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章最後由 IVANSHAN 於 2013-9-9 00:05 編輯
好萊塢暑假檔推出18部億萬成本大片,市場吃不消,至少四片票房垮掉;3D票房平均佔有率跌到32%的新低點,詳見本人一樓的發言。
票房明星折損,接班人仍未確定;好萊塢史無前例推出18部大片,但上片檔期太密集,且多屬於特效導向,同質性太高,詳見本人二樓的發言。
史匹柏與盧卡斯6月預言好萊塢電影公司將內爆,未來票價將大幅飆高,現實世界票價已在飆升,詳見本人三樓的發言。

「就將它稱為暑假的紅木森林公園-太多的巨型加州紅木密集地種在一起。結果呢?彼此之間只有很少的陽光。(Call it the summer of the redwood forest -- too many giants planted closely together. The result? Very little sunlight in between.)。」大多數植物、應該包括加州紅木在內,生長期間都需要陽光,加州紅木若缺少陽光,應該很難長得巨大,而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將今年暑假檔電影市場比喻為紅木森林公園,這樣的比喻實在相當貼切。
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的報導,北美電影市場在長達四個月的暑假檔整體營收47.6億美元($4.76 billion),創下北美影史暑假檔票房最高的紀錄,不但比2012年同期成長11%,也比之前創下影史紀錄的2011年(44億美元)高出8%;若是按月來看,今年暑期檔的5、6、8月也分別創下北美影史新高紀錄,7月則是創下第二高的紀錄,僅次於2011年7月;整體電影票一共售出5.83億張,也是2007年以來的新高紀錄。大致上,這些紀錄是今年暑假檔讓好萊塢六大有面子的主要部份,可能也是唯一的部份。另外,BOM與THR的報導還提到,「美國觀眾選擇看3D版本(的比例)降到危機四伏的低點,讓戲院業者與電影公司同感憂心」,今年暑假檔電影的平均3D票房佔有率已經降到32%,並且已經有幾部大片跌破三成。
「過度擁擠的2013年暑假檔(overcrowded summer of 2013)」,應該會是各家媒體(只看票房數字熱鬧的不專業媒體除外)在檢討今年暑假檔票房時,會提到的一個重要現象。今年暑假檔好萊塢一共推出了18部製作成本超過一億美元(含)的大製作,其中超過與接近2億美元(1.9億美元以上)的就有7部,前者比2012年多出5部(38.46%)、比2011年多出6部(50%),後者比2012年多出2部(40%),比2011年多出3部(75%);這18部大片之中,只有11部北美票房超過一億美元,而且未來不會再增加(雖然還有幾部仍在放映中)。還有,這18部大片幾乎完全集中在5到7月,8月只有一部。而全球票房垮掉的大片,今年至少有4部是已經確定的,另外有4部較晚上片、全球票房也接近垮掉(或者說是有垮掉的『潛力』、也就是會有不少虧損),2012年有3部、2011年則有2部全球票房垮掉。18部億萬大製作雖然讓北美暑假營收創下影史新高,但在好萊塢愈來愈依賴的「海外市場,並未有多數人期待的爆發性(發展)(foreign box office that isn't quite as explosive as many expected)」。BOM提到去年暑假票房前10名電影在海外累計收入48.5億美元($4.85 billion),但今年目前為止只有39.8億美元($3.98 billion),雖然有些電影仍有一些地區還沒有上片,BOM評估最終不會比42億美元($4.2 billion)超過太多。由這裡回頭看第一段提到的紅木森林比喻,就會發現THR的形容非常傳神。至於明年暑假檔,雖然目前仍未完全底定(好萊塢六大未來幾個月仍會進行微調,或是發生類似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的情形),但應該不會有超過15部億萬大製作上片。
THR的報導提到,「(雖然)3D電影在海外市場票房依舊強勢,但美國觀眾選擇看3D版本(的比例)降到危機四伏的低點,讓戲院業者與電影公司同感憂心(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3D also continues to be strong, but the number of U.S. moviegoers opting to see a film in 3D has fallen to a precarious low, worrying exhibitors and studios alike.)。」THR報導提到,暑假檔電影的平均3D票房佔有率(3D revenue for an average summer movie )由2011年的45%、2012年的40%,今年再降到32%,降幅明顯加大。BOM的報導解讀為,「(北美)觀眾終於以一種意味深長的方式來排拒3D電影(audiences finally rejected 3D in a meaningful way)」,暑假檔大片的3D票房佔有率不但大多低於四成,更有一些已經跌破三成,「7月下旬開始,大部份電影公司乾脆不再提報3D票房佔有率,而這個趨勢(指觀眾排拒3D電影)可能會持續下去(By late July, most studios were no longer reporting 3D shares at all, which is a trend that will likely continue indefinitely)。」BOM在這句話後面用括號補充提到,「當然,除了偶而出現的主流3D大片,例如(下個月將上片的)地心引力(Gravity)(except, of course, in the case of the occasional major 3D title like Gravity)」,BOM應該是認為偶然出現的3D大片,可能仍可吸引較多觀眾,但重點是偶然(occasional),因為過去幾年好萊塢推出太多3D電影,已經搞壞多數觀眾胃口(可能還有荷包),目前大概只有宅男粉絲仍然熱衷。
今年暑假檔好萊塢一共有14部電影同時有3D版本放映,其中大亨小傳3D票房佔有率僅33%、森林戰士、渦輪方程式、藍色小精靈2、飛機總動員以及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都未提報3D票房佔有率,但根據國外後來的報導,渦輪方程式只有27%(另外8部大片的3D票房佔有率,請參考後面的票房排行)。而就在暑假檔整體票房的相關結果出爐之後,3D放映設備主力廠商RealD的股價立刻下跌4%到7.71美元的歷史新低價位(all-time lows),Deadline的報導也提到,暑假檔「3D放映廳有幾個週末發生容量上的問題(there are few weekends where 3D screen capacity is an issue,意思應該就是3D放映廳人數太少,因為多數人選擇看2D版本)」,而且ReadD與北美前三大連鎖戲院Regal、 AMC以及喜滿客(Cinemark)的合約,也將在2018年底屆滿,意思就是RealD可能只剩下海外市場仍有開拓空間。
今年暑假檔電影的全球票房前10名,截至9月初為止分別是:

- 鋼鐵人3(Iron Man 3)12.146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45%,其中包括IMAX 3D的9%。
-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8.232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27%。
- 玩命關頭6(Fast & Furious 6)7.875億美元。
- 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7.152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31%。
-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6.578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41%,其中包括IMAX 3D的12%,第二個週末滑落到35%。
- 末日之戰(World War Z)5.323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34%。
- 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4.625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45%,其中包括IMAX 3D的16%。
- 環太平洋(Pacific Rim)4.048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50%,其中包括IMAX的19%。
- 金剛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3.587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3D票房佔有率30%。
- 醉後大丈夫3(The Hangover Part Ⅲ)3.510億美元*。
北美地區暑假票房前10名電影,截至北美時間9月2日為止,按票房高低先後順序分別是:1.鋼鐵人3(4.088億美元)、2.神偷奶爸2(3.557億美元)、3.超人:鋼鐵英雄(2.907億美元)、4.怪獸大學(2.642億美元)、5.玩命關頭6(2.386億美元)、6.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2.284億美元)、7.末日之戰(2.006億美元)、8.麻辣嬌鋒(1.574億美元)、9.大亨小傳(1.448億美元)、10.厲陰宅(1.341億美元)。這個排名大概不會再變了,因為7月以後才上片的暑假檔大片,票房表現不佳或後勢疲軟的,在9月3日之後票房增加會相當有限,無力改變這個排名,而7月前上片的電影,9月3日之後已經開始邁入收盤期(準備下片,之後轉戰出租/零售/VOD市場),即使二度擴大上片增加的票房也相當有限,最多就是像末日之戰從接近2億美元一舉跨越2億美元大關。
海外市場暑假票房前10名電影,截至9月1日為止,,按票房高低先後順序分別是:1.鋼鐵人3(8.057億美元)、2.玩命關頭6(5.488億美元)、3.神偷奶爸2(4.675億美元)*、4.怪獸大學(4.509億美元)*、5.超人:鋼鐵英雄(3.670億美元)*、6.末日之戰(3.316億美元)*、7.環太平洋(3.044億美元)、8.醉後大丈夫3(2.388億美元)*、9.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2.340億美元)、10.金剛狼:武士之戰(2.304億美元)*。其中(有*記號的),神偷奶爸2仍有日本(中國還不確定)等地仍未上片;怪獸大學在日本與中國才剛上片一個多星期,票房仍有成長空間;超人:鋼鐵英雄上週末才在日本上片;末日之戰在日本第四個週末的票房尚入計入;環太平洋在中國(第五個週末)與日本(第四個週末)仍有末期票房收入仍未計入,但是金額應該不多;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仍有日本第二個週末的票房未計入,但金額應該最多幾百萬美元;醉後大丈夫3仍未在日本上片(中國應該不會上片);金剛狼:武士之戰尚未在日本、中國等地上片,另外有包括北美在內的不少地區仍在放映中,未來全球票房應該會超越環太平洋。
根據Variety7月下旬報導提到的:「當今,(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例行性地花費超過4億美元來製作、並在全球行銷與發行他們的大製作電影(Today, studios routinely spend north of $400 million to produce, market and distribute their big-event films around the world.)」,基本上Variety的報導較適用於製作成本超過2億美元的大片,超過1億美元、但不到2億美元的大片,包括行銷、發行在內的總經費大概會少個幾千萬美元,也就是說大概仍要3.5億美元左右。本人之前在寫「到底水世界(Waterworld,1995)是不是賠錢貨?」時,就已經提過一部電影的全球票房,電影公司大概只能收回不到45%,而這是18年前的數據,現在應該是扣掉中國的票房後,大概可以拿回接近45%,中國票房收入在2012年以後上片的則可拿回25%。所以,今年暑假檔的18部億萬大製作,全球票房在扣掉中國收入後若是無法超過3.5億美元,要收支平衡可能會有困難,除非未來的家庭娛樂產品(DVD/藍光/VOD...)與周邊商品銷售非常好、電視轉播收入(通常在電影上片後、DVD/藍光發行前賣出)也拿下高額權利金。所以,今年暑假全球票房前10名電影之中,大概只有鋼鐵人3、神偷奶爸2以及玩命關頭6是光靠全球戲院收入就已經賺錢,其他電影則要靠即將陸續發行的家庭娛樂產品...等後續收入的利潤補貼。而水世界的票房相關資料提到包括家庭娛樂、電視轉播...等後續收入,但這些收入通常都與戲院上片票房發展成正比,戲院若是賣不好,後續回收也不容易好,電視轉播權也很難賣出好價錢(賣座大片對大多數人較有吸引力)。畢竟像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這種戲院票房不佳,但DVD/藍光屬於長賣型的電影,是靠著長期的口碑累積,才在後續的家庭娛樂產品有長期而穩定的進帳,億萬大製作無法等那麼久來達到收支平衡。刺激一九九五製作成本2500萬美元,IMDB的資料顯示全球票房5850萬美元。
上一段提到只有三部大片光靠戲院收入就已經可以賺錢,這裡以鋼鐵人3的票房來試算。北美收入4.086億美元,迪士尼4月份與北美戲院業者談判,根據Variety報導達成的協議包括戲院收入可以分65%(好萊塢其他五大仍然只有50%),所以迪士尼從北美票房中可以拿到約2.656億美元;海外收入6.845億美元(不包括中國票房),以45%來計算就是約3.080億美元,中國收入的1.212億美元只能拿25%,也就是0.367億美元,總計迪士尼大概可以從全球戲院收入拿回6.103億美元。接下來是迪士尼的支出,製作成本2億美元,行銷費用以1.5億美元來計算(這應該是低估,國外報導提到獨行俠與環太平洋都要1.75億美元),男主角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的分紅5%、金額約0.607億美元;最後是根據將近3年前與派拉蒙的買斷合約,0.575億美元權利金以及票房收入9%、約合1.093億美元,最後剩下約0.328億美元,也就是戲院收入的利潤約3280萬美元。也許,實際情形的算法不同,例如實際製作與行銷成本高於前述數字,道尼的分紅比例也高於前述,另外還有會計、保險...等相關因素,但是迪士尼應該有賺錢(雖然完全不夠彌補獨行俠預估1.6到1.9億美元的大幅虧損)。

史帝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6月中旬時預測「(電影業)最終會形成內爆-或是一次大崩盤。當三、四部,也許六部(半打)大製作電影的票房崩盤,此時『典範』將再度改變(and there's eventually going to be an implosion — or a big meltdown. There's going to be an implosion where three or four or maybe even a half-dozen megabudget movies are going to go crashing into the ground, and that's going to change the paradigm.)」。史匹柏的預測提出當時,暑假檔僅有一部大片(地球過後)的票房崩盤,沒想到7月(包括6月底上片的)就多出至少三部大片票房崩盤。而史匹柏與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當時提出的一些預言,包括未來一張電影票可能要價50美元...等,其實目前正在陸續發生、或至少是朝向這兩位大老的說法發展中。經過今年暑假檔的『震撼教育』,電影業的確就像盧卡斯與史匹柏兩位大老所言,現在正處於動盪的非常時期(the industry at an extraordinary time of upheaval)。而「根據華爾街的Cowen and Co.最近的統計,北美年度票房排行前12名的電影,總收入就佔了當年北美總票房的75%(The 12 top-grossing films each year make up about 75% of domestic ticket sales, according to a recent analyst report from Cowen and Co.)。」顯然,今年暑假檔18部大片數量的確是太多了,而且從全球票房表現來看,不但從7月4日的美國國慶檔期之後,北美觀眾就出現消化不良現象,海外市場也差不多是從7月就開始票房走緩。
明天的內容,將進一步探討今年暑假檔的擁擠狀況,以及好萊塢面臨的困境。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