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hyper5_2h 於 2018-10-14 01:35 PM 編輯
ASUS ROG、TUF系列主機板產品詳細介紹
這裡請到了ASUS的Jason為現場玩家們解說

首先介紹的是ROG STRIX的主機板系列

現有市面上已有的ASUS X399主機板
只要升級BIOS以及加裝Coolkit之後均能無痛升級
第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系列產品
而這個Coolkit裝置目前原價屋有在販售中

AMD Ryzen™ 電競機採購建議如下
處理器部分
旗艦機種可以搭配AMD 第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系列產品
適合多工影片剪輯轉檔與需要多執行緒之專業應用用途
如果不需要用到旗艦級這麼強大的效能,或是預算有限的消費者
那麼主流機種可以採用AMD 第二代 Ryzen™ 2000系列
兼具多核與超頻功能,是玩家的最佳選擇
主機板部分
ROG系列最高階主機板Zenith Extreme(X399)
適合讓AMD 第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系列產品 釋放完整動力 增強多工效能
中階主流亦有ROG Strix B450-F Gaming主機板可以供玩家做選擇
還有價格親民的入門等級TUF Gaming B450系列主機板與未在列表中的Prime系列
也是組裝平價遊戲主機的好伴侶
最後則是顯卡
而顯卡當然就是目前C/P值較高的ROG STRIX RX580、570系列
可以通吃市面上已上市的主流遊戲,搭配最新Radeon驅動程式可達到絕佳的遊戲體驗

接著是ROG STRIX系列的命名規則
下方以ROG STRIX B450-F GAMING為例
前銜的部分為這張主機板所歸屬的系列
ROG STRIX為目前的主流玩家系列產品
B450為晶片組名稱
而中間的英文字代表這張主機板的板型與功能分別
-E -F -H 為標準ATX規格大板 不過會有些許規格差異
-G 為Micro-ATX規格小板 -I則為Mini-ITX規格
在選購主機板與機殼的時候需特別留意兩者是否能對應得起來
畢竟買完才發現裝不下去的事故其實經常發生阿......

ASUS電競主機板產品線介紹 高中低階一應俱全
高階HIGH-END這塊交給已經具有12年老經驗的玩家共和國ROG準沒錯
而主流玩家部分就讓ROG STRIX這個新生的產品線來開闢這塊市場
然後入門電競這部分則是讓給了轉型後TUF GAMING這個產品線來好好經營
肯定會有一番成就

首先介紹的是ROG STRIX B450-F GAMING
專為玩家打造的主流規格ROG STRIX主機板
其具有預先安裝的IO護板 使玩家不需在安裝金屬檔板在機殼上
也不用擔心拆下換板轉賣時忘了拔下檔板所造成的種種不便
雙M.2與HDMI 兼顧儲存擴充加速與Vega內顯連接與使用
標準的AURA SYNC以及Supreme FX S1220A音效功能當然是不可或缺的
具有全新低調數位風格的PCH銘牌
而這樣的風格也應用在產品包裝與PCB兩面
使產品質感比上代產品更佳突顯

主機板簡介
首先是預先安裝好的I/O護板
安裝主機板時就不需要再找金屬擋板撕開包裝裝上機殼 省時省力
DDR4(超頻)可到3200 支援AURA同步功能
HDMI 2.0與DP各一 與2個USB 3.1 Gen2連接埠
網路採用intel i211AT、SupremeFX S1220A 8聲道音訊
6個SATA插槽 、2個M.2插槽 其中一個並支援SATA模式
以及支援多重GPU CFX模式 最多可以上到3張Radeon顯示卡

支援雙M.2 + NVMe RAID功能
可以透過兩個M.2插槽與PCIe裝置Hyper M.2(介面卡需另外購買)建置磁碟陣列
視處理器平台PCIe配置設定而異 且需在BIOS中開啟其功能
在Ryzen 1/2處理器平台 可透過2個M.2與PCIe裝置(於PCIe x16_2)做建置
在Ryzen G系列處理器平台 僅能透過M.2_1與PCIe裝置(於PCIe x16_1)做建置

SafeSlot
為華碩重新改造的PCI-E插槽,使用的方式是在插槽當中嵌入金屬使其成形而成
經其特殊設計以提供更優異的固定力與剪切阻力,可參考下方耐受力測試數據

Q-LED
可以透過4個不同顏色的LED,以最簡單的方式快速判斷系統哪裡出了問題無法成功開機
開機設置(BOOT_DEVICE) LED為綠色、VGA LED為白色、DRAM LED為黃色、CPU LED為紅色

以及引以為傲的強悍超頻能力 釋放DDR4效能
華碩獨家的 D.O.C.P. 超頻設定檔功能可提高DDR4記憶體頻率 降低延遲
並在超頻時可同時提升穩定性,並延伸至涵蓋極致的超頻狀況
這個功能也發展蠻多代了
不過其實記得早期在DDR2的主機板上 BIOS就已經有過類似選項了

SONIC STUDIO III
可讓不同的音訊串流智慧地引導至不同的音訊裝置
例如音響擴大器可以播放電影的聲音 耳機則分流至遊戲音效

全球讚許與獲獎無數的ASUS UEFI BIOS
從第二代Core i系列的Sandy Bridge平台起
ASUS推出的 UEFI BIOS位居於全球領先地位 獲得全球玩家一片好評
其中EZ Mode簡潔易懂 可以縮短部分基本設定流程
以及指定開機磁碟與立即觀看風扇轉速與系統溫度等功能
B450的UEFI BIOS內還新增了快速的AURA開/關(按F4)
以及搜尋功能(按F9) 與 內建Secure Erase 將SSD安全抹除 適用於NVMe與AHCI模式
使用者設定檔功能可由USB隨身碟進行上傳 相當方便

Fan Xpert 4
使用GPU溫度做為風扇控制的來源
全自動化的風扇控制,讓遊戲過程不再因為過熱而感到不便與困擾

另一張為ROG STRIX B450-I Gaming
屬於Mini-ITX規格的小板,喜好MiniITX機殼的玩家不能錯過的一張主流規格主機板

主機板簡介一覽
I/O護板部分依舊是傳統方式 使用前也必須在機殼上加裝擋板
DDR4(超頻)可到3600 兩個DIMM插槽 最高可到32GB
支援AURA同步功能 一個3Pin支援定址功能 另一個為4Pin RGB接頭
HDMI 2.0b一組 支援Ryzen G系列與Athlon 200GE系列處理器內顯功能
搭載4個USB 3.1 Gen1 與 2個USB 3.1 Gen2連接埠
網路採用intel i211AT、音效則為SupremeFX S1220A 音效插孔具有指示燈
4個SATA插槽 、2個M.2插槽(主機板正反面各一個) 其中一個並支援SATA模式(正面)

設計部分 採用可定址RGB接頭 支援AURA SYNC
主機板正背面皆有網路數位風格陪襯,增加整體質感
MOSFET與電感均以風格獨特與菱角分明的金屬散熱器
提供進階散熱功能
且M.2音訊組合卡搭載的ROG標誌為噴鍍方式呈現

風扇配置 具有三個4Pin PWM功能風扇接頭
可提供CPU散熱器、機殼風扇與水冷泵浦使用
具有多種控制方式 已停用(100%) 自動 DC模式(3Pin) PWM模式(4Pin)
智慧防護功能,避免風扇插座過電流燒毀(這種事以前常發生...)
四種風扇控制來源 CPU 主機板 PCH T-Sensor1

M.2散熱解決方案
透過特別設計的M.2散熱子卡讓NVMe M.2裝置不再因為過熱降低效能

M.2音訊組合卡 能在Mini-ITX有限的空間內
以散熱片 M.2裝置 音效組合卡(含M.2插槽) 與PCH散熱片
做上下堆疊的方式 創造完美的M.2 SSD散熱效果

HDMI 2.0b 向下相容於舊的HDMI規格
頻寬也大幅提高為18Gbps,新增關鍵強化以符合市場對消費者影音體驗的需求
而AMD Ryzen™ R3 2200G / R5 2400G+Radeon™ Vega Graphics
處理器目前已提供原生HDMI 2.0b支援

搭載 2x2 802.11AC WI-FI加上MU-MIMO無線網路功能
配上所附之雙頻2.4GHz/5GHz天線最高可以達到867Mbps傳輸速度
MU-MIMO支援可讓使用者體驗最佳的無線上網

AURA SYNC
ROG新產品陸續上市
舉凡可邊程的LED燈條 以及AURA Terminal
還有最近詢問度很高的ROG Spotlight 都是可以額外添購的周邊產品

AURA讓您隨意操控具支援此功能之機殼 燈條 風扇等產品
以及華碩ROG STRIX顯卡、顯示器等支援此AURA標準協定的周邊產品
達到整機燈效同步的功能

目前定位於入門階級的TUF B450 GAMING系列

現在就是加入全新TUF電競聯盟的時候了
同時也證明說當年的劍齒虎時代 在先前的轉型潮之後早已回不去惹

除了主機板之外
TUF還有搭配多家廠商像是 曜越 海盜船 十銓 酷碼 迎廣 美光.....都有推出對應產品
配合品項 CPU散熱器 DRAM PSU 機殼 等... 應有盡有 屬於專為玩家打造的TUF電競機環境

卓越的DDR4效能,最高可到3200 大幅提昇系統效能
包含TUF LANGuard 軍規級的創新設計
運用進階訊號耦合技術與表面貼裝電容
改善傳輸量 也能防止靜電損壞網路插孔

TUF防護
提供DIGI+ VRM穩定的數位電源供電
以及DRAM過電壓保護,防止短路損壞
不銹鋼I/O護板,提供3X抗腐蝕能力

SAFESLOT 保護專業顯示卡投資 也保護您主機板的顯示卡插槽
全新一體成形製程,以強化金屬結合
並經過額外焊接點保護插槽安全以及 ESD防護
提供靜電放電保護 增加元件的使用壽命

謝謝

有獎徵答又來了
這次不只送保溫杯 還有32GB隨身碟



欣辰講解目前AMD平台效能優勢
影片
有獎徵答結束後
接下來讓XF的編輯欣辰來解說現場後方體驗區如何體驗與現場蓋章活動方式
也順便講解目前AMD平台效能有什麼樣的優勢
基本上在未超頻設定的狀態下 因為R7 2700X核心數比較多
所以在比較偏重CPU運算的各種測試軟體當中會贏過同等級的i7-8700K
不過在相同的價位與intel同級產品相較之下
AMD產品可以給予更多的核心 以及更多的效能
在遊戲性能上也是有輸有贏 各有千秋
就看各家遊戲廠商的調校優化與硬體支援程度而定
然後接下來就是休息時間與後方體驗機台介紹~~
中場休息與後方體驗機台一覽
中場休息時間又到了 因為時間有點緊
忙著拍照所以有點晚惹......QQ

不過今天提供的甜點類似這樣
剛剛太忙沒拿到 所以以鄰桌拿到的來充個數拍個照(我發誓我沒有偷吃......)

那麼接下來看看後方體驗機台的部分
這裡介紹的是AMD目前在400系列與X399主機板上的一個全新功能叫做 StoreMI

測試設備一覽

現場使用的裸測架 本次三大主題五組平台採用的
皆是聯力的PC-T70這套來自台灣製造的裸測架

講到這裡 想到主機板24Pin ATX插座哪一種設計比較好拔的話
如果是已裝入機殼的話 其實我覺得都差不多耶
目前多數高階主機板均採用這樣的90度插座設計
好處是方便走線 但是我覺得以後要拆機這個設計可能會比較難拔出來...

ROG系列主機板目前均採用預先裝置式 Back I/O 背板
可節省裝機時間與找檔板裝上機殼的不便
以及跟機殼後背板開孔融合到你看不出來
使得部分廠牌主機板起而仿效之 不過華碩這個背板安裝方式已經申請專利
故他廠在此方面細節設計上多少會有些差異就是了

剛剛離題了...再回來
右邊這台CPU採用AMD Ryzen 7 2700X
主機板為ASUS ROG C6E、顯卡則為ROG RX580 8GB

另一端CPU採用Intel Core i7-8700K
主機板為ASUS ROG M10H、顯卡則為ROG RX580 8GB

全新StoreMI技術結合SSD的速度與硬碟的大容量,快速載入檔案、遊戲及應用程式
將SSD與硬碟上述兩者優點結合之下,打造出單一且容易管理的磁碟系統
Precision BoostOverdrive(PBO)效能提升功能,進一步拉高多執行緒的超頻極限
提供額外的效能,對於遊戲玩家而言,能大幅提昇流暢度與可玩性
Ryzen Master的多項新增功能
包括快速偵測單顆晶粒與每個CCX模組裡的核心
與先進硬體控制與易於單鍵點選式的工作負載優化
結合這三項新技術,打造出無所不能的遊戲平台
正是AMD新一代400系列晶片組的強大優勢

左邊平台為使用i7-8700K所跑出來的各項成績

而右邊則為AMD Ryzen 7 2700X所跑出來的成績

XF技術編輯正在詳細解說每個機台的效能測試結果

再來是以AMD RX580為主體的測試機台
與N家的GTX1060做一個比較

採用的是異國探險隊裡面內建的Benchmark來展示其效能評比

兩邊設備一覽表

左方為使用N家GTX1060的平台
ROG STRIX 1060背板是不會有信仰燈的 只會有信仰敗家之眼印刷而已

右方為使用RX580 8G的平台
基本組件相同 僅顯卡有差異而已

現場以異國探險隊遊戲內建Benchmark做測試
影片拍得不好請見諒
1060跑出來的成果

RX580 8GB跑出來的成果 小勝左方1060一籌
代表遊戲性能不輸N家 真的不要再說AMD顯卡爛又會過熱惹

最後最左邊是AMD FreeSync2 展示機台
螢幕部分使用的是ASUS MG248Q 這次準備了有六台之多
六台分別使用於這三個平台展示 這是其中的兩台

正在展示中的FreeSync2機台
目前在玩的遊戲則是目前最夯的魔物獵人:世界

搭載業界最穩定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繪圖驅動軟體
結合了六大強大功能與優勢
Wattman、Chill、ReLive、EnhancedSync、Overlay 以及AMD Link
詳情可參考前述介紹

左半部為Ryzen Master實際運作的樣子
有多樣的調整與監控功能可以自己玩看看

這裡所採用的平台是AMD第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
散熱器為酷碼科技的Threadripper平台專用信仰塔扇
而中間兩條發光區域與AMD Ryzen Threadripper字樣
還會隨機改變顏色 非常炫麗 真的也是信仰..
嗯~真香~

背後 以1DP與1HDMI方式銜接為左右雙螢幕運作方式
因為使用鼓風扇的關係 高負載下運作時後方會讓人覺得熱氣滿點

背板採用預先安裝式Back I/O背板 算是未來高階主機板趨勢之一

使用的設備為 AMD第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CPU
ASUS ROG Zenith Extreme主機板、以及AMD Radeon VEGA64顯示卡

AMD Radeon VEGA64顯示卡實機正面一覽 信仰的鼓風扇
不得不說原廠卡就是有一種魔力讓人不想敗家都不行呢

阿忘記還有最旁邊這個以Powered by ASUS的展示機台
展示的是AURA的全燈光控制效果

左邊這台使用的均為酷媽的機殼與水冷配件 支援AURA同步功能
搭配X399主機板組合而成

右邊則為Powered By ASUS套機
採用的是迎廣的機殼產品

後側 這台使用的是傳統的上置式電源

然後內裝長這樣

卸掉玻璃後內裝則是這樣
水冷裝置為華碩近期新上市的RYUO(龍王)一體式240水冷

特殊的是水冷頭有內建OLED 可以設置動畫讓他跑動
還可以設定顯示泵浦馬達與風扇轉速與CPU、顯示晶片溫度等等
這個XF有開箱直播過 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

OLED畫面在動的樣子

記憶體則為Kingston HyperX的產品
搭配在一起真是美不勝收

近拍信仰敗家之眼

會後抽獎
抽獎之前再來看看這次的獎品名錄

左半邊 現場抽獎獎品 但應該都沒我的份就是惹........

包含這三張信仰悠遊卡

而右半邊則為寫文心得獎品,相當豐富
但基本上只有前四名才有機會會得獎
說實在要跟寫得好的來拼,難度很高 有點挑戰就是

SG與今日獎品合影



祝在場會員順利得到大獎


自由活動休息時間完緊接的就要抽獎惹
首先抽的是Ryzen信仰悠遊卡 一次抽三個

然後是華碩的PRIME B450M-K 主機板

然後是抽AMD Ryzen 5 兩顆 第一顆
這顆是Ryzen 5 2400G with Radeon™ Vega Graphics

抽第二顆
這顆則是Ryzen 5 2600

最後大獎就是ROG STRIX RX580 8GB顯卡一張
然後讓Parker自己來抽

ROG STRIX RX580 8GB顯卡得獎者合影

恭喜他中了Parker抽出的最後大獎

然後沒有意外的,現場真的比較難抽 一樣沒有本人的份(QQ)
桌上剩下來的就是寫文獎品了 就看有沒有機會擠入窄門順利入手了

本次活動圓滿結束,相約下次活動再見...

本次AMD產品特色整理
第2代Ryzen系列CPU產品優勢
第2代Ryzen桌上型處理器採用先進12奈米製程「Zen+」架構,帶來傲視同級產品的多執行緒效能。
領先同級產品的最佳效能:Ryzen 7 2700X VS Corei7-8700K,
Ryzen 7 2700X在CINEBENCH R15測試以1721 cb贏過i7-8700K達到21%;
POV-Ray測試領先達18%;在7-zip整體評等達60906 MIPS,領先達16%;x264則超越對手達10%。
全新StoreMI技術結合SSD的速度與硬碟的大容量,快速載入檔案、遊戲及應用程式;
Precision BoostOverdrive(PBO)效能提升功能,進一步拉高多執行緒的超頻極限。
AM4晶片組產品優勢
與目前所有AM4處理器相容,向下相容讓大家無痛升級!除了強化記憶體相容性與超頻效能,400系列主機板更內建全新StoreMI技術。
Radeon RX系列GPU產品優勢 新一代API電競遊戲首選:在DX 12和Vulkan遊戲中提供驚艷效能,是全球最先進的消費級顯示卡。 Radeon RX 580在3DMark Fire Strike測試分數達12705,領先GTX1060達7%。 「RAISETHE GAME」:即日起至11月3日止,凡購買Radeon RX系列指定顯示卡即可免費獲得
《異國探險隊》、《激戰M星雲:起源》及《刺客教條 : 奧德賽》,價值高達NT$ 4,500。
Radeon Software 業界最穩定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繪圖驅動軟體,18.9.2版本帶來更多優化效能 3大重點: Radeon FreeSync 2智慧顯示技術(不撕裂,不卡頓,盡情遊戲) Radeon ReLive智慧直播技術(即時捕捉並分享遊戲精彩瞬間) Radeon Chill智慧省電技術(GPU功耗平均降低60%) 其他核心技術:AMD Link、Radeon Overlay
而上述這些特色已在前面的介紹文章中已經提及,可參考前述內容。
結語
在經過這場研討會之後
讓玩家更能了解目前上市的第二代Ryzen系列處理器以及Radeon顯示卡產品的威力
以及在遊戲領域上的全方位完美整合 加上ASUS 在ROG與TUF的完整主機板與
ROG STRIX RX系列顯示卡產品線的加持下 整體表現一定是更加出色
讓人不禁讚嘆 AMD 真香~~
話不多說 讓我們下一場活動再見!!

合照姿勢太矬請見諒....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