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巨獸 — Barco的征途
與DP專注於DLP技術的精進不同,Barco於1934年在比利時成立,其名字是「Belgian American Radio Corporation」的縮寫,最初的業務是組裝收音機 。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再到專業廣播級監視器,Barco在顯示技術領域積累了深厚的底蘊。1979年,Barco首次踏入投影領域,為飛機開發陰極射線管(CRT)投影技術,這比DP的成立還要早了8年 。在整個80年代,它已成為IBM、Apple等電腦巨頭的主要投影技術供應商。當DLP技術在90年代興起時,經驗豐富的Barco也迅速將其納入自己的技術版圖,與LCD、LED等技術並行發展,應用於其多元化的專業市場 。
現在談最令人興奮的光源。「ColorBoost+ Red Laser」技術確實是DP的一項重要創新,但它與我們今天主角E-Vision 10000i 4K+ RGB所採用的技術,代表了兩個不同世代、存在著巨大性能鴻溝的解決方案。
第一步:理解ColorBoost+ Red Laser技術
首先,我們必須準確地理解ColorBoost+ Red Laser是什麼。這是一項應用於Digital Projection旗下雷射螢光粉(laser-phosphor)機型(如E-Vision 16000i WU、M-Vision系列和TITAN系列)的智慧型混合光源技術 。 傳統的雷射螢光粉投影機,通常只使用藍色雷射。一部分藍色雷射直接輸出,另一部分則激發一個旋轉的黃色螢光粉輪,從而產生黃光(後續再透過分色鏡分解出紅光和綠光)。這種方式成本較低,但缺點是紅色光的純度與強度不足,導致整體色域受限,通常只能勉強覆蓋Rec.709標準。
ColorBoost+ Red Laser技術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在原有的藍色雷射+螢光粉輪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了一組獨立的紅色雷射二極體 。這個「紅色增壓」的動作,極大地彌補了螢光粉技術在紅色表現上的缺陷。其結果是,搭載此技術的投影機能夠產生遠超Rec.709標準的色彩範圍,呈現出更飽和、更生動的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