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0-6-2 21:57:21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絕命終結站將拍攝第五集這件事,紐約雜誌的部落格Vulture前兩天有一則新聞。這個新聞主要包括三個內容,首先,由於這個系列電影的第四集是評價最差、但卻是票房最好的,這則新聞作了相當專業、但也相當有趣的分析,其次,在這個分析中,也透露了第五集拍攝的決策過程,最後,則是報導了可能執導第五集的導演人選。
首先,先來看一下第五集導演的可能人選,目前有三個人選被新線(New Line)考慮,而三個人都沒獨立導演一部電影的經驗,也就是說如果被選中,都是第一次擔任導演。其中,Steve Quale是阿凡達的第二組導演兼視覺效果導演(a second-unit and visual-effects director),Charles Gibson是神鬼奇航的第二組/視覺效果導演(second-unit/visual-effects director),Bradley Parker是廣告導演,以及科洛佛檔案導演即將上映的新片Let Me In的第二組/視覺效果導演(second-unit/visual-effects director),三個人過去的經驗都與視覺效果有關,而Quale是三人中唯一有3D經驗的人。
而在Vulture的報導中提到,新線內部的管理階層雖然有點不好意思地承認:「第四集是這一系列電影中最差的一集,而且這不只是我個人的意見,而是每一個人都這樣認為。(It’s the worst film of the franchise. And that’s not my opinion; that’s everyone’s opinion.)」新線的管理階層也很納悶第四集票房的成功,新線本來僱Eric Heisserer來寫第五集的劇本,只是要研究一下是否要拍第五集,但是沒想到新線的母公司華納的總裁Alan Horn,突然在三月的ShoWest大會上宣佈要拍第五集,而且上個月又進一步宣佈第五集要在明年8月26日上片,既然編劇已經在寫劇本了,新線只好十萬火急地趕緊為第五集找一個導演。
由於第四集的全球票房高達1.81億美元,其中海外票房就高達1.15億美元,前三集沒有一集的全球票房高於這個數字(第二集甚至不到一億美元),在Vulture的文章中分析指出,第四集雖然是3D電影,上映3D版本的戲院票價會比較貴,但是當時亞洲與歐洲可以放映3D版本的戲院遠比美國要少,所以第四集的海外票房奇佳,不一定與3D電影票價加價有太大的關係。這也暗示了,在阿凡達造成的3D熱潮,促進全球戲院紛紛安裝3D播放系統後,第五集的全球票房可望比第四集大幅成長。
在Vulture的文章中還提到,有些地區的觀眾顯然對「死亡」(這個系列的電影不就是要看人是怎麼死的?)非常熱中(Some areas seem particularly crazy about death),像在哥倫比亞,第四集的票房就是第三集的四倍,澳洲的票房是第三集的3.5倍,荷蘭、以色列與德國的票房則是第三集的三倍,法國與巴西的票房則是第三集的兩倍,甚至有些國家(Vulture文章舉的例子是義大利)的戲院現在仍然在上映第四集,這顯示了第四集雖然可以說是劣評如潮,但是在海外仍大有可為。
這一系列電影的製片人Craig Perry也表示,新線出品的前三集並未獲得良好的全球統合宣傳操作,但是新線已經在2007年(或是2008年)成為華納的子公司,且已於去年開始由華納來負責新線電影的全球發行(實際的情形是仍有少部份地區,包括台灣與香港在內,第四集是由當地的公司代理發行,而不是由華納負責發行工作),在華納強大的全球發行體系之下,第四集的海外票房有了顯著的成長,預計明年8月上片的第五集票房,在華納的全球發行體系之下,票房大幅成長應可預期。
以下是Vulture這一則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自行前往閱讀。
http://nymag.com/daily/entertain ... ion_5_new_line.html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