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2-4-18 00:5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萊塢通常會為電影進行市調(tracking,這個字直譯應該是追蹤,但在這裡翻成市調會比較適合),市調進行的時間通常在電影正式上片前一個月到三個星期左右。今年暑假檔第一部在北美上映的大片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迪士尼上週開始進行市調,Deadline與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分別在上週以及昨天有相關的報導,兩家媒體的報導都指向市調反應熱烈,一如好萊塢所預期。
Deadline的新聞是在迪士尼開始第一波市調的同一天下午發出獨家報導,而據報導內容看來,市調應該是本片上週舉行首映典禮當天的上午開始進行的,儘管電影在當天仍在進行補拍。在Deadline上週的獨家報導中提到,23%的受訪觀眾是將本片列為首選(First Choice),62%的觀眾則是絕對有興趣(Definite Interest)。Deadline對於後者補充提到,62%是針對所有觀眾,但在男性觀眾中的比率高得驚人,在女性觀眾中也有穩定的支持率。在THR的報導中則補充了一些比較數據,23%的首選比例與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的市調結果相同,並且高於四年前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19%;而在絕對有興趣這個部份,THR報導中的數據則是61%,比飢餓遊戲的54%高,但比黑暗騎士的62%略低。另外,THR還提到一個應該是市調問卷的前幾個題目之一Total awareness,意思為是否知道這部電影,在這個部分本片有85%的認知度,比黑暗騎士的76%,以及飢餓遊戲的74%要高。
至於本片的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援引消息來源的評估認為,應該會超過一億美元。而THR在標題上就直接提到,市調顯示首映票房將會超過1.5億美元,如同黑暗騎士一般強勢('The Avengers' Tracking to Open North of $150 Million, Strong as 'Dark Knight'),內文則提到本片的市調反應比飢餓遊戲更好。黑暗騎士四年前暑假的首映週末三天收入高達1.58億美元,打破首映票房的紀錄,而這個紀錄一直到去年暑假才被同樣由華納出品的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I,後面簡稱HP8)所打破,HP8的首映票房在3D加收票價幫助下高達1.69億美元。
兩家媒體的報導也都提到迪士尼上個月的票房大災難-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迪士尼上個月已經宣佈預期異星戰場將會造成迪士尼2億美元的虧損,但Deadline近來在報導時,已將虧損金額提升到2.5億美元。本片雖然是由Marvel根據自家漫畫改編拍攝,但這一次卻是改由迪士尼來負責全世界的發行。在完成購併Marvel之後,迪士尼是於2010年10月在臉書(Facebook)宣佈,再花費1.15億美元,向派拉蒙購買復仇者聯盟與鋼鐵人3(Iron Man 3)兩部電影的相關權利。所以,經過異星戰場的票房災難之後,好萊塢也在看迪士尼這一次的發行成績。個人猜測派拉蒙高層大概是瞪大眼準備看好戲,因為Marvel之前拍攝的五部電影之中,除了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2008)是由環球發行之外,其他四部都是由派拉蒙在全世界發行。而異星戰場會造成巨額虧損,主要在於上映將近一個半月,全球票房目前只有2.69億美元,而拍攝成本超過2.5億美元,外加至少一億美元以上的行銷費用。而本片的拍攝成本,IMDB上個月的資料顯示是3億美元,但大概是受到異星戰場的影響,最近改為2.2億美元,但肯定行銷費用不會只有一億美元(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去年迪士尼為神鬼奇航:幽靈海花費的行銷費用至少1.5億美元,本片應該至少會比照辦理),而且不要忘掉前面提到的向派拉蒙買回相關權利的費用,相信本片的所有相關成本加起來,應該至少在4億美元以上,若是日後國外媒體報導5億美元,我也不會感到意外。以下是Marvel這五部電影的票房相關數據(相關數據都可以在Box Office Mojo網站查到):
鋼鐵人(Iron Man,2008)拍攝成本1.4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9861.86萬美元,第二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48.1%(累計票房1.77億美元),第三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37.8%(累計票房2.23億美元),北美票房3.18億美元,海外票房2.66億美元。
鋼鐵人2(Iron Man 2,2010)拍攝成本2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1.28億美元,第二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59.4%(累計票房2.11億美元),第三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49.3%(累計票房2.51億美元),北美票房3.12億美元,海外票房3.11億美元。
無敵浩克拍攝成本1.5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5541.40萬美元,第二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60.1%(累計票房9705.54萬美元),第三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56.7%(累計票房1.15億美元),北美票房1.34億美元,海外票房1.28億美元。
雷神索爾(Thor,2011)拍攝成本1.5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6572萬美元,第二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47.2%(累計票房1.19億美元),第三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55.5%(累計票房1.45億美元),北美票房1.81億美元,海外票房2.68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60%。
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2011)拍攝成本1.4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6505萬美元,第二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60.7%(累計票房1.17億美元),第三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49.0%(累計票房1.43億美元),北美票房1.76億美元,海外票房1.91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40%。
漫畫改編電影雖然看起來好像頻頻創下票房紀錄,但是其實這一類電影大多是以北美地區的票房為主要收入,海外市場票房超過北美收入的電影不是很多,畢竟原著漫畫的讀者是以北美民眾為主。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歷年來在北美地區票房前20名的漫畫改編電影之中,只有舊版蜘蛛人(Spider-Man)三部曲、兩集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雷神索爾、金剛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以及美國隊長這9部電影,海外票房表現比北美好;而海外票房佔了全球票房比例超過60%的,也只有蜘蛛人3(Spider-Man 3)一部而已,若是將標準降低到海外票房在全球收入比例超過55%的電影,也只再增加兩部MIB星際戰警以及雷神索爾。所以,基本上漫畫改編電影的主要市場是北美,海外市場的吸金力並不會特別高於北美地區。另外,雷神索爾與美國隊長主要得利於3D加收票價,去年暑假時3D在海外市場仍有相當的吸金力,這兩部電影如果沒有3D版本,海外票房很可能也無法超越北美收入,其中美國隊長的海外票房也只比北美多出1500萬美元而已。
本片雖然集合了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綠巨人浩克以及鷹眼(Hawkeyes)等Marvel知名漫畫人物於一堂,預告片看起來也熱鬧非凡,但是口碑將決定最終票房數字的高低,首映週末票房數字只是一時的。以Marvel拍攝的五部電影票房看來,本片的北美首映票房比較可能會出現類似鋼鐵人2(1.28億美元)的票房發展,加上3D加收票價後是有可能會到1.5億美元。若是迪士尼夠聰明,在北美的戲院安排上,提高2D放映廳的比例,或許可以拉高首映週末三天的票房數字。上個月環球的3D動畫羅雷司(Dr. Seuss' The Lorax)一度創下今年以來的首映週末票房紀錄(後來被飢餓遊戲打破),但當時國外就有票房觀察家指出,環球若是安排比較多的2D放映廳,首映票房數字可望攀得更高,因為羅雷司在北美的首映週末反應相當熱烈,有不少觀眾因為2D放映廳客滿,只好多花錢看3D版,但顯然也有不少觀眾轉而去看其他電影,晚一點或晚一週再來看羅雷司,就是不想要多花錢看3D版,而這也是羅雷司在北美上映第二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只有44.7%的主因。而今年開始的美國經濟情勢雖然有緩慢復甦的跡象,但最近的情勢再度顯示復甦力道不足,而歐債危機目前雖然希臘問題暫時被壓制住了,但西班牙的問題又開始浮上檯面,當前的經濟問題加上3D電影的新鮮度已過,讓歐美的觀眾對3D電影只會持續持保留或抵制的態度。
至於本片的北美票房是否可能超越飢餓遊戲,目前很難說。目前北美的年度票房冠軍飢餓遊戲,拍攝成本78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1.52億美元,第二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61.6%(累計票房2.48億美元),第三個週末票房下跌幅度43.4%(累計票房3.02億美元)。可以看出飢餓遊戲在首映週末過後的那一個星期(週一到週日,包含第二個週末三天在內)就有將近9600萬美元的收入。而鋼鐵人2的第二個週末下跌幅度59.4%,雖然比飢餓遊戲的61.6%低一些,但是首映週末過後的第二個星期票房增加約8300萬美元左右,比飢餓遊戲少了1300萬美元左右。會有這樣的差距,主要在於鋼鐵人2在北美的口碑不及飢餓遊戲,北美漫畫宅男(fanboy)的支持熱度主要展現在首映週末,而飢餓遊戲的書迷不但在首映週末展現出驚人的支持力道,平常日子(週一到週四)仍有不少書迷進場,而重覆進戲院看片的情形也反應在後續票房上。
另外,從前面列出這五部Marvel電影的票房數據中,到了第三個週末結束時(也就是整個映期的前17天)的累計票房,差不多達到該片北美整體票房的八成,只有口碑相對來說最好的鋼鐵人第一集只達到七成左右,這顯示出其他四部電影的口碑(不佳或不夠好)帶動後續票房的續航力道,到了第三個週末就已經差不多體力耗盡。而Marvel拍攝的五部電影之中,基本上也只有鋼鐵人第一集在娛樂價值與拍攝成績上都是最好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鋼鐵人第一集沒有像其他四部一樣,為了商業後續發展(忙著為本系列以及衍生系列舖梗),在片中穿插不少與電影劇情關連不大的情節(只有與續集、衍生電影或是漫畫比較有關係)。也許有不少熱愛漫畫的朋友認為那些梗很重要或很有趣,但對於只想要娛樂、對漫畫相關設定沒什麼興趣與概念的一般觀眾而言,這些梗並沒有意義,全部剪掉大概都不會影響整部電影的劇情(唯一影響到的大概只有續集),而一般觀眾才是賣座電影的票房得以墊高的主要支持力量。就算是看爽片也起碼要顧一下劇本或是故事的基本架設舖陳,不然超級戰艦(Battleship)直接把前面半小時全部剪掉,觀眾不是可以看得更爽,進場坐下後就開始轟炸到結束,但這樣的電影應該是一點讓人品味的地方都沒有。而黑暗騎士的叫好叫座,創下(或說是打破)多項票房紀錄,應該就是最好的證明。
以下是Deadline與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2/04/ ... ur-quadrant-appeal/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 ... ;utm_medium=twit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