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8-9-6 01:03:22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的顯示卡, 除了內建在 chipset 的, 要從主記憶體偷頻寬的這種之外, 要支援所謂的 1080p 顯示, 根本像在吃飯一樣...
只是 video 影像處理成 1920x1080 60 Hz 輸出時, 硬體加速能做到多少事, 比較影響畫質的某些影像處理, 不同等級的 GPU 還是多少有差別...
這點跟電視有點類似, 像 Sony 的只有 X 系列在 1080p60 輸入時, 還能做影像處理, 但其他較便宜的連 W 系列的機種, 搭載的影像處理器不夠力處理 1080p60 的模式... W 系列所謂的 1080p24 變成 60 張畫面, 也只是做 3:2 pull-down 重複畫面顯示... 而不是像 X 系列 120 Hz 內插算出來中間的 4 張靜態或是移動畫面.
上面有人提到 DTV 是 480p ... 很不幸的, 這是錯的.. SDTV 的節目, 通常從攝影機開始拍攝到送出來的影像, 都還是 480i60 (NTSC) 或是 576i50 (PAL) ... HDTV 的節目是 1080i60 or 1080i50 ... 看地區而定... 台灣的 SDTV 節目, 當然來源還是 NTSC 訊號, 所以仍然是 480i60 ... 不過除了中視是送出來 720x480i60 編碼的 MPEG-2 影像之外, 其他頻道都是 704x480i60 ...
影像中上下左右其實有一些區域, 是一般廣播訊號中所謂的 Over-scan 區, 那邊通常不會有正常的影像訊號, 電視上也通常不顯示... 對 DTV 來說, 因為會影響 MPEG-2 的壓縮率, 而且 NTSC/PAL 要正確顯示 4:3 比例的狀況其實是 704x480 跟 704x576 , 所以直接偷掉會比較好...
只要當初是使用 interlace 掃描拍攝出來的畫面, 顯示到 progressive 掃描的輸出裝置前, 一定要做 deinterlace, 不然物體邊緣虛線跟一堆移動物體的橫線, 就會曝露出來...
DVD 的話, 也只有 480i60 (NTSC) / 576i50 (PAL) / 480p24 (FILM) 這三種... 簡單的說, 不是數位的東東, 就一定百分之百是 progressive 的影像訊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