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表於 2014-5-13 15:55:20
|
顯示全部樓層
哥吉拉(Godzilla,2014)週五即將上片,紐約雜誌的部落格Vulture有一篇報導,內容是寫稿記者觀看北美媒體試片的看法,所以,下面內容可能有雷,想進戲院看片的朋友,就請不要繼續讀下去。

在提Vulture的報導前,先提一下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上的一些媒體評論。英國的衛報(Guardian)雖然給予本片負評,但是他留在爛蕃茄的短評則是At least they get the monster right.,若是再綜合Vulture的報導來看,哥吉拉這次應該是被塑造成類似『守護神』的角色,與酷斯拉(Godzilla,1998)的詮釋方式大異其趣,但衛報的看法顯然認為,本片只有這個部份有可看性。而The Wrap的記者也是在爛蕃茄上給予本片負評,唯一正面的看法則是Director Gareth Edwards (Monsters) gets the money shots right,對於需要砸大錢拍攝的鏡頭、顯然指的是大場面畫面認為導演拍得不錯。but neither he nor screenwriter Max Borenstein (working from a story by David Callaham) makes the human characters interesting enough to get us through two mostly Godzilla-free acts.,但是,無論是導演或是編劇,都沒有將片中的人類角色弄得夠有趣,使觀眾可以撐過哥吉拉大部份都沒有出現的兩幕。
好萊塢電影基本上都只有三幕(3 acts),The Wrap記者的說法應該是指出,三幕中僅有一幕的份量會看到主角哥吉拉上場,在對照Vulture的報導後,顯然The Wrap是正確的。從目前的資料看來,本片片長大概是123分鐘,而Vulture最新報導則提到,Godzilla doesn't show its titular beast until an hour into the movie,也就是哥吉拉要在電影演了一小時才會出現,合理判斷是在第二幕的中段現身,而哥吉拉在整部電影出現的畫面應該不會超過40分鐘。那第一個小時可以看到些什麼?Vulture的報導提到,though you do spend that lead-up time meeting Godzilla's main foe, a giant, fearsome, spiderlike creature known as the M.U.T.O. (short for Massive Unidentified Terrestrial Organism).我想,這隻被Vulture記者稱為MUTO的怪獸、也就是哥吉拉的主要對手(Godzilla's main foe),spiderlike這個形容詞已經具體說明牠有八隻腳,Vulture的報導後面也具體提到moving unstoppably forward on its eight enormous legs,也就是用牠八隻巨大的腳不斷移動。至於MUTO在第一小時會有多長的露面時間,以及觀眾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MUTO全身的哪些部份、以及多少部份,又是另外一個問號?
至於哥吉拉與MUTO的第一次遭遇,地點是在夏威夷,但是Vulture的報導提到,這一段遭遇戰不但是發生在晚上,而且觀眾無法在大銀幕上看到完整過程,因為導演選擇讓哥吉拉從海底現身,Godzilla was awakened from under the sea to stop this M.U.T.O.。然後鏡頭猛然轉到舊金山,觀眾才剛興奮地看到哥吉拉現身,接下來看到的卻是伊莉莎白奧爾森(Elizabeth Olsen)的角色,她的兒子正在看電視新聞,觀眾可以從新聞畫面中看到哥吉拉與MUTO簡略的第一次遭遇戰(?)現場,Vulture的相關報導文字是where we get our first brief glimpses of Godzilla absolutely thrashing that M.U.T.O.,奧爾森的丈夫亞倫泰勒強森(Aaron Taylor-Johnson)當時正在夏威夷處理MUTO的相關問題。Vulture的報導也提到,在電視新聞畫面之後,鏡頭有再回到夏威夷的夜戰現場,沒有說明到底觀眾可以看到多少大戰的畫面,但是提到鏡頭又突然轉到大戰發生隔天,Suddenly, it's the next day. Godzilla and the M.U.T.O. have already had their fight,大戰已經結束,然後MUTO逃到舊金山,當然哥吉拉也尾隨而至,大戰會在舊金山繼續,Godzilla really, truly does face off with the M.U.T.O. in San Francisco,畢竟一般觀眾花錢主要就是要看這些。至於兩個怪獸會花多少銀幕時間橫渡太平洋、也就是應該是在第三幕的終極大戰會有多長,又是另外一個問號?
本片與去年的環太平洋(Pacific Rim,2013)一樣,又是由華納與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合作的大製作怪獸電影,同樣由傳奇主導(傳奇投資金額75%,華納25%),也是同樣對於宅男粉絲(Fanboys)有致命吸引力的大片。我去年就曾經在看完環太平洋後在網路上提到:『酷斯拉當年雖然評價不佳,但至少北美票房1.363億美元,海外票房2.427億美元。該片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主要賣點是酷斯拉、酷斯拉大肆破壞紐約的奇觀,以及美軍動員對抗的災難動作大場面,但整部電影中的紐約市幾乎從頭到尾都在下雨,下雨(以及夜晚加上下大雨)的畫面等同在銀幕上蒙上一層紗,觀眾已經買票進場,但仍然無法完全看清楚這些大場面。本片的情形也差不多,所有的大型機器人對戰異形大怪獸的大場面,除了片尾之外都在下雨天進行,片尾的大場面則是發生在水中,從頭到尾沒有一場戲是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酷斯拉推出的前一年,失落的世界:侏儸紀公園在片尾高潮戲,就已經安排讓暴龍大鬧聖地牙哥,雖然也是發生在晚上,但至少沒有下雨,觀眾仍能清楚看到相關場面的進行。觀眾已經花了錢進場,讓觀眾可以清楚看到花大錢製作的大場面,應該是商業電影起碼應該做到的。』PCDVD也有saku-lin網友提出類似看法,而本片目前看來,問題可能會是主角登場畫面太少,所以The Wrap記者會懷疑是否『觀眾可以撐過沒有哥吉拉出現的兩幕』,更不要提主角首次登場是在晚上,不知道有沒有下雨。
現在的電影票錢並不便宜,3D、4DX與IMAX更貴,本片是否值得進戲院觀賞,前面已經提出了一些問號,網友應該可以自行判斷。至於哥吉拉是否被塑造成『守護神』,應該只有熱愛日本特攝片的宅男粉絲以及日本的觀眾比較關心,只想看無腦娛樂爽片的一般觀眾應該不會很care,這也就是酷斯拉票房比環太平洋好的原因之一(我指的票房是考量通貨膨脹因素後調整的票房數字,如果再考慮16年來海外市場的高度成長,以及3D與IMAX高票價等因素,差異將會更大)。
以下是Vulture這則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vulture.com/2014/05/m ... e-new-godzilla.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