公司是私下抱怨(privately grumbling),並要求LAT記者在報導時姑隱其名,顯然這個話題很敏感,電影公司並不想得罪戲院業者,而且是北美第一大連鎖戲院。而我個人同意這位要求匿名的電影公司高層說法:「當我們花了幾億美元拍攝電影,戲院業者有義務(協助)行銷這些電影,這是合乎邏輯的(It's logical a theater operator has an obligation to market studios' movies, when we're spending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on [making] each one)」。不過,大型連鎖戲院業者不會公開承認要收費播預告片,電影公司也不會公開承認有付費。而報導也提到,Regal與北美第二大連鎖戲院AMC的發言人都拒絕對LAT發表評論,北美第三大連鎖戲院業者喜滿客(Cinemark Holdings Inc.)與另一大型業者Carmike Cinemas Inc.也拒絕發言。

報導中還提到,好萊塢六大中的四大-福斯、Sony、環球與華納,與北美幾家連鎖戲院業者都簽署了一份一年一簽、價值幾百萬美元的行銷合約(annual marketing deals worth several million dollars),報導具體提到的戲院業者除了Regal之外還有AMC。簽署這樣的合約,至少可以讓這些電影公司不必受限於免費播放預告片的數量,而取得較有利的行銷位置。報導也提到,迪士尼與派拉蒙則沒有簽署這樣的合約,而非好萊塢六大的較小型電影公司,則必須支付每支預告片最高達10萬美元的費用(smaller studios may pay as much as $100,000 to play a trailer for one film)

而顯然付費播放預告片的情形,目前只發生在大型連鎖戲院。「每個人都說:『沒有,沒有,絕對沒有付費才播放預告片』的情事,但我們知道對於一些大人物(big boys,當然是指那些大型連鎖戲院業者)來說絕非如此(Everybody says, 'No, no, there's no money ever paid to show trailers,' but we know that's not the case for some of the big boys)」,這是位於洛杉磯Sherman Oaks地區的銀河戲院(Galaxy Theatres)總裁(president)Rafe Cohen的說法,銀河戲院是一家小型連鎖戲院,擁有115個放映廳。Cohen接著表示:「以我們這些小人物來說,我們也很想收費播放預告片,但是我們無能為力(要求電影公司這樣做)(For us little guys, we'd love to charge for trailers, but we don't have the leverage.)。」根據最新的消息,Regal旗下有540家戲院、6880個放映廳,不但已經是北美最大的連鎖戲院業者,而且正在洽談併購好萊塢戲院(Hollywood Theaters)。好萊塢戲院擁有43家戲院、513個放映廳。據說Regal打算花2.38億美元,其中包括承受1.57億美元的債務。(照片上的是Regal位於洛杉磯市中心的Live Stadium 14影城外觀)

至於有多少預告片是電影公司付費後才在戲院播放,報導提到並沒有這方面的正式統計,不過報導提到來自Jeffrey Neuman的說法。Neuman是位於加州首府Burbank一家公司的執行長,這家名為Verites的公司其中一項業務是接受電影公司委託,前往戲院視察付費播放的預告片是否依約在戲院播出。這好像有點好笑,電影公司在付費給戲院播放預告片之後,還要再付費另外請人去視察預告片有沒有播放(而且有可能是坐飛機到美國各地視察,或再發包給下游執行)。Neuman告訴LAT記者,Verites於2012年視察了大約100支預告片,2009年則只有30支(Verites checked on about 100 trailers in 2012, compared with 30 in 2009, Neuman said.)

至於為何要製作並播放預告,迪士尼的前發行部總裁(former president of distribution for Walt Disney Studios)Chuck Viane表示:「當合宜的預告片未能在合適的電影前播放給觀眾看,是可能會影響到(預告片要宣傳的那部電影的)票房(When the right trailers aren't seen by the public with the right movie, that can hurt the box office.)。」LAT的報導提到戲院免費播放預告片制度(free trailer system)開始崩塌(break down)是在2001年,Sony當年付費給戲院業者,要求在神鬼傳奇2(The Mummy Returns)播映前,播放獸性大發(The Animal)的預告片。至於成效好嗎?票房數字可以說明一切,獸性大發拍攝成本4700萬美元,北美票房5774.30萬美元,海外2702.96萬美元,在考慮到行銷費用後,可以確定有不少虧損。而神鬼傳奇2拍攝成本9800萬美元,北美票房2.020億美元,海外2.309億美元,是北美當年度票房第六名,全球票房第七名,絕對符合Viane所指的合適的電影(the right movie)定義。

而由於播放預告片變得『有利可圖』,報導提到10年前一場電影在正片放映前會播放三到四部預告片,Regal與AMC現在會播放六到七部預告片。「預告片的數量絕對已經爆量(The number of trailers has absolutely exploded)」,這是來自Federico Ponce的說法,Ponce是High Res Hype的老闆,這家公司曾為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鋼鐵人(Iron Man)等片製作預告片。Ponce表示他們的業務開始時,每四個月要製作一或兩支預告,現在則要製作三或四支預告。由數量來看,可見競爭愈來愈激烈,代價也跟著增高。「連鎖戲院通常一支預告片收2.5到10萬美元的費用,在旗下一半數量的放映廳放映熱門電影時播放(Theater chains typically receive $25,000 to $100,000 to run a spot before a popular film at half their theaters)」,而這只是在熱門電影放映前播放預告片的價位,如果是最終版預告(final trailer)的費用會更高。Neuman指出:「有多少人看過(一部電影的)第一支預告與最終版預告,(宣傳效果)是有很大的差別的(There'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how many people see the first trailer and the last.)。」

而前面提到的連鎖戲院業者與好萊塢六大中的四大簽署的行銷合約,在報導的最後部份稱為「行銷夥伴關係(marketing partnerships)」,要維持這個「關係」要花300到600萬美元,除了預告片之外還包括在戲院大廳(lobbies)設置特別廣告、戲院販賣的爆米花包裝盒(或紙袋)上面印電影廣告...等。報導還提到六大中的其中一家,在連鎖戲院業者的官網砸大錢買廣告,希望藉此讓自家電影的預告片獲得特別待遇。

LAT的報導是從Regal的「免費播放預告片僅限一支規定」為起點,相當深入挖掘了相關內容,報導最後也提到,電影公司已經開始在擔心,其他大型連鎖戲院業者會跟進,也要求比照辦理。而或許讀者看到這裡,會很好奇這些預告片在網路上就可以看到,而且不同版本預告片更新的速度比戲院還要快,幹嘛花大錢在電影院播放?道理很簡單,會花錢進戲院看電影的觀眾,未來再花錢進戲院的比例與可能性很高,但在網路上看預告片的鄉民,四處詢問那裡可以「下(載)」或「低調」的比例相對來說比較高,會花錢進戲院的比例比較低,電影公司當然要努力討好願意花錢進場的小姐、大爺們。而我個人是比較好奇,國內的影城是否也已經引進這樣的制度,尤其是在最近幾年經濟情況嚴峻,影城愈開愈多家,但是整體票房卻下滑,並已開始影響電影院收入的現在。

以下是洛杉磯時報這則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envelope/cotown/la-fi-ct-pay-for-play-trailers-20130219,0,849380,full.story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20 精幣 +20 收起 理由
popo + 20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13-2-21 18: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看了這一篇.我知道了為什麼90幾分的電影變多了.為什麼以前的片頭都有一段OPEN.
可能影片長度越長.戲院就會收取更高的費用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4-17 00:31:20 | 顯示全部樓層
目前正在賭城舉行的Cinema Con,與電影相關行業的業者都會參與。Deadline有一則獨家新聞,指出迪士尼(Disney)與北美幾大連鎖戲院業者仍有未簽訂的協議待解決,而由於爭議未解,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暑假第一檔大片鋼鐵人3(Iron Man 3)

鋼鐵人3的北美上片檔期是5月3日,但是包括北美最大連鎖戲院業者Regal、第二大的AMC,以及第四大的Carmike,到現在還沒有開始銷售該片的預售票,而這三大業者在北美至少擁有上萬個放映廳,是很龐大的戲院通路。報導提到曾有部份戲院開始賣了一些預售票之後又臨時喊停。報導提到,預售票對電影公司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像鋼鐵人3這樣的大片,有可能在電影還沒有正式上片前,就先有至少千萬美元以上的進帳。而Deadline上個星期才有獨家報導指出,鋼鐵人3上週在北美進行的市調(tracking)反應非常好,首映週末三天票房預估可達超過1.25億美元。

報導還提到,迪士尼與北美連鎖戲院業者之間的協議已經延宕了好幾年,去年的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上片時就已經處於無約狀態,所以,這幾大戲院業者就趁今年的Cinema Con來與迪士尼談判。至於迪士尼與戲院業者之間的協議包括些什麼具體內容,報導並沒有提到,不過,從本人一樓關於預告片的報導內容可以有一些粗略的了解。本人一樓的發言中已經提過,好萊塢六大中的福斯、Sony、環球與華納,與戲院業者的合約是一年一簽,迪士尼與派拉蒙則沒有,有可能派拉蒙也會遇到同樣的要求,特別是在包括屬於國際三大信評機構的惠譽(Fitch Ratings),以及Box Office Mojo在內的票房觀察專家都認為,今年度的北美電影市場會比去年衰退,BOM更認為今年可能不會出現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大片,戲院業者既然可能無法從電影票收入中獲利,當然會想要從電影公司的口袋來挖錢。

以下是Deadline網站這則獨家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3/04/iron-man-3-tickets-not-on-sale-yet-at-theater-chains-in-dispute-with-disney/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23:36: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4-24 23:50 編輯


即將於6月14日在北美上片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華納開發了一項創新的行銷手法,那就是與北美大型連鎖賣場Walmart合作販售本片的預售票。而即將於下週五(5月3日)在北美上片的鋼鐵人3(Iron Man 3),北美前兩大連鎖戲院業者Regal與AMC至今仍未開始販售的預售票,使得華納此舉備受好萊塢矚目。而零售業巨人(Retail giant)首度加入電影預售票銷售行列,也讓人對銷售成效感到好奇。若華納與Walmart的合作創下銷售佳績,也可望為好萊塢六大開創另外一個電影票銷售管道。

這是來自Variety的報導,報導提到Warmart將於5月18日上午8時開始,在全美3700個賣場販賣超人:鋼鐵英雄6月13日傍晚7時開始,在北美2379家戲院、6372個放映廳的首映晚場預售票。報導提到,依照北美電影市場的傳統,本片的預售票應該要到5月21或22日才開始販售,華納此舉給予Walmart有3到4天的搶錢先機。Walmart除了將配合在包括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在內的社群網站,以#SeeSteelFirst標語大打行銷廣告之外,Walmart也支援「超人:鋼鐵英雄體驗(Man of Steel Experience)」的手機APP程式,並將在蘋果的App Store以及Google Play接受下載。另外,Walmart旗下賣場也將於本週末(4月28日)開始,販售本片的各項授權商品(licensed merchandise),內容包括T恤、電子產品、海報...等商品。Variety特別提到,超人一直是DC漫畫旗下人物授權商品的頂尖銷售者之一(Superma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DC's top sellers when it comes to licensed merchandise),特別是有相關電影要上片之際。

而在Walmart販售的預售票除了可以觀賞本片之外,票卡上還附有代碼可以讓購票觀眾優惠預購本片未來將發行的套裝藍光(Blu-ray combo pack)、或者是未來本片的HD數位版本下載(HD digital download),而這個附加的優惠還將包括免費的原創數位漫畫(a free original digital comicbook),這份漫畫的內容是由本片的編劇之一David Goyer(黑暗騎士三部曲)所創作。

Variety也提到華納與Walmart此次的首度合作,可能產生的影響:

  • 當各大連鎖戲院競逐電影獨家授權商品的銷售權時,Walmart不但搶到電影預售票的先機,並得以藉此證明它仍是零售業這個行業中的最大尾(still the biggest fish in the retail pond)
  • Walmart銷售本片預售票不但可望刺激本片的預售票房,同時也將提升未來發行家庭娛樂產品的需求,而且是跨平台的需求(包括DVD、藍光以及付費數位下載...等)。Variety的報導提到,雖然近年來北美市場DVD的銷售一直在下滑,但是好萊塢仍不願放棄這一塊的收入,而藍光與數位下載則是呈現成長趨勢,華納與Walmart的合作在電影的收益上,可說是創新之舉(innovative move)。未來在Walmart會有本片的獨家版本藍光,應該也不會讓人意外。
  • 對於華納來說,有全美最大的零售業巨人Walmart成為合作夥伴,可說是讓旗下影視產品的行銷肌肉(marketing muscle)更加壯大,而對於本片的未來票房發展來說也是好事一件。畢竟,如果本片的未來票房成功,將有助於華納加快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的籌拍進度。

與Walmart成為合作夥伴,很顯然是Kevin Tsujihara今年初升任華納(Warner Bros.)執行長(CEO)之後所做的決策。華納的執行長一職,原本是由旗下的電影、電視以及家庭娛樂(Home Entertainment Group)三大部門總裁(president)擇一升任,今年初時代華納(Time Warner)正式宣佈由家庭娛樂部門總裁Tsujihara升任時,可說是好萊塢到處都是眼鏡碎片,但目前看來,Tsujihara的確有創新的作法,現在只剩下成效如何的問題。

由於傳聞迪士尼為了提高與戲院分帳比例,一直不願與Regal和AMC達成協議,而兩大連鎖戲院業者也以拒絕銷售預售票回敬。Variety的報導提到,Walmart賣預售票還可以擁有選擇權Walmart各地賣場的經理有權選擇該地區有哪些戲院可以加入預售票使用範圍(they're the ones that determined which local theater chains would be part of the early Superman screenings),等於讓華納可以完全避開類似迪士尼目前仍在處理中的爭議,也突顯Tsujihara的明智。

Variety也提到,華納與Walmart的合作,未來可能會讓好萊塢其他五大開始尋求與包括Target、百思買(Best Buy)、玩具反斗城(Toys R Us)...等大型連鎖賣場合作,甚至還可能會包括線上零售業霸主Amazon。

最後,順便提一下與超人:鋼鐵英雄有關的訊息,根據Empire雜誌版的最新報導,導演Zack Snyder透露本片最後的剪輯版本片長大約2小時10分左右(the final cut of Man of Steel will be around two hours and ten minutes,他沒有提到片尾字幕,個人猜測包括片尾字幕在內,應該不會超過140分鐘),而且戲院版就是導演版(The movie is the director's cut.)

以下是Variety這則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variety.com/2013/film/news/walmart-to-sell-movie-tickets-to-man-of-steel-1200409884/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0 精幣 +10 收起 理由
popo + 10 + 10 熱心助人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4-24 23:58:13 | 顯示全部樓層
今天看到這個相關新聞,立刻被文章中的票給吸引住,真想收藏起來,只可惜.....唉>"<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31 01:5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電影院在正片放映前播放即將上檔電影的預告片(tariler),長度2分半鐘會不會太長?美國電影業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er Owners,後面簡稱NATO)最近認為2分鐘比較適合,而且要求電影公司配合辦理。

就在今年2月份,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揭露北美最大連鎖戲院業者Regal娛樂集團(Regal Entertainment Group)開始實施每場「免費播放預告片僅限一支規定(one-trailer-only rule)」,將每場免費播放預告片的數量由之前的兩支減為一支之後(詳見一樓本人的發言內容,建議先看過那篇內容之後,再來看本文會更容易了解),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又獨家報導指出,「戲院業者(指NATO)尋求建立新的規則以縮短電影預告片的長度(Theater Owners Seek New Rules Shortening Movie Trailers)」,這也是THR這則獨家的標題,報導第一段提到NATO正在推動新的電影行銷規則,其中包括預告片長度以2分鐘為限制,比平常的標準少了30秒。

消息來源對THR記者表示,NATO的行政高層為了提高戲院業者對好萊塢電影在戲院內行銷上的控制,制定了新的方針(NATO's executive board came up with the proposed new guidelines in an effort to give exhibitors more control over how Hollywood movies are marketed inside of their cinemas,請注意方針guidelines後面有s),戲院業者認為觀眾抱怨最多的,就是預告片太長而且對於劇情透露的太多。報導提到北美戲院每場通常播放7或8支預告片、差不多在17.5到20分鐘左右,比戲院業者每場播放的其他廣告長度要多。戲院業者認為,縮短預告片長度可以讓觀眾到電影院看片的經驗變得更有吸引力。

好萊塢電影公司相當依賴預告片來為電影行銷,因此他們不認為2分半鐘太長,所以他們對於NATO簡報的新方針,當然普遍反應不佳,而NATO也正在看好萊塢的反應以便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對於好萊塢來說,雖然網路已經讓預告片的流通更為普及,但是電影院內播放預告片以及電視廣告仍被視為最強有力的行銷武器(television advertising and in-theater trailers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potent weapons in marketing a movie)。這是當然的,因為會花錢進戲院看電影的觀眾,未來再花錢進戲院的比例與可能性都很高。而一家要求匿名的電影公司高層表示:「我的預告片長度2分半鐘,而那是我們傳達(這部電影的)正確訊息給觀眾所需要的長度(My trailers are 2.5 minutes because that's what we need to send the right message.)。」

這位高層還提到:「這可能會是革命性的典範轉移。30秒是很長的時間(This could be a paradigm shift. Thirty seconds is a long time)。」「革命性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是很重的話,國外媒體的跟進報導多引用了這句話,而這也是我在前面加上革命性的原因(paradigm shift不僅僅是典範轉移而已)。一位在電影發行業務上的資深人士則指出:「你不可以用一項規定讓所有電影一體適用,因為每一部電影所需要的行銷方式都是不同的(You can't have one rule that applies to all films, because each film is different in how it needs to be marketed)。」

好萊塢現行的一支預告片長度2分半鐘,是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MPAA,這個單位也負責為電影分級)所制定的方針,雖然有時也有意外的狀況,例如即將上檔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就有一支長達3分鐘的預告片,上週末的全球票房冠軍玩命關頭6(Fast & Furious 6),今年2月在超級盃(Superbowl)電視轉播中播出的第一支預告片之後,隨即推出的第一支正式版預告片長度就超過3分鐘,但是後來在戲院播出的版本就縮短到2分半鐘左右(主要就是拿掉了片尾搞飛機的相關畫面)。NATO擬訂的方針除了預告片長度以2分鐘為限之外,還包括電影在正式上片4個月之前,不得在戲院內行銷,其中包括不得在戲院內播放預告片,當然也會有意外狀況;還有,所有的行銷內容都必須提到電影的上片日期。
雖然NATO所制定的這些方針並沒有強制性,但是電影公司仍然擔心兩件事,首先是會有戲院業者援引NATO的方針,拒播超過2分鐘的預告片,另外一件事就是,有些戲院業者乾脆播出更多的預告片,而其中大部份是電影公司付費要求播出的,這個部份指的很可能就是Regal,因為他們已經實施「免費播放預告片僅限一支規定」。Regal旗下之前有540家戲院、6880個放映廳,而與好萊塢戲院(Hollywood Theaters)的併購案日前也已經完成。好萊塢戲院擁有43家戲院、513個放映廳,所以Regal目前在北美擁有至少583家戲院、7393個放映廳。

若是將Regal的「免費播放預告片僅限一支規定」、也就是實質上的收費播放預告片規則(因為只有一支是免費的),再綜合參考迪士尼上個月與包括Regal、北美第二大連鎖戲院業者AMC,以及第四大的Carmike談新的協議,迪士尼後來據說談到新片收益可以拿到65%(之前以及其他電影公司的慣例是五五分帳,所以北美的戲院上映迪士尼新片大概只能收到35%),再加上本文提到的情況,若是說戲院業者藉由NATO的集體力量,藉著制定新規定來提高向好萊塢的收費標準,應該是這則新聞比較合理且讓人相信的真正內涵,只是THR的消息來源並沒有透露這個部份情節,而THR也沒有再深入挖掘相關內幕。而這個消息來源想必是來自好萊塢,而不是來自戲院業者,好萊塢方面也並不希望與戲院業者在檯面下的交易曝光。其實,只要是任何檯面下的交易,好萊塢都不希望曝光,這也就是Deadline上週的獨家新聞提到,派拉蒙因為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2012)以及鋼鐵人3(Iron Man 3)兩部電影,額外收到來自迪士尼至少超過2億美元的鈔票,而迪士尼方面對於Deadline的相關報導相當惱火,因為這就是檯面下的交易。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這則獨家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theater-owners-seek-new-rules-559164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0 精幣 +10 收起 理由
popo + 10 + 10 我很贊同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2 20:06: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3-6-2 20:07 編輯

在台灣不知道戲院業者與片商的合作關係,或許在戲院觀看預告片所帶來的商機對片商也許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台灣,如果是遇到搶檔熱門影片,
除了搭配自家(片商)接下來會演出的電影預告,也會搭配其他片商的預告,這樣加起來至少放到3-4支(甚至來到5支)的預告,有的預告片長超過2分鐘真的會讓人有點不耐
煩,就拿今天在戲院觀看出神入化時,在觀看這部前前後後放了4支預告片加起來也有10分鐘,就隱約聽到有人發出帶點不耐煩的語氣"甚麼還有預告",
老實說進戲院這段預告片的期間個人都是閉目休息等待正片放映時才睜開眼睛觀看。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3 00:16:40 | 顯示全部樓層
可實際上喜歡看預告的人
應該比不喜歡看預告的多很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3 09:48:59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現在預告很早就會在網上看到了
前面看不看預告是還好
倒是在看3D電影時
希望可以看到別部3D電影的預告
但這種的反而很少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3 15: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3-6-2 20:06
在台灣不知道戲院業者與片商的合作關係,或許在戲院觀看預告片所帶來的商機對片商也許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 ...

如果預告片是畫質與音效較好的數位版,我個人是很喜歡在電影院看預告片,一方面因為我現在如果會進電影院看片,一定是選擇放映品質較好的大銀幕,在大銀幕上看影音表現最佳的預告片,絕對比電腦小螢幕上看到的版本好很多,電腦用小喇叭也很難與電影院相比,另一方面是好萊塢的預告片剪接功力愈來愈厲害,不時有人反應甚至比正片好看,包括預告片宣傳的電影,有時甚至比買票到電影院要看的電影都好看,這似乎也是NATO 憂心的地方。

版主大人提到3-4支預告片(甚至來到5支),與北美的情況應該是小巫見大巫。我在6樓的發言中提到:「北美戲院每場通常播放7或8支預告片、差不多在17.5到20分鐘左右」,另外後面還有這句「比戲院業者每場播放的其他廣告長度要多」,也就是說北美戲院還有其他非電影的廣告要播,有可能一場電影光是電影預告片以及其他廣告,總長度達半小時上下。我個人比較受不了的,反而是那些非電影預告片的廣告,尤其是戲院自家製作的影片,像是勸導手機關機、自家戲院販賣部的飲料與爆米花...等的動畫影片,愈來愈受不了那種走可愛路線的動畫,難道不能濃縮為字卡,只要播放個5到10秒即可。我也很受不了那種為觀眾送餐的促銷,因為很煩人,我在自己家裡用投影機看電影,最多也只會喝飲料(通常是咖啡)而已。北美戲院有所謂的出口民調,很想建議一下那些戲院(尤其是威秀)比照辦理一下,只要問一個問題就好,就是觀眾對於那些自製『口愛』動畫的反應。

至於版主大人提到的戲院業者與片商的合作關係,像Regal與好萊塢的付費播放預告片潛規則(我相信這比較可能是潛規則,應該不會白紙黑字簽正式合約,以免被IRS盯上),在台灣應該只有威秀有這個能力去談,因為放映廳數夠多、分佈也廣,國賓與秀泰應該也可以,但籌碼就少了些。

另外,鋼鐵人3的北美預售票問題解決後,有一件事忘記提。預售票對北美電影市場的重要性,主要是作為溫度計,可以說比市調(tracking)還準。有在看本人寫的每週末票房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一件事,有些熱門電影在週五首映午夜場(雖然現在大部份都提前到週四晚場開始搶錢)之後,因為想搶頭香的粉絲實在太多,看不到午夜場(通常是週四晚上12:00,也就是週五凌晨0:00)會想看午夜場的下一場,戲院業者會趁勢搶錢在午夜場之後安排場次,甚至可能會讓週五首映日從凌晨0:00連續一直放到當天晚場。預售票這時就發揮了關鍵作用,戲院業者會視預售票的銷售熱烈程度,提前為週四晚間、週五凌晨,甚至整個週末的員工調度,以及週末的放映場次(包括廳數)增減預作安排,而這些特別增加(當然是增加,不會有減少)的場次,也是熱門電影首映週末票房得以破紀錄的關鍵。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3 16:27:45 | 顯示全部樓層
預告我覺得還好
廣告才誇張
之前在台中大遠百威秀IMAX廳
前面"廣告"至少7分鐘(拿手機計時)

除了商業的(茶裏王烏龍茶一刀未剪完整版廣告)
還有政府的(勞委會之類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攀岩的 還給我播兩次...)
還有進口車的廣告
後來從鋼鐵人3開始似乎有改善 廣告變成2~3個

預告就一兩個 有3D預告的話就會在指示帶上3D眼鏡後播放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6-4 00: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美國看電影廣告加預告快半小時
真的有這麼久~有時候還會播電影的幕後花絮
但是不早點進去不行..
因為位置是排隊先搶先贏 他們沒在劃位的..=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Starke Sound Stereo A2.640 後級擴大機:在高階音響世界中罕見的重量與驚人能量
Starke Sound Stereo A2.6
Starke Sound Stereo A2.640 後級擴大機:在高階音響世界中罕見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中心仰賴 StormAudio 打造震撼人心的音效體驗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中心仰賴 StormAudio 打造震撼人心的音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Starke Sound P 11.6.6.7超級劇院落成!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Starke Sound P 11.6.6.7超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02!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器材組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