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7-11-7 14: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迪士尼有意併購福斯旗下的電影以及部份電視產業的資產,與前兩天發生的沙國多位王子被逮捕,其實沒有任何關係,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國外的報導或是版主大人轉貼的中文版報導都提到,「在過去幾個星期,雙方進行了談判,目前談判暫時中止,但隨時可能重新啟動(The talks have taken place over the last few weeks and there is no certainty they will lead to a deal. The two sides are not currently talking at this very moment, but given the on again, off again nature of the talks, they could be revisited.,這是CNBC的報導文字,差不多正好對齊中文報導的相關文字)」。所以,雙方的談判應該至少在一個月前就已經斷斷續續地在進行。而這起可能發生的重大併購案,真正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迪士尼集團執行長Bob Iger約3個月前宣示,迪士尼自家的串流服務將於2019年下半年(late 2019是國外報導使用的文字,也是Iger宣示提到的時間)上線,同時並將停止授權Netflix播放迪士尼自家的所有節目。
內容才是王道,才是這起併購的真正原因。而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米老鼠之家手上的節目量太少。根據Deadline以及The Hollywood Reporter(THR)的報導,就在Iger對外宣佈過了一個月,美國時間9月7日舉行的美國銀行/美林2017年媒體通訊娛樂會議(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2017 Media, Communications & Entertainment Conference),Iger對於迪士尼家的串流平台有進一步的說明,除了上線時間之外,還提到每年會有4或5個原創迪士尼品牌電視影集是由迪士尼串流服務獨家提供。THR的相關報導文字是The Disney-branded app will also include around four to five original TV series, and the studio will produce three to four TV movies for the direct-to-consumer offering.,也是大約4到5個原創影集。Deadline報導中有這麼一段:Iger adds that it's “possible” that it will launch in some overseas markets “earlier than we launch in the United States due to windowing opportunities that we have on the motion picture side.”,也就是說有幾個海外市場可能會比美國市場提早上線,我猜應該會包括中國市場在內。THR的報導中引述Iger的說法,It will have the entire output of the studio, animation, live action at Disney, including Pixar, Star Wars and all the Marvel films,也就是整個米老鼠之家的電影部門、動畫以及真人版(應該包括電影以及電視),都會上SVOD。
當時報導中最讓我注意的是後面這段文字:And around 500 films from the Disney library will show up on the direct-to-consumer platform, in addition to around 7,000 episodes of Disney TV fare.。今年創立94年的米老鼠之家(since 1923),他家的片庫竟然只有500部電影,外加7000集的電視影集,就算2019年串流平台完成,美美的使用者介面後面的觀看選項卻相對貧乏,不知道屆時Iger打算收多少費用?『7000集的電視影集(in addition to around 7,000 episodes of Disney TV fare)』這個部份必須要進一步說明,因為這並不是說有7000部影集。以Suits這套影集作為例子,我知道這個影集不是米老鼠之家的,只是拿來當例子。印象中前一陣子有看到國外新聞的標題提到Suits即將播放第100集,7000集差不多只有70部Suits,要放在迪士尼家的串流平台,量不太夠,而且還不確定Bob Iger提到的這7000集有哪些影集,質夠不夠好,會不會太陳舊的佔了多數。另外,迪士尼家的電視頻道,以ABC為例,並不是所有在ABC播放的節目,都可以在迪士尼家的串流平台播出,要看版權以及合約。已經播出13季的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雖然美國境內是在ABC播放,但屬於派拉蒙的CBS也有版權,在考量牽涉到愈來愈大的海外市場,無論是電視影集或是電影,相關權利是很複雜的。所以,犯罪心理可以在ABC播放,但能否在未來的迪士尼串流平台播放,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而犯罪心理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

另外,再稍微提一下Iger在美國銀行/美林會議中提到的500部電影片庫。要放到串流平台,首先,起碼要有HD畫質,從近年的BD發行看起來,迪士尼不像好萊塢其他五大,其他五大每年都會有不少經典電影的修復版,但是很少看到迪士尼在做,也許就是因為片庫量太少。其次,500部應該包括卡通電影,例如:白雪公主、森林王子、木偶奇遇記...之類,這類雖然仍被視為經典卡通,但是還有多少人想看?尤其是現在的少子化社會。創辦人偏向家庭市場,真人版電影也大多是這種走向,萬能金龜車(The Love Bug,1968)系列拍了5集,本世紀初還有林賽羅罕演出的新版,80年代後還有電視版,這類陳舊的題材還有多少市場?羅罕版的票房就不太出色,所以也沒有再拍下去。金龜車系列已經有4部發了BD,但根據Blu ray.com的碟評,修復效果普通而已。迪士尼家的片庫好像這類片子還不少,近年來雖然併購了皮克斯、Marvel以及盧卡斯名下產業(包括星際大戰),但是對於片庫藏量的增加極為有限,Marvel加上星際大戰系列在2019年底前不會超過30部,這已經將派拉蒙時期的4部算進去了(迪士尼在併購後的收尾工作應該都已經買斷)。
看起來,米老鼠之家的片庫無論是質或量,其實都很難與華納、甚至環球相提並論。華納每年差不多都有二十幾部電影,環球可能少幾部,迪士尼則是因為滿手大片,每年平均約10部左右,今年更只有8部(包括一部Disney Nature的紀錄片,其他都是億萬大製作)。而華納與迪士尼同一年成立,不但片庫多很多,而且還曾接手一大批米高梅的片庫。米高梅在上個世紀接近末期曾因財務困難,賣了一批片庫給華納,包括亂世佳人、齊瓦哥醫生...等經典米高梅電影,現在都是華納的。另外,華納的電視節目製作也很多。2010年左右,華納娛樂部門高層即將退休,傳出將在電影、電視以及家庭娛樂三個部門高層擇一,當時的國外報導提到電視部門的營收佔了華納娛樂的一半,想必量很多,難怪AT&T會併購時代華納集團,也難怪曾經傳聞蘋果有意收購迪士尼,但後來作罷應該也考量到這個部份。
我之前在PCDVD發言時建議,Iger乾脆開價把米高梅買下來,米高梅雖然片庫大多都已經賣給華納,但是80年代初併購聯美(United Artists)接收了一個片庫,24集007、6集洛基(Rocky,1976)、粉紅豹(真人版電影以及動畫)...等都是聯美的。現在的好萊塢雖然只剩下六大,但在上個世紀時好萊塢則是有所謂的八大,聯美與米高梅都曾經屬於八大,聯美的片庫應該仍有可觀性。另外,米高梅手上還有Orion的小片庫,機器戰警系列、沈默的羔羊...都是Orion的。現在看來,大概是米高梅現在的高層太難搞(看看米高梅怎麼用007的發行權讓五大跟著團團轉),Iger才考慮買福斯。
Deadline的相關報導有這麼一段文字提到:Both companies have been participants in recent merger discussions, with Fox making an offer for Time Warner, which was rebuffed ahead of the company’s eventual sale to AT&T, and Disney reported to be talking with several major firms, including Netflix.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current talks are still active.。這段文字的意思是,福斯曾經向時代華納提出類似的收購案,但是因為時代華納與AT&T的合併案尚未正式底定所以並未接受。我想這也不會讓我感到意外,因為近年來福斯電影的市場表現不佳,差不多一直都在六大的後段班,表現大概僅比Sony以及派拉蒙好一些。從Box Office Mojo網站的市佔率可以發現,福斯最近幾年大多都是排名第四,2016年雖然排名第三,但是將功夫熊貓3的票房扣掉之後,實際上是排名第四;2014年雖然排名第一,但是將馴龍高手2以及皮巴弟先生與薛曼的時光冒險的票房扣掉後,實際上是第三。前面提到的幾部動畫電影,都是夢工廠動畫委託福斯發行,福斯只有拿發行費。所以,基本上自從2010年因為阿凡達強力帶動的榮景,福斯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在市場上掙扎,而由於電影院的觀眾愈來愈少,電影的製作成本以及全球行銷費用飆漲速度愈來愈快,六大其實都面臨差不多的困境,這起併購只是讓六大的困境更加突顯。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