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上檔大片開出超水準票房的情形下,最近兩個週末的北美電影市場都出現整體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的榮景。根據Deadline與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報導,上週末在兩部大片的強力帶動下,不但出現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3%、收入2.36億美元的盛況,更是今年以來僅次於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檔期三天收入(2.546億美元)的第二高週末票房紀錄。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的資料,去年同期(6月22到24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648億美元。巧合的是,去年同期票房冠軍是皮克斯(Pixar)的勇敢傳說(Brave)首映票房6632.35萬美元,上週末的新片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也是皮克斯的作品,不但是北美票房冠軍,票房更比勇敢傳說多出超過1500萬美元。而另外一部3D新片末日之戰(World War Z),在派拉蒙與男主角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用力的行銷之下,開出超乎預期的票房,首映週末票房是去年同期的R級(相當於台灣的限制級)3D電影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首映週末三天票房(1630.69萬美元)的4倍,顯然派拉蒙堅持將本片拍成PG-13級(相當於台灣的保護級或輔導級)的決策正確。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雖然上週末在北美落居第三,比首映週末收入暴跌64.7%,但北美累計票房突破2億美元,並在海外市場蟬聯票房冠軍,全球目前累計票房3.983億美元,週一即可突破4億美元大關。
雖然上週末票房前三名電影同時都有3D版本上映,但很顯然北美電影市場連續兩個週末持續大幅成長、上週末整體營收甚至是今年第二高的榮景,與3D加收票價的協助沒有太多關聯。根據Variety的報導,怪獸大學雖然開出8200萬美元的亮麗首映票房,但3D票房佔有率卻僅有31%,可以說是再度創下主流電影以及動畫電影的新低紀錄,去年同期的勇敢傳說3D票房佔有率至少還有34%。至於末日之戰的3D票房佔有率也只有34%,去年同期上檔的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3D票房佔有率則有45%,雖然後者的首映票房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至於超人:鋼鐵英雄,雖然首映週末的3D票房佔有率41%,但上週末(第二個週末)已滑落到35%。2010年6月上片的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首映週末的3D票房佔有率高達60%(包括IMAX的8%在內),3D電影的吸金力可說是以平均一年10%左右的速度在衰退。今年暑假其他幾部大片的3D票房佔有率分別是:鋼鐵人3(Iron Man 3)45%(包括IMAX 3D的9%)、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45%(包括IMAX 3D的16%),以及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33%,已經跌出上週末票房排行前10名的森林戰士(Epic),福斯沒有公佈相關數據,合理判斷有可能低於三成。
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週五票房約894.1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預估301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預估1.24億美元。Deadline報導提到,由於首映週末票房超乎預期,會有好奇觀眾來看一下本片,本片本週末應該可以維持不太差的跌幅。
拍攝成本高達1.5億美元的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週五在北美3222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90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135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預估2300萬美元,BOM預估不會超過3000萬美元,THR預估2500萬美元。本片由羅蘭艾默里克(Roland Emmerich)執導,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與金像獎影帝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聯合主演。BOM的票房預測提到,艾默里克的註冊商標就是在他執導的大片中,大肆破壞全球知名景點(iconic locations are destroyed),本片遭到全面毀損的是白宮,而他早就在ID4星際終結者與2012兩部電影中分別以外星武力轟炸與天災玩過了(請參考下面兩張海報內容),本片相對來說反而像是小規模(small-scale)。而本片目前看來,將會是艾默里克執導的大製作中,首映票房最差的一部。以下是艾默里克之前執導的4部大製作票房的資料,其中除了明天過後僅獲得票房亞軍之外,其他三部都是票房冠軍: 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1996)拍攝成本75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5022.82萬美元,北美票房3.061億美元,海外票房5.112億美元。
2012(2009)拍攝成本2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6523.76萬美元,北美票房1.661億美元,海外票房6.035億美元。 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拍攝成本1.25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6874.35萬美元,北美票房1.867億美元,海外票房3.575億美元。
酷斯拉(Godzilla,1998)拍攝成本1.3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4404.75萬美元,北美票房1.363億美元,海外票房2.427億美元。
BOM的票房預測提到1998年兩部同樣以掃把星危機為題材的大片,說明兩部相同題材電影在同一年上片,較晚上片的那一部票房不一定會被判死刑(這個部份本人明天會有進一步說明)。而以本片的情形來說,就是「終極警探白宮版(Die Hard in the White House)」題材今年有兩部。全面攻佔:倒數救援(Olympus Has Fallen)北美3月22日上片,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037.37萬美元,在票房排行第2名,目前看來無論是名次或是收入表現都會比本片好很多。全面攻佔:倒數救援北美目前累計票房9864.91萬美元,本週四(6月26日)仍有177家戲院在放映,收入18930美元,最終票房應該不會達到一億美元,但是海外目前收入只有6210萬美元,看起來海外票房表現不佳,似乎相對來說顯示本片在海外市場可能大有可為,尤其是愛看好萊塢動作大片的亞洲與拉丁美洲市場。但是Deadline報導提到,本片在海外要到下個月才會陸續開始上片,北美首映票房不佳的消息是否會對海外票房造成破壞,是值得觀察的地方,地球過後海外票房不佳應該有受到北美票房的拖累(當然該片口碑不佳應該才是主因)。本片男主角塔圖在去年突然成為票房巨星,連續四部電影北美票房都超過一億美元,本片是他演出的第五部大片,也是好萊塢觀察他的票房潛力的指標性作品。雖然本片的北美票房不如預期,但海外票房仍然值得期待與觀察。他之前演出的四部大片,去年的三部在海外市場票房遠不如北美(可能與不少地區是直接進出租/零售市場有關)。以下是他最近兩年主演的大片票房資料(除了舞棍俱樂部只拿下亞軍之外,其他3部都是北美票房冠軍): 愛重來(The Vow,2012)拍攝成本3000萬美元,北美票房1.250億美元,海外收入7110萬美元。
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週五票房約1428.3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758.1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431.6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4618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1.710億美元。BOM的報導提到,本片上週末在北美收入比首映週末僅下跌44%,比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2010)的46.2%、勇敢傳說(Brave,2012)的48.6%,以及Cars 2(2011)的60.3%表現都要好,認為本片北美最終票房將會接近3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37個地區收入4420萬美元,海外目前累計票房1.293億美元,全球票房已突破3億美元(3.003億美元)。
拍攝成本僅有4300萬美元的R級喜劇麻辣嬌鋒(The Heat),週五在北美3181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36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10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43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205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4000萬美元。本片是由伴娘我最大的導演保羅費格(Paul Feig)與麥卡錫再度合作,另外加上重回喜劇路線、且在美國形象極佳的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而本片同時也是布拉克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之後,再度主演的新片(她在心靈鑰匙一片中戲份不多)。本片不但創下這三位的個人最高首映票房紀錄,而從首映票房看來顯然本片深獲女性觀眾的心,本片在北美戲院的出民調顯示,65%的觀眾是女性,33%的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下,比伴娘我最大的23%表現好很多,BOM認為本片北美最終票房可望超過1.5億美元。本片原訂上片檔期是4月5日,福斯一月底突然決定延後到競爭激烈的暑假檔上片,當時麥卡錫新片竊資達人將於2月8日上片,市調(tracking)情形已在業界流傳,福斯想必看到麥卡鍚的吸金力。Deadline報導提到,福斯已經與本片編劇Katie Dippold簽約再度為續集寫劇本。Dippold是電視影集Parks And Recreation的編劇兼共同製作人(co-producer),福斯花了七位數美元(low 7 figures,應該是在300萬美元以下)請她寫本片的劇本,本片也是她的第一部電影劇本。而本片在上週末上檔,應該也影響到同檔上片的白宮末日,因為兩片劇情都有動作情節,而且也都有兩人搭檔(buddy)的設計,本片首映票房比白宮末日多出近1500萬美元,顯示福斯調整上片檔期的攪局策略大幅獲得成功。至於麥卡錫與布拉克兩人過去的重要喜劇作品票房資料,請參考本人樓上的發言。(上面列出本片兩張海報,在國外引發議論的是福斯的photoshop功力太誇張,麥卡錫經過修圖後不易讓北美觀眾認出)
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週五票房約894.1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159.1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926.8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298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1.237億美元。BOM的報導提到,雖然比首映週末票房暴跌55%,但本片在北美最終票房可望接近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2005,北美收入1.863億美元),成為小布個人最高票房之一。派拉蒙(應該是很興奮地)宣佈,本片上週末在全球收入接近一億美元(9990萬美元),除了北美的2980萬美元之外,海外50個地區收入7010萬美元,海外目前累計票房1.353億美元,全球上片10天目前累計收入2.63億美元。BOM的報導提到,本片在俄國(1230萬美元)、墨西哥(790萬美元)、德國(760萬美元)、巴西(400萬美元),以及義大利(300萬美元)都開出很好的首映票房,海外市場最終有希望超過3億美元,加上北美票房應該不會超過5億美元,而本片的全球票房最起碼要超過6億美元才有希望收支平衡,由於少了中國市場(合理評估3D電影的中國票房至少可以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收入,如同Deadline報導提到的:本片「要達到有利可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It's still got a long way to go to profitability.)。」
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週五在北美3222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90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13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93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740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2570萬美元。本片由羅蘭艾默里克(Roland Emmerich)執導,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與金像獎影帝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聯合主演。BOM的票房預測提到,艾默里克的註冊商標就是在他執導的大片中,大肆破壞全球知名景點(iconic locations are destroyed),本片遭到全面毀損的是白宮,而他早就在ID4星際終結者與2012兩片中分別以外星武力轟炸與天災玩過了,本片相對來說反而像是太小的規模(too small-scale)。本片也是艾默里克執導的大製作中,首映票房最差的一部。本片男主角塔圖在去年突然成為票房巨星,連續四部電影北美票房都超過一億美元,本片是他演出的第五部大片,也是好萊塢觀察他的票房潛力的指標性作品,但本片首映票房比他去年三部北美票房破億大片的首映票房,少了1100到1500萬美元。雖然本片的北美票房不如預期,但海外票房仍然值得期待與觀察。Sony為本片劇本付出的費用與麻辣嬌鋒大概差不多,Deadline報導提到金額是300萬美元,但本片的製作成本在蒙特婁的稅務優惠後,仍然高達1.5億美元,顯然票房成果差了不少。根據北美戲院出口民調顯示,本片觀眾有51%是女性,61%觀眾年齡在25歲(含)以上。至於本片導演艾默里克與塔圖過去重要賣座作品的票房資料,請參考本人樓上的發言。
BOM的票房預測以1998年兩部同樣以掃把星危機為題材的大片為例,說明兩部相同題材電影在同一年上片,較晚上片的那一部票房不一定會被判死刑。而以本片的情形來說,就是「終極警探白宮版(Die Hard in the White House)」題材今年有兩部。北美3月22日上片的全面攻佔:倒數救援(Olympus Has Fallen),首映收入3037.37萬美元,在票房排行第2名,目前看來無論是名次或是收入表現都比本片好很多。全面攻佔:倒數救援北美累計票房9877.2萬美元,上週四(6月26日)仍有177家戲院在放映,收入18930美元,雖然上週末規模縮減為165家戲院,最終票房應該不會達到一億美元,但是海外目前收入只有6210萬美元,看起來海外票房表現不佳,似乎相對來說顯示本片在海外市場可能大有可為,THR的報導也提到「(好萊塢)動作片在海外市場表現非常好(Action plays very well internationally)」,尤其是愛看好萊塢動作大片的亞洲與拉丁美洲市場。但是THR的報導也提到,本片除了1.5億美元的拍攝成本之外,還有1.5億美元的行銷費用,全球票房需要6億美元才會收支平衡;Deadline也提到,本片在海外大多數地區要這個月才會陸續開始上片,重要地區則要到中旬才會上片,北美首映票房不佳的消息是否會對海外票房造成破壞,值得觀察,地球過後海外票房不佳應該有受到北美票房的拖累(當然該片口碑不佳應該才是主因)。而本片上週末在海外極少數地區收入680萬美元,其中屬於好萊塢電影去年在海外10大市場的南韓,首映收入僅有210萬美元,比地球過後在當地的270萬美元首映收入還要少,海外市場前(錢)景堪虞。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週五票房約60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844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633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2082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2.486億美元。BOM的報導認為,本片的北美最終票房可望在2.9到3.1億美元之間。本片上週末在海外62個地區收入5220萬美元,仍然是上週末海外市場的票房亞軍,海外目前累計收入2.717億美元,其中,澳洲上週末首映收入870萬美元;中國上週末仍有1190萬美元,上映11天累計收入高達4650萬美元。本片目前全球累計票房5.204億美元,海外地區仍有日本與巴西(都是好萊塢電影去年在海外10大市場)尚未上片,THR認為本片全球票房最終可望超過6.5億美元,甚至有希望接近7億美元。另外,本片的IMAX格式亦創下票房紀錄,北美累計收入2700萬美元,海外收入1890萬美元,全球4590萬美元。
大明星世界末日(This Is the End)週五票房約26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33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280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87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7468.1萬美元。
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週五票房約168.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218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63.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55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1.046億美元。BOM的週末票房報導認為,本片在北美最終票房可望在1.2億美元左右。THR的報導提到,本片在海外市場目前累計收入4870萬美元,全球票房1.534億美元。
本週末是美國國慶(7月4日週四)的檔期,北美電影市場的新片都提前於週三上片,並於週二晚場正式首映。根據Deadline的報導,本週末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預估可望達到2.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2%。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7月6到8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963億美元。本週末兩部大片目前看來勝負已定,黃色小小兵(Minions)魅力驚人,不但強力帶動神偷奶爸2(Despicable 2)的票房,更可望強力帶動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創下美國國慶檔期的新高紀錄,目前預估首映五天收入可望在1.4億美元左右。而強尼戴普(Johnny Depp)掛頭牌主演的獨行俠(The Lone Ranger),票房非常不理想,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報導的標題是:「獨行俠成為今年暑假第三部票房垮掉的大製作('Lone Ranger' Marks Third Big-Budget Bomb of Summer)」,前兩部是Sony的地球過後(After Earth)與白宮末日。由於該片製作成本非常昂貴(too-expensive),有可能會重蹈去年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的覆轍,異星戰場去年造成迪士尼至少2億美元的虧損。
拍攝成本僅有7600萬美元的神偷奶爸2(Despicable 2),週三在北美395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3430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470萬美元在內),週四票房2450萬美元,週五票房約3020萬美元,首映五天(週三到週日)累計票房總額,Deadline預估接近1.4億美元,THR預估超過1.4億美元,Variety也預估幾乎在1.4億美元的範圍。BOM的票房預測提到,上一集在全球都創下相當不錯的票房之後,讓負責製作的啟發娛樂(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在動畫界打出名號,環球接著也在玩具店與主題公園(環球影城)下了很多工夫來維繫神偷奶爸這個品牌。而雖然目前只是第二部電影,品牌辨識度仍不及玩具總動員(Toy Story)與史瑞克(Shrek),但是主角Gru(由史提夫卡爾配音)以及黃色小小兵的知名度,已經有愈來愈接近的趨勢,尤其是本片的行銷幾乎完全聚焦在口愛到不行的小小兵,編劇也絞盡腦汁為小小兵在本片中特別設計橋段。而由於黃色小小兵已經出現喧賓奪主的氣勢,相信華納也在密切注意相關發展,因為以小小兵為主角的尚未正式命名電影,已經訂下明年聖誕節的上片檔期,與華納的哈比人:奇境再返(The Hobbit: There and Back Again)同檔期上片(差兩天,後者週三上片),在票房上應該會對後者形成很大的衝擊。根據Deadline的報導,本片本週末在海外上映規模增加38個地區,並在其中35個地區都是當地票房冠軍,目前海外45個地區(7個地區提前至少一週上片)截至週五為止已經有9440萬美元的收入,全球票房1.842億美元,預估本週末結束時可能達到3億美元左右。目前看來,本片可能會是今年度動畫電影票房最好的,全球票房將會超過怪獸大學。而本片的評價與口碑目前表現也很好,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75%(上集81%,怪獸大學78%),觀眾口碑89%(上集81%,怪獸大學87%),IMDB評價7.9(上集7.6,怪獸大學7.8),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給予A的評價(與怪獸大學相同),但顯然本片的票房衝勁略勝一籌。
獨行俠(The Lone Ranger)週三在北美3904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965.11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200萬美元),週四票房985.30萬美元,週五票房約1065.7萬美元,至於首映五天累計票房總額,Deadline預估4700萬美元,THR預估5000萬美元左右,Variety則預估4600萬美元左右。本片的票房危機在預售票的銷售上已經可以看出端倪,Deadline報導引述北美最大預售電影票網站Fandango的數據,本片上片前的預售僅佔12%,神偷奶爸2則高達71%。而迪士尼根據市調(tracking)刻意低估(lowball,福斯經常性低估首映票房,就是希望票房開出後可以對外宣稱超乎預期)本片首映五天預測票房約6500萬美元,結果表現比預期還要差,本片的首映票房發展大概與黑影家族差不多,若是海外票房不如預期,迪士尼再度大幅虧損的機率很高。本片是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電影的男主角強尼戴普(Johnny Depp)掛頭牌主演,製片Jerry Bruckheimer再度擔任製片,前三集的導演高爾凡賓斯基(Gore Verbinski)執導,可以說是票房大片鐵三角第四度合作。戴普的票房魅力近年來似乎出現危機,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2011)拍攝成本高達2.5億美元(外加行銷費用1.5億美元),北美雖然有2.41億美元的票房,但卻是這個系列北美票房最差的一部,還好海外在3D加收票價墊高後收入高達8.028億美元;色遇(The Tourist,2010)成本高達一億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也只有6763萬美元,海外2.107億美元;去年暑假檔的黑影家族(Dark Shadows)拍攝成本1.5到1.75億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2968.52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7972.71萬美元,海外票房1.658億美元,明顯可以看出北美票房不振,海外票房也在遞減。
我已經在今年初的「2013年5部可能有問題的好萊塢大片」專題(包括末日之戰在內)中提到本片的問題,這裡就不再重複。而拍攝過程不順利、超支又逾期(前後歷時七個月、140到150個工作天,實際情況大概就像上圖的兵荒馬亂),還有工作人員死亡,雖然迪士尼對外宣稱本片製作成本2.15億美元,但實際上的製作成本應該至少在2.6億美元以上,而且不包括行銷費用以及相關人事的票房分紅。本片被歸類西部片,我在專題中已經提過西部片在海外市場很難賣,而Deadline網站的報導更提到,「(美國)年輕觀眾很大程度地對西部片感到疏離,而且他們對獨行俠以及他的搭檔(即戴普飾演的角色)並不熟悉(young moviegoers have largely stayed away from Westerns and have little familiarity with the masked man or his sidekick)」。而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只有24%,觀眾口碑也只有68%,IMDB的評價6.7,可以說是評價不佳、口碑也不理想,相當程度反應出Deadline前述說法的正確性。Time雜誌影評人Richard Corliss在爛蕃茄網站的評論更提到:It's got too much on its mind, and it's unsure of its tone. This is the rough cut of a slimmer, better movie.,意思就是本片有太多東西要描述,而調性又不確定,電影版其實是更精簡、更好版本的粗剪版。顯然149分鐘的戲院版實在太冗長,我個人認為神鬼奇航系列(只有第一集稍微好一些)也有太冗長的問題。
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週三票房約392.8萬美元,週四票房約430萬美元,週五票房約632.6萬美元,截至週五的北美票房總額1.467億美元。
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週三票房約262.5萬美元,週四票房約350萬美元,週五票房約460萬美元,截至週五的北美票房總額4155.3萬美元。由於首映週末票房相當不如預期,Sony在上週末結束後隨即對外宣佈,週四美國國慶日當天免費招待現役與退伍軍人(active military servicemembers and veterans)觀賞本片,每人只要憑有效證件並可攜伴一人免費觀賞,地點則是北美前四大連鎖戲院Regal、AMC、喜滿客(Cinemark)以及Carmike旗下任何戲院。根據THR的報導,有超過10萬人獲得免費觀賞本片的機會,但是否因而帶動本片的北美票房後勢,目前尚看不出成效。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週三票房約234萬美元,週四票房約303萬美元,週五票房約391.5萬美元,截至週五的北美票房總額2.636億美元。
Kevin Hart: Let Me Explain週三在北美87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477.39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110萬美元),週四票房258.67萬美元,週五票房約374萬美元,至於首映五天累計票房總額,Deadline預估1730萬美元,THR預估1740萬美元,Variety則預估1700萬美元左右。成長於單親家庭的Kevin Hart原本的工作是賣鞋,在參加了幾次業餘喜劇競賽獲獎之後,開始喜劇表演的職業生涯並逐漸在美國走紅。而本片的內容是他去年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後面簡稱MSG)的現場表演錄影,該場表演當時的門票收入高達3270萬美元,而這並不是他的第一部類似作品。2011年9月9日上片的Kevin Hart: Laugh at My Pain,是Hart在洛杉磯Nokia戲院的現場表演錄影,該場表演當時的門票收入超過1500萬美元,電影版也有770.64萬美元的收入,並以不到300家戲院的上映規模,在週末票房排行第13名的位置待了三週。
由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電影版只是他巡迴全美的喜劇舞台演出(Comedy Concerts)的錄影版本,只能算是Hart的脫口秀現場表演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本片片長僅有75分鐘,Kevin Hart: Laugh at My Pain也僅有89分鐘,根據Deadline當時的報導,Hart在後者上台說笑的時間不到一小時,其他的時間都是幕後花絮,本片的內容大致是同一模式,後續還有DVD/藍光/付費數位下載、電視轉播...等管道繼續撈錢。而本片由已經與Lionsgate合併的Summit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負責在北美發行,製作成本僅有250萬美元,但週三首映當天每家戲院平均收入5450美元,是所有電影的第二名,超過獨行俠(2472美元)的2倍。台灣可能會有網友無法理解這樣的節目內容竟然可以在戲院上映,不過能夠在MSG表演的藝人,應該都有兩把刷子。MSG是一個可以容納2萬人的室內大場地,曾經有許多知名藝人在此表演,艾爾頓強(Elton John)就特意選擇MSG作為他的60大壽演唱會表演場地,因為MSG是這位英國爵士藝人最喜愛的場地。而Hart的這兩部現場表演電影版,未來在台灣應該沒有機會看到,光是要把裡面的笑點翻譯成中文,就會是一大難題。
本週末的票房目前只有前八名是大致確定的,以下是Deadline、The Hollywood Reporter以及Variety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上週末是美國國慶(7月4日週四)檔期,北美電影市場的新片都提前於上週三上片,並於週二晚場正式首映。根據Deadline的報導,上週末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2.29億美元,Variety的數字則是2.2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6%。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7月6到8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963億美元。黃色小小兵(Minions)魅力驚人,不但強力帶動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的票房,首映五天收入高達1.42億美元,以及海外票房冠軍,更強力帶動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創下國慶檔期的新高紀錄。強尼戴普(Johnny Depp)掛頭牌主演的獨行俠(The Lone Ranger),首映五天收入只有神偷奶爸2的三分之一,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報導的標題是:「獨行俠成為今年暑假第三部票房垮掉的大製作('Lone Ranger' Marks Third Big-Budget Bomb of Summer)」,前兩部是Sony的地球過後(After Earth)與白宮末日。由於該片製作成本極昂貴(too-expensive),THR的報導認為將重蹈去年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的覆轍,異星戰場去年造成迪士尼至少2億美元的虧損,THR評估本片整體虧損金額可能超過1.5億美元。
拍攝成本僅有7600萬美元的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週三在北美395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3430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470萬美元在內),週四票房2450萬美元,週五票房約302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296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2271.8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8251.8萬美元,首映五天(週三到週日)累計票房總額1.420億美元。根據環球向媒體提報的資料,本片上週末在海外上映規模增加38個地區,並在其中35個地區都是當地票房冠軍,海外45個地區上週末收入8880萬美元的收入,其中墨西哥(1580萬美元)、巴西(670萬美元)、德國(620萬美元)、西班牙(330萬美元)是首映票房表現最好的幾個地區,上片邁入第二個週末的法國(700萬美元)後勢依然強勁,海外目前累計票房1.511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2.932億美元。BOM的報導提到,環球提報的資料指出,本片在海外大部份地區的首映票房表現是上集的兩倍,海外最終票房預估會在5億美元左右,全球票房將會超過怪獸大學。雖然本片上週末在北美與海外地區都是票房冠軍,但是Variety的報導提到,本片北美首映的3D票房佔有率僅有27%,是今年暑假檔大片中,第一部3D票房佔有率跌破三成的大片,比上集少了近一半。由於本片在北美僅有數位3D版本,沒有IMAX以及其他類型的大型銀幕(without Imax or other large-format screens)版本,反應出數位3D版本的吸金力江河日下,而包括IMAX在內的大型銀幕版本則呈現上升趨勢。今年暑假其他幾部大片的3D票房佔有率分別是:鋼鐵人3(Iron Man 3)45%(包括IMAX 3D的9%)、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45%(包括IMAX 3D的16%),以及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33%,怪獸大學31%,末日之戰34%,森林戰士(Epic)福斯沒有公佈相關數據,合理判斷有可能低於三成。
本片首映票房超過上集的兩倍,上集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2010)製作成本69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收入5639.71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2.515億美元,海外票房2.916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的3D票房佔有率45%(3476家戲院中,有1551家戲院放映3D版本)。本片的北美首映票房也是動畫片影史的第四高,僅次於史瑞克三世(Shrek the Third,2007,1.216億美元)、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2010,1.103億美元),以及史瑞克2(Shrek 2,2004,1.080億美元),若是以上片前五天的收入來看,不但比玩具總動員3(1.410億美元)還要高,更比怪獸大學的1.052億美元還多出逾3600萬美元。目前看來,本片應該會是今年度動畫電影票房最好的,BOM的報導認為本片北美最終票房絕對會超過3億美元,而且如果後勢hold得夠好,甚至有希望超過4億美元。而本片的評價與口碑目前表現也很好,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75%(上集81%,怪獸大學78%),觀眾口碑89%(上集81%,怪獸大學87%),IMDB評價7.9(上集7.6,怪獸大學7.8),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給予A的評價(與怪獸大學相同);北美戲院出口民調顯示,60%的觀眾是女性(怪獸大學56%),55%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下(怪獸大學60%),顯然本片的票房衝勁以及對女性觀眾的吸引力都略勝一籌。BOM的票房預測提到,上一集在全球都創下相當不錯的票房之後,讓負責製作的啟發娛樂(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在動畫界打出名號,環球接著也在玩具店與主題公園(環球影城)下了很多工夫來維繫神偷奶爸這個品牌。而雖然目前只是第二部電影,品牌辨識度仍不及玩具總動員與史瑞克,但是主角Gru(由史提夫卡爾配音)以及黃色小小兵的知名度,已經有愈來愈接近的趨勢,尤其是本片的行銷幾乎完全聚焦在口愛到不行的小小兵,編劇也絞盡腦汁為小小兵在本片中特別設計橋段。而由於黃色小小兵已經出現喧賓奪主的氣勢,相信華納也在密切注意相關發展,因為以小小兵為主角的尚未正式命名電影,已經訂下明年聖誕節的上片檔期,與華納的哈比人:奇境再返(The Hobbit: There and Back Again)同檔期上片(差兩天,後者週三上片),在票房上應該會對後者形成很大的衝擊。
獨行俠(The Lone Ranger)週三在北美3904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965.11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200萬美元),週四票房985.30萬美元,週五票房約1065.7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076.9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800.6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2943.2萬美元,首映五天累計票房總額4893.6萬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24個地區僅有2940萬美元的收入,是上週末海外票房第四名,全球累計收入7320萬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表現最好的地區包括:俄國(660萬美元,異星戰場俄國首映收入1650萬美元)、澳洲(320萬美元),以及南韓(160萬美元,末日之戰南韓首映收入600萬美元),BOM認為本片在北美最終票房會超過一億美元,但不會超過太多;THR報導評估本片北美最終票房只有1.25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大概會超過1.5億美元,全球最終票房大概2.75億美元。THR並引述華爾街Cowen & Co.分析師Doug Cruetz預測本片將導致迪士尼一億美元的虧損($100 million write-down for Disney),但好萊塢票房分析專家以及對手電影公司則認為,迪士尼的虧損金額會接近、甚至超過1.5億美元(box office experts and rival studio insiders tell The Hollywood Reporter that the loss could approach or even surpass $150 million)。本片是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電影的男主角強尼戴普(Johnny Depp)再度掛頭牌主演,金牌製片Jerry Bruckheimer再度擔任製片,前三集的導演高爾凡賓斯基(Gore Verbinski)執導,可以說是票房大片鐵三角第四度合作,本片的宣傳也刻意強調from the team that brought you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凡賓斯基花錢如流水的習慣,在此次票房大敗之後,應該會沈潛一段時間,至少不會有片商找他拍大成本電影,而他目前也還沒有找到確定將開拍的電影。
戴普的個人魅力近年來已經陸續出現危機,在票房上,神鬼奇航:幽靈海拍攝成本高達2.5億美元(外加行銷費用1.5億美元),北美雖然有2.41億美元的票房,但卻是這個系列北美票房最差的一部,還好海外在3D加收票價墊高後收入高達8.028億美元;色遇(The Tourist,2010)成本高達一億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也只有6763萬美元,海外2.107億美元;去年暑假檔的黑影家族(Dark Shadows)拍攝成本1.5到1.75億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2968.52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7972.71萬美元,海外票房1.658億美元,明顯可以看出北美票房不振,海外票房也在遞減,而本片的北美首映票房是戴普個人首映票房的第11名,相對於本片的超高成本可說是非常不理想。在演出方面,BOM的報導提到,「戴普在神鬼奇航第一集中飾演的史派洛船長的確看來新鮮有趣,但是10年來不斷在賣座大片中飾演類似的古怪角色,他在本片中飾演的Tonto感覺仍像是同樣的角色(Johnny Depp's portrayal of Captain Jack Sparrow seemed fresh and exciting; after a decade of playing similarly wacky characters, his portrayal of Tonto in The Lone Ranger just felt like more of the same)」,老實說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尤其是在看了本片幾支預告片後。戴普在黑影家族、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2010)、飆風雷哥(Rango,2011),當然還有四集神鬼奇航這幾部大片中的角色,就一直在重複史派洛船長的古怪形象,至少角色性格與演出方式感覺不出有太多或顯著的不同處(小勞勃道尼的東尼史塔克與福爾摩斯也有類似的問題,角色性格與演出方式也有很高的重複性)。
我已經在今年初的「2013年5部可能有問題的好萊塢大片」專題(包括末日之戰在內)中提到本片的問題,這裡就不再重複。而拍攝過程不順利、超支又逾期(前後歷時七個月、140到150個工作天),還有工作人員死亡,雖然迪士尼對外宣稱本片製作成本2.15億美元,但實際上的製作成本應該至少在2.6億美元,THR最新報導還提到本片全球行銷費用在1.75億美元左右(worldwide marketing spend in the neighborhood of $175 million),而且不包括相關人事的票房分紅。本片被歸類西部片,但本片首映票房比星際飆客(Cowboys & Aliens,2011)還要差,後者不但首映週末拿下票房冠軍,收入3643.12萬美元,而且沒有美國國慶的有利檔期因素帶動票房。而我在專題中已經提過西部片在海外市場很難賣,而Deadline網站的報導更提到,「(美國)年輕觀眾很大程度地對西部片感到疏離,他們對獨行俠以及他的搭檔(即戴普飾演的角色)並不熟悉(young moviegoers have largely stayed away from Westerns and have little familiarity with the masked man or his sidekick)」。北美戲院出口民調顯示,本片觀眾有57%是男性,68%的年齡在25歲以上,其中24%是50歲以上觀眾,而18歲以下觀眾僅有16%,證實本片對年輕觀眾缺乏吸引力。而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只有25%,觀眾口碑也只有68%,IMDB的評價6.7,CinemaScore的觀眾評價也只有象徵So-so的B,可以說是評價不佳、口碑也不理想,也相當程度反應出Deadline前述說法的正確性。Time雜誌影評人Richard Corliss在爛蕃茄網站的評論更提到:It's got too much on its mind, and it's unsure of its tone. This is the rough cut of a slimmer, better movie.,意思就是本片有太多東西要描述,而調性又不確定,電影版其實是更精簡、更好版本的粗剪版。顯然149分鐘的戲院版實在太冗長,我個人認為神鬼奇航系列(只有第一集稍微好一些)也有太冗長的問題。
而本片票房的失敗,應該也顯示金牌製片Bruckheimer的電影事業面臨第二個轉捩點。他與製片搭檔Don Simpson(1943-1996),80年代在派拉蒙接連創下票房佳績,這些賣座大片包括:捍衛戰士(Top Gun,1986)、比佛利山超級警探(Beverly Hills Cop)前兩集(1984、1987)、閃舞(Flashdance,1983),以及霹靂男兒(Days of Thunder,1990),其中前三部在北美都有破億美元的票房。90年代開始,他們於1987年成立的製片公司Don Simpson/Jerry Bruckheimer Films(見上圖)轉往迪士尼發展,也與Sony合作了幾部電影。Bruckheimer製片生涯面臨的第一個轉捩點,是Simpson於1996年因心臟病過世的前一年,兩人即已協議拆夥,絕地任務是他們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絕地戰警(Bad Boys,1995)則是在Sony的第一部作品,也是Sony與Simpson唯一合作的片子。Bruckheimer在迪士尼的票房成績比在派拉蒙時期更加耀眼,北美票房破億大片包括:絕地任務(The Rock,1996)、空中監獄(Con Air,1997)、世界末日(Armageddon,1998)、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1998)、驚天動地60秒(Gone in 60 Seconds,2000)、丹佐華盛頓之衝鋒陷陣(Remember the Titans,2000)、珍珠港(Pearl Harbor,2001)、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2004)、國家寶藏:古籍秘辛(National Treasure: Book of Secrets,2007)、鼠膽妙算(G-Force,2009),以及神鬼奇航四部曲。在Sony也有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2001)、絕地戰警2(Bad Boys Ⅱ,2003)2部北美票房破億大片。(下面左圖:左Bruckheimer、右Simpson,中間的是年輕的阿湯哥;下面右圖:左Bruckheimer、右麥可貝)
基本上從2010年開始,Bruckheimer製作的大片,例如波斯王子:時之刃以及魔法師的學徒,票房反應都不儘理想,若是考慮行銷費用,除了神鬼奇航系列之外,應該都有不少的虧損。他目前手上只剩下兩部電影,在迪士尼的電影只剩下神鬼奇航5仍在進行前製,迪士尼已經訂下2015年7月10日的上片檔期,另外在Sony有一部正在拍攝的Beware the Night,而該片是低成本的恐怖片。本片的首映票房在Bruckheimer製片電影的排名第12名,比波斯王子還要差,本片的北美票房算是垮了,戴普的票房魅力也出現危機,派拉蒙搶救末日之戰目前看來算是成功(至少應該不會形成巨額虧損),迪士尼的管理階層若是夠聰明,應該會學習派拉蒙的態度與方法而對神鬼奇航5嚴加看管。至於Bruckheimer的未來是否會像另外一位金牌製片Joel Silver(致命武器四部曲、駭客任務三部曲)一樣,有待觀察。Silver去年被華納掃地出門之後(雙方去年底約滿,華納去年中就決定不再續約),改走獨立製片路線,環球會視電影內容決定是否幫忙發行。以下是Bruckheimer近年作品以及他製作最成功的大片系列-神鬼奇航系列電影的票房資料: 波斯王子:時之刃(Prince of Persia: Sands of Time,2010)拍攝成本2億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000.95萬美元(票房排行第三名),北美最終票房9075.96萬美元,海外票房2.443億美元。
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週五票房約637.4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672.7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509.9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82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1.587億美元。BOM的報導提到,本片上週末的北美收入比前一個週末僅下跌38.9%,最終票房有可能得以接近2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4個地區仍有4520萬美元的收入,是上週末海外票房的亞軍,其中表現最好的是上週末首映的法國(780萬美元),海外目前累計票房2.074億美元。BOM的報導提到,日本與西班牙等地仍未上片,並提到或許還有中國(and probably China,但中國據說5月底已決定禁演,派拉蒙一定會要求重新審查,但前途未卜),認為本片海外票房似乎可以超過3億美元。本片目前全球累計票房3.662億美元,距離有利可圖(考慮到行銷費用以及相關人等的票房分紅,應該至少要7億美元)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週五票房約461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512.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376.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35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5047.8萬美元。由於首映週末票房相當不如預期,Sony在首映週末結束後隨即對外宣佈,上週四美國國慶日當天免費招待現役與退伍軍人(active military servicemembers and veterans)觀賞本片,每人只要憑有效證件並可攜伴一人免費觀賞,地點則是北美前四大連鎖戲院Regal、AMC、喜滿客(Cinemark)以及Carmike旗下任何戲院,根據THR的報導,有超過10萬人獲得免費觀賞本片的機會,但是否因而帶動本片的北美票房後勢,目前看不出很大的成效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週五票房約392.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427.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321.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141.5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2.712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62個地區仍有2130萬美元的收入,是上週末海外市場票房的第五名,海外目前累計票房3.156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5.868億美元。BOM的報導提到,當巴西於本週末上片以及日本於8月底上片後,海外票房有機會接近4億美元。
Kevin Hart: Let Me Explain週三在北美87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477.39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110萬美元),週四票房258.67萬美元,週五票房約37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364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271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1010萬美元,首映五天累計票房總額1746萬美元。成長於單親家庭的Kevin Hart原本的工作是賣鞋,在參加幾次業餘喜劇競賽獲獎之後,開始喜劇表演的職業生涯並逐漸在美國走紅。本片是他去年底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後面簡稱MSG)的現場表演錄影,該場表演當時巡迴演出的門票收入高達3270萬美元,而這並不是他的第一部類似作品。2011年9月9日上片的Kevin Hart: Laugh at My Pain,是Hart在洛杉磯Nokia戲院的現場表演錄影,該場表演當時巡迴演出的門票收入超過1500萬美元,電影版也有770.64萬美元的收入,並以不到300家戲院的上映規模,在週末票房排行第13名的位置待了三週。由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電影版只是他巡迴全美的喜劇舞台演出(Comedy Concerts)的錄影版本,只能算是Hart的脫口秀現場表演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本片片長僅有75分鐘,Kevin Hart: Laugh at My Pain也僅有89分鐘,根據Deadline當時的報導,Hart在後者上台說笑的時間不到一小時,其他的時間都是幕後花絮,本片的內容大致是同一模式,後續還有DVD/藍光/付費數位下載、電視轉播...等管道繼續撈錢。
本週末的北美電影市場仍然有兩部強檔新片上檔,加上仍在上映中的電影票房後勢依舊強勁,根據Deadline網站報導評估,本週末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可望接近2億美元,將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9%。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7月13到15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650億美元。而一如之前市調(tracking)所預期,本週末新片中造價最昂貴的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週五首映日票房只拿下亞軍,而首映週末三天票房預估只能拿下季軍,與冠亞軍無緣。諧星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第一部主演的續集電影亞當等大人2(Grown Up 2)週五首映日票房拿下冠軍,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雖然週五票房只拿下日票房的季軍,但預估在週六家庭觀眾動員捧場下,兩部電影將爭奪北美票房冠軍位置。(以下是依據Deadline網站預估的週末票房名次排列,而非根據週五單日票房來排名)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週五票房約1340萬美元,至於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與Variety都預估4300萬美元,BOM預估4400到4600萬美元之間,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預估4400萬美元左右,累計票房總額預估2.275億美元。環球與負責製作本片的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週六共同宣佈本片全球票房已經於週五突破4億美元。
本片是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的第一部續集電影,由於他前兩部主演電影票房都不理想,本片算是讓他在美國的聲勢回春。山德勒前兩年的作品中,我老爸卡好(That's My Boy,2012)製作成本7000萬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3693.10萬美元,海外收入2078.80萬美元;龍鳳大雙胞(Jack and Jill,2011)製作成本7900萬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7415.81萬美元,海外收入7551.56萬美元。前述兩片顯然都產生不少虧損,而他擔任配音的3D動畫尖叫旅社(Hotel Transylvania,2012)製作成本8500萬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1.483億美元,海外收入1.985億美元,算是為他扳回部份顏面。
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週五在北美3275家戲院上映,其中有2737家戲院放映3D版本,以及331個IMAX放映廳,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462萬美元(其中包括週四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360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預估3700萬美元,THR預估在3700到3900萬美元之間,BOM預估3700到4100萬美元之間,Variety則預估3800萬美元左右。而在本片的週四首映晚場及午夜場收入的360萬美元,Deadline報導提到3D票房佔有率高達52%,BOM的報導也提到,IMAX佔了23%(83.5萬美元),可說是近兩年難得一見的新高紀錄,但能否在整個首映週末維持這樣的高參與率很難說,但可以肯定搶先觀賞的宅男粉絲(fanboys)族群貢獻不小。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高達72%,是本週末兩部新片中表現最好的,觀眾口碑88%,IMDB評價也有8.0,CinemaScore也獲得觀眾給予的A-評價,但好影評與好口碑能否轉移到票房上值得懷疑。本片僅在男孩(boys)族群、尤其是宅男粉絲之間擁有極高的期待度,相對來說在包括女性觀眾在內的其他觀眾,他(她)們大多選擇觀賞神偷奶爸2與亞當等大人2,後者的週四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雖然比本片少130萬美元,但僅有2D版本的亞當等大人2是「PG-13級(相當於台灣的輔導級或保護級)適合閤家觀賞、非宅男粉絲也沒有IMA以及3D墊高票房)的電影(PG-13 family, non-fanboy, non-IMAX movie)」,觀眾基礎遠大於本片,這也可以從扣除首映晚場加午夜場收入後的週五票房(1102萬美元:1400萬美元)看出。THR的報導特別提到:「但是當宅男粉絲的流量於(週五)晚場開始減少,電影票房也開始下滑(but once fanboy traffic started tapering off late in the evening, the movie took a dip)」,而類似情況在去年2月的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3D(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3D)也曾發生,宅男粉絲在該片北美週五首映日當天的晚場即大幅減少,導致票房開始衰竭,首映日收入860.21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收入2246.99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4345.63萬美元,首映日票房就佔了20%,首映週末更是佔了超過50%。
BOM的票房預測提到,本片是華納自2007年以來,連續第七年在7月中旬推出大製作電影(big-budget movie,2007、2009以及2011年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以及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並分別開出7710.84萬美元、7783.57萬美元以及1.691億美元的首映週末三天票房,最後一部更是當年北美、海外以及全球的年度票房冠軍;2008、2010以及2012年則是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的三部大片黑暗騎士、全面啟動以及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也分別開出1.584億美元、6278.53萬美元,以及1.608億美元的首映週末三天票房,其中黑暗騎士更是當年度的北美、海外以及全球的年度票房冠軍)。前六年的大片都至少有知名品牌(哈利波特與蝙蝠俠)、大導演或大明星掛帥,例如全面啟動(Inception)有李奧納多迪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本片雖然是大製作卻是原創電影,沒有大明星與大導演加持。本片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目前為止北美首映票房最佳作品是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Hellboy Ⅱ: The Golden Army,2008,3453.91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最佳作品是刀鋒戰士2(Blade Ⅱ,2002,8234.83萬美元),海外與全球票房最佳作品也是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海外收入8440.15萬美元,全球票房1.604億美元),目前看來,本片的首映票房水準大概會與僅有2D版本的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差不多,但若扣除3D與IMAX加收票價墊高的部份以及考量5年來的通貨膨脹因素,本片北美首映觀眾的人數顯然會比較少。一年一度的聖地牙哥動漫畫大展(Comic Con)下週即將展開,THR去年同期有一篇標題是「宅男粉絲是否值得(電影公司投資)時間與金錢?(Are Fanboys Still Worth the Time and Money?)」的特稿,目前看來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上週末的北美電影市場有兩部強檔新片上檔,加上仍在上映中的電影票房後勢依舊強勁,根據Deadline網站報導評估,本週末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可望接近2億美元,將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9%,Variety報導的數字則是20%。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7月13到15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650億美元。而一如之前市調(tracking)所預期,本週末新片中造價最昂貴的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週五首映週末三天票房只能拿下季軍,海外市場也只拿下亞軍。諧星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第一部主演的續集電影亞當等大人2(Grown Up 2)首映週末票房拿下亞軍,在連續兩部主演電影票房垮掉之後,山德勒再度重振雄風,可惜Sony電影在今年暑假檔仍然與冠軍位置無緣。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則是蟬聯北美與海外市場的冠軍,全球票房本週內就會突破5億美元。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週五票房約1340萬美元,BOM網站目前沒有週六與週日的票房數字,週末三天票房4475.7萬美元,比首映週末僅下跌46.4%,hold得相當好,累計票房總額2.275億美元,BOM的週末票房報導認為北美最终票房可望在3.5億美元左右,將會是今年暑假檔的票房亞軍。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0個地區收入5570萬美元,海外目前累計票房2.432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4.724億美元,比怪獸大學晚12天上片,但目前差距縮短到只有170萬美元左右,本週五前就會超越後者的票房。
製作成本約8000萬美元的亞當等大人2(Grown Ups 2),週五在北美3491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635萬美元(其中包括週四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23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462.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152.5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4250萬美元。本片創下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個人首映票房的第三高,僅次於鐵男總動員(The Longest Yard,2005),以及擔任配音的3D動畫尖叫旅社(Hotel Transylvania)。本片也是山德勒的第一部續集電影,由於他前兩部主演電影票房都不理想,本片算是讓他在美國的聲勢回春。山德勒前兩年的作品中,我老爸卡好(That's My Boy,2012)製作成本7000萬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3693.10萬美元,海外收入2078.80萬美元;龍鳳大雙胞(Jack and Jill,2011)製作成本7900萬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7415.81萬美元,海外收入7551.56萬美元。前述兩片顯然都產生不少虧損,而尖叫旅社製作成本8500萬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票房1.483億美元,海外收入1.985億美元,算是為他扳回部份顏面。而影評好壞與票房的關係不大,觀眾口碑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雖然本片在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上,由影評人評鑑的新鮮度目前僅有7%(沒錯,只有個位數),但觀眾口碑則有90%,IMDB評價也只有4.5;上一集爛蕃茄的新鮮度只有10%,觀眾口碑只有59%,IMDB的評價也只有5.8,而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兩集都獲得觀眾給予的B評價。上一集亞當等大人(Grown Ups,2010)製作成本8000萬美元(不包括行銷費用),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4050.65萬美元(票房亞軍),北美票房1.620億美元,海外收入1.094億美元。目前看來,雖然影評極差但口碑還算不錯,而本片在北美的戲院出口民調也顯示,53%的觀眾是女性,54%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下,後者不但比環太平洋的比例還要高,也顯示本片吸引家庭觀眾。BOM的週末票房報導一開始就提到,不像環太平洋主要吸引年輕的男性觀眾(特別是宅男粉絲),一般觀眾對後者的興趣不太熱忱(General audiences weren't quite as enthusiastic)。
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週五在北美3275家戲院上映,有2737家戲院放映3D版本,以及331個IMAX放映廳,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462.5萬美元(其中包括週四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36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279.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088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3830萬美元,其中730萬美元(19%)來自IMAX。本片週四首映晚場及午夜場收入的360萬美元,Deadline報導提到3D票房佔有率高達52%,BOM的報導也提到,IMAX佔了23%(83.5萬美元),可說是近兩年難得一見的新高紀錄。而整個首映週末三天的3D票房佔有率則有50%,包括IMAX的19%在內,都是今年暑假檔的最高紀錄,可以肯定搶先觀賞本片的宅男粉絲(fanboys)族群貢獻不小。而本片在北美戲院的出口民調也顯示,47%的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下,35歲以下觀眾則有67%,61%的觀眾是男性,顯然本片對年輕男性觀眾極有吸引力。但由於本片只吸引男性觀眾,尤其是宅男粉絲,一般觀眾並不太熱忱(General audiences weren't quite as enthusiastic),BOM認為本片的北美最終票房不太可能超過1.1億美元太多(it's unlikely that the movie winds up much higher than $110 million)。而由於本片對宅男粉絲有致命的吸引力,因此本片在宅男粉絲最愛的331個IMAX放映廳訂下了四週的放映期,比一般的IMAX檔期多出一倍,但從本片北美票房發展看來,宅男粉絲在票房上的續航力並不足以支撐本片的票房後勢,這一點從華納北美發行部總裁Dan Fellman的發言中也可以看出。Fellman在對Variety記者發言的後半段提到:「希望我們可以帶進更多、除了宅男粉絲以外的觀眾(hopefully we can bring in more than just fanboys)」,而Fellman也對THR提到:「我們的工作就是擴大(本片的)觀眾群基礎(our job is to broaden the base)」,THR還提到,Fellman表示將在Comic Con繼續宣傳,是希望宅男粉絲多看幾次,因為其他觀眾對本片的興趣不大?這也證明華納在擴大本片觀眾基礎的行銷失敗。
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高達72%,是本週末兩部新片中表現最好的,觀眾口碑87%,IMDB評價8.0,CinemaScore也獲得觀眾給予的A-評價,但好影評與好口碑顯然沒有完全轉移到票房上。本片僅在男孩(boys)族群、尤其是宅男粉絲之間擁有極高的期待度,相對來說包括女性觀眾在內的其他觀眾,他(她)們大多選擇觀賞神偷奶爸2、亞當等大人2以及麻辣嬌鋒,後者北美票房已經突破1.1億美元,僅有2D版本的亞當等大人2的週四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雖然比本片少130萬美元,但卻是「PG-13級(相當於台灣的輔導級或保護級)適合閤家觀賞、非宅男粉絲(導向)也沒有IMA以及3D墊高票房)的電影(PG-13 family, non-fanboy, non-IMAX movie)」,觀眾基礎遠大於本片,這也可以從扣除首映晚場加午夜場收入後的週五票房(1102.5萬美元:1405萬美元)看出,週六票房也是類似情形(1279.5萬美元:1462.5萬美元)。THR的報導特別提到:「但是當宅男粉絲的流量於週五晚場開始減少,電影(票房發展)也開始趨緩(but once fanboy traffic started tapering off late Friday, the movie slowed)」,而類似情況在去年2月的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3D(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3D)也曾發生,宅男粉絲在該片北美週五首映日當天的晚場即大幅減少,導致票房開始衰竭,首映日收入860.21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收入2246.99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4345.63萬美元,首映日票房就佔了20%,首映週末更是佔了超過50%。
BOM的票房預測提到,本片是華納自2007年以來,連續第七年在7月中旬推出大製作電影(big-budget movie,2007、2009以及2011年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以及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並分別開出7710.84萬美元、7783.57萬美元以及1.691億美元的首映週末三天票房,最後一部更是當年北美、海外以及全球的年度票房冠軍;2008、2010以及2012年則是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的三部大片黑暗騎士、全面啟動以及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也分別開出1.584億美元、6278.53萬美元,以及1.608億美元的首映週末三天票房,其中黑暗騎士更是當年度的北美、海外以及全球的年度票房冠軍)。前六年的大片都至少有知名品牌(哈利波特與蝙蝠俠)、大導演或大明星掛帥,例如全面啟動(Inception)有李奧納多迪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本片雖然是大製作卻是原創電影,沒有大明星與大導演加持。本片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目前為止北美首映票房最佳作品是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Hellboy Ⅱ: The Golden Army,2008,3453.91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最佳作品是刀鋒戰士2(Blade Ⅱ,2002,8234.83萬美元),海外與全球票房最佳作品也是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海外收入8440.15萬美元,全球票房1.604億美元)。但若扣除3D與IMAX加收票價墊高的部份以及考量5年來的通貨膨脹因素,本片北美首映觀眾的人數顯然比地獄怪客2:金甲軍團少。一年一度的Comic Con本週即將展開,THR去年同期有一篇標題是「宅男粉絲是否值得(電影公司投資)時間與金錢?(Are Fanboys Still Worth the Time and Money?)」的特稿,目前看來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僅僅依靠宅男粉絲是無法支撐大製作。
獨行俠(The Lone Ranger)週五票房約336.9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459.7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317.4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114萬美元,比首映週末暴跌61.9%,累計票房總額7110.1萬美元,BOM的報導認為,本片可能無法超越一億美元(will likely fall just short of reaching $100 million total)。除了北美第二個週末票房暴跌之外,本片在海外的情況依然不佳,上週末在海外33個地區僅收入1270萬美元,海外目前累計收入4800萬美元,全球票房目前累計1.191億美元。由於本片北美首映票房低於迪士尼的預期,男主角強尼戴普(Johnny Depp)的明星指數普遍受到質疑,Variety前兩天有一則號稱獨家的新聞,提到戴普的製片公司Infinitum Nihil從華納搬到迪士尼,但隨後這則新聞就被Deadline吐槽,因為這件事發生在好幾個月前,暗指Variety的獨家實際上是戴普的公關在操作,只是為了讓外界以為戴普與迪士尼的關係仍然很好,並沒有受到獨行俠可能造成至少1.5億美元的虧損所影響。而回頭看相關背景可以發現,今年一月迪士尼正式宣佈神鬼奇航5(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5)將於2015年7月10日上片,之後就發生戴普將Infinitum Nihil的辦公室搬遷到迪士尼。由於本片的全球票房發展不理想,迪士尼的虧損已經被華爾街上修到接近2億美元,迪士尼勢必會在未來對神鬼奇航5嚴加看管。
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週五票房約278.4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375.4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289.2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943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1.770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9個地區仍有2240萬美元的收入,是上週末海外市場的第四名,海外目前累計票房2.460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4.231億美元,距離有利可圖仍有一大段的路要走。
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週五票房約182.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25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82.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615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6296.3萬美元。
Kevin Hart: Let Me Explain週五票房約16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92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48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50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2637.8萬美元。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週五票房約133.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94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5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482.5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2.809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市場仍有1330萬美元的收入,海外目前累計票房3.382億美元。
以下是Deadline、Box Office Mojo、The Hollywood Reporter以及Variety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週五票房約750萬美元,至於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預估2430萬美元,Variety預估接近250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預估2.75億美元。本片目前是今年度北美票房的第三名,全球票房已經超越5億美元,成為今年暑假檔最賣座的動畫片。
製作成本1.35億美元的渦輪方程式(Turbo),週三在北美3551家戲院、週五再擴大到380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555.24萬美元,週四票房415.03萬美元,週五票房約652.5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Deadline與THR都預估2140萬美元,BOM則認為會超過2000萬美元;五天累計票房總額,Deadline與THR都預估3110萬美元,Variety則預估2700萬美元左右。本片是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 Animation,DWA)繼古魯家族(The Crood)之後,今年第二部推出的動畫作品,目前看來推出時機不佳,BOM票房預測提到:「(北美的)家庭觀眾只有這麼多錢可以花,而他們已經把這些錢花在一定比較好看的續集上(指怪獸大學與神偷奶爸2,Family audiences only have so much cash to spend, and they've already put a lot of that towards those sure-thing sequels.)」,簡單地說就是本片上片時機不佳,北美電影市場在一個月內連續推出三部動畫大片,對於市場來說已經「供過於求」,這也使得本片票房前景處於劣勢。Variety的票房報導提到,本片的票房發展「比預期更加遲緩(more sluggish than expected)」,Deadline也提到在考慮到通貨膨脹、票價調漲以及3D加收票價等因素後(figuring in inflation, higher ticket prices, and the 3D premium),本片可能會成為DWA成立以來首映票房最差的作品之一(one of toon company's worst openings since company started)。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66%,觀眾口碑則有76%,在IMDB的評價則是6.5,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給予A的好評(18歲以下觀眾則給予A+的評價),只能說無論是影評或口碑都只有中上的程度,對票房後勢的幫助有限,目前看來,本片的北美票房有可能會比去年底的捍衛聯盟(Rise of the Guardians,2012)還要差。捍衛聯盟全球票房不佳,導致DWA裁員350人並縮減今年度的出片量,本片的全球票房若是步上捍衛聯盟的後塵,也許會導致DWA進一步縮減明年度的出片量,以及相關人事開支。
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週五票房約473.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預估1530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預估6750萬美元。Deadline報導提到,本片在北美的最終票房最後可能勉強達到一億美元(Legendary Pictures' too-expensive Pacific Rim may eke out $100M domestic all in),本片能否減少虧損最終必須依賴海外市場。
降魔戰警(R.I.P.D.)週五在北美2852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480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與THR都預估1220萬美元,Variety預估1200萬美元,BOM認為不會超過1300萬美元。環球宣稱本片的拍攝成本1.3億美元,Deadline的報導則指稱實際花費是1.821億美元,扣掉2810萬美元的稅務優惠,實際成本約1.54億美元。本片由超危險特工的導演勞伯史溫基(Robert Schwentke)執導,金像獎影帝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以及凱文貝肯(Kevin Bacon)主演。雖有影帝掛頭牌主演,但本片卻是本週末四部新片中評價與口碑最差的一部,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只有11%,觀眾口碑也只有52%,在IMDB的評價也有5.5,北美媒體的觀眾評價也只有C+,差不多可以說是達到爛片等級。村聲(Village Voice)雜誌關於本片影評的標題是MIB(Men in Bland,Bland是平淡),而本片與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系列也有很多的雷同處,兩片都是根據漫畫改編(本片是根據Rest in Peace Department改編,英文片名是縮寫),兩片的設定與設計雷同處更多。MIB星際戰警的設定與設計是人類與外星人的世界同時在地球上,本片則將外星人改為陰間的死人仍然留在人間(地球上),兩片也都採用老鳥(傑夫布里吉、湯米李瓊斯)帶菜鳥(萊恩雷諾斯、威爾史密斯)的設計,而且老鳥都是在拿下金像獎後接下本片,而且電影都是隔了4年於暑假檔上片-布里吉以Crazy Heart(2009)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瓊斯則以絕命追殺令(The Fugitive,1993)拿下最佳男配角獎,MIB星際戰警第一集則於1997年暑假檔推出。The Wrap網站前幾天也有報導列出其他的類似處,包括兩片的creatures(本片是鬼物,星際戰警則是外星人)、爆破、主角座車(看起來都是福特同型的車,只是顏色不同),以及視覺效果很炫的武器(本人明天會將照片貼出提供比對)。但顯然本片改編成效不佳,成為繼地球過後(After Earth)、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獨行俠(The Lone Ranger)之後,今年暑假檔第四部票房災難的大製作。(若以目前的北美票房來說,環太平洋應該也算在內)
上週末的北美電影市場一口氣推出四部新片,但顯然實力都不夠堅強,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只有2億美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退步20%。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7月20到22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2.312億美元,唯一的新片是製作成本約2.5億美元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首映收入就佔了1.608億美元。而上週末上檔的四部新片製作成本加起來約4億美元,首映收入加起來卻不到一億美元,兩部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與一部動畫片,首映票房表現都令人失望,其中兩部甚至沒有超過2000萬美元。降魔戰警(R.I.P.D.)更成為繼地球過後(After Earth)、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獨行俠(The Lone Ranger)之後,今年暑假檔第四部在票房上造成災難的大製作。而成本最低廉的唯一R級(相當於台灣的限制級)恐怖片厲陰宅(The Conjuring),不但是四部新片中評價與口碑最好的,更是今年暑假檔目前為止的四部R級電影中,首映票房僅次於醉後大丈夫3(The Hangover Part Ⅲ),但超過國定殺戮日(The Purge)以及麻辣嬌鋒(The Heat),首映票房超過成本的兩倍,無論是票房、影評或是口碑表現,以恐怖片來說相當令人印象深刻。至於海外市場方面,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蟬聯第三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即將突破6億美元。
製作成本僅2000萬美元的R級恐怖片厲陰宅(The Conjuring),週五在北美2903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703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與午夜場收入的331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40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050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4153萬美元。本片根據真實的鬼屋事件改編,由溫子仁(James Wan)執導,派屈克威爾遜(Patrick Wilson)與薇拉法蜜嘉(Vera Farmiga)主演。本片北美首映票房獲得成功,華納也將功勞(credit)歸給導演,認為溫子仁「不但拍出一部極為恐怖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拍攝品質非常好的電影(both an incredibly scary film but also a very well-made quality movie)」,並為新線/華納(New Line/Warner Bros.)增加一個系列電影(franchise)、也就是可以再拍攝續集,而可以拍攝續集的系列電影是好萊塢六大目前最需要的賺錢工具。Deadline報導提到,本片的主要行銷工作於一個月前舉行的洛杉磯電影節(LA Film Festival)展開,華納全球行銷暨國際發行部總裁Sue Kroll對本片的品質非常有信心,幾波對於媒體或是觀眾的試片,都獲得完全正面的評價。而本片也是上週末四部新片中評價與口碑最好的一部,目前在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的新鮮度高達84%,觀眾口碑更高達89%,在IMDB的評價也有8.1,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也給予A-的好評,遠高出恐怖片經常出現的C評價。本片在北美戲院的出口民調顯示,53%的觀眾是女性,59%的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上。
Variety的報導還提到一點:「厲陰宅讓人訝異地是完全沒有血腥畫面,而本片被列為R級的原因是因為『片中讓人心神不寧的暴力與恐怖的鏡頭』("Conjuring" surprisingly is free of graphic blood or gore, but the film was rated R for "sequences of disturbing violence and terror.")。」,看來溫子仁執導恐怖片的功力想必更上一層樓。由於本片的影評與口碑均佳,未來票房前景看好,並已經是溫子仁個人首映票房最好的作品。現年36歲的溫子仁,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在報導中稱他為「恐怖大師(horror maestro)」,過去執導的4部電影包括:奪魂鋸(Saw,2004),拍攝成本12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5518.50萬美元、歡迎光臨死亡小鎮(Dead Silence,2007),拍攝成本200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680.90萬美元、陰兒房(Insidious,2010),拍攝成本15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5400.91萬美元,以及非法制裁(Death Sentence,2007),拍攝成本200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953.42萬美元,可以發現本片的票房表現遠優於這四片。擅長執導恐怖片的溫子仁,還會有陰兒房第二章(Insidious: Chapter 2)將於9月13日在北美推出,而溫子仁宣稱該片將會是他最後一部恐怖作品。他下一部將執導的作品是玩命關頭7(Fast & Furious 7),環球已經安排於明年7月11日上片。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週五票房約75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00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755.9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2505.9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2.761億美元,是今年度目前為止的北美票房第三名,超越上集最終票房2.515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0個地區仍有3540萬美元的收入,海外目前累計票房3.084億美元,是今年度目前為止的海外票房第五名,已經超越上集的海外最終票房2.916億美元,全球累計票房5.846億美元,也已經超越上集的5.431億美元,目前是今年度全球票房第四名,也是今年度最賣座的動畫片,BOM的報導認為本片全球票房最終將會超越7億美元。
製作成本1.35億美元的渦輪方程式(Turbo),週三在北美3551家戲院、週五再擴大到380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555.24萬美元,週四票房415.03萬美元,週五票房約652.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84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657.5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2150萬美元,五天累計票房總額3120.3萬美元。本片上週末同時也在約佔25%海外市場、28個地區上映,收入2260萬美元,表現還算可以。本片是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 Animation,DWA)繼古魯家族(The Crood,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4363.97萬美元)之後,今年第二部推出的動畫作品,但首映票房只有古魯家族的一半不到。本片推出時機不佳,BOM的票房預測提到:「(北美的)家庭觀眾只有這麼多錢可以花,而他們已經把這些錢花在一定比較好看的續集上(指怪獸大學與神偷奶爸2,Family audiences only have so much cash to spend, and they've already put a lot of that towards those sure-thing sequels.)」,簡單地說就是本片上片時機不佳,北美電影市場在一個月內連續推出三部動畫大片,對於市場來說已經「供過於求」,這也使得本片票房前景處於劣勢。
Variety的票房報導提到,本片的票房發展「比預期更加遲緩(more sluggish than expected)」,Deadline也提到在考慮到通貨膨脹、票價調漲以及3D加收票價等因素後(figuring in inflation, higher ticket prices, and the 3D premium),本片是DWA成立以來首映票房最差的作品之一(one of toon company's worst openings since company started),至少本片已經確定是DWA近10年來首映票房最差的作品(不包括代理發行的三部Aardman製作動畫)。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66%,觀眾口碑則有74%,在IMDB的評價則是6.5,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給予A的好評(18歲以下觀眾則給予A+的評價),只能說無論是影評或口碑都只有中上的程度,對票房後勢的幫助有限。目前看來,本片的評價、口碑以及北美首映票房,都比去年底的捍衛聯盟(Rise of the Guardians,2012)還差,最終票房有可能無法超越一億美元。捍衛聯盟也是在週三(感恩節前一天)上片,首映五天收入3234.1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034億美元,在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的新鮮度高達74%,觀眾口碑更高達81%,在IMDB的評價也有7.2,觀眾在CinemaScore同樣給予本片A評價。捍衛聯盟全球票房不佳,除了讓DWA虧損8700萬美元,並進而導致DWA裁員350人並縮減今年度出片量,本片的全球票房若是步上捍衛聯盟的後塵,也許會導致DWA進一步縮減明年度的出片量,以及相關人事開支。
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週五票房約474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642.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479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595.5萬美元,比首映週末暴跌57.2%,是前10名電影跌幅最多的,累計票房總額6823.5萬美元。Deadline報導提到,「造價非常昂貴的本片在北美的最終票房最後可能勉強達到一億美元(Legendary Pictures' too-expensive Pacific Rim may eke out $100M domestic all in)」,BOM的報導也有類似的說法:「最終票房可能正好超過一億美元(could still wind up earning just over $100 million by the end of its run)」,本片的全球票房至少需要6億美元才可能收支平衡,能否減少虧損最終必須依賴海外市場。而本片上週末在海外48個地區收入3480萬美元,蟬聯海外市場票房第二名。根據華納向媒體提報的資料,本片上週末在好萊塢去年度海外十大市場的法國(第五大)首映,收入只有380萬美元(末日之戰在當地首映收入909.93萬美元);德國(第六大)首映收入也只有200萬美元(末日之戰在當地首映收入690.86萬美元),海外目前累計票房1.103億美元(末日之戰上片第二個週末,在海外35個地區累計收入已達1.353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1.785億美元(末日之戰上片第二個週末,全球累計收入已達2.589億美元)。目前看來海外市場的表現一如Variety的報導,海外地區只有在亞洲市場比較熱,末日之戰上片至今一個月,海外累計票房2.695億美元,全球累計票房4.564億美元,這些數字對本片來說難度都很高,後者應該是不可能的任務。本片的海外票房最終若想要突破3億美元,未來的希望是中國市場(第二大),至於日本(第八大)應該不會出現比中國突出的表現。日本市場從去年開始,不但沒有一部好萊塢電影在當地收入超過一億美元,而且是除了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在當地收入6209.59萬美元)以外,沒有一部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復仇者聯盟也只有4525.60萬美元)。
降魔戰警(R.I.P.D.)週五在北美2852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48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46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336.3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1276.3萬美元。環球宣稱本片的拍攝成本1.3億美元,Deadline的報導則指稱實際花費是1.821億美元,扣掉2810萬美元的稅務優惠,實際成本約1.54億美元。本片由超危險特工的導演勞伯史溫基(Robert Schwentke)執導,金像獎影帝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以及凱文貝肯(Kevin Bacon)主演。雖有影帝掛頭牌主演,但本片卻是本週末四部新片中評價與口碑最差的一部,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只有11%,觀眾口碑也只有50%,在IMDB的評價也有5.5,北美媒體的觀眾評價也只有C+,差不多可以說是達到爛片等級。
村聲(Village Voice)雜誌關於本片影評的標題是MIB(Men in Bland,Bland是平淡),而本片與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根據Aircel Comics發行的漫畫改編)系列也有很多的雷同處,兩片都是根據漫畫改編(本片是根據Dark Horse comic出版的Rest in Peace Department漫畫改編,英文片名是縮寫),兩片的設定與設計雷同處更多,The Wrap的報導更揶揄指出,「觀眾已經看過本片,而且是看過三次(Audiences have already seen it -- three times)」。MIB星際戰警的設定與設計是人類與外星人的世界同時在地球上,本片則將外星人改為應該在陰間的死人仍然留在人間(地球上),兩片也都採用老鳥(傑夫布里吉、湯米李瓊斯)帶菜鳥(萊恩雷諾斯、威爾史密斯)的設計(見上圖兩片海報對比),而且老鳥都是在拿下金像獎後接下本片,而且電影都是隔了4年於暑假檔上片-布里吉以Crazy Heart(2009)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瓊斯則以絕命追殺令(The Fugitive,1993)拿下最佳男配角獎,MIB星際戰警第一集則於1997年暑假檔推出。Deadline報導提到,布里吉用西部片的造型與作風來詮釋他在片中的角色,顯得過時也與雷諾斯的角色隔隔不入,更不要說屬於西部片的獨行俠(The Lone Ranger)不但北美票房垮掉,更只在票房排行前10名待了兩週,上週末已經跌到第11名。
The Wrap的報導還列出其他的類似處,包括:雷諾斯與史密斯的角色都是類似的愛臭屁性格、兩片的creatures(見上圖,左邊是本片的鬼物,星際戰警則是外星人)、爆破、主角座車(見上圖對照,看起來都是福特同型的車,只是顏色不同)、視覺效果很炫的武器,連環球為本片所做的行銷都讓觀眾有似曾相識(deja vu)的感覺(上面有兩片海報的對比)。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影評人認為本片將魔鬼剋星(Ghostbusters,1984)與MIB星際戰警混搭,顯然改編成效不佳,成為繼地球過後(After Earth)、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獨行俠之後,今年暑假檔第四部票房災難的大製作(Variety是將環太平洋也算在內)。以下是The Wrap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thewrap.com/interstitial/movies/load?destination=http://www.thewrap.com/movies/article/ripd-havent-we-seen-photos-104326
本週末只有一部大片在北美上檔,根據Deadline網站的報導,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可望在1.6億美元左右,預估比去年同期增加28%。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7月27到29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344億美元。本週末唯一的大片金剛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無論是週五首映日收入2100萬美元,或是根據首映日票房預估的首映週末票房,都比預期出現相當幅度的落差,但無論如何都會是本週末的北美票房冠軍,也是福斯今年暑假檔第一部票房冠軍,好萊塢六大目前只剩Sony仍然掛零;福斯今年暑假檔已經有2部電影北美票房突破一億美元,Sony則預計本週末結束時會有一部(亞當等大人2)。雖然金剛狼:武士之戰將會是過去五週以來,繼末日之戰(World War Z)之後,真人演出電影第一部首映票房超過4500萬美元的大片,但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報導開頭就預警:這似乎是「好萊塢大製作電影在票房上萎靡不振仍未結束的訊號(Signaling that the box-office malaise for tentpoles isn't entirely over)」,最近一個月以來,包括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獨行俠(The Lone Ranger),以及降魔戰警(R.I.P.D.)等三部製作成本超過1.3億美元的大片,北美首映票房都垮掉,若將製作成本更高的環太平洋(Pacific Rim)也算在內,過去四個週末差不多是每週都有一部大片票房垮掉。
金剛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週五在北美3924家戲院上片,其中3063家戲院會播放3D版本,週五首映日票房約210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收入的400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預估5500萬美元,THR則預估5600萬美元。續集電影的票房,通常會受到前一集的影響。Variety之前報導提到,原本根據市調(tracking)預估本片北美首映票房至少會有6500萬美元,北美線上預售電影票系統Fandango前幾天的預售情形顯示,本片比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2011)進步39%,根據預售票評估的首映票房更高達7500到8000萬美元。但顯然受到上集口碑不佳的影響,雖然週四10:00的首映晚場開出400萬美元的票房,超過末日之戰、環太平洋的360萬美元,介於第一戰的337萬美元,以及上集的500萬美元之間,但Deadline與THR的報導都提到,週四首映晚場開始的強勢表現,到了週五晚場熱度明顯下降,福斯也開始將首映週末6500萬美元的預期值降到6100萬美元,而其他電影公司則認為可能在5300到5600萬美元之間。Deadline報導提到,本片的製作成本在扣除澳洲的稅務優惠之後,大約不到1.2億美元。除了媒體廣告費用(above-the-line media advertising)1130萬美元之外,福斯還與包括愛迪達(Adidas)、Audi汽車(下圖右,下圖左則是Ducati重型機車被Audi併購後,首次在電影中置入性行銷)、Amazon、Visa、DirecTV、...等11家行銷夥伴有價值約3230萬美元的行銷。而本片本週末也同時在海外126個國家、約13000個放映廳上片,包括去年好萊塢海外十大市場(除了日本與中國之外),預期會有很好的表現,這個部份等到週一就會知道。
本片目前在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68%,觀眾口碑79%,IMDB的評價也有7.4,比上集表現好很多,但似乎好評還沒有反應在票房上。上集金剛狼(X-Men Origins - Wolverine,2009)拍攝成本1.5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8505.8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798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1.931億美元;爛蕃茄網站新鮮度只有38%,觀眾口碑67%,IMDB評價6.7,都是X戰警系列電影中表現最差的。金剛狼這個角色是成就休傑克曼(Hugh Jackman)明星地位的最重要角色,他不但因為這個角色而成名,本片也是他第六度飾演這個角色,明年暑假檔的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他除了第七度飾演金剛狼一角,在該片中更是居於關鍵位置,本片片尾字幕夾藏的片段即與該片有關。傑克曼本人顯然很喜歡金剛狼這個角色,但Deadline認為本片的北美票房發展,似乎顯示觀眾可能開始對於傑克曼飾演金剛狼出現疲乏(audience fatigue sets in),這個部份等到北美週六以及海外的票房數字出爐之後,情勢才會比較明朗。而過去重要角色由同一位演員連續演出超過六次的,只有007的羅傑摩爾(Roger Moore),他從1973年以46歲的年紀演出第8集生死關頭(Live and Let Die)開始,一直到1985年的第14集雷霆殺機(A View to a Kill),連續在七集007電影中演出龐德(James Bond),在最後一次演出時已經高齡58歲,在銀幕上也明顯看得出演出動作戲時已經力不從心。而1968年出生的傑克曼,32歲時第一次演出金剛狼一角,他明年則將邁入46歲,雖然是摩爾第一次演出龐德的年齡,但是的確已經出現新鮮感消退的隱憂,前幾個月的國外報導也曾觸及傑克曼是否將告別金剛狼這個角色,但是傑克曼並沒有明確的說法,也許這個話題將會是下週國外影劇新聞的焦點。(史恩康納萊也曾七度飾演龐德一角,不過情形比較複雜,這裡暫時略過不提)
最後,提一下週五(7月26日)在中國上片的玩命關頭6(Fast & Furious 6),根據Deadline的報導,本片在中國的首映票房開出紅盤,週五首映日當天就開出690萬美元的票房,預期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可望有2400萬美元的收入,將會是環球在當地最高首映票房,也將會是好萊塢電影今年在中國市場的第二高首映票房,僅次於鋼鐵人3(Iron Man 3),預期本週末結束時本片海外累計票房將突破5億美元,全球票房預估將達到7.408億美元。Deadline的報導最後提到,中國是本片在全球最後一個上映地區,這個系列電影也成為環球成立101週年以來,全球票房最高的系列電影(Universal's highest grossing franchise in the studio's 101-year history)。
以下是Deadline與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上週末只有一部大片在北美上檔,根據Deadline網站的報導,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可望在1.68億美元左右,預估比去年同期增加25%,Variety報導的數字則是1.65億美元、增幅30%。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7月27到29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344億美元。上週末唯一的大片金剛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首映週末票房5500萬美元,雖比預期出現至少1000萬美元的落差,但仍然拿下北美票房冠軍,也是福斯今年暑假檔第一部票房冠軍,好萊塢六大目前只剩Sony仍然掛零;而福斯今年暑假檔已經有2部電影(森林戰士與麻辣嬌鋒)北美票房突破一億美元,Sony則在上週末結束時有了第一部(亞當等大人2)票房破億大片。雖然金剛狼:武士之戰是過去五週以來,繼末日之戰(World War Z)之後,第一部真人演出電影首映票房超過4500萬美元,但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報導開頭就預警:這似乎是「好萊塢大製作電影在票房上萎靡不振仍未結束的訊號(Signaling that the box-office malaise for tentpoles isn't entirely over)」,最近一個月以來,包括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獨行俠(The Lone Ranger),以及降魔戰警(R.I.P.D.)等三部製作成本超過1.3億美元的大片,北美首映票房都垮掉,若將製作成本更高的環太平洋(Pacific Rim)也算在內,過去四個週末差不多是每週都有一部大片票房垮掉,而這幾部大片的海外票房也沒有太大起色。至於海外市場方面,金剛狼:武士之戰雖然北美首映表現不如預期,但在海外開紅盤,不但是上週末的海外票房冠軍,也創下X戰警系列電影最高的海外首映票房,全球票房也達到1.411億美元。
金剛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週五在北美3924家戲院上片,其中3063家戲院會播放3D版本,週五首映日票房約210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收入的40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842.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557.5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5500萬美元。雖然本片北美首映票房僅比X戰警第一集好一些,但比預期差了至少1000萬美元,而且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13年來的票價調漲,以及扣除3D加收票價的影響,本片北美首映觀眾人數是X戰警系列電影中最少的(The Wolverine had the lowest initial attendance yet for the franchise)。但由於本片的評價與口碑都比上集有顯著進步,BOM認為本片在北美最終票房可望在口碑幫助下達到1.4億美元。本片也是X戰警系列電影中,第一部同時有3D版本上映,北美首映週末的3D票房佔有率,BOM的報導指福斯並未提報,Deadline與THR的報導中則提到50%(THR的報導原文是:Revenue from 3D screens represented 50 percent of the total.,Deadline的報導則是:The 3D version generated 50% of the box office total.),Variety的報導則只有30%(The eventual Stateside gross – which includes just 30% from 3D)。本片上週末在海外62個地區(101國)、15152個放映廳收入高達8610萬美元,BOM的報導則是100國、8530萬美元,創下X戰警系列電影海外首映票房的新高紀錄,顯然Marvel漫畫、X戰警以及金剛狼在國際都是知名品牌,加上休傑克曼(Hugh Jackman)現在已經是國際巨星,在海外市場有一定的吸睛(金)力。本片8月份仍將有另外的25國加入聯映,日本則將於9月13日上片。而以本片在海外首映的票房發展、評價與口碑看來,本片有希望創下X戰警系列電影在海外市場的新高紀錄。國外報導提到,本片製作成本在扣除澳洲的稅務優惠後,大約不到1.2億美元,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則提到,本片實際上的製作成本在1.5到1.75億美元之間,顯然來自澳洲的傑克曼在當地的影響力至少價值3000萬美元。
續集電影的票房,通常會受到前一集的影響。本片目前在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66%,觀眾口碑77%,IMDB的評價也有7.3,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也給予A-的評價,整體來說影評與觀眾口碑比上集表現好很多,但似乎好評沒有完全反應在北美票房上,在3D加收票價墊高票房後,仍比只有2D版本的上集少了35%、3000餘萬美元,而且上集還曾經發生尚未完成後製(聽說是完全沒有後製的版本),整部電影在上片前被洩露在網路上的情事。上集金剛狼(X-Men Origins - Wolverine,2009,見上圖)拍攝成本1.5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8505.8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798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1.931億美元;爛蕃茄網站新鮮度只有38%,觀眾口碑67%,IMDB評價6.7,都是X戰警系列電影中表現最差的。而同樣屬於Marvel漫畫改編電影,X戰警系列一直都與蜘蛛人(Spider-Man)、鋼鐵人(Iron Man,包括復仇者聯盟在內)系列電影,無論在票房或是口碑表現上都有一段距離,若是比較所有漫畫改編電影,X戰警系列電影的票房連前10名都擠不進(原來屬於X戰警系列電影的位置,被兩部黑暗騎士擠出去)。顯然在X戰警2之後,福斯連續推出的兩部電影評價與口碑都出現落差,因而影響到觀眾信心,也無法讓這個系列更上一層樓。另外,由於X戰警多是打群體戰,也就是多位變種人分進合擊,除了傑克曼之外,這個系列電影並沒有捧出可以獨當一面扛票房的大明星;而近年來的漫畫改編電影,場面愈搞愈大,已經不是單一變種人的能力可以應付,這些都可以說是X戰警系列電影在商業上與劇情上戰力不足的原因,也難怪死侍(Deadpool)電影版發展多年至今仍然難產。本片在北美戲院的出口民調顯示,有58%的觀眾是男性,58%觀眾年齡在25歲(含)以上,而上一集則有53%的觀眾是男性,52%觀眾年齡在25歲(含)以上,顯然本片的觀眾年齡偏高,也反應本片、也可能包括X戰警系列電影對年輕觀眾的吸引力在下滑。以下是另外4部X戰警系列電影的票房、評價與口碑的資料: X戰警(X-Men,2000)拍攝成本75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5447.14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572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1.390億美元;爛蕃茄網站新鮮度82%,觀眾口碑82%,IMDB評價7.4。
X戰警2(X2: X-Men United,2003)拍攝成本1.1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8555.87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2.149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1.927億美元;爛蕃茄網站新鮮度87%,觀眾口碑83%,IMDB評價7.5。 X戰警:最後戰役(X-Men: The Last Stand,2006)拍攝成本2.1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1.027億美元,北美最終票房2.343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2.249億美元;爛蕃茄網站新鮮度57%,觀眾口碑70%,IMDB評價6.8。
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2011)拍攝成本1.6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5510.16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464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2.072億美元;爛蕃茄網站新鮮度88%,觀眾口碑87%,IMDB評價7.8。
金剛狼這個角色是開創並成就傑克曼明星地位的最重要角色,本片也是他第六度飾演這個角色,明年暑假檔的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他除了第七度飾演金剛狼一角,在該片劇情中更將居於關鍵位置,本片片尾字幕夾藏的片段即與該片有關。傑克曼本人顯然很喜歡金剛狼這個角色,但Deadline認為本片的北美票房發展,似乎顯示觀眾可能對於傑克曼飾演金剛狼開始出現疲乏(audience fatigue sets in),但隨著他的明星地位日益穩固,海外市場顯然對他的喜愛也在成長,同時也認同由他演出的金剛狼。好萊塢去年度海外十大市場,依收入順序分別是:英國、中國、俄國、墨西哥、法國、德國、澳洲、日本、巴西,以及南韓,由於本片尚未在日本與中國上片,後面列出其他八個地區的首映票房數字,括號內代表的是本片/第一戰/金剛狼的首映票房:俄國(1050萬美元/357.99萬美元/376.91萬美元)、法國(740萬美元/751.76萬美元/698.07萬美元)、英國(710萬美元/893.56萬美元/993.35萬美元)、巴西(650萬美元/371.57萬美元/343.31萬美元)、墨西哥(630萬美元/474.00萬美元/沒有首映票房數字)、澳洲(560萬美元/505.95萬美元/483.20萬美元)、南韓(500萬美元/455.46萬美元/207.82萬美元)、德國(330萬美元/233.97萬美元/399.91萬美元)。由這些主要市場的票房表現看來,傑克曼在大部份地區的確有相當的票房號召力,而本片特殊的選角也在部份地區達到一定的票房振興作用。Variety就特別提到,在本片中飾演毒蛇(Viper)的俄國麻豆(model)Svetlana Khodchenkova(上圖),顯然為俄國票房開紅盤有相當貢獻。再回頭來說將七度飾演金剛狼的傑克曼,過去重要角色由同一位演員連續演出超過六次的,只有007的羅傑摩爾(Roger Moore),他從1973年以46歲的年紀演出第8集生死關頭(Live and Let Die)開始,一直到1985年的第14集雷霆殺機(A View to a Kill),連續在七集007電影中演出男主角龐德(James Bond),在最後一次演出時已經高齡58歲,在銀幕上也明顯看得出演出動作戲時已經力不從心。而1968年出生的傑克曼,32歲時第一次演出金剛狼一角,他明年則將邁入46歲,雖然是摩爾第一次演出龐德的年齡,但是的確已經出現新鮮感消退的隱憂,前幾個月的國外報導也曾觸及傑克曼是否將告別金剛狼這個角色,但是傑克曼並沒有明確的說法,也許這個話題將會是本週國外影劇新聞的焦點。(史恩康納萊也曾七度飾演龐德一角,不過情形比較複雜,這裡暫時略過不提)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週五票房約49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64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472.4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602.4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3.064億美元,成為第六部北美票房突破3億美元的動畫作品。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0個地區仍有2450萬美元的收入,是上週末海外票房第三名,海外目前累計收入3.545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6.609億美元。雖然本片未能在中國上片,但BOM的報導提到,本片仍有包括俄國在內的少數地區還沒有上片,後續票房仍有發展空間。
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週五票房約218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305.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230.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754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8402.6萬美元。不少網友提到本片在包括爛蕃茄以及IMDB獲得的好評,認為應該有助於本片票房後勢,BOM的報導提到目前看來並未發生在本片(第二個週末跌幅57.1%,上週末、第三個週末跌幅52.9%),尤其是相對於厲陰宅的票房發展來看,BOM仍然認為本片在北美最終票房將朝向正好超過一億美元發展(is on track to ultimately close just over $100 million)。本片上週末在海外仍有1430萬美元的收入,海外目前累計票房1.400億美元。同樣上片第三個週末,末日之戰海外累計票房2.074億美元,加上北美第三個週末累計的1.589億美元,全球票房第三個週末累計達3.663億美元,而本片全球目前累計票房2.240億美元。本片明天(30日)將在中國上片,由於本片目前在全球各地的票房發展都大為不如預期,在中國的票房發展備受關注,是否會受到上週五在當地首映的玩命關頭6衝擊,有待觀察。
最後,提一下週五(7月26日)在中國上片的玩命關頭6(Fast & Furious 6),根據環球向媒體提報的資料,本片上週末在海外32個地區仍有2530萬美元的收入,是上週末海外票房亞軍,中國首映週末(26到28日)票房開出2400萬美元的紅盤,週五首映日當天就有690萬美元,是環球在當地最高首映票房,也是好萊塢電影今年在中國市場的第二高首映票房,僅次於鋼鐵人3(Iron Man 3)。上週末結束時,本片海外累計票房突破5億美元(5.035億美元),全球票房達到7.410億美元,是目前為止今年度全球票房亞軍。Deadline的報導最後提到,中國是本片在全球最後一個上映地區,這個系列電影也成為環球成立101週年以來,全球票房最高的系列電影(Universal's highest grossing franchise in the studio's 101-year history)。
以下是Deadline、Box Office Mojo、Variety以及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2槍斃命(2 Guns)週五在北美3025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00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收入的128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預估2700萬美元。本片基本上是獨立製片,是由Emmett/Furla Films出資8000到9000萬美元、扣除稅務優惠後實際花費6100萬美元拍攝,環球取得美國與荷蘭發行權,加拿大與英國則由Entertainment One發行,包括澳洲、日本...以及台灣在內的多數地區則是由Sony發行。本片是禁運品(Contraband,2012)導演巴塔薩科馬庫(Baltasar Kormakur)與男主角馬克華柏格(Mark Wahlberg)再度合作,加上影帝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兩位大明星首度合作,但首映票房卻沒有反應出兩位明星的價值。Deadline報導提到,環球在北美的行銷主要鎖定黑人與西班牙裔的觀眾,後者是北美最愛上電影院看片的族群,而本片在年輕男性與黑人觀眾的市調反應強勢(2 Guns is tracking strongest with its target audience of young males and African Americans),但其他觀眾對本片的認知度不高,顯然本片面臨類似環太平洋的情形(環太平洋僅在男孩觀眾、尤其是宅男粉絲之間有高期待度)。本片是根據Boom! Studios出版的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改編,應該也是華盛頓首度演出漫畫改編作品。而包括Deadline在內的一些國外媒體提到,華盛頓很少演出爛片,這也使得觀眾對他產生信賴感,相信他選擇演出的作品會有一定的品質。不過,本片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僅給予B+的評價,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也只有58%,觀眾口碑則有75%,IMDB的評價則有6.7,都沒有太突出的表現。華盛頓從2000年起主演的16部電影(不包括本片),除了即時追捕(Out of Time,2003),以及兼任導演的衝出逆境(Antwone Fisher,2002)與The Great Debaters(2007)之外,其他13部電影北美首映週末三天票房都超過2000萬美元,本片目前看來仍會保持水準。
藍色小精靈2(The Smurfs 2)週三在北美386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520.39萬美元,週四票房435.68萬美元,週五票房約550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預估1800萬美元,首映五天累計票房總額預估2750萬美元。本片是根據比利時漫畫家Peyo所創作漫畫改編的續集,無論是首映前三天(1506.1萬美元)或是預估的首映五天票房,都比Sony的預期差很多,甚至比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 Animation)的渦輪方程式還差。渦輪方程式也是週三上片,首映五天收入3101.53萬美元。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報導提到,好萊塢從來沒有在單一暑假檔安排這麼多家庭電影(Hollywood has never opened so many family films in a single summer.);BOM的票房預測也提到,目前為止今年暑假檔適合家庭觀眾的四部動畫片(不包括本片),在北美累計收入超過7.3億美元,已經榨乾家庭觀眾的荷包(Family audiences have been sucked dry so far this Summer: to date, over $730 million has been spent on family movies.)。去年暑假檔的三部動畫大片(勇敢傳說、馬達加斯奇3以及冰原歷險記4)最終票房加起來也只有6.2億美元左右,顯然今年暑假檔動畫片的排片量太大、檔期安排太密集,加上兩部續集(或前傳)產生嚴重的市場排擠效應,而下週末還有迪士尼動畫飛機總動員(Planes)將要上片。這些原因都使得本片在北美的票房發展陷入困境,還好,海外市場對好萊塢的續集電影一向有很好的胃口。據Sony方面表示,本片在海外的42個地區同步上片,本週末全球票房(包括北美票房在內)可望在一億美元左右。由於本片北美票房表現不理想,海外票房在全球票房的比重可能會佔八成。上集藍色小精靈(The Smurfs,2011)拍攝成本1.1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票房3561.16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426億美元(25.3%),海外票房4.211億美元(74.7%)。
2槍斃命(2 Guns)週五在北美3025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00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收入的128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98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760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2736.1萬美元。本片基本上是獨立製片,是由Emmett/Furla Films出資8000到9000萬美元、扣除稅務優惠後實際花費6100萬美元拍攝,環球取得美國與荷蘭發行權,加拿大與英國則由Entertainment One發行,包括澳洲、日本...以及台灣在內多數地區則是由Sony發行。本片也是環球今年以來,在北美的第七部票房冠軍。前面六部分別是:母侵(Mama)、竊資達人(Identity Thief,兩週冠軍)、遺落戰境(Oblivion)、玩命關頭6(Fast & Furious 6,兩週冠軍)、國定殺戮日(The Purge),以及神偷奶爸2(兩週冠軍)。本片是禁運品(Contraband,2012)導演巴塔薩科馬庫(Baltasar Kormakur)與男主角馬克華柏格(Mark Wahlberg)再度合作,加上影帝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兩位大明星首度合作,但首映票房卻沒有反應出兩位明星的價值。BOM的報導提到,本片明顯缺乏吸引人的故事(2 Guns was noticeably lacking any kind of compelling story),顯然兩位大明星無法彌補劇本上的不足。難怪本片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僅給予B+的評價,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也只有58%,觀眾口碑則有76%,IMDB的評價也一路由6.7緩步上升到6.9,看來大明星應該仍對觀眾有一定的吸引力。
Deadline報導提到,環球在北美的行銷主要鎖定黑人與西班牙裔的觀眾,後者是北美最愛上電影院看片的族群,而本片在年輕男性與黑人觀眾的市調反應強勢(2 Guns is tracking strongest with its target audience of young males and African Americans),但其他族群的觀眾對本片的認知度不高,顯然本片面臨類似環太平洋的情形(環太平洋僅在男孩觀眾、尤其是宅男粉絲間有高期待度),BOM的票房報導因而認為,本片北美票房不可能達到一億美元。根據北美戲院出口民調顯示,本片有51%觀眾是女性,77%觀眾年齡在25歲(含)以上,顯然本片對成年人較有吸引力;28%觀眾是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也就是黑人),14%則是西班牙裔(Hispanic),前者主要是衝著華盛頓而來,後者則主要是受到華柏格的吸引,也顯示環球的行銷策略大致正確。本片是根據Boom! Studios出版的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改編,應該也是華盛頓首度演出漫畫改編作品。而包括Deadline在內的一些國外媒體提到,華盛頓很少演出爛片,這也使得觀眾對他產生信賴感,相信他選擇演出的作品會有一定的品質。華盛頓從2000年起主演的16部電影(不包括本片),除了即時追捕(Out of Time,2003),以及兩部兼任導演的衝出逆境(Antwone Fisher,2002)與The Great Debaters(2007)之外,其他13部電影北美首映週末三天票房都超過2000萬美元,本片仍保持一貫水準。
藍色小精靈2(The Smurfs 2)週三在北美386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520.39萬美元,週四票房435.68萬美元,週五票房約55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71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560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1820萬美元,首映五天累計票房總額2776.1萬美元。本片票房比Sony的預期差很多,甚至比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 Animation)的渦輪方程式還差,是今年暑假檔家庭電影首映票房最差的。渦輪方程式也是週三上片,首映五天收入3101.53萬美元。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報導提到,好萊塢從來沒有在單一暑假檔安排這麼多部家庭電影(Hollywood has never opened so many family films in a single summer.);BOM的票房預測也提到,目前為止今年暑假檔適合家庭觀眾的四部動畫片(不包括本片),在北美累計收入超過7.3億美元,已經榨乾家庭觀眾的荷包(Family audiences have been sucked dry so far this Summer: to date, over $730 million has been spent on family movies.)。去年暑假檔的三部動畫大片(勇敢傳說、馬達加斯奇3以及冰原歷險記4)最終票房加起來也只有6.2億美元左右,顯然今年暑假檔動畫片的排片量太大、檔期安排太密集,加上兩部續集(或前傳)產生嚴重的市場排擠效應,而本週末還有迪士尼動畫飛機總動員(Planes)即將上片。這些原因都使得本片在北美的票房發展陷入困境,BOM認為本片北美最終票房不可能接近一億美元。
海外市場對好萊塢的續集電影一向有很好的胃口,尤其本片是根據比利時漫畫家Peyo所創作漫畫改編,上集在歐洲就有極佳的票房表現。根據Sony向媒體提報的資料,本片上週末在海外42個地區收入5250萬美元,全球票房8030萬美元,比Sony原本預期的一億美元差了很多。原本應該會有更好表現的歐洲地區,在熱浪侵襲下首映票房反而比上集退步,海外整體首映票房比上集衰退4%,其中英國(510萬美元/615.17萬美元)是當地首映冠軍,法國(420萬美元/643.83萬美元)亞軍,俄國(530萬美元/427.93萬美元)、巴西(470萬美元/701.60萬美元)、墨西哥(430萬美元/361.22萬美元)、德國(380萬美元/637.39萬美元)、西班牙(300萬美元/357.92萬美元),雖然都有不錯的票房表現,但顯然歐洲地區都比上集出現大幅衰退(括號內票房分別是本片/上集在當地的首映票房)。上集當年曾於2011年8月上旬(8月5到7日),一直到9月下旬(9月23到25日),連續在海外市場蟬聯八週票房冠軍。由於本片北美票房表現不理想,海外票房在全球票房的比重有可能會佔到八成。上集藍色小精靈(The Smurfs,2011)拍攝成本1.1億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票房3561.16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426億美元(25.3%),海外票房4.211億美元(74.7%)。
Sony電影部門今年以來經營績效極差,年度市佔率目前仍不到10%,是好萊塢六大中唯一還沒有超過10%的;連續兩部大製作地球過後(After Earth)與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北美票房垮掉,海外票房也不佳;除了年初的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曾經拿下一週票房冠軍之外,截至目前為止在北美沒有任何一部自家出品電影拿下票房冠軍(00:30凌晨密令是獨立製片,Sony只是取得北美發行權),北美票房破億電影目前為止也僅有亞當等大人2一部。擁有Sony約7%股份的對沖基金Third Point,創辦人兼執行長Daniel Loeb(上圖左)週一(7月29日)對Sony集團社長兼執行長平井一夫(Kazuo Hirai,上圖右)發表公開信,希望Sony將經營績效不佳的娛樂部門股份與整個集團切割出售。Loeb並在公開信中指地球過後與白宮末日兩片,是2013年版的水世界(Waterworld)與伊斯達(Ishtar),並認為Sony電影娛樂(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的兩位執行長Michael Lynton與Amy Pascal應該要負責。THR報導提到,Loeb是Sony最大的民股,他曾於2011年9月對雅虎(Yahoo)的執行長楊致遠(Jerry Yang)發表類似嚴苛內容的公開信,結果是楊致遠於2012年1月宣佈下台。而Sony前幾天宣佈將由福斯電影前執行長Tom Rothman,來重新提振三星(TriStar)這個品牌,被認為是Sony在回應Loeb的作法。Loeb同時也是PMC的股東,PMC則是Deadline與Variety的母公司,兩家媒體的報導會對Sony產生很大影響力。現在,本片的北美票房不如預期,Sony高層未來是否發生地震(人事改組),有待觀察。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週五票房約31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40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329.1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039.1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3.266億美元,穩居今年度北美票房亞軍。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1個地區仍有1380萬美元的收入,海外目前累計票房3.87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7.137億美元,穩居今年度全球票房季軍(怪獸大學目前只有6.132億美元,就算加上未來的中國票房,也無法超越本片)。
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週五票房約127.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83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46.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457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9296.1萬美元。上片邁入第四個週末,本片終於拿下海外市場的票房冠軍,上週末在海外58個地區仍有5300萬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7月31日首映的中國市場,5天收入的4520萬美元,THR的報導特別提到,中國的109個IMAX放映廳收入高達600萬美元,是IMAX在當地的第二高首映票房紀錄。本片目前在海外累計票房2.004億美元,全球票房2.934億美元。成本(包括製作成本加上行銷費用)規模差不多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上片第四個週末全球累計票房4.23億美元(北美1.769億美元,海外2.46億美元),比本片還多出1.3億美元。THR前幾天報導提到本片在中國首映,第一天就開出900萬美元的票房時,提到「考慮本片的2億美元製作成本,以及大概1.75億美元的行銷費用(considering its $200 production budget and likely $175 million global marketing spend)」,所以本片的全球票房至少要7.5億美元才可能收支平衡。THR還提到「傳奇影業在本片居於主導地位,包括投入大筆金錢,而且仍然考慮拍攝續集,『雖然消息來源透露,華納不會參與續集的製作』(Legendary Pictures took the lead on the project, including putting up much of the money, and is still considering a sequel, although sources say WB won't be involved with a follow-up.)」,也就是說傳奇如果仍然想要拍攝續集,在本片投資額佔了25%的華納不會續攤。華納另外還可以拿到本片10%的發行費用,但就算將這10%的費用加進去,大概也無法完全回收25%的投資。而傳奇如果必須再花錢將華納佔的25%股份買回,才能拍攝續集的話,傳奇應該會審慎評估續集的可行性。
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2013)上週在海外仍有1310萬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法國首映收入590萬美元,墨西哥首映收入280萬美元,海外目前累計票房1.176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2.330億美元。
最後,提一下Syfy頻道在北美引爆巨量話題的電視電影鯊捲風(Sharknado)。這部劇情與畫面都超級瞎的作品,劇情描述怪異龍捲風將海中的一大群鯊魚捲起,當這些鯊魚在洛杉磯各地從天而降時,引發多起不可思議的鯊魚吃人(或咬人)、人鯊對抗的畫面,是很典型的低成本製作電視電影,但在北美首播後,包括推特(Twitter)在內的各大社群網站,引爆巨量的討論熱潮。根據THR的報導,該片7月11日在Syfy頻道首播,有140萬人次收看,17日的重播收看觀眾升高到190萬人次,29日三度重播,再度升高到210萬人次收看。上週Syfy決定將本片安排在北美最大連鎖戲院Regal的200個放映廳(據說其中包括一、兩個IMAX放映廳),於8月1日放映午夜場。雖然目前沒有票房數字,聽說收入不到20萬美元(less than $200,000),THR雖然認為票房表現不佳,但以一個已經在電視上播放至少三次的電視電影,而且相對於放映規模至少是本片十幾倍的2槍斃命,週四首映晚場收入也只有128萬美元,不到20萬美元已經相當難能可貴。Syfy已經預訂了本片的續集,將安排在明年播放,本片演員是否續攤演出,甚至也成為北美影劇新聞的重點。台灣的Syfy頻道,也已經安排在本週日(11日)晚間播出。(下圖是片中一幕電鋸對抗鯊魚的畫面,在YouTube也已經有相關片段,只能說真的是非常瞎)
以下是Deadline、Box Office Mojo、The Hollywood Reporter,以及Variety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3/08/smurftastic-start-sequel-opens-to-modest-5-6m-domestic-but-big-international-hopes/
長達四個月的暑假黃金檔開始進入尾聲,本週末開始的連續三個週末,好萊塢每週都會推出3到4部電影。本週末的北美電影市場就有四部新片,根據Deadline網站的報導,整體收入可達到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2%。但是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8月10到12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422億美元。與上週末的票房冠軍2槍斃命(2 Guns)一樣,將會獲得本週末冠軍的極樂世界(Elysium)也是獨立製片,兩片不但都有兩位大明星掛帥,影評與口碑表現的水準也相當接近,而且預料兩片的首映週末三天票房也會有接近的水準。本週末的四部新片中,目前看來兩部製作成本相對較低的全家就是米家(We're the Millers)與飛機總動員(Planes),票房表現相對出色,尤其是後者原本是打算直接發行DVD。
極樂世界(Elysium)週五在北美3284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12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收入的160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預估3000萬美元,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預估2900到3000萬美元,Variety也預估可能不到3000萬美元。本片由尼爾布隆坎普(Neill Blomkamp)執導,麥特戴蒙(Matt Damon)、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與夏托科普雷(Sharlto Copley)主演。本片是南非出生的布隆坎普第二部導演作品,他的上一部作品第九禁區(District 9,2009),製作成本僅30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735.43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156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9517.33萬美元;在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高達90%,觀眾口碑也有79%,IMDB評價也高達8.0,並獲得當年奧斯卡金像獎影片、改編劇本、剪接以及視覺效果四項獎的提名。由於第九禁區不但在全球票房的表現相對傑出,更獲得影評人高度好評,觀眾口碑也有相當水準,使得當年才30歲的布隆坎普獲得好萊塢的注意,這也是戴蒙與佛斯特等大牌願意加入演出的主要誘因,而科普雷則是與布隆坎普連續合作了兩部電影。但是目前看來,無論是影評人的評價或是觀眾口碑,本片都與第九禁區有相當幅度的落差,目前在爛蕃茄的新鮮度66%,觀眾口碑72%,IMDB評價7.2,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僅給予B的評價;在票房表現方面,本片的首映票房也將會比第九禁區要差,最終票房能否突破一億美元很難說,以本片的演員陣容以及花費來看,本片的票房表現並不算理想,但Sony至少可以稍微喘口氣,因為終於拿到今年暑假檔的第一部票房冠軍,也是今年的第二部票房冠軍,雖然本片並不是由Sony製作(Sony今年的兩部票房冠軍都是由「傭兵」拿下)。本片是連續兩週以來第二部獨立製片拿下票房冠軍,由Media Rights Capital(後面簡稱MRC)獨立製作,THR報導的說法是「成案、投資到製作都由MRC一手包辦(packaged, financed and produced by MRC)」,目前不清楚MRC花了多少錢拍攝本片,只知道Sony以1.15億美元的價位拿下本片的全球發行權,如果Sony的行銷費用也要花一億美元以上,全球票房至少要4億美元才有機會收支平衡。MRC製作的電影除了本片以外,還包括塞思麥克法蘭(Seth MacFarlane)編劇/導演/主演的熊麻吉(Ted,2012),與明年暑假檔的A Million Ways to Die in the West,這兩片都是由環球拿下全球發行權。維基的資料提到下個月即將上片的超世紀戰警:闇黑對決(Riddick)也是MRC的片子,這個部份的資料應該是錯誤的,MRC官網沒有該片資料,該片海報上也完全沒有提到MRC,不過超世紀戰警:闇黑對決應該也是獨立製片,北美由環球發行,台灣發行權則在威望手上。
製作成本僅有3700萬美元的R級喜劇全家就是米家(We're the Millers),週三在北美3260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677.82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在2700家戲院收入的170萬美元),週四票房471.05萬美元,週五票房約851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Deadline預估2580萬美元,THR與Variety都預估2500萬美元;五天(週三到週日)累計票房總額,Deadline預估3720萬美元,THR預估3700萬美元。本片由老闆不是人(Horrible Bosses,2011)的兩位主角珍妮佛安妮絲頓(Jennifer Aniston)與傑森蘇戴西斯(Jason Sudeikis)再度合作,目前看來兩片的首映票房水準接近。老闆不是人製作成本35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2830.21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175億美元。本片在CinemaScore獲得北美觀眾的A-評價,看起來對本片的北美票房後勢會有幫助。也由於今年暑假檔的R級喜劇產量偏低,本片算是填補了麻辣嬌鋒(The Heat)、大明星世界末日(This Is the End),以及醉後大丈夫3(The Hangover Part Ⅲ)等R級喜劑片留下來的市場空缺。
飛機總動員(Planes)週五在北美3702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810.5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預估2310萬美元,THR預估2300萬美元,Variety的預估也在這個範圍(the low- or mid-$20 million range)。本片劇情算是Cars的番外篇(Spin-off),但既不是皮克斯(Pixar)也不是迪士尼(Disney)製作,而是迪士尼專門製作直接發行DVD的小組(direct-to-DVD unit)的DisneyToon Studios所製作,原本是準備直接進入出租/零售市場,但迪士尼去年決定讓本片在電影院上片,不但安排在熱門的暑假檔(雖然是在票房趨緩的8月份),並且明年暑假檔的7月18日還會有續集Planes: Fire and Rescue將上片。最近兩週Variety的報導都提到,本片的市調(tracking)反應超過極樂世界,但目前看來首映票房只能拿下季軍,但在今年暑假檔家庭觀眾市場完全飽和的狀態下,本片的首映票房甚至超越渦輪方程式(Turbo)與藍色小精靈2,以一部製作成本僅5000萬美元的動畫作品來說,票房表現算是相當不錯。
製作成本9000萬美元的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Percy Jackson: Sea of Monsters),週三在北美2907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545.29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在2155家戲院收入的85.3萬美元),週四票房340.40萬美元,週五上片規模擴大到3031家戲院,週五票房約490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Deadline預估1570萬美元,Variety則預估1380;五天(週三到週日)累計票房總額,Deadline預估2450萬美元,THR預估2400萬美元。自從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2001)與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兩個系列從本世紀初開始,分別創下全球票房紀錄之後,好萊塢陸續改編內容類似的奇幻題材小說,例如:尋找夢奇地(Bridge To Terabithia,2007)、奇幻精靈事件簿(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2008),以及美麗魔物(Beautiful Creatures,2013)等片,屬於系列小說被拍成電影的,也有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2005)、龍騎士(Eragon,2006)、黃金羅盤(The Golden Compass,2007)、光明追捕手:黑紀元(The Seeker: Dark is Rising,2007)、墨水心(Inkheart,2009)以及本片,可惜這些電影無論是票房、影評或是觀眾口碑都很難與哈利波特或魔戒系列相提並論。這些奇幻題材風潮下的電影,絕大部份應該都沒有賺錢,納尼亞傳奇勉強拍了三部電影就打住。本片是奇幻系列小說中,第二部拍攝續集的作品,由羅根勒曼(Logan Lerman)二度飾演男主角波西傑克森,根據奇幻題材的青少年系列小說、在BOM的票房分類中則是屬於家庭/童書系列(Family-Children's Book Adaptation)改編。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系列的小說一套有五本,The Heroes of Olympus系列則有四本,前者在台灣有遠流發行的中文版本。而上集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Percy Jackson & The Lightning Thief,2010)製作成本95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123.6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8876.83萬美元,海外最終票房1.377億美元;爛蕃茄的新鮮度只有49%,觀眾口碑也只有54%,IMDB的評價5.8。上集找來哈利波特前兩集的導演執導,但無論是票房表現或是觀眾口碑都有顯著落差,這應該也是福斯隔了三年半才推出續集的原因。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的新鮮度只有34%,觀眾口碑則有72%,IMDB的評價6.5,影評比上集差但口碑有小幅成長。福斯雖然特別為本片加上3D效果(2D拍攝,後製轉3D),目前看來北美票房應該無法超越上集,但由於3D在海外市場仍有一定的吸金力,且好萊塢的續集電影通常在海外很受歡迎,海外市場將會是本片能否再拍攝續集的關鍵,如果本片整體票房表現沒有太大的進步,後面三本小說可能就沒有機會搬上大銀幕。
長達四個月的暑假黃金檔開始進入尾聲,上週末開始的連續三個週末,好萊塢每週都會推出3到4部電影。北美上週末有四部新片上檔,暑假電影疲乏(summer movie fatigue)的症狀也開始顯現,根據Deadline網站的報導,雖然整體收入可望達到1.5億美元,但僅比去年同期成長5%。根據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的資料,去年同期(8月10到12日)北美電影市場整體收入1.422億美元。與前一個週末票房冠軍2槍斃命(2 Guns)一樣,拿下上週末票房冠軍的極樂世界(Elysium)也是獨立製片,兩片不但都有兩位大明星掛帥,影評、口碑以及首映週末三天票房也有接近的水準。上週末四部新片,分佔冠亞軍的極樂世界與全家就是米家(We're the Millers)都是R級(相當於台灣的限制級),飛機總動員(Planes)與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Percy Jackson: Sea of Monsters),由於北美家庭觀眾的市場上個月就已經出現過度飽和,票房相對顯得弱勢,這兩片也是最近一個月連續第三、四部家庭電影北美首映票房低於2500萬美元(前兩部是渦輪方程式與藍色小精靈2,前者只在票房前10名待了三週,後者可能也會)。若是以製作成本、票房與口碑來說,全家就是米家是四部新片中真正的贏家(The real winner)。
極樂世界(Elysium)週五在北美3284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10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收入的16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08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860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3040萬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17個地區同步上片,收入1090萬美元,Sony向媒體提報其中在俄國就收入了680萬美元。由於本片的北美首映票房並不出色,Sony向Deadline強調俄國的首映票房數字「龐大(Huge)」,但與同樣是2D電影的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俄國首映票房826.86萬美元,獨行俠(The Lone Ranger)663.91萬美元相比,680萬美元其實也不算出色。另外,國外報導也提到本片在台灣收入170萬美元(也就是全台5天收入約5100萬元台幣),是戴蒙在台灣的最高首映票房。本片的IMAX版本票房表現不錯,在全球首映收入的4140萬美元中就佔了610萬美元,其中北美328個IMAX放映廳收入的490萬美元,在北美首映票房中佔了16%。本片由尼爾布隆坎普(Neill Blomkamp)執導,麥特戴蒙(Matt Damon)、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與夏托科普雷(Sharlto Copley)主演。本片是南非出生的布隆坎普第二部導演作品,他的上一部作品第九禁區(District 9,2009,下圖),製作成本僅30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735.43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156億美元,海外最終票房9517.33萬美元;在爛蕃茄(Rotten Tomatoes)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高達90%,觀眾口碑也有79%,IMDB評價也高達8.0,並獲得當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改編劇本、剪接以及視覺效果四項獎的提名。由於第九禁區不但在全球票房的表現相對傑出,更獲得影評人高度好評,觀眾口碑也有相當水準,使得當年才30歲的布隆坎普獲得好萊塢的注意,這也是戴蒙與佛斯特等大牌願意加入演出的主要誘因,而科普雷則是與布隆坎普連續合作了兩部電影。
但無論是影評人的評價或是觀眾口碑,本片都與第九禁區有相當幅度的落差,目前爛蕃茄的新鮮度66%,觀眾口碑70%,IMDB評價7.2,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觀眾平均僅給予B的評價(18到24歲的觀眾則給予A-的評價);在票房表現方面,本片的北美首映票房比第九禁區少了近700萬美元,後者當時上片時不但沒有明星掛帥,布隆坎普當時仍沒沒無聞,本片北美最終票房應該無法突破一億美元。如果有人想到本片是R級,R級電影的行銷原本就不易,但第九禁區也是R級。另外,BOM也提到有人認為,本片劇情核心的健保政治議題(歐巴馬的健保方案在美國不但引起民眾爭議,也是民主、共和兩黨的爭議焦點之一),但BOM的票房報導認為這個政治意涵濃厚的劇情梗並不是本片行銷的重點,本片主打的是科幻動作與相關設定。也由於本片行銷焦點放在科幻(sci-fi),對女性與年齡較大的觀眾缺乏吸引力(如同環太平洋),根據北美戲院出口民調顯示,本片只有39%的觀眾是女性,48%的觀眾年齡在30歲(含)以上,也符合BOM票房預測提到,布隆坎普在宅男粉絲之間已建立了一些信譽(the director has some geek credibility,BOM的用字是geek而不是較溫和的fanboys)。BOM提到,第九禁區當時受益於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魔戒三部曲)掛名製片,以及出色的市場行銷,但是Sony想複製類似的行銷手法用在本片上卻失敗(the movie's amazing marketing effort, which Elysium unsuccessfully tried to replicate),顯然Sony今年以來不但自製電影票房屢嘗敗績,連花大錢買來作品的行銷工作都做不好。
以本片的演員陣容以及花費來看,本片的票房表現並不理想,但Sony至少可以稍微喘口氣,因為終於拿到今年暑假檔的第一部票房冠軍,也是今年的第二部票房冠軍,雖然本片並不是由Sony製作(Sony今年的兩部票房冠軍都是由「傭兵」拿下)。本片是連續兩週以來第二部獨立製片拿下票房冠軍,由Media Rights Capital(後面簡稱MRC)獨立製作,Deadline與THR報導都提到:「成案、投資到製作都由MRC一手包辦(packaged, financed and produced by MRC)」,目前不清楚MRC花了多少錢拍攝本片,只知道Sony以1.15億美元的價位拿下本片的全球發行權,如果Sony的行銷費用也要花一億美元以上,全球票房至少要4億美元才有機會收支平衡。MRC製作的電影除了本片以外,還包括塞思麥克法蘭(Seth MacFarlane)編劇/導演/主演的熊麻吉(Ted,2012),與明年暑假檔的A Million Ways to Die in the West,這兩片都是由環球拿下全球發行權。維基的資料提到下個月將上片的超世紀戰警:闇黑對決(Riddick)也是MRC的片子,這個部份的資料應該是錯誤的,MRC官網沒有該片資料,該片海報上也完全沒有提到MRC,不過超世紀戰警:闇黑對決應該也是獨立製片,北美由環球發行,台灣發行權則在威望手上。
製作成本僅有3700萬美元的R級喜劇全家就是米家(We're the Millers),週三在北美3260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677.82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在2700家戲院收入的170萬美元),週四票房471.05萬美元,週五票房約851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031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773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2655.5萬美元,五天(週三到週日)累計票房總額3804.4萬美元。本片由R級喜劇老闆不是人(Horrible Bosses,2011)兩位主角珍妮佛安妮絲頓(Jennifer Aniston)與傑森蘇戴西斯(Jason Sudeikis)再度合作,目前看來兩片的首映票房水準接近。老闆不是人製作成本35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2830.21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175億美元。也由於今年暑假檔的R級喜劇產量偏低,本片算是填補了麻辣嬌鋒(The Heat)、大明星世界末日(This Is the End),以及醉後大丈夫3(The Hangover Part Ⅲ)等R級喜劇片留下來的市場空缺,BOM的票房報導特別提到,本片在麻辣嬌鋒上片七週後首映,上片時機選得非常好。本片在北美戲院的出口民調顯示,51%觀眾是男性(也就是49%女性),61%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上,他們在CinemaScore給予本片A-的評價,看起來對本片的北美票房後勢會有幫助,BOM認為本片北美最終票房會超過一億美元。
飛機總動員(Planes)週五在北美3702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810.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811.3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630.7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2252.5萬美元。本片算是Cars(2006)的番外篇(Spin-off),但既不是皮克斯(Pixar)也不是迪士尼(Disney)製作,而是迪士尼專門製作直接發行DVD小組(direct-to-DVD unit)的DisneyToon Studios所製作,原本是準備直接進入出租/零售市場,但迪士尼去年決定讓本片在電影院上片,不但安排在熱門的暑假檔(雖然是在票房趨緩的8月份),並且明年暑假檔的7月18日還會有續集Planes: Fire and Rescue將上片。最近兩週Variety的報導都提到,本片的市調(tracking)反應超過極樂世界,但首映票房最後只拿下季軍,但在今年暑假檔家庭觀眾市場完全飽和的狀態下,本片的首映票房甚至超越渦輪方程式(Turbo)與藍色小精靈2,以一部製作成本僅5000萬美元的動畫作品來說,票房表現算是相當不錯。而本片在北美戲院出口民調顯示,85%的觀眾是家庭觀眾,比較特別的是51%觀眾是男性,與家庭電影一向較吸引女性觀眾的走勢不同,應該是本片的飛機主題(與主要角色)較吸引男性觀眾。
製作成本高達9000萬美元的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Percy Jackson: Sea of Monsters),週三在北美2907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545.29萬美元(包括週二首映晚場在2155家戲院收入的85.3萬美元),週四票房340.40萬美元,週五上片規模擴大到3031家戲院,週五票房約49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55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415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1460萬美元,五天(週三到週日)累計票房總額2345.7萬美元。自從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2001)與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兩個系列從本世紀初開始,分別創下全球票房紀錄之後,好萊塢陸續改編內容類似的奇幻題材小說,例如:尋找夢奇地(Bridge To Terabithia,2007)、奇幻精靈事件簿(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2008),以及美麗魔物(Beautiful Creatures,2013)等片,屬於系列小說被拍成電影的,也有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2005)、龍騎士(Eragon,2006)、黃金羅盤(The Golden Compass,2007)、光明追捕手:黑紀元(The Seeker: Dark is Rising,2007)、墨水心(Inkheart,2009)以及本片,可惜這些電影無論是票房、影評或是觀眾口碑都很難與哈利波特或魔戒系列相提並論。這些奇幻題材風潮下的電影,絕大部份應該都沒有賺錢,納尼亞傳奇勉強拍了三部電影就打住。
本片是奇幻系列小說中,第二部拍攝續集的作品,由羅根勒曼(Logan Lerman)二度飾演男主角波西傑克森,根據奇幻題材的青少年系列小說、在BOM的票房分類中則是屬於家庭/童書系列(Family-Children's Book Adaptation)改編。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系列的小說一套有五本,The Heroes of Olympus系列則有四本,前者在台灣有遠流發行的中文版本。而上集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Percy Jackson & The Lightning Thief,2010)製作成本95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123.60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8876.83萬美元,海外最終票房1.377億美元;爛蕃茄的新鮮度只有49%,觀眾口碑也只有54%,IMDB的評價5.8。上集找來哈利波特前兩集的導演執導,但無論是票房表現或是觀眾口碑都有顯著落差,這應該也是福斯隔了三年半才推出續集的原因。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的新鮮度只有35%,觀眾口碑則有70%,IMDB的評價6.5,影評比上集差但口碑有小幅成長。福斯雖然特別為本片加上3D效果(2D拍攝,後製轉3D),但北美首映票房不到上集的一半,BOM的票房報導提到,主要由於上集評價與口碑都普通,而且隔了三年半才推出,哈利波特或是暮光之城(The Twiligth)系列電影從來沒有相隔超過一年半才推出下一集。不過由於3D在海外市場仍有一定的吸金力,且好萊塢的續集電影通常在海外很受歡迎,海外市場將會是本片能否再拍攝續集的關鍵,如果本片整體票房表現沒有太大的進步,後面三本小說可能沒有機會搬上大銀幕。而本片上週末僅在海外6個地區同步上片,收入980萬美元,其中在英國(330萬美元/236萬美元)與墨西哥(270萬美元/168.86萬美元)的首映票房,也的確比上集出現大幅成長(括號內數字代表本片/上集在當地的首映票房)。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週五票房約19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23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54.8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574.8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3.338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3個地區仍有1220萬美元的收入,海外目前累計票房4.075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7.458億美元。BOM的報導提到,本片目前仍有俄國、南韓以及義大利仍未上片,其中前兩地都屬於好萊塢電影去年在海外的10大市場。另外,THR前幾天的報導提到,關於本片無法在中國上片的傳聞,中國官方私下否認,據了解問題在於應該負責本片在中國上片事宜的安樂影視(Edko Film),認為本片無法通過中國的審核,因而並未著手安排。假若本片未來得以在中國上片,全球票房應該可望接近9億美元。
最後,來提一下已經跌出北美週末票房排行前10名的環太平洋(Pacific Rim)。本片上週末在海外61個地區仍有3300萬美元的收入,是上週末海外票房亞軍。本片上週末在中國仍有2180萬美元的收入,比當地首映第一週(5天)收入4528萬美元,明顯出現大幅度降溫,但在中國目前累計收入7650萬美元,依然是華納電影在中國的最高票房。本片上週末在日本上片,首映票房只有300萬美元,BOM的報導特別提到,考慮到「機器人大戰怪獸(robots vs. monsters)」題材在當地的廣泛吸引力,這樣的票房表現相當令人失望(very disappointing)。另外,本片上週末也在巴西(230萬美元/329.11萬美元)與西班牙(130萬美元/427.05萬美元)首映,兩地的首映票房都不值得一提(括號內數字是本片/末日之戰在當地首映票房)。本片上週末(第五個週末)北美收入跌到154萬美元,累計票房9677萬美元,海外目前累計票房2.474億美元,全球目前累計票房3.441億美元,與末日之戰仍有超過一億美元的差距。BOM的票房報導提到,本片海外票房仍有希望達到3億美元左右,前提是中國不會在本週縮減上片規模(assuming China doesn't kick it off all its screens in the next week)。末日之戰(World War Z)上片第五個週末(7月19到21日),北美累計票房1.869億美元,海外累計票房2.695億美元,全球累計票房4.564億美元。另外,派拉蒙也發佈新聞稿宣佈,末日之戰上片第八個週末,全球票房突破了5億美元,是男主角兼製片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個人北美與全球票房最高的作品(海外最高票房仍是特洛伊的3.64億美元),北美目前累計票房1.974億美元,海外累計票房3.052億美元。
以下是Deadline、Box Office Mojo、The Hollywood Reporter與Variety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白宮管家(Lee Daniels' The Butler,這是本站的中文片名,目前不確定台灣上片時的正式片名)週五在北美2933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832.8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與Variety都預估2700萬美元左右,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則預估至少2400萬美元。本片是製作成本僅約2500萬美元的獨立製片,由The Weinstein Company(後面簡稱TWC)拿下美國的發行權,Entertainment One則拿下包括加拿大以及包括荷比盧等歐洲少數地區的發行權。本片導演李丹尼爾斯(Lee Daniels)曾以珍愛人生(Precious,2009)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與導演的提名,而本片也有一群曾經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或得獎的知名明星參與演出,除了男主角佛瑞斯特惠塔克(Forest Whitaker,最後的蘇格蘭王)是金像獎影帝之外,其他的參與演員包括兩屆影后珍芳達(Jane Fonda,柳巷芳草、Coming Home)、曾獲女配角獎的凡妮莎蕾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茱莉亞)、曾獲男配角獎的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心靈捕手)、曾獲男配角獎的小古巴古汀(Cuba Gooding Jr.,征服情海),以及曾獲男主角獎提名的泰倫斯豪爾(Terrence Howard,街頭嘻哈客),另外還有曾獲金球獎提名的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以及李佛薛伯(Liev Schreiber)等人,演員陣容相當堅強。由於本片是丹尼爾的新片,影評反應不錯,加上TWC的老闆Harvey Weinstein(後面簡稱HW)對影藝學院的操盤功力,本片在明年初的奧斯卡金像獎應該會有很好的機會。
而本片的北美票房開紅盤,女主角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上圖左)被認為功勞不小,她曾以紫色姊妹花(The Color Purple,1986)一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提名,本片也是她自Beloved(1998)之後,15年來參與演出的第一部電影。兩大線上預售電影票網站Fandango與MovieTickets.com,本片都是預售冠軍,Fandango對購買本片預售票觀眾進行的線上民調更指出,72%的購票觀眾表示歐普拉參與演出,增加了他們的觀賞興趣(72% of Fandango's The Butler ticket-buyers who were surveyed claimed that co-star Oprah Winfrey's involvement increased their interest in seeing the film)。她原本就是美國最知名的節目主持人,並擁有一個電視頻道OWN(Oprah Winfrey Network),在媒體的影響力相當大。歐普拉最近在瑞士引爆的精品店涉及種族歧視的話題,後來也被認為是在為本片造勢,因為本片的劇情也牽涉到種族議題。而TWC原本預期本片的首映週末票房只有1500萬美元,在歐普拉的大力加持下,預估將爆增到接近兩倍。
本片在北美上片的片名Lee Daniels' The Butler,其實在上個月曾經引發TWC與華納之間的糾紛。TWC向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註冊片名並申請分級時遭到刁難,因為華納以一部1916年的同名短片、而且還是黑白默片,向MPAA申訴要求TWC不得使用The Butler的片名。The Butler的片名從開拍前到上片前夕,一直廣泛出現在媒體報導中,卻因為華納的介入可能被迫改名,在電影行銷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TWC也向MPAA提出仲裁,丹尼爾也寫信向華納的高層求情。HW在提出仲裁後,更上CBS晨間新聞(CBS Morning News,上圖)大爆料,公開指稱華納高層的目的其實是哈比人(The Hobbit)電影的權利以及相關分紅。哈比人的相關權利分佈複雜,除了米高梅以外,HW也擁有哈比人2.5%的權利,這也是電影版為何隔了這麼多年、魔戒熱潮都冷掉了才推出的主要原因。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的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2.5%從比例上來說很像是「釘子戶」,不過全球票房逾10億美元,2.5%就是逾2500萬美元,這樣的金額可不是一根小釘子,而且是華納的眼中釘。HW在CBS節目中表示,「華納兩位高層提出他們放棄The Butler片名(在MPAA)申訴的交換條件,就是要我把哈比人權利還給華納,我願意在法庭作證(是哪兩位華納高層)(I was asked by two execs at Warner Brothers, which I'm happy testify to, that if I gave them back the rights to THE HOBBIT they would drop the claim.)」。華納的要求委實太離譜,但MPAA最後的仲裁結果TWC仍然不得使用The Butler的片名,但建議若TWC要使用Lee Daniels' The Butler的片名,也就是將導演的名字加在前面,『Lee Daniels'』的Size必須是The Butler的75%大小,MPAA的仲裁結果出爐後的海報都可以明顯看出TWC遵守仲裁書上的規定。
全家就是米家(We're the Millers)週五票房約541.5萬美元,目前在北美累計票房總額5714.8萬美元。
拍攝成本僅有約1500萬美元的賈伯斯(jOBS),週五在北美家2381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260萬美元,至於首映週末三天票房,Deadline預估670萬美元,Variety預估會超過700萬美元,THR則預估在750到800萬美元之間。本片是根據蘋果(Apple)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傳記故事改編,由喬舒亞麥可史坦(Joshua Michael Stern)執導,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飾演賈伯斯。雖然庫奇的外型被認為與賈伯斯年輕時很像,但庫奇在連串惡搞喜劇上建立的形象,使多數觀眾很難正經看待他在本片的演出。而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的新鮮度只有24%,觀眾口碑也只有53%,IMDB的評價也只有5.5,看起來是評價、口碑與票房三輸,也許傳記電影男主角外型相像的優勢並不夠,演員的形象與演技,尤其是劇本與導演都很重要。國外報導也提到,Sony目前也有一部關於賈伯斯的傳記電影仍在發展中,該片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2010)、魔球(Moneyball,2011),以及軍官與魔鬼(A Few Good Men,1992)的金像獎得獎編劇Aaron Sorkin撰寫劇本,相信Sorkin的編劇功力會使Sony的版本更有可看性。
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Percy Jackson: Sea of Monsters)週五票房約250萬美元,目前在北美累計票房總額3302.9萬美元。
白宮管家(Lee Daniels' The Butler,這是本站的中文片名,目前不確定台灣上片時的正式片名)週五在北美2933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832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929.3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739.7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2501萬美元。本片是製作成本2500萬美元的獨立製片,由The Weinstein Company(後面簡稱TWC)拿下美國的發行權,Entertainment One則拿下加拿大以及包括荷比盧等歐洲少數地區的發行權。本片導演李丹尼爾斯(Lee Daniels)曾以珍愛人生(Precious,2009)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與導演的提名,而本片也有一群曾經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或得獎的知名明星參與演出,除了男主角佛瑞斯特惠塔克(Forest Whitaker,最後的蘇格蘭王)是金像獎影帝之外,其他的參與演員包括兩屆影后珍芳達(Jane Fonda,柳巷芳草、Coming Home)、曾獲女配角獎的凡妮莎蕾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茱莉亞)、曾獲男配角獎的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心靈捕手)、曾獲男配角獎的小古巴古汀(Cuba Gooding Jr.,征服情海),以及曾獲男主角獎提名的泰倫斯豪爾(Terrence Howard,街頭嘻哈客),另外還有曾獲金球獎提名的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以及李佛薛伯(Liev Schreiber)等人,演員陣容相當堅強。Deadline的報導提到,本片的演員陣容雖然堅強,但在現實生活中是激進的民主黨支持者的珍芳達,卻在片中飾演共和黨籍的南茜雷根(Nancy Reagan,下圖穿紅色裙子的那位),在美國的紅州(Red States,傾向支持共和黨的州)引起極大的爭議,並反應在社群網站上。由於本片是丹尼爾的新片,影評反應不錯,加上TWC的老闆Harvey Weinstein(後面簡稱HW)對影藝學院的操盤功力,本片在明年初的奧斯卡金像獎應該會有很好的機會。
而本片的北美票房開紅盤,女主角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下圖右)被認為功勞不小,她曾以紫色姊妹花(The Color Purple,1986)一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提名,本片也是她自Beloved(1998)之後,15年來參與演出的第一部電影。兩大線上預售電影票網站Fandango與MovieTickets.com,本片都是預售冠軍,Fandango對購買本片預售票觀眾進行的線上民調更指出,72%的購票觀眾表示歐普拉參與演出,增加了他們的觀賞興趣(72% of Fandango's The Butler ticket-buyers who were surveyed claimed that co-star Oprah Winfrey's involvement increased their interest in seeing the film)。她原本就是美國最知名的談話節目主持人,並擁有一個電視頻道OWN(Oprah Winfrey Network),在媒體的影響力相當大。歐普拉最近在瑞士引爆的精品店涉及種族歧視話題,後來也被認為是在為本片造勢,因為本片的劇情也牽涉到種族議題。而TWC原本預期本片首映週末票房只有1500萬美元,在歐普拉的大力加持下增加了千萬美元。THR最新一期雜誌版提到,本片2011年開始籌拍時,找了很多位金主投資,最後導致本片有41人掛名製片(producers)或監製(executive producers)。不過,Deadline報導提到其中並不包括歐普拉,名列富比世(Forbes)全球富豪排行第503位的她,不但沒有參與投資本片的拍攝與行銷,也沒有大量購買預售票,只是單純參與演出,但她的確在媒體上大力提昇觀眾對本片的認知度。
本片北美的上片檔期原本是10月18日,對於一部同時想拿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來說,秋季檔也是比較好的上片檔期。由於5月份在北美舉行的試映獲得觀眾相當正面的反應,TWC因而決定將本片提前到上週末上片,希望可以有類似姊妹(The Help,2011)的票房發展。製作成本同樣是2500萬美元的姊妹,除了有類似的種族/民權(civil rights)題材,兩年前也在相同的8月中旬上片,首映週末票房亞軍,第二個週末開始蟬聯了四週票房冠軍,北美最終票房高達1.697億美元。BOM的週末票房報導認為,由於未來幾週沒有太強的競爭對手,本片北美票房可望超越一億美元。TWC為本片所作的行銷,首先瞄準非洲裔美國人(也就是黑人),然後擴大到教會團體(faith-based communities),行銷也觸及藝術電影的愛好者與其他好奇民眾,相當類似姊妹的行銷方法。Variety的報導也提到,本片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與「聖經地帶(Bible Belt)」-即美國東南方與南方上教室風氣很盛的各州,票房表現相對出色。而北美的戲院出口民調顯示,本片觀眾有60%是女性,76%觀眾年齡在35歲以上,71%觀眾擁有大學學歷,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他們給予本片A的評價。Deadline報導提到本片籌拍起源來自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關於本片主人翁-一位長期在白宮擔任管家的Eugene Allen的人物報導,當時在Sony製作蜘蛛人(Spider-man)系列電影的製片Laura Ziskin取得華郵這則報導的電影拍攝權,並在她因為癌症死亡前的三週開拍。本片也是由經紀公司參與推動的案子,Ziskin的女性友人Pam Williams等人與好萊塢大型經紀公司CAA一起推動本片的募款與籌拍,TWC則是在晚期才以400萬美元的價位加入。TWC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在北美發行合約上,TWC必須在行銷上花費2000萬美元,但在本片決定提前到暑假檔上片後,行銷費用增加到3000萬美元,HW本人也在上個月為了本片的片名爭議,親自上火線在媒體曝光,順便打片。
本片在北美上片的片名Lee Daniels' The Butler,其實在上個月曾經引發TWC與華納之間的糾紛。TWC向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註冊片名並申請分級時遭到刁難,因為華納以一部1916年的同名短片、而且還是黑白默片,向MPAA申訴要求TWC不得使用The Butler的片名。The Butler的片名從開拍前到上片前夕,一直廣泛出現在媒體報導中,卻因為華納的介入可能被迫改名,在電影行銷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TWC也向MPAA提出仲裁,丹尼爾也寫信向華納的高層求情。HW在提出仲裁後,更上CBS晨間新聞(CBS Morning News,見上圖)大爆料,公開指稱華納高層的目的其實是哈比人(The Hobbit)電影的權利以及相關分紅。哈比人的相關權利分佈複雜,除了米高梅以外,HW也擁有哈比人2.5%的權利,這也是電影版為何隔了這麼多年、魔戒熱潮都冷掉了才推出的主要原因。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的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2.5%從比例上來說很像是「釘子戶」,不過全球票房逾10億美元,2.5%就是逾2500萬美元,這樣的金額可不是一根小釘子,而且是華納的眼中釘。HW在CBS節目中表示,「華納兩位高層提出他們放棄The Butler片名(在MPAA)申訴的交換條件,就是要我把哈比人權利還給華納,我願意在法庭作證(是哪兩位華納高層)(I was asked by two execs at Warner Brothers, which I'm happy testify to, that if I gave them back the rights to THE HOBBIT they would drop the claim.)」。華納的要求委實太離譜,但MPAA最後的仲裁結果TWC仍然不得使用The Butler的片名,但建議若TWC要使用Lee Daniels' The Butler的片名,也就是將導演的名字加在前面,『Lee Daniels'』的Size必須是The Butler的75%大小,MPAA的仲裁結果出爐後的海報都可以明顯看出TWC遵守仲裁書上的規定。(至於哈比人電影的財務,我想等到年底二部曲上片時再來補充說明)
全家就是米家(We're the Millers)週五票房約542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718.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517.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778萬美元,比首映週末僅下跌32.7%,不但是前一個週末四部電影中下跌幅度最低的,也是今年暑假檔R級喜劇中Hold得最好的,北美目前累計票房總額6951.3萬美元,在好口碑幫助下將會超越一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13個地區收入1060萬美元,其中包括俄國首映收入680萬美元,澳洲230萬美元。
特攻聯盟2(Kick-Ass 2)週五在北美2940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580萬美元(包括週四首映晚場收入的13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42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356.8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1356.8萬美元,比上集少了626萬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17個地區同步上片,收入630萬美元,BOM提到英國首映收入400萬美元,是當地票房亞軍。另外,THR提到本片在墨西哥、芬蘭與菲律賓的首映票房都超越上集,但沒有提供票房數字。本片由傑夫瓦德洛(Jeff Wadlow)編劇兼導演,上集的導演馬修范恩(Matthew Vaughn)則退居製片,上集的三位主角亞倫泰勒強森(Aaron Taylor-Johnson)、克蘿伊摩蕾茲(Chloe Moretz)、克里斯多福明茲普萊斯(Christopher Mintz-Plasse)這次都再度回鍋演出原來的角色,另外再加上金凱瑞(Jim Carrey)。上集特攻聯盟(Kick-Ass,2010)拍攝成本僅有3000萬美元,北美首映週末三天票房1982.86萬美元並拿下票房冠軍,北美最終票房4807.13萬美元,海外票房4811.76萬美元,爛蕃茄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高達77%,口碑也有80%,IMDB的評價也有7.8。上集的票房表現並不出色,但在影評與口碑幫助下,DVD在出租/零售市場有極佳表現,上集的兩家製片公司決定獨立募資2800萬美元拍攝續集,環球則是後期才加入為本片在全球發行。Deadline報導提到,環球高層表示,他們相信上集「有忠實的粉絲基礎,應該可以轉化為續集的核心觀眾(there was a committed fan base that could be activated as a core audience for a sequel)」,由本片以及極樂世界與環太平洋等片的北美票房看來,北美宅男粉絲真的無法支撐這類大製作電影,而這些大製作又無法吸引並擴大觀眾群。而本片影評比上集差了很多,爛蕃茄的新鮮度就少了近三分之二,口碑也略微下滑。本片在北美戲院的出口民調顯示,63%的觀眾是男性,58%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下,他們在北美媒體慣用的CinemaScore僅給予B+的評價,THR的報導還提到,17歲以下的觀眾則給予A的評價,本片不是R級(相當於台灣的限制級)嗎?怎麼還會有17歲以下觀眾?讓人好奇。看起來,本片未來是否還會有續集,海外市場的表現將會發揮決定性的影響。本片與上集都是由Marv Films與B計劃娛樂(Plan B Entertainment)製作,所以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在兩集都掛名製片,只不過上集是獨立製片,北美由Lionsgate拿下發行權,本片則有環球加入,並負責全球的發行與行銷。
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Percy Jackson: Sea of Monsters)週五票房約25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35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237.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837.5萬美元,比首映週末下跌41.8%,比上集上片第二個週末的51.2%跌幅表現明顯好得多,累計票房總額3890.4萬美元。雖然本片的北美票房不可能超過上集,但海外市場在3D加收票價幫助下,比上集有更好的表現。上週在海外36個地區收入2150萬美元,是上週末海外市場亞軍。其中在巴西首映收入390萬美元,創下福斯電影在當地的第四高首映票房;另外,法國(360萬美元)與德國(210萬美元)也有不錯的表現。
拍攝成本僅有1250萬美元的賈伯斯(jOBS),週五在北美家2381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260.5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234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75.5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670萬美元。本片是根據蘋果(Apple)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傳記故事改編,由喬舒亞麥可史坦(Joshua Michael Stern)執導,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飾演賈伯斯。雖然庫奇的外型被認為與賈伯斯年輕時很像,但庫奇在連串惡搞喜劇上建立的形象,使多數觀眾很難正經看待他在本片的演出,BOM的報導就提到,喜劇明星演出嚴肅戲劇角色從來就不是一個好構想(a comedy star playing dramatic almost never a good idea)。而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的新鮮度只有25%,觀眾口碑也只有53%,IMDB的評價也只有5.5,看起來是評價、口碑與票房三輸,也許傳記電影男主角外型相像的優勢並不夠,演員的形象與演技,尤其是劇本與導演都很重要。國外報導也提到,Sony目前也有一部關於賈伯斯的傳記電影仍在發展中,該片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2010)、魔球(Moneyball,2011),以及軍官與魔鬼(A Few Good Men,1992)的金像獎得獎編劇Aaron Sorkin撰寫劇本,相信Sorkin的編劇功力會使Sony的版本更有可看性。本片在北美戲院出口民調顯示,本片觀眾有53%是男性,59%觀眾的年齡在25歲以上。
金剛狼:武士之戰(The Wolverine)週五票房約130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85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127.5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442.5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1.204億美元。本片上週末在海外72個地區仍有1080萬美元的收入,海外目前累計票房2.164億美元(BOM的數字則是2.148億美元),已經超越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2011)2.072億美元的海外最終票房,由於本片尚未在日本上片(中國還不確定),未來將會超越X戰警:最後戰役(X-Men: The Last Stand,2006)的2.249億美元,成為這個系列海外票房最高的一部。
拍攝成本約3500萬美元的決勝機密(Paranoia),週五在北美2459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131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132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87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350萬美元,北美票房只有第13名。本片由勞勃路可提克(Robert Luketic)執導,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2012)男主角連恩漢斯沃(Liam Hemsworth,下圖)主演,也是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與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繼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1997)之後再度合作,金像獎影帝李察德瑞福斯(Richard Dreyfuss)也在片中演出配角,卡司陣容也算相當堅強。導演路可提克過去執導較知名的電影以輕鬆喜劇居多,像是金法尤物(Legally Blonde,2001)與男女生了沒(The Ugly Truth,2009),大概只有決勝21點(21,2008)的片型比較接近本片。而兩位編劇之前各只有一部編劇作品,Barry Levy之前的作品是刺殺據點(Vantage Point,2008),Jason Dean Hall之前的作品則是情聖終結者(Spread,2009),也是輕鬆喜劇,不過目前看來本片評價、口碑與票房都不佳。
Relativity Media(後面簡稱RM)去年在坎城市場展取得本片的美國發行權,但了解內情人士向Deadline記者透露:「我想RM的行銷部門搞砸了(I think Relativity's marketing department screwed up)」,漢斯沃演出飢餓遊戲之後,在青少年、特別是青少女之間的知名度爆增,「他們想要將行銷焦點放在年輕觀眾、特別是少女,但本片畢竟不是那種電影。同時,本片也選錯了上片檔期,根本不應該在暑假檔推出這類(以成年觀眾為主要訴求對象的)電影(They tried to focus on the youth audience and teen girls in particular, and it isn't that kind of movie at all. Also, IM Global picked this date, and they never should have opened this kind of film in the summer.)。」本片原著故事牽涉商場戰爭、商業間諜、駭客...等的內容,基本上是屬於成年人比較有興趣的題材,顯然上片檔期及錯誤的行銷讓本片票房吃了大虧,也可惜了本片尚稱堅強的演員陣容。而本片在北美戲院的出口民調也證明了這點,54%觀眾是男性,64%觀眾的年齡在25歲以上,反應出本片對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本片目前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只有4%(沒錯,只有個位數),觀眾口碑也只有42%,IMDB評價4.5,北美觀眾在CinemaScore給予本片的評價也只有C,無論是哪一個數字,都是本週末四部新片中最差的(製作成本卻是最高的)。
神偷奶爸2(Despicable Me 2)上週末在海外26個地區仍有1950萬美元,是上週末的海外票房第五名。本片上週末在俄國首映收入1220萬美元,是環球電影在當地的影史首映票房第二高。本片目前在海外累計票房4.352億美元,由於仍有南韓、日本以及義大利等地仍未上片,海外最終票房可望超過5億美元。
天使聖物:骸骨之城(The Mortal Instruments:City of Bones)週三在北美3046家戲院上映,週三首映日票房300.62萬美元,週四票房174.51萬美元,週五擴大到3118家戲院上映,週五票房約312.5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週五到週日)票房預估890萬美元,五天(週三到週日)累計票房預估1370萬美元。本片是根據Cassandra Clare的小說改編,可以說是今年度第四部根據青少年暢銷小說改編(young-adult adaptation)的電影,與之前三部一樣都是以青少女為主要訴求對象。以青少年為主要訴求對象的小說,近年來已經有包括龍騎士(Eragon,2006)、尋找夢奇地(Bridge To Terabithia,2007)、黃金羅盤(The Golden Compass,2007)、光明追捕手:黑紀元(The Seeker: Dark is Rising,2007)、奇幻精靈事件簿(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2008)、墨水心(Inkheart,2009)、獵殺第四行者(I Am Number Four,2011)...等電影版(波西傑克森系列被歸類為童書),可惜絕大多數都沒有賺錢或賠錢。好萊塢從暮光之城(Twilight)系列即將結束之前,就積極尋找下一本暢銷青少年小說(而且最好是系列小說,可以發展為系列電影),去年的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票房開出大紅盤,之後的兩本小說也將會有三部電影從今年11月開始陸續上片。今年的另外三部,殭屍哪有這麼帥(Warm Bodies,製作成本3500萬美元,首映週末收入2035.39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6638.06萬美元)、美麗魔物(Beautiful Creatures,製作成本6000萬美元,首映週末收入758.25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1945.21萬美元),以及宿主(The Host,製作成本4000萬美元,首映週末收入1060.01萬美元,北美最終票房2662.72萬美元)等片因為都屬於獨立製片,採取全球預售版權的方式製作,製片公司也許沒有賠錢,但這幾片也都沒有開出夠好的票房(後面兩部的票房都很差),本片的情況目前看來也差不多。本片實際上是由德國的Constantin Films投資6000萬美元製作,北美由Sony/Screen Gems發行,雖然上片前傳出續集已經開始在籌備中,並傳聞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會在續集中演出重要配角,但是如果作為首集的本片評價、口碑與票房都不如預期,除非海外市場票房開出大紅盤,否則續集的籌備工作應該也會跟著打住。
You're Next週五在北美2437家戲院上映,週五首映日票房約297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票房預估800萬美元。BOM的票房預測提到,本片於2011年9月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全球首映後,由Lionsgate取得北美的發行權,但由於檔期安排問題拖了兩年才在北美上片。而Lionsgate為本片的行銷,與厲陰宅(The Conjuring)有部份類似,就是舉辦多場試片會希望觀眾口碑在網路上傳開,而本片除了在爛蕃茄網站由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有高度評價,也在網路上受到大量討論(online buzz is very high),看起來的確類似厲陰宅的行銷收到的反應。但BOM提到本片唯一不利的賣點,就是片中戴著動物面具的殺手,以及侵門踏戶(home invasion)的劇情,會讓觀眾感覺類似國訂殺戮日(The Purge),而後者2個月前才在北美上片,恐怖片粉絲應該大多記憶猶新。雖然根據影評與網路上看過試片觀眾的反應,本片劇情其實比國訂殺戮日有更大幅度的顛覆(much more subversive than that),但這一些微妙處並未在行銷上傳達給觀眾(those subtleties haven't quite come across in the marketing),而從目前的票房反應看來,雖然本片在爛蕃茄網站的新鮮度高達79%,觀眾口碑也有72%,IMDB評價也有7.1,但在CinemaScore僅獲得B-的評價,未來票房走勢應該不會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