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0-1-19 10:42:22
|
顯示全部樓層
3D電視全攻略Part II:這是個活生生的新科技
無論接受度如何,3D電視還是來了;首先是藍光光碟協會(Blu-ray Disk Association)已經在去年12月中旬完成了一套高畫質3D光碟標準,因此3D內容光碟片可以與3D電視一起銷售。不過夢工廠的Katzenberg還在CES的記者會上,親手將《怪獸大戰外星人(Monsters vs. Aliens)》動畫電影的3D藍光光碟版本交給三星北美分公司(Samsung North America)總裁。
在今年,系統廠商將會隨著3D電視問世推出新一代支援3D的藍光光碟機;這些設備將符合自有格式與最新的1.4版HDMI介面,能以Full HD解析度傳遞3D內容。其他內容供應商與廣播電視業者,包括British Sky Broadcasting、DirecTv、Discovery Channel與ESPN也表示,他們將在2010年開始提供3D視訊服務。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新科技,而我們有自信一切都能發展順利;」ESPN技術執行副總裁Chuck Pagano表示,該公司計劃在6月份開播數個立體3D頻道,轉播世界盃足球賽(World Cup)。不過這些廣播業者到目前為止還沒公佈他們將採用那種3D視訊格式,不同業者可能會採用不同的方案;這讓準備推廣第一波3D電視產品的整個供應鏈急得跳腳。
估計所有廣播業者發送的訊號,將會與目前有線電視與機上盒的內容「訊框相容(frame compatible)」,但都需要經過轉換。而晶片與系統製造商表示,他們可以透過在現有晶片內加入新韌體來處理這樣的問題,不過在系統上市之前,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以及視訊樣本來進行新元件的開發。
廣播電視網路缺乏支援左右兩眼Full ,1080p影像解析度的頻寬,因此恐怕無法傳送透過市面上高階電視機可看到的Full HD視訊;據了解,他們已經試過許多不同的方案,試圖透過現有網路提供最好的3D視訊效果,包括以棋盤格、交叉線或是欄位方式,併排或交錯兩道影像訊號。
有線電視方案供應商CableLabs的消費性視訊技術副總裁David Broberg表示,影像傳遞的規則有很多,他們已經找出一個最好的上/下(over/under format)格式,正與電視製造商、數位內容供應商合作進行試驗,以決定最後的版本,而目前進展順利。該種上/下格式據說是免授權費的,不過衛星電視業者DirecTv與BskyB卻打算採用併排(side-by-side)格式。
RealD的技術是目前獲得最多3D電影院採用的,該公司表示擁有併排格式技術的基本專利權;根據其在CES期間宣佈的訊息,幾乎所有的電視大廠都與該公司有技術授權合作,涵蓋3D內容格式、3D 眼鏡等等。那些廠商包括Samsung、Panasonic、Sony、Toshiba、JVC與DirecTv等。
「已經有不少大廠對我們做過調查,確認我們擁有併排格式專利;」RealD總裁Josh Greer表示。市場研究機構Envisioneering Group的分析師Rick Doherty指出:「這是一場智慧財產權(IP)的戰爭。」幾乎整個3D電視技術領域都在打IP戰,不過到目前為止卻沒有相關專利聯盟(patent pool)成立,這也可能會成為3D電視產業發展的一個弱點。
「將會有一些在新技術出現時就會肆虐的專利蟑螂(patent trolls)作亂;」Mitsubishi Digital Electronics America產品開發總監David Naranjo擔憂。
而撇開技術授權問題不談,市場接受度也是每個3D技術供應商考量的重點,而RealD的氣勢在今年的CES上亦可見一斑。RealD自信已經建立了橫掃3D 電視市場的足夠動能,該公司全球消費性電子業務副總裁Koji Hase表示:「產業界應該已經看到,包括內容、傳遞與顯示端,都已經在用我們的3D技術。」
所以這是否代表能適用衛星、有線與地面廣播電視的3D標準之誕生將遙遙無期?對此Hase認為,這不應該是由單一個委員會來做的決定,3D標準應該是一個產業共同接受的現存標準。 RealD的3D技術優勢在於,它是適用所有種類顯示技術的,無論是偏光3D眼鏡或是主動快門式眼鏡都支援;Hase指出,更重要的是,該技術能建立在現有的基礎架構上。
自去年六月,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開始推動3D視訊格式的標準化,但有意見認為,標準應該是由市場來決定。
而無論是用那一種格式,很多市場觀察家指出,消費者都沒有注意到廣播3D視訊內容解析度下降的問題。雖然晶片與系統工程師表示,他們能夠利用一些增強技術來協助彌補這方面的缺陷,但廣播業者還是希望能夠拓展頻寬並採用新的編解碼格式,例如被視為是3D視訊最佳化解決方案的MVC (MPEG-4 multiview codec);但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
BskyB產品設計總監Brian Lenz估計,現有的衛星電視機上盒頻寬可能得拓展兩倍,才能支援60 frames/second的1,080p內容,而這恐怕接下來幾年很難看到。CableLabs的Broberg則表示,市面上大部分有線電視機上盒支援24 frames/second的1,080p內容,而多數可望在兩年內升級到60 frames/second。
在這方面地面廣播業者則遭遇最多障礙,因為他們所擁有的頻寬比衛星與有線電視業者小得多。不過,負責管理美國地面廣播標準的ATSC,已經給3D視訊一些發展空間,因為該機構希望能在接下來兩年,讓行動廣播技術上路。
SMPTE工程副總裁、同時也是製片商Warner Brothers技術長的Wendy Aylsworth表示,光學媒介(光碟片),是傳遞3D視訊的最佳方式,其次是有線電視與衛星電視,而地面廣播則是最差的,因為所需克服的挑戰也最多。
(接下來還有一系列報導將陸續深入剖析3D電視新技術;參考原文:3-D TV: The EE Times guide to the shifting landscape,by Rick Merritt)
[ 本帖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0-1-19 10:51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