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4-1-15 16:16: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4-1-15 16:18 編輯
雖然台灣要等到春節才會上片,傑克萊恩:詭影任務(Jack Ryan:Shadow Recruit)即將於本週五在北美以及包括中國、俄國、澳洲在內的31個地區同步上片,前述三個地區都屬於2012年好萊塢海外10大市場。Collider網站上週一口氣釋出了記者前往本片倫敦拍攝現場採訪的六條新聞,其中「傑克萊恩拍片現場採訪觀眾需要知道的40件事(40 Things to Know From Our Jack Ryan Set Visit)」的確列出一些與本片有關的資訊。在扣掉一些比較像是場面話的內容後,以下是本人整理並整併的內容,我想應該沒有地雷成份(疑似地雷的部份、以及與本片沒有直接關係的部份都已經過濾掉了),先從比較輕鬆的部份看起:
一、花絮:

飾演男主角傑克萊恩(Jack Ryan,這也是本片原始片名)的克里斯潘恩(Chris Pine,星際爭霸戰),他在拍攝一場戲時一度手指骨折(Pine broke his finger on the set)。
在本片演出重要配角的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本片製片之一的Mace Neufeld當年曾經重金邀約他演出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1990)片中的萊恩一角,但他當時已經投入一切準備要自導自演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所以推掉了演出機會。
創造萊恩這個角色的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當他在寫獵殺紅色十月時仍是一個兼職作家(part-time author),他當時仍在經營一個成功的保險事業(he was running a successful insurance business.)。
二、與本片製作有關的部份:

曾經製作以萊恩為主角的前四部電影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1990)、愛國者遊戲(Patriot Games,1992)、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1994),以及恐懼的總合(The Sum of All Fears,2002)的Neufeld、他仍然是本片的製片,自從恐懼的總合之後就一直嘗試重新啟動(reboot)這個系列電影,因為本片導演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有興趣執導本片,才使得派拉蒙開綠燈通過拍攝案(Branagh's interest in directing the film got the film a green light)。而布萊納為了準備拍攝本片,讀過克蘭西每一本以萊恩為主角的小說,也看過以萊恩為主角的四部電影。
「導演布萊納開玩笑並承諾,本片不會像他上一部導演作品雷神索爾(Thor,2011)一樣,出現荷蘭式攝影角度(Dutch camera angles)(Branagh jokes and promises that, unlike his previous film Thor, there will be no Dutch camera angles in this film.)。」荷蘭式攝影角度(Dutch camera angles)是依照字面直譯,我不清楚是否有正式的中文翻譯。而根據下面這個網站的說法,荷蘭式攝影角度還有幾種說法,包括傾斜角度(canted angles或是oblique angles)、德國式角度(German angles),有時候也被稱為蝙蝠俠角度(Batman angles,請參考下面兩張照片,第一張照片中穿綠衣者應該是某個舊版中的謎天大聖),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朋友請自行到下面這個網路連結閱讀。
?w=1740&h=942
?w=1740&h=1161
http://terrymalloyspigeoncoop.co ... t-is-a-dutch-angle/
本片攝影Haris Zambarloukos(雷神索爾、媽媽咪呀!)是膠捲(film,或者是翻譯為菲林)的超級愛用者(a huge fan of film),所以本片大約有八成是用膠捲拍攝,只有兩成是使用RED數位攝影機拍攝。不過,這並不表示電影最終剪接完成的版本也是維持這樣的比例。
本片大部份在倫敦拍攝,只有很少的部份在紐約拍攝。倫敦有部份場景是被用來代替莫斯科,因為本片劇本在早期發展階段,派拉蒙內部將本片稱為莫斯科(Moscow)。倫敦一些場景有「大城市的DNA以及建築(big city DNA and architecture)」,片中出現的某些宏偉建築(some imperial architecture),現在的莫斯科已經找不到了。本片也有部份場景是在利物浦拍攝,因為利物浦曾經是全球一個主要的貿易樞紐(a major trade hub),並有一些宏偉的景觀是布萊納想要用來當作本片中的場景。
三、傑克萊恩:
「不像許多常見的動作明星[傑森包恩、詹姆斯龐德...等],傑克萊恩比較像是一個普通人,他成為動作英雄是依靠情報以及他強烈的道德指標來解決問題(Unlike many conventional action stars [Bourne, Bond, etc], Jack Ryan is more of a relatable, everyman action hero who relies on his intelligence and his strong moral compass to solve problems.)」
潘恩認為要讓萊恩成為一個刺激的角色是最大的挑戰,因為不像傑森包恩(Jason Bourne)或詹姆斯龐德(James Bond),萊恩最大的武器是他的腦袋。他認為萊恩只是一個普通人(everyman),「他的武器就是他的頭腦。他用頭腦思考與行動比其他人快速(His weapon is his brain. He thinks and moves with his mind faster than other people.)」
布萊納認為:「傑克萊恩是一時之選,他可以說是某種有很棒的技巧、聰明頭腦的分析專家。相對來說,他也是一個普通人(Jack Ryan is the brightest and the best, he’s sort of an analyst with the great skillful, intellectual mind. He’s also in relative terms, he’s kind of an everyman.)。」
四、劇情設定與類型:
本片是原創故事(origin story),並不是直接根據克蘭西的小說改編(not being a direct novel adaptation)。劇組閱讀了克蘭西所有的小說,收集所有關於萊恩的背景故事(gleaned all of Ryan’s backstory)。「時代背景是設定在經濟動盪的後九一一時期,本片會(讓觀眾)感覺非常貼近現代,並與現在的觀眾切身相關(Set in a post-9/11 era of economic turmoil, this film should feel very contemporary and relevant to modern audiences.)。」
另一位製片Di Bonaventura表示,本片也許是第一部真正的後九一一時期間諜驚悚片(Jack Ryan may be the first true post-9/11 spy thriller),因為九一一事件強烈影響到本片的故事背景,萊恩就是因為九一一而從軍。所以,無論克蘭西的小說原本是如何設定,在本片中為了讓故事更加現代化,雖然仍然安排萊恩是從海軍陸戰隊(marine)退役,但他當初從軍的理由已經改為九一一。
「本片故事背景的起源是來自傑克萊恩的戰後緊張壓力,以及美國的後九一一時期(The film is rooted in Jack Ryan’s post-war stress,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post-9/11 era.)」

本片的類型,潘恩表示:「本片是一個以陰謀為主的驚悚片。逐步拼湊並隨著時間演進來建立緊張的劇情(it's a plot thriller. It’s building up tension piece-by-piece and moment-by-moment.)。」
「本片會讓觀眾感覺像是70年代的政治驚悚片,例如:視差(The Parallax View,1974)與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1976)(Said that this film had the feel of a quality ‘70s espionage thriller like All the President’s Men and Parallax View)。」視差與大陰謀這兩部電影都是由亞倫派庫拉(Alan J. Pakula)執導,他當時被認為是擅長拍攝政治驚悚片的名導演。
最後,提一下個人看法。雖然還不確定本片的拍攝成果,但應該可以確定一件事,本片絕對不會是無腦爽片。在IMDB的電影類型分類中,動作(action)、驚悚(thriller)、劇情(drama)、犯罪(crime)、冒險(adventure)與這個系列目前的五部電影有關,包括本片在內。而除了獵殺紅色十月之外,劇情(drama)片是另外四部電影、包括本片在內共同的分類,冒險只有用在獵殺紅色十月,犯罪則只有用在愛國者遊戲,愛國者遊戲則是唯一沒有用到驚悚這個分類。所以,基本上這個系列電影應該都屬於驚悚型的劇情片,動作場面其實很少,驚悚主要是來自劇情而不是動作,但是牽涉到軍事、政治的部份會很多,畢竟克蘭西的小說是被分類為軍事小說,而軍事是很難與政治脫離關係的。
獵殺紅色十月的第一主角、無論是份量(包括戲份以及在整部電影的關鍵地位)、排名以及宣傳焦點,都是由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飾演的紅色十月艦長,整部電影前半部其實都是文戲,後半部主要是美俄雙方在檯面以及海面下、用外交以及魚雷來過招。愛國者遊戲雖然開場後不久就有關鍵動作戲,但戲份與動作其實很少,以現在爽片的標準大概可以說是三兩下就解決了,整部電影在CIA內部的情報作業以及國際政治(北愛爾蘭問題是主要關鍵)才是重點。迫切的危機雖然以美國毒品問題為主軸,但卻是以大量的政治(美國國內以及對哥倫比亞)、輔以軍事來處理,與以緝毒為主軸的警匪動作片大異其趣,複雜的政治才是劇情重點。007第16集殺人執照(Licence to Kill,1989)同樣牽涉到南美洲的毒品交易,但在淡化政治、提昇動作場面份量(最後的油罐車特技動作場面,現在看來仍然遠勝玩命關頭4的開場),以及將重點放在尋仇後,劇情走向與迫切的危機完全不同,迫切的危機唯一完整的動作大場面,大概只有發生在哥倫比亞的圍殺美國政府高官。恐懼的總合雖然有核彈在美國國內引爆,以及俄機攻擊美國航母的大場面,但是一方面這兩個大場面加起來其實不到5分鐘(全片長124分鐘),另一方面前面用了超過一小時的文戲來舖排三方(美、俄以及在背後搞鬼的第三勢力)的背景故事,除了兩個大場面之外,其他的動作戲也是很少,不但都在後面一小時,而且與現在所謂的爽片無論是場面規模、動作難度以及技術表現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仍然是政治輔以軍事為劇情主軸。

至於本片,前面已經提過「時代背景是設定在經濟動盪的後九一一時期,本片會(讓觀眾)感覺非常貼近現代,並與現在的觀眾切身相關。」所以,除了政治、軍事之外,又加上了經濟,其實可以說都是硬梆梆的元素。而前面也提到,萊恩與傑森包恩或詹姆斯龐德的不同處,從前四部電影就可以看出,萊恩基本上在CIA做的是情報分析工作,除了海軍陸戰隊退役的身份之外,基本上他並沒有接受過包恩的殺手訓練,他也不像龐德一樣是有實務工作經驗的文武全才。所以,基本上不需要也不應該期待,潘恩飾演的萊恩會有包恩或龐德的身手,或本片會有神鬼認證系列或是007電影的大量動作場面。以情報分析為主軸、輔以少量動作戲份,應該才是萊恩這個角色的主戲。這個部份從目前為止,派拉蒙在最近一、兩個月陸續釋出的預告片以及電影片段(movie clip),細心一點的觀眾應該就可以清楚發現,萊恩的動作戲其實並不多且不長(莫斯科飯店房間遭黑人演員的追殺大概不到2分鐘、從白色休旅車上摔下來、直昇機爆炸、像是倉庫的爆破...等),爆破戲在銀幕上出現的時間通常都很短。前面也提到「本片會讓觀眾感覺像是70年代的政治驚悚片」,所以台版預告的宣傳辭「疑雲密佈」應該會是本片劇情最好的形容。
以下是Collider這則整理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collider.com/jack-ryan-sh ... -recap/#more-303879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