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57|回覆: 26
收起左側

[華語片] 2010 第47屆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何蔚庭 台北星期天~今年最歡笑的電影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0-4-3 17:2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最後由 popo 於 2020-6-15 06:53 PM 編輯

Pinoy Sunday.jpg

一張沙發,兩個天兵 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台北星期天

就像是勞台與哈台、王哥與柳哥的組合,喜劇裡的一個胖子搭配一個瘦子那種。

身為近萬在台菲勞大軍的其中兩人,馬諾奧,年輕單身、自命風流,一心肖想能和雇主有一腿的美麗菲傭賽西麗拍拖。而在同一工廠上班的老鄉迪艾斯,篤實憨厚、內斂寡言,一方面時刻掛念遠在家鄉的妻小,卻又和同在台灣工作的安娜勾勾纏纏,搞七捻三。每到星期天,兩人總是懷抱不同的期待,用力把工廠、門禁拋諸九霄雲外,直奔台北市中心。

但這個星期天,馬諾奧和迪艾斯的美夢卻一個一個破碎。一張被遺棄在路邊的火紅沙發,勾起了兩人的目光。閉目想像這樣一張沙發放在宿舍的天台上,喝著冰涼的啤酒、看著天上的星星,這大概就是天堂了吧。就這樣,馬諾奧與迪艾斯這兩位天兵,一前一後,在這尋常的週日午後,扛起沙發,上山下海,一起穿過台北城市的大街小巷,展開一段爆笑連連,卻又萬般滋味的奇幻旅程。


發表於 2010-4-3 18: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光看預告就好好笑喔... 看起來很歡樂! 喜歡這種由簡單的主線構成一連串笑料的喜劇附帶一提, 馬諾奧長的好像張震XD

[ 本帖最後由 efeather 於 2010-4-3 18:15 編輯 ]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4-8 13:28:51 | 顯示全部樓層
那場"車禍"是經典,太爆笑了…

好特別的臺灣"外語"片…XD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4-8 14:39:19 | 顯示全部樓層
哈哈,這個好笑,好想看完整版,
謝謝大大分享。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4-8 14:56:43 | 顯示全部樓層
看起來真的很有喜感
有機會一定要好好看完整版的
多謝樓主發表資訊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4-10 21:40:32 | 顯示全部樓層
1:36被胸襲了...........
一張沙發都可以這樣爆笑~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4-26 00: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星期天 新聞相關報導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4-27 20:4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還沒看過ㄝ現在國片出的品質真的有很大進步加油摟支持國片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4 00:22:02 | 顯示全部樓層

兩個男人與沙發,一種夢想與現實 專訪《台北星期天》導演何蔚庭

報導 / 曾芷筠、陳平浩
pinoy2.jpg
2006年,鄭有傑的劇情長片《一年之初》讓台灣觀眾看見一股影像新勢力,同輩工作者、也是有著拜把兄弟般交情的導演林書宇、何蔚庭、攝影師包軒鳴慢慢在國片領域中深耕細耘,到了《九降風》、《陽陽》大放異彩,累積出亮眼的成果。這幾位導演都有類似的背景:先以短片磨練導演功力、累積人氣,再尋求拍攝長片的資金和機會,鄭有傑的《私顏》、《石碇的夏天》,林書宇的《海巡尖兵》,何蔚庭的《呼吸》、《夏午》均展現拍攝實力和才華思想,讓人感受到台灣新銳導演不可輕忽的一波浪潮。

今年,何蔚庭導演終於推出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台北星期天》,不只內容紮實、影像風格到位、兼具娛樂性與深度,更因為自己本身的馬來西亞身份,在片中展現不同於以往國片的寬闊格局,將視野拉高至亞洲和國際。英文片名「Pinoy Sunday」意味著「菲律賓的星期天」,和中文片名「台北星期天」兩相對照,別有從不同觀點解讀的趣味。此片以兩位在台灣工作的菲律賓籍外勞為主角── 胖子迪艾斯和瘦子馬諾奧──如同大多數生活在台北的外勞一樣,他們禮拜一到禮拜六拼命工作,禮拜天就要為自己安排一個悠閒的短暫假日,出門上教堂、和漂亮女生約會。想家時,馬諾奧就幻想自己擁有一張漂亮的沙發,工作結束之後就可以躺在上面看星星、喝著台啤,將自己的小小夢想寄託在沙發上。這個星期天,馬諾奧被心儀的女孩拒絕、迪艾斯和女朋友分手,一個平凡無奇、百無聊賴的陽光星期天,被一張突然從天而降的沙發扭轉命運,開啟了一趟荒謬又奇幻的冒險旅程,而台北也因為這兩個外來者的眼光,散發出一股奇異的魅力……。

本片演員網羅了有「菲律賓吳宗憲」之稱的喜劇演員巴亞尼、實力派英俊小生艾比奎松,還有陸奕靜、曾寶儀、張孝全、莫子儀、林若亞等等逗人發笑的驚鴻一瞥,張力十足、喜劇效果絕佳。再看看本片的製作班底包括攝影師包軒鳴、以《臉》得遍各個美術獎項的美術設計李天爵,如此風格迥異、來自四面八方的製作團隊,在導演何蔚庭的統合之下,以平穩的步調呈現出異鄉人心中的欲望和掙扎、對台灣社會的深刻觀察和柔性批判,顯得樸實輕鬆又處處深藏功力,絕對是今年難得一見的國片佳作。

從《呼吸》以回收零碎膠卷為材料呈現出高反差、粗粒子、快速剪輯的強烈個人風格,到《夏午》以黑白底片、四個超長鏡頭大玩場景調度及魔幻寫實可能性的驚人實驗,《台北星期天》回歸古典電影的敘事語法,更以喜劇形式將國片推向觀眾,並於今年「金馬奇幻影展」擔任開幕片,加深其奇幻意味。然而,此片在行銷過程卻遭遇極大阻礙,面臨全台北只有光點電影院願意上映的荒謬情景(後來才追加了信義威秀),真實往往比電影更荒謬,台灣人的狹隘心態值得反思,想看的朋友只能呼朋引伴攻佔獨家戲院了。除卻這些當初不曾設想到的困難,導演在發想、拍攝時是如何思考的呢?本期【放映頭條】帶您深入了解何蔚庭導演創作本片的過程、其中的驚喜與曲折,以及對人性和台灣社會的深刻觀察。

picx_fttw5980730106.jpg
《台北星期天》的劇本構想及源起為何?在台灣以外籍勞工為題材的劇情片仍非常少,之前只有李奇《歧路天堂》,為什麼以外勞為題材?另,此片據說也受到波蘭斯基短片《兩個男人與衣櫃》的啟發影響,可否分享您的創作過程?

何蔚庭(以下簡稱何):當初確實是先看過波蘭斯基短片,有了兩個人搬東西的畫面,覺得這個畫面很有意思,也比較少見,當你看到兩個人搬東西走在街上,一定會想說他們為什麼不用卡車?這背後一定有個故事。在台北,如果這個動作要成立的話,就不會是台北人,因為他們資源太多了,而比較可能是沒有資源的僑生或外勞,所以才會想要把這個畫面和外勞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個畫面很有勞工階級、universal的感覺,因為世界各地都有勞工,在中國大陸很可能會這樣、在紐約或洛杉磯的話也許就會是兩個墨西哥人;我們以前當留學生的時候也會看到一個被丟棄的東西,覺得很可惜就想辦法搬回去。我自己也是外國人,對外勞本來就比較敏感,會去注意他們的生活情況、假日聚會地點等等。我剛來台灣工作的時候,沒有家庭也沒有父母,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外勞,所以比較可以體會、想像外勞的生活,很早以前我看到許多外勞聚集在改建前的台北車站二樓,像一個東南亞國家,當時就很想把這個畫面拍下來。現在他們都移到中山北路和農安街的金萬萬大樓去(主要是菲律賓人,菲律賓人去那裡主要是因為那附近有一個天主教堂),星期天的時候他們都在那裡活動,就覺得非得將這個畫面呈現出來不可。

寫劇本時您如何觀察他們的生活?

何:我會先鎖定菲律賓人是因為我最好的大學同學是菲律賓人,我也去過菲律賓幾次,他們會講英文,而且因為有西班牙人的血統,他們比較接近西方人。因此我對這個族群比較好奇,才這樣確定下來。

剛開始我都是從零開始,幾乎每個星期天都會跑去那裡,也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一個台中教堂的神父(他偶爾在台北也會做彌撒),那個台中神父很有趣,他在紐約待過,在台中籌錢辦一個外勞活動中心,讓外勞假日可以去那裡做烹飪、跳舞、唱歌等等的活動。我曾經在復活節的時候去那裡住過一個晚上,看他們的儀式、跟他們聊天,再慢慢把一些東西放進劇本裡面,劇本就這樣寫出來了。

picx_fttw5980730102.jpg
電影劇情相當如實地反映了在台灣工作的外勞生活,但寫實的背後其實是透過兩個深具喜感的演員巴亞尼和艾比以喜劇表演的方式呈現,您為什麼選擇這樣一胖一瘦、極富張力的角色組合?

何:關於真實的部份,之前發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我們之前去借一個教堂,把故事大綱給負責人看,那位負責人很生氣,他說:你不能拍真人,這個人之前在我們教會裡面、現在回菲律賓了,如果你要拍這個故事要經過他的同意。可是這個故事明明是虛構的,但他認為我們在講真的事情。另外,電影裡面有個角色是講菲律賓方言的計程車司機太太,我們當初會寫這個角色是因為我碰到超過三個菲律賓女人,本來是在這邊幫傭,後來嫁給台灣僱主,而且先生是開計程車的。所以當初在找素人演員的時候,首先要會講Ilonggo這種方言,我們就去教堂問到了這位演員,我就問她:「妳先生該不會是開計程車的吧?」她說:對呀,是真的。我覺得類似這樣的東西很多,很難想像這樣的事情就活生生地發生了。比如說片中那位剛果籍黑人牧師,他不是我們為了強調多元種族找來的,而是真的在淡水教堂服務的牧師(電影中所有的教堂場景都是在那裡拍的),他在這裡三十年了,而且台語講得非常好。我覺得在田調、拍片的過程中,有些東西比想像中還真實,已經存在很久但現在才拍出來,像黑人神父這件事,台灣真的有好幾個居住很久的黑人神父,只是不在大家的認知範圍裡面。

菲律賓演員只找了兩個男主角和兩個女主角,其他都是真的在這邊生活的人。至於兩位男主角,這部片完成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之前有一次已經差點要拍了(主角還不是現在這兩位),但時間談不攏計劃就停了下來,六個月之後資金到了才又開始動工。那時菲律賓的合作團隊也換了,那邊的製片也是一個導演,就介紹一些演員給我們,我看到這兩個演員的時候發現他們的身材不太一樣,才想到可以這樣組合。雖然劇本中角色、性格都已經寫好了,但是不一定要一胖一瘦的組合,後來看到這兩個演員時才覺得型非常對,一黑一白、一胖一瘦,可以製造很好的喜劇效果,也是陰錯陽差碰上他們才覺得這是很可行的。剛好他們兩個人真的很不一樣,包括出身背景、表演方式等等。

演胖子迪艾斯的演員巴亞尼是很出名的搞笑演員,演瘦子馬諾奧的艾比則是很像勞勃狄尼洛那樣,每部電影都要去挑戰不同角色的演技派演員,但是我想把他們的既定形像翻過來,所以我讓搞笑演員去演那個悶悶的胖子、比較威嚴的去演好笑輕浮的瘦子。對巴亞尼來說,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演話比較少、不那麼好笑的角色,他在現場剛開始很受不了,一直想要加對白或動作,後來拍完他就跟我說:他發現演喜劇也可以不要搞笑,別人還是會笑。他在菲律賓都是演商業大製作的電影,《台北星期天》是他比較小成本、也比較嚴肅的作品,在菲律賓認識他的人,就會發現他這次做了很大的突破。

4b948c674bdbb.jpg
《兩個男人與衣櫃》藉由兩個男人搬衣櫃的過程反映了他們遭受的困難,也藉此批判社會的壓迫;《台北星期天》調性雖輕快活潑,但是否也想藉著兩個男人搬沙發的遭遇傳達社會批判?  

何:我其實不會像波蘭斯基這麼批判,他那部片雖然短,但非常有深度。對我來說,用外勞當主角本身就是一個很顛覆的做法,我想讓台灣的觀眾把自己放在他們的角色裡面,以往外勞都是配角、或只是一個報紙上的符號,但現在成了主角,你會發現他們跟一般人沒有兩樣。他們遠離家鄉來到這裡,像那個胖子和安娜是情侶、但在家鄉各自有家庭,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也不只是情慾的東西,而是一個陪伴、約會的對象,合約時間到了,兩個人也就分開。他們在台灣的生活,三年看不到家人,有些雇主甚至不讓他們放假,這是很不人道的事情。我真的不想太嚴肅地批判這件事,我覺得先用一種幽默的手法讓大家認識這些人,當你知道他們也是人的時候,就會比較注意他們的消息。

因為這是喜劇,所以比較沒有太負面的批判,唯一比較重的部份是他們在搬沙發時撞到機車,那應該是我個人對台北市交通的意見,因為我是在街上走路、搭大眾交通工具、騎腳踏車的人。我現在每天推著小孩在街上走,常常在小巷子裡看到按喇叭的大車,所以我對台北市的交通非常反感,電影裡有一句台詞「車子越大的人老二越小」,那是我叫他講的。我覺得台北的機車也很可怕,很沒耐心又橫衝直撞,電影裡那場車禍的處理其實是很常發生的情況,所以這部份是我自己的想法。

此外,跳樓、燒炭自殺的人在台灣也很常見,不過只是把它呈現出來,並沒有要做太多的批判。另外就是選舉,有一場戲,裡面有一輛選舉宣傳車經過,接著兩人開始談到肚子餓,我的想像就是選舉沒辦法解決人民的基本問題。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但是在這部片裡沒有放很大。

picx_fttw5980730105.jpg
沙發在這部片裡面象徵了兩人的小小夢想,但最後卻遭逢無情的打擊,夢想破碎。導演為什麼選擇沙發這個物件?

何:因為所有的物件裡面,沙發最能代表家(本來也有想過床墊,但床墊蔡明亮已經用過了,而且床墊太情慾),像一家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比較能代表家庭的符號,加上沙發非常方便,去到哪裡都可以坐下來。當初的想法就是:這是一個讓人很舒服的東西,而且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寄託,他們想要的其實是家,但只要屋頂上有沙發就可以感覺像家。他們在搬運的過程中,先把家的想像投射在上面,後來慢慢發現不管怎樣都無法在台灣有一個舒服的家,重點還是在原本的家鄉。我覺得胖子瘦子到了某個時間點就想要放棄(放棄指台灣的工作),我自己的解讀是:他們其實可以把沙發丟掉就回宿舍去,因為可能根本沒有辦法搬回去,但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其實很想家,也不太需要一個沙發了,所以就乾脆不要趕在宵禁前回去了,寧可在河邊過夜。還有,沙發會讓人產生一些聯想,例如說最後的夢境,沙發變成了漂流在河上的船,像是兩個人坐船回家鄉的感覺,而且兩人以前是玩樂團的,也像在小船上開演唱會。

沙發是用板子加上燈光讓它浮起來的,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計算,太輕或太重都不行。所以,首先要找到一條可以用的河,又漂亮又可以拍攝,那場戲是在基隆河拍的,美術李天爵為了做漂浮沙發常常跑到海邊去試。


您剛提到希望讓台灣觀眾置身菲律賓主角的觀點,在這樣的想法之下,台北場景在電影中的呈現讓人感覺相當陌生、不熟悉,例如籃球場、檳榔攤的場景,這部份也是您刻意安排的嗎?

王師(隨行工作人員回答):這其實很有趣,片中場景其實和一個中產階級的台北市民會出沒的地點、會看到的城市人文景觀很不一樣,你平常不會去那裡,所以會覺得陌生。這很好玩,可以跟《一頁台北》對照。

何:籃球場是在五股拍的,檳榔攤則是在三芝,就是勞工階級的城市人文景觀吧。

picx_fttw5980730104.jpg
電影中行經的路線,包括空曠大馬路、基隆垃圾場、街角國宅,這些場景如何選擇、安排?

何:我基本上是找一些有特色的場景,都是堪景找的,那個胖子看到那棟轉角國宅時就說:「我沒看過那麼醜的建築物!」我們在找台北很有特色的地方,不拍觀光景點,台北101只是一個好笑的點,我覺得勞工比較不會用那麼浪漫的眼光來看台北,浪漫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公園裡安靜的角落,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怎麼呈現。

那麼,透過外勞的眼光,相對於一個比較浪漫、中產的台北城市景觀,您認為他們看到的是怎樣的台北?

基本上就是我這九年來看到的台北,我不覺得它很像巴黎、很像大都會,而是一個很精彩多變、有很多可能性的地方,每一條街一轉都有新的、不同的景觀,感覺其實比較像小小的紐約。有些都市規劃得太好,可能一整區都長得一樣;但台北不是。

當初的設想是:一般外勞假日hang out的地方都是中山北路,是自己的菲律賓世界,所以片子一開始都沒有國語;直到沙發出現之後,兩個人才開始離開,闖入一個台北人的世界,有種冒險、公路電影的感覺,離熟悉的地方越來越遠,後來發生的事情也越來越荒謬。

對我來說台北是分成台北市和台北縣的。我跟攝影師包軒鳴剛來台灣的時候是住板橋,他比誰都認識台北縣,而台北市人對台北縣還是有一種歧視,可能根本很少離開台北市。這部片處理的外勞,一開始覺得是很新鮮的角度,但是籌備過程中會發現還是有一些人對外勞流露出很明顯的歧視。

picx_fttw59807301010.jpg
電影的結局有現實、幻想、到悲劇、最後又回到寫實等好幾個層次的翻轉,讓整部電影的格局跳脫了單純的視點,而有很立體、豐富的意涵,可否談談您對結局的設計及想法?

何:我覺得就是兩個小人物愛做夢,他們即使沒有沙發,或是被遣送回去菲律賓都不代表從此以後就會很鬱悶,我也不想表達他們在台灣多辛苦、被虐待等等。有些人覺得結局轉了太多層,很希望可以停留在夢境的地方(笑)。可能也因為我是外國人所以有比較客觀的眼光,因為我沒有把外勞當做一個可憐勞工的符號,像《歧路天堂》很想用外勞來反映社會,變成比較議題導向,比較把外勞當成符號,而沒有當做人來看。很多電視劇都太哭鬧了,我覺得沒有必要,所以這部電影我拍他們星期天的樣子,因為星期天他們最輕鬆、最像自己。

電影中有幾場戲間隔著黑白的過場鏡頭,有一個畫面是海邊、兩個人在船上走的鏡頭,這樣安排有什麼特別的用意?

何:那個畫面就是鄉愁的感覺,在國外工作心情不好或不順利時就會想家,不一定是想父母親,而是想家的記憶,那是很私密的時刻。菲律賓是海島,所以就把這個海景放進去。為了這些鏡頭有特別到菲律賓去拍,最後的那場戲也是在菲律賓拍的。

本片的美術是擅長視覺美感的李天爵,攝影包軒鳴則是您長期合作的攝影師,是否和我們分享合作這部片的過程?

何:這部片比較寫實,我們都是街景實拍、沒有搭景,我通常花很多時間去找對的場景,美術只要把一些東西加進去就好了,而不是要找一個場景來重新改造,所以他一開始有點不習慣。我們拍片的時候已經確定了色彩鮮豔、飽和度高的攝影風格,讓這兩個人和沙發跳出來,其實紅色、黃色、藍色再加上白色就是菲律賓國旗的顏色,不過這是比較細微的部份。

我覺得國片的顏色大多都偏灰暗、頹廢的感覺,包括我之前的短片,所以我這次跟攝影師說換一個方式,因為是在大太陽下、又是喜劇,所以要把顏色弄出來。我們這次做的風格蠻新的,這也是包軒鳴第一次拍喜劇,而且大部分的人找他都是希望拍出《陽陽》、《風聲》那種手持或陰暗的感覺。我們這次是想以故事和角色為主,不要放太多奇怪的畫面,回到比較古典敘事、沉穩的感覺,但是你會發現攝影風格還是很強烈,只是非常含蓄,很多鏡頭也保持一鏡到底,沒有剪接,像是記者訪問、河上漂流的那兩場戲都沒有剪。

picx_fttw59807301030.jpg
這部電影的籌備過程長達五年,但實際拍攝很快就結束了,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何:這部片實際拍攝的天數是23天,中間還遇到八八水災停了三天。我們有NHK的資金,給了錢之後要在期限內交片,所以九月底剪好片子就立刻交給他們,沒有太多時間想。這部片集資過程花了兩三年,NHK看了劇本之後非常喜歡,因為他們在找一些和文化交流、理解有關的案子,他們每年只投資一部,後來就被我們拿到了。

說到文化交流,整個電影製作團隊相當國際化,我是馬來西亞人、攝影師是美國人、編劇是印度人、演員是菲律賓人、日本資金,還有電影中的神父是剛果人,製片有日本人也有法國人,而且法國製片住在上海、投資商是住在上海的菲律賓人,所以整部電影的工作團隊大部分都是外移工作者,很多時後你看到一個菲律賓人,但他其實有台灣身分證,就像電影中那個計程車司機的太太。就像我是馬來西亞人,但我在台灣比較有歸屬感、也住了很久,你要一直覺得我是個外國人嗎?這部片有試圖去解除這方面的障礙,畢竟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

我們希望更多人看到這部片子,但是目前有很多阻力,行銷過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難,尤其是找不到戲院上映,戲院老闆認為這部片沒有熟悉的卡司,又是外勞題材,他們不希望電影院前面都是外勞,加上被《鋼鐵人2》擠壓到,所以現在台北只有光點有上映。台灣人對這部分偏見還是很深,為什麼《鋼鐵人2》可以比美國早一個禮拜在台灣上映?因為台灣是最歡迎好萊塢的市場,外片進口到台灣不用課稅,暢行無阻,其他國家像馬來西亞、菲律賓都會限制外片配額,國片也要合乎上映比例原則,甚至集中在聖誕檔期,只有台灣毫不設限。我不太擔心這部片的反應,但會擔心票房不好,或是該看的人沒看到。

您認為該看這部片的人是誰?

何:大概也不是年輕人吧,年紀可能三十到五十歲左右。我們也很希望外勞去看,這部份很努力宣傳,有一些特別的作法吸引他們進去看,憑外勞識別證有150元的優惠價格,也有請教堂的神父對他們宣佈說電影上映、請他們去看。我們希望菲律賓觀眾可以星期天去看是最好的,就算下片之後也希望能透過外勞辦事處到各地去放。在買票通路上,我們有賣預售票,還有跟匯兌中心、店家合作,設法把這些訊息傳達出去。對我來說,即使票房不好我還是會設法讓他們看到。

目前看完電影的菲律賓朋友反應都很好,覺得很感動,有一個教堂負責人跟我說他當菲律賓義工當了十年,終於有人把這些東西講出來,這是讓他們非常感動的事。

此外,那個胖子演員巴亞尼真的非常有名,他出現時所有的菲傭都爭相跟他合照,我之前完全沒有想到會這麼熱烈,好像在異鄉看到家鄉的演員有一種被撫慰的感覺,所以在菲律賓應該也會有市場。

請推薦【放映週報】的讀者一個非看不可的理由。

何:《台北星期天》是一部喜劇,就當作進去電影院輕鬆一下,也不用認為它是一部外勞片,根據計算這部片觀眾可以笑39次,我覺得國片大多都還是比較沉重,很少有這樣的東西,就當作去看一部輕鬆的電影,但是又不是很誇張的好笑,離開戲院時又可以讓你思考很多事情。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4 00:24:22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天新聞:台北36個故事─何蔚庭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4 00:32:05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電影】轉載國外網站:台北星期天電影介紹

First trailer for Wi Ding Ho's 'Pinoy Sunday'
Pinoy-Sunday.jpg
by Andrew Mack, March 17, 2010 2:25 PM


Pinoy-Sunday.jpg
Back in 2005 Malaysian filmmaker Wi Ding Ho won the best short film category at Cannes with his film Respire. He's made the trek back to France with another short film and will go again once more as part of the L'Atelier program at the festival. He wil return with a feature length film finally under his belt, Pinoy Sunday.

On their only day off, Filipino migrant workers, MANUEL and DADO discover a couch left behind on a Taipei sidewalk. In a life where everything is arranged and all possessions belong to the factory, the couch represents
a chance to own something of their own. Aware that carrying a heavy piece of furniture across town is both
ridiculous and illogical, the journey becomes an important metaphor for their attempt to make an unpleasant
factory dorm that much more like a home. The arduous walk across the landscape is also an internal struggle --a
journey that challenges notions of manhood, friendships and family.

資料來源:http://twitchfilm.net/news/2010/03/first-trailer-for-wi-ding-hos- pinoy-sunday.php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4 01:07:50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星期天》呈現台北多元文化 映後佳評如潮

open -1.JPG
台灣第一次,第一屆台北金馬奇幻影展9號晚間於新光影城歡樂開幕,台北金馬影展主席侯孝賢導演宣告金馬奇幻影展正式開跑!開幕片【台北星期天】宇宙首映,導演何蔚庭、劇中演員陸弈靜、林若亞,以及有「菲律賓小勞勃道尼」之稱的男主角艾比‧奎松等主要工作人員風光出席,首映不僅大滿場,幽默溫暖且呈現台北多元文化的內含,更是好評如潮口碑爆表,為金馬奇幻影展揭開了美好的序幕。


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台北星期天】宇宙首映,曾以【呼吸】、【夏午】獲得坎城影展肯定的馬來西亞華裔導演何蔚庭,找到素有「菲律賓小勞勃道尼」之稱的艾比‧奎松擔任男主角,艾比此次抵台參加影展開幕,他回憶影片拍攝期間對台北的印象,覺得台北是個充滿溫情的舒適城市,到處是美食和美女!名模林若亞是第一次參與電影演出,飾演女警察,毆打場面皆親自上場,即使鼻樑掛綵也從未喊疼,敬業態度讓導演大讚極有潛力,也成功開啟了她戲劇演出之路。曾獲得金鐘獎影后的陸弈靜,則扮演一個用沙發救了自殺兒子的母親,活靈活現的表演充滿畫龍點睛的效果。兩位女演員今日皆盛裝出席,髮型由EROS髮廊精心打點。


【台北星期天】開幕片票券在開賣當天即瞬間售罄,新聞局電影處陳志寬處長、菲律賓駐台代表處、前行政院長蘇貞昌都前來捧場力挺,滿場觀眾為影片幽默、溫暖、荒謬中帶著美好希望的力量而深深感動,也重新認識了台北的另一番面貌,口碑大好,佳評如潮,為金馬奇幻影展揭開了美好的序幕!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7 00:4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星期天》 看外勞在台故事

中國時報

C995065J.jpg
導演何蔚庭執導的電影《台北星期天》,透過兩個菲律賓人的眼光來看台北,拍出台北人從未看到的奇異風景。

「我特別崇拜李安,他打破中國人一定要拍中國片的迷思。既然台灣導演可以拍英國文學題材,我一個馬來西亞導演,當然也可以拍菲律賓人在台灣的故事。」馬來西亞華人導演何蔚庭如此表示,他的第一部長片《台北星期天》即將上映。

在《台北星期天》片中,透過兩個菲律賓外勞在台北一天的奇遇,呈現外國人眼中台灣的奇異風景。由於題材特殊且充滿笑料,《台北星期天》被選為日本NHK電影台年度補助的唯一海外電影、台灣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菲律賓片商也決定下半年引進本片。

題材特殊有笑料 NHK補助

現年卅九歲的何蔚庭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系,是李安的學弟,十八歲離開馬來西亞到美加攻讀電影,一去就是十二年。二○○一年來台發展,拍了五年廣告,強烈的影像敘事風格,曾為故宮拍攝短片,Discovery也請他拍攝《台灣人物誌:劉金標》等。

二○○五年,何蔚庭以SARS為主題拍攝劇情短片《呼吸》,獲得法國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周兩項大獎肯定,備受矚目。

何蔚庭是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對異文化的融合感受深刻,求學時代歷經多次搬遷,每到一個城市都是一次重新開始,「我覺得台灣目前對待外勞的情形,很像馬來西亞政府對待當地華人的心態,他們不瞭解這個和他們說著不同語言的族群,因此選擇孤立及漠視,造成許多誤解。」

菲籍難兄難弟奇遇 反映現實

《台北星期天》描述一對難兄難弟離鄉背景來到台灣工作,住在工廠頂樓的加蓋空間,每天得看管理階層的臉色,極其貧乏。但生性樂觀的菲律賓人總能自我排遣,在宗教及感情生活中尋求慰藉。

兩人某個星期天在台北街頭發現一張紅色沙發,決定合力把它搬回宿舍,一路遇到許多災難,甚至闖禍被抓到警局,最後因迷路身陷河岸,無法準時回宿舍報到而被遣返回國。

片中四位演員都是菲籍一線演員,包括有「菲律賓吳宗憲」之稱的巴亞尼(Bayani Agbayani)。

用外勞眼光看台灣 冷漠刻薄

片中真實反映台灣人與外勞之間的問題,素材來自何蔚庭四年田野調查所得的真實案例。如主角之一馬多的女友因僱主夫妻吵架,雙雙離家,置失智老人於不顧,她被迫兩個星期無法休假;而馬多與女友在菲國各有家室,兩人的這段感情只是短暫的相逢等。

何蔚庭表示,多數長居台灣的人對現實環境習以為常,透過外勞的眼光看台灣,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許多荒謬之處,包括對家人、環境的冷漠,以及對待不同國籍人民的刻薄無禮。

[ 本帖最後由 良好用戶 於 2010-5-7 00:48 編輯 ]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7 00:5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電影裡的城市氣味:《台北星期天》vs.《志明與春嬌》」

篇文章是節自五月號「幼獅文藝」月刊的專欄稿子,原文題為「電影裡的城市氣味:《台北星期天》vs.《志明與春嬌》」,完整原文請大家參考!

ap_F23_20100506061618496.jpg
台北的紛亂與活力:《台北星期天》

  許多人都拍台北,尤其這幾年還流行透過外國人的眼光來看台北,一如去年的《曖昧》和《霓虹心》。《台北星期天》同樣是藉由兩個外來客的觀點來描寫台北,只是他們並非匆匆來去的觀光客,而是兩個從菲律賓到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電影一開始的場景設在機場,我特別喜歡這部片俐落的開場,只消簡單幾個鏡頭的剪接,幾乎就忠實地建立了男主角抵達陌生國度時那種有點期待、但其實更怕受傷害的心情,甚至這樣的情緒與主軸,是從一開始就持續貫穿到結尾的。


故事很簡單,兩個在台灣工廠裡工作的菲律賓外勞,在一週只有一天的休假時光,他們意外撿到一座美麗的紅色沙發,兩人於是決定把它搬回宿舍屋頂享福。只是他們完全沒料到,要把這座沙發從台北的這一頭搬回那一頭,原來是這麼艱鉅的任務。
這部片的結構是很標準的喜劇操作,兩個個性南轅北轍的男人,一個保守拘謹、一個享樂冒險,一場類似公路電影橋段般的「搬沙發」之旅,從衝突到和解,自然而然就在過程間激盪出許多笑淚交織的火花。透過這兩個外勞一方面是外來者,一方面又得融入台灣生活的尷尬處境,編導何蔚庭反而在寫實、誇張甚至到魔幻的風格交織之下,反應出台北人那種焦躁不安、紛亂失序,卻又充滿活力的生活樣貌。從夫妻、警民的街邊吵架,到跳樓新聞與媒體瘋狂追逐報導的荒謬亂象,還有那無所不在、時時映入眼廉的選舉海報,住在台北/台灣的我們,也彷彿藉由這兩個外勞的眼睛,再重新檢視屬於我們的生活實境。看完這部電影,我沒特別掛念那張沙發的遭遇,一直想起的反而是那種屬於台北人獨有的詭異:嘴邊時時掛記著種種的不滿與憤怒,但又好像安然自得地內化並默許這樣的畸零氛圍。

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何蔚庭,之前兩部短片作品已長足地展現他的實力:《呼吸》打造出來的末世恐懼、《夏午》只用五個鏡頭就成功營造出的狀態緊繃的情緒張力,在在證明他是一個足以成熟駕馭影像的創作者。《台北星期天》雖然是他的長片處女作,但比較起他的短片,相對起來反而顯得輕輕鬆鬆、容易就口;不過還是看得見他在攝影風格上的沈穩調度,一點也沒有新人的生澀尷尬。喜劇通常是把角色的辛痠痛苦轉化成觀眾的笑鬧樂趣,《台》片完全合乎這樣的亙古法則,嬉笑怒罵之間,兩位外籍勞工的現實苦楚,似乎不著痕跡地釋放了出來;也讓片末魔幻寫實的浪漫尾聲,並非只是一般的「happy ending」而已,更具曖昧的複雜性,亦釋放出潛藏在敘事背後那犀利精準的社會觀察。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7 08:06: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有看到電視預告
真的不錯
強力推薦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8 00:57:25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星期天 2 個外勞的台北夢

邀你去看電影,類型:「外勞片」;去不去?

 我想泰半的人會一口回絕。

 你或許還會心中默想:「Come on,外勞片耶…人生已經夠苦了,進電影院還要看導演批判,賣眼淚!」抱著這樣的想法,你將錯過一部以台灣為舞台的精彩喜劇電影:《台北星期天》。即便它是一部訴說外勞故事的電影,但導演期待觀眾能在看到一半,便忘記這是一部外勞片,而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導演做到了,而且是在開演五分鐘後。

 《台北星期天》,由曾獲得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周兩項大獎的何蔚庭導演執導,是一部有別於以往國片的輕喜劇。獲得日本NHK 電視台投資、並由菲律賓兩大喜劇天王巴亞尼‧阿葛巴亞尼(Bayani Agbayani)、艾比‧奎松(EpyQuizon)擔綱演出,去年十月在NHK 亞洲電影節成功映演,更在今年4 月擔任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成功引起國內各方關注並受到國內媒體、國際影評及各地觀眾的熱烈迴響。
 
《 外勞的另類公路電影 》

 「國際化的台灣」,是台灣人的自我期許,也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台灣實況;走在台北街頭,最能凸顯、象徵台灣國際化特質的,就是國定假日在鬧區湧現的外勞人口;較為黝黑的膚色、一頭黑亮長髮的外籍女性,又或者是捲髮加上小鬍子;還有一笑便滿口白牙齒的東南亞男性。過去讓這些外勞、東南亞人躍上電影銀幕的的台灣電影有蔡明亮的《黑眼圈》、李奇導演《歧路天堂》,鏡頭大多凝重,卻從沒台灣導演以這麼輕鬆的方式,訴說著:「我們的土地,他們的故事。」故事綱要為兩個菲勞天兵要在大台北徒步、徒手搬一張沙發,甚至妄想搬張大沙發進公車;一路上光怪陸離,費盡千辛萬苦的一段「意外旅程」,這部《台北星期天》可以說是另類的「公路電影」。

 細數台灣引進外勞的歷史,從1989 年政府推動14 項重要建設以「專案方式」正式引進第一批低技術外勞開始,外勞正式引進台灣已有20 年了,20 年的時間都已足夠一個人從懵懂無知到長大成人,但是20 年來我們除了習慣外勞佔據星期假日的火車站及其附近的肯德基,習慣於以僱主的角度來看待外勞,來看待這些也在台灣這片土地生存許久,並且長期以來幾乎成為我們「家人」的一分子,但是他們的身份始終只是「幫傭」、「工人」,甚至我們習慣把「壓榨」包裝成「管理」。而這一切更讓這部電影的出現更顯得可貴,因為它很難得的跳過了「僱主」這個觀點與身份直接帶我們進入「他們」的世界,他們生為人的世界;並且提醒了我們,他們也是有著他們的夢想的一如我們也有著我們的。

 導演讓故事從兩個菲律賓外勞抵達中正機場為開端,男主角們在影片開始充滿了希望與好奇,期望著一個好的開始,這份心情就像任何一個要到國外展開新人生的人一樣,是那樣的忐忑不安與期待,然後他在廁所裡遇見了一個顯然是老鳥的菲勞開心地說:「我要回家了!」(被遣返回家)。鏡頭帶到男主角默默地望著他被遣返的背影,有點不解也有點複雜。外勞來到台北的原因說穿了很簡單:「賺錢」,但是生活在他鄉,難道就簡單嗎?…(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玉山週報紙本雜誌)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9 01:15:17 | 顯示全部樓層
蠻意外的 下午在信義威秀觀看場次

8成滿座 而且年齡層還真是廣

從小朋友 學生 上班族 年長的

劇中的對話 的確很讓人爆笑

加上男主角巴亞尼 常常有一號表情真是逗趣

雖然這部的確很好笑 但總覺得故事內容

應該可以在緊湊一些

是因為沒注意看嗎?? 最後的結尾片段

很跳躍式的跳到 兩人的故鄉????

如果有參加 演後 導演映後座談或許可以解答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5-11 00:32:11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星期天 票房闖出一片天

(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10日電)講述菲律賓外勞題材的國片「台北星期天」,上映首周末票房意外闖出一片天,電影在台北放映2廳,開出新台幣38萬元成績,成了導演何蔚庭和劇組最棒的星期天。

「台北星期天」講述2名菲律賓外勞千方百計想把沙發搬回工廠的趣味故事,歡笑中帶給觀眾感動。雖然故事題材不是主流,根據最新票房統計,「台北星期天」第1個周末在台北2廳,票房開出38萬元,並創下光點台北電影院國片映演最高周末票房紀錄,締造超過10場滿場的成績。

  來自馬來西亞的何蔚庭,聞訊後透過片商表示,「誰說台灣不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社會?誰說台灣觀眾對外勞朋友心存偏見?誰說不同膚色、語言的影迷不能比鄰歡笑,感受到電影故事所傳達,能穿越一切隔閡的共同情感?」

  「那些杞人憂天的疑慮和不安,現在都煙消雲散了。」他說。

  何蔚庭表示,這是一部「獻給所有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打拼的人的電影」,也希望總統馬英九和政府官員都能來看。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11 00:45:03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星期天》何蔚庭:幽默來自一種深刻的情境反差。

《台北星期天》的好笑來自一種深刻的情境反差,簡單的說,就是荒謬,有趣的是,這種荒謬是寫實的,充斥在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撰文/王師】

《台北星期天》是以風格強烈的短片《呼吸》與《夏午》備受矚目的新銳導演何蔚庭初試啼聲之作,用外來者的角度寫實地捕捉當下台灣多元的族群樣貌與社會表層下的問題,有別於以往鏡頭下關於移工生活抑鬱失落的描寫,何蔚庭用一種近乎荒謬的喜劇手法帶領觀眾一同經歷大城市中兩個外來者對於生活的喜悅、失落,以及很偶爾地、隨性所致的引吭高歌。

您的兩部短片《呼吸》、《夏午》個人風格強烈,分別在坎城獲得國際影人肯定,做為創作生涯的第一部長片,為何選擇《台北星期天》這樣一個以在台菲勞為題材的電影?當初如何獲得創作靈感?

這可以分兩個面向來談。我曾經看過一部波蘭斯基執導的短片《兩個男人與衣櫃》,電影裡兩個主角抬著衣櫃在街上流竄的畫面十分吸引我,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我認為這背後有許多故事可以發想。在大城市中,會徒手搬運家具的人通常處於相對弱勢,

在經濟上是匱乏的,除了僑生,大概只有移工會想把別人棄置卻仍堪用的家具搬回家。從某種角度來說,我自己也算外勞(編按:何蔚庭導演仍為馬來西亞籍),從十八歲離家後到北美求學,一開始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後來到紐約念電影,學成後曾到新加坡一段時間,十年前來到台灣,在此工作、成家。也正因為如此,我一直把自己當成異鄉人,習慣以外來者的角度觀看主流社會。拍攝《台北星期天》,不僅在捕捉當下台灣社會多元而豐富的族群樣貌,同時也是身為創作者的我一種自我觀照與回溯。

乍看之下,《台北星期天》像是喜劇,裡面描述菲律賓朋友的角度也和以往相似作品非常不同。能不能就這方面和我們分享?


如果說《台北星期天》能產生使觀眾發笑的效果,那其中的「笑點」或引人發笑的元素鐵定和卓別林式、周星馳式的非常不同。我的作品裡的好笑不是因為主角踩到香蕉皮跌倒,或用誇張的肢體、表情去逗弄觀眾。《台北星期天》的好笑來自一種深刻的情境反差,簡單的說,就是荒謬,有趣的是,這種荒謬是寫實的,充斥在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荒謬」是緊緊鑲嵌在生命中的某種本質,時時刻刻,無所不在。

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我的想法是,全世界已經有太多從剝削的眼光來審視移工生活的電影,我希望能在我的作品裡將他們還原成「人」的狀態。當然,他們從週一到週六,可能在工廠、僱主的家中遭遇到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酸楚或艱辛,但在週日,他們是快樂的,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的我們一樣,享受美食、享受愛情、渴望比現在更好的生活、同時需要信仰的撫慰,在脆弱時獲得力量。從這個面向上來看,我不認為台灣人、泰國人、菲律賓人、印尼人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是沙發?而且是火紅的沙發?談談它在電影中的象徵意義。


沙發是「家」的隱喻。所有人在辛勞一天之後回到家裡,第一件事不是躺在床上,而是大辣辣的癱在沙發上,我們在沙發上和家人說話、讀報紙、看電視、發呆,沙發和人是親密的,和家的概念緊密相連。對電影裡的兩個主角馬諾奧、迪艾斯來說,把沙發搬回宿舍,無非想在設備相對簡陋的居所內增加一點小小的、奢華的慰藉,讓宿舍沾染一點家的氛圍。對我來說,紅色代表慾望,或是渴望。在我的設計中,這張沙發成了電影的第三個主角,同時也是觀眾注目的焦點。

當兩位主角一路狼狽來到河邊,狠狠放棄將沙發搬回宿舍的想法時,他們暢飲啤酒,拿起手鼓、吉他,坐在沙發上,隨波漂流、引吭高歌。沙發在這時候又轉為「船」的意象,彷彿他們能一路南飄,在樂天的歡唱中回到位於南方的家鄉。

完整內容請見《iLook電影雜誌》2010年5月號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5-11 00:48:14 | 顯示全部樓層

影聞其詳/台北星期天 外勞狂想曲

【聯合晚報 ╱聞天祥】

初看「台北星期天」,我有點訝異。因為導演何蔚庭之前兩部國際級的短片「呼吸」和「夏午」都有很大膽的手法和形式;但「台北星期天」卻相當通俗。「通俗」並非貶義詞;事實上,何蔚庭導演技巧的穩健流暢、文質相符,應該是同期新銳當中最好的一位。我的意外,只不過說明了他拉近主題與觀眾的企圖。

即使「台北星期天」很通俗,但它依然是一部「勇敢」的電影。因為這部片主要在描述兩個菲律賓外勞在個看似尋常的星期天,為了把一張棄置在台北街頭的紅沙發搬回宿舍,發生的奇遇。故事的梗概,讓人聯想到羅曼波蘭斯基早期短片「兩個男人與衣櫃」,但它十足台灣,卻同時開展了台灣電影的範疇與定義。

因為貫穿全片的是兩名菲律賓角色,而不是狹義的台灣人。電影裡他們理所當然地講自己的語言,甚至還出現其中一個主角也聽不太懂的菲律賓方言,然而我們幾乎毫無困難地進入情節裡邊,不僅看到兩個男主角迥異的個性對比,以及外籍勞工在台北的生活面貌,更難得的是透過「他者」的眼光來看「我們」,無論在街頭吵架的中產小夫妻、鬧自殺的兒子和刀子嘴豆腐心的母親、漂亮警花與酒駕騎士、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由於角度的轉換,再熟悉不過的場景或人際關係,也湧生了新趣味。

台灣並非沒有關懷外勞的作品。電影確實很少,只有李奇的「歧路天堂」和溫知儀獲得去年金馬獎最佳短片的「片刻暖和」稍有人知;電視單元劇或紀錄片的成果,相較之下還比較豐碩。但無論哪種類型,大都走較批判或悲情的沈重路線。「台北星期天」卻是一部貨真價實的喜劇。絕無訕笑、也非冷感,而是本身情節設定的荒謬色彩,讓它笑中帶刺,樂而不淫。有著對小小狂想的強烈尊重,卻又在現實的衝突矛盾裡,體現了差異。

我尤其喜歡當旅程看似停滯的時候,導演的關懷卻持續流動,甚至擴大層面。也許是兩個男主角所關心的女性,也不乏外延至臺灣僱主不同於他們但一樣難念的經。正因為無論貧富貴賤,對所有人而言,現實都有其困難,這才使得狂想的執行,有了一種唐吉訶德式的浪漫,也讓本片最後的幻想場面,綻放神采。
但何蔚庭並未浪漫過了頭,甚至有點殘忍地帶我們目睹夢醒後的現實。這樣會不會太重了?見仁見智。但真正的結尾,卻又透露兩人還在菲律賓稱兄道弟的時候,就曾想像開個家具行。這是支持他們在整部電影鍥而不捨非把沙發搬回去的動力嗎?還是連他們也忘記了這個曾經發下的豪語呢?

台灣的差異與融合,早已不只是本省與外省、或者城市與鄉村,「台北星期天」以輕盈的調子展現了更多元與複雜的台北即景。即使稱不上石破天驚,但在勇於扭轉角色主體的同時,還能讓我們會心一笑又感同身受,穩紮穩打的何蔚庭是相當值得鼓勵的。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HemmaBio器評ISP Elite 和 PA 8 :「一旦你聽過這聲音,就無法回頭」
HemmaBio器評ISP Elite 和
HemmaBio器評ISP Elite 和 PA 8 :「一旦你聽過這聲音,就無法回
Yamaha rx-v663為什麼每次啟動都有這個螢幕? 請益各位前輩們。 謝謝。
Yamaha rx-v663為什麼每次
一次家中的小朋友不知道碰到什麼..... 導致之後每次開機擴大機的
風暴StormAudio 家庭劇院巡禮 : 來自新加坡頂層公寓的聲音饗宴
風暴StormAudio 家庭劇院
風暴StormAudio 家庭劇院巡禮 : 來自新加坡頂層公寓的聲音饗宴
何止錦上添花!?Zidoo Neo Alpha的最佳Wingman - HD Fury Vrroom V3
何止錦上添花!?Zidoo Ne
何止錦上添花!?Zidoo Neo Alpha的最佳Wingman - HD Fury 8K VR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家庭劇院巡禮 "KazCorporation:為音樂愛好者實現家庭劇院夢想"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
風暴StormAudio/Goldmund家庭劇院巡禮"KazCorporation:為音樂愛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