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5-6-4 14: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5-6-3 12:36 
variety獨家報導,SONY影業的007發行權(北美)即將到期,有可能轉換發行商?
根據內文報導 米高梅MGM執行長G ...
如果還記得空降危機(Skyfall,2012)開拍前的新聞,就會知道Variety的這則報導內容其實不太新鮮。文末附上空降危機在本站討論串的網路連結,回頭看這個討論串25到29樓的本人發言內容可以發現,當時仍被稱為Bond 23的空降危機,在米高梅與Sony於4年多前共同發佈的新聞稿中就已經提過:Sony也將參與投資並負責在全球大部份地區發行Bond 24、也就是目前仍在拍攝中的第24集。
而4年多前的報導還提到,Sony取得007電影投資與發行權利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其中包括讓米高梅在Sony電影中插股,以米高梅當時剛完成破產程序的財務狀況來看,插乾股的可能性很高,而當時報導的『片單包括了Sony明年暑假檔的所有大片,包括了可能快要殺青的蜘蛛人:驚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最近才恢復拍攝的MIB星際戰警第三集(Men in Black 3)、重拍版的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主演的I Hate You, Dad以及Kevin James主演的Here Comes the Boom,另外,預定明年3月16日上片的龍虎少年隊(21 Jump Street)電影版、預定明年9月上片的惡靈古堡第五集(Resident Evil 5),都被Sony放上了供桌,邀請米高梅來分享了。』(雙引號中文字是我在4年多前的原始發言內容)
由此可以看出,米高梅的兩位經營者Gary Barber與Roger Birnbaum的手段高明,將50%的007所有權利價值運用的「淋漓盡致」(另外50%權利在製作所有正宗007電影的EON製片公司手上)。而除了包括第25集在內的未來007系列電影的投資以及發行權之外,顯然也會包括家庭娛樂方面的發行權,因為在空降危機以及Bond 24的投資與發行權底定後,米高梅第二天隨即發佈消息,福斯續約5年繼續為米高梅電影在全球發行家庭娛樂產品,年限與電影相同,都是到2016年為止。今年是2015年,看起來米高梅很可能會沿用4年多前的手段,只不過,好萊塢六大中,會有幾大願意繼續陪Barber & Birnbaum兩人玩類似的遊戲。4年多前,迪士尼就完全不願意參與,因為迪士尼與同樣由Barber & Birnbaum主持的Spyglass製片公司合作的不甚愉快、或者是迪士尼高層已經厭煩這兩人的手段,而且迪士尼目前手上可說是滿手大片(Marvel、皮克斯、星際大戰、迪士尼動畫...,夢工廠的合約也快到期,是否續約很難說),大概也沒有那麼多閒錢來玩(這大概才是創:光速戰記續集胎死腹中的主因,當然明日世界既不叫好又不叫座才是催化劑,加上中國首映票房讓人大失所望,明日世界已經成為迪士尼今年的強卡特戰記翻版);環球的情況好像也差不多(環球與Spyglass至少合作過刺客聯盟等片)。而在空降危機之後,派拉蒙曾與米高梅合作過女巫獵人以及特種部隊2等片(我懷疑這些片有可能是派拉蒙爭取空降危機時的產物,或者是與Spyglass合作的結果),福斯有鬼哭神嚎重拍版,華納也有哈比人三部曲、辣味雙拼,以及洛基(Rocky,1976)的番外篇Creed等片,所以這三大仍有可能會尋求合作,但不確定這三大願意『讓步』到什麼程度,$絕對是最關鍵因素。Sony目前是六大中體質最差的,情形大概與派拉蒙差不多,兩家公司都缺乏賺錢的系列電影資產,Sony願意讓步的程度應該會讓Barger & Birnbaum相當期待,唯一的變數是Sony目前人事已非,4年多前主政的Amy Pascal已經因為Sony被駭翻事件意外下台,取而代之的是前福斯總裁Tom Rothman,Rothman會如何因應、或說是如何讓步的態度不明。
總而言之,Variety的所謂獨家報導只不過在召告一個好萊塢都已經知道、而且正在檯面下進行的事件,報導中提到Rothman的場面話看看就好,現在就等著看事態會如何發展。
http://www.hd.club.tw/thread-146976-2-1.html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