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最後由 漢怡國際 於 2025-8-4 11:43 AM 編輯
專訪StormAudio CEO Olivier Thumerel:一探StormAudio的最新發展,以及成立與成功的背後秘辛 全文轉自:普洛影音網—韓享良
StormAudio最近幾年在高階家庭劇院非常火紅,因為它不僅是少數能提供超過三十聲道處理能力的品牌,同時還獨佔Dirac Live最強悍的低頻管理技術ART超過兩年之久,而StormAudio亦是全球第一個推出AoIP純數位環繞處理前級的品牌,為高階劇院打開了新的道路,近年來話題不斷,台灣也不斷累積StormAudio的用家。
而就在今年7月上旬,我們接到消息,StormAudio的現任CEO - Olivier Thumerel先生將會訪台,這當然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採訪機會,畢竟在此之前StormAudio並沒有原廠人員來台的記錄。就在7月8日,筆者帶著滿滿的問題,與Hi-AV影音網的廖總編一起進行了專訪。
而地點就是先前我報導過的案例-新莊陳董的超級豪華劇院,此處安裝了全亞洲最大的217吋MicroLED顯示幕,多聲道系統的喇叭數量多達32支,而負責解碼的就是StormAudio的器材,選在這個地方做專訪,真的非常切題。
Olivier Thumerel先生看起來非常年輕,一問之下才剛滿四十歲而已,而他已經在StormAudio工作已經超過七年時間了。Olivier是國際經營管理背景,於2018年初加入StormAudio擔任COO營運長,幾個月之後就晉升為CEO執行長,直到今日。
也就是說,Olivier參與了StormAudio近年許多重大事件的發展,例如前述的Dirac Live - ART的採用,以及AoIP器材的推出,統統都是在他任內的事情,想了解StormAudio近年的發展他絕對有第一手的情報,所以到了現場之後閒話不多說,馬上就開始進行專訪,而我們一開始還是想先了解一下StormAudio這個公司的背景。
▲ 先前我們報導過一個樹林陳董事長的超豪華劇院案例,內部配置了超巨大的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配置的喇叭數量多達32支,環繞處理前級採用的就是法國風暴StormAudio ISP Elite Analog MK3,而且是32聲道全上,這就是我們本次採訪的地點。
▲ 我們本次的採訪就是在陳董事長的視聽室內進行的,由筆者和Hi-AV廖總編進行專訪,現場還來了很多發燒友、音響業者,與業界專業人士,大家都把握機會跟StormAudio CEO進行交流,畢竟機會難得。
Q:StormAudio是一個很特別的公司,當初是如何成立的?聽說它跟Auro 3D有一些關係?能不能說明一下這段歷程。
A:StormAudio最早是在2006年由聲學與音響方面的專家所成立的,其實它一開始投入的是Hi-End兩聲道擴大機產品,不過因為這部分的市場競爭太激烈,所以當時並沒有獲得很大成功,但是在成立公司和研發、製造產品的過程中,仍然為公司的技術實力打下了基礎。
後來Auro Technologies公司看上了StormAudio的技術能力,所以收購了這家公司,當時的Auro正在開發對抗Dolby Atmos的解決方案Auro 3D,並希望能擁有硬體解決方案來推廣Auro 3D,而StormAudio的硬體實力就是一個好選擇。之後,Auro公司擁有StormAudio長達四年的時間。
然而後來Auro開始發現,如果它推出的處理器只能解碼Auro 3D,是不可能打開市場的,因為消費者要的器材一定也必須能解碼Dolby Atmos和DTS等其他規格。況且,當時StormAudio作為Auro公司的一部分,與市場上其他技術提供者(例如 Dolby)的溝通就變得很困難。
有鑑於此,Auro公司在2018年時決定出售StormAudio,讓它成為一家獨立公司。儘管最後分開了,StormAudio仍然因為這段機緣而受益良多,公司的團隊累積了許多關於多聲道編解碼、沉浸式音效處理、相關測試和開發的深入知識,這對StormAudio開發環繞處理器來說是一個巨大優勢,也為我們為成為領先品牌打下基礎。
Q:Auro 3D在家庭劇院領域並不是很普及,您怎麼看待?
A:雖然Auro 3D在編碼器裡的推廣有限,但是它的處理技術仍然是很受肯定的,例如Auro 3D當中的音訊上混upmixing技術 - Auro Matic就很受音響愛好者的歡迎,許多人認為它在處理音樂時是最中性的升頻技術。
Q:今年有一個新的串流音樂平台Pure Audio Streaming就標榜使用Auro 3D技術,您怎麼看待?StormAudio與Auro 3D有這麼深的關係,在Auro 3D的運用上有什麼優勢嗎?
A:我知道,Pure Audio Streaming就是採用Auro 3D技術,能提供無損失的多聲道串流音訊,確實能提供更細膩的聲音效果,我覺得這是很棒的。
而如果說到StormAudio播放Auro 3D的優勢,那還是要講我們有非常良好的關係,雙方對彼此的團隊成員都很熟悉,兩家公司在地理位置上也很接近,Auro公司在比利時,而StormAudio是在法國,這種緊密的關係使得兩家公司能夠進行高效率的合作。Auro在其實驗室中也會使用StormAudio的產品進行測試。當Auro開發新版本的引擎時,他們也會提供我們進行測試。
Q:談到解碼能力,據我所知,今年StormAudio推出了新的解碼核心,能不能為我們說明這個部分。
A:是的,我們推出新的解碼核心,名為ADEC(Advanced DECoder),會推出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希望能突破舊有的解碼聲道數量限制,過去StormAudio的產品在進行制式解碼時,能處理的獨立聲道數受限於24聲道,而新的ADEC可以提升為35聲道,未來或許還能更多。(編按:提升到35聲道是為未來預留的,現階段實際輸出仍然是最大32聲道)
第二,就是要支援所有最新版本的多聲道音訊規格和功能。例如,Dolby Atmos其實每兩年會推出新版本,從1.0版一直到現在的1.8版,每個版本都帶有新功能,舊解碼器無法支援新版本功能,因此需要更強大的DSP處理能力。
第三,就是我們納入了更多的編解碼能力,例如今年新加入了MPEG-H和Sony 360 Reality Audio。雖然這些規格目前使用並不廣泛,但StormAudio希望確保產品能與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格式相容,例如MPEG-H已經在某些國家的廣播(如日本的NHK和巴西)中使用,可以透過廣播的形式提供物件導向的多聲道音訊。
除此之外,新的解碼核心為StormAudio產品帶來了更強大的處理能力,實現了更快的編解碼切換速度。
Q:您提到Dolby Atmos每年會有不同的版本,站在未端消費者的角度,我們能感受到有什麼不同嗎?
A:舉例來說,有一項重要的更新,就是Dolby Surround的上轉功能(upmixer)的進化。以往舊版的Dolby Surround並不支援寬聲道(wide channels),也就是說,當你在舊款解碼器上播放Dolby 5.1內容並啟用Dolby Surround來擴展時,wide聲道是沒有聲音的,所以在以前,是必須啟用StormAudio自行開發的Storm XT擴張技術,才能讓Wide聲道發出聲音,而新版本的Dolby技術就納入對wide聲道的支援。
此外,新版本也帶來多項全新模式,像是Dolby Movie、Dolby Music和Night Mode等等,使用者可依據不同應用情境進行選擇,例如調整低頻強度等等。總結來說,新版本的Dolby Atmos會帶入新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往往需要更先進的硬體能力支援,我們推出ADEC就是為了持續強化音效處理能力,以帶來更加沉浸的聆聽體驗。
Q:所以這個ADEC就是新產品的標配嗎?可以運用於舊有產品嗎?
A:不只是運用於新產品,舊產品也可以升級,StormAudio的設計哲學很重視模組化設計,儘量讓任何東西都是可升級的,而新的ADEC就可以運用於舊款產品上,包括早期的MK1產品也行,而事實上,台灣已經有不少StormAudio的消費者要求進行升級,而這個升級工作就是由代理商漢宜國際來進行的。
事實上,更換ADEC晶片並不困難,大概僅需要動到四顆螺絲和一條訊號線,類似於在電腦中換記憶卡。不過雖然過程很簡單,我們仍然堅持由自己的員工或授權的技術人員來執行升級,不開放終端客戶自行更換,以確保品質無虞。
Q:據我所知,今年StormAudio也升級了環繞處理前級中的DAC部分,能不能為我們說明這個部分?
A:其實這本來是因為StormAudio早年使用的Analog Devices晶片要停產了,而這個原廠接下來會轉向生產車用版本,品質有所下降,我們堅持只用最好的晶片,所以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為此,StormAudio評估了市場上各品牌各型號的晶片,大約有二十種左右。為了讓電路更簡潔,避免設計太複雜,所以選擇的對象都是多聲道晶片,最後找到了適合的晶片,是ESS推出的ES9017S晶片。
不過找到晶片只是第一步,如何將晶片運用於器材中才是關鍵,在這樣的過程中,DAC晶片可能只佔10%的作用,其他還包含:如何適當的整合,以及與放大電路、電源電路、音量控制的相關配套。而StormAudio做了大量的搭配和實驗,最後成功整合了這款ESS的8聲道DAC。
今年新推出的Fusion和部分Elite型號已經直接搭載這款晶片,而Core 16和Elite 16 MK3等型號預計於2026年運用。而舊的StormAudio產品也可以進行升級。
本來更換DAC只是一個替換過時組件的計劃,但採用的新DAC卻帶來了聲音品質的巨大提升,不僅測量結果上能看出明顯進步,聲音表現也比以往更好。我知道有些音響迷會看晶片型號就下定論,但我更鼓勵能親自聆聽來驗證效果,因為晶片的規格只佔整體性能的一小部分,如何與其他電路和設計整合,發出更好的聲音,這才是關鍵。
我們未來也會繼續改善DAC晶片,不斷評估新晶片和技術,例如ESS每年都會發布兩到三款新晶片,我們都會關注。而如果你喜歡自己選擇DAC,那麼我們還有ISP EVO這種純數位輸出的環繞處理前級,就可以在後端搭配不同廠牌的DAC。
Q:談到ISP EVO,StormAudio是全球第一個推出AoIP(透過網路傳送多聲道音訊)的品牌,當初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推廣過程中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
A:AoIP(Audio over IP)最初源自於專業領域,而StormAudio的目標是將這項技術引入家用市場,特別是滿足高階音響玩家,因為這是我們品牌哲學與DNA的一部分,就是不斷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應用與體驗。
不過,將AoIP導入居家環境是充滿挑戰的,尤其要同時達成高音質、安裝便利、與對現有設備高度相容並不容易。為此,我們必須從硬體層面重新設計,開發出完整專用的電路板,在這部分,我們是與瑞士的Merging公司合作,其中部分方案來自Merging,另一部分則是由StormAudio自行開發,才最終達成理想的效果。
即使到了今天,許多試圖開發IP音訊傳輸方案的廠商,仍舊在網路串流時的時鐘同步方面遭遇瓶頸。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領域,而StormAudio正是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研發資源,確保整個系統能夠穩定且高效率的運作。
Q:AoIP開啟了新的可能性,不過想要建立AoIP系統,也代表消費者必須搭配一些新的器材,例如交換器、多聲道DAC等等,StormAudio或您個人有搭配上的建議嗎?
A:我們不提供搭配建議,我們希望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現有設備或需求進行嘗試和選擇,這代表有更多的可能性,這是很好的。
而未來,StormAudio也在計劃推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因為我們熟悉AoIP的整個音訊鏈,也希望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所以音訊鏈上的每一個組件我們都願意嘗試,而我們的技術也能做的到,當然,未來我們還是會給消費者選擇權,他們如果想嘗試其他品牌,例如Merging DAC或dCS DAC等等也完全沒問題。
▲ 這是StormAudio ISP EVO的背面,因為只要透過網路線就可以傳輸32聲道的無損失音效,讓它的背板非常簡潔。
Q:Dirac Live無疑是運作StormAudio設備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不過這些運作都是在雲端上的,未來有可能讓這些運作直接在機內進行嗎?
A:談到Dirac Live我必須說明,我們選擇Dirac Live是因為它是全球最好的數位空間校正解決方案,所以我們早在2017年就開始將之納入產品,但我們兩者是完全獨立的公司。在StormAudio器材內部,我們的處理軟體與Dirac Live的程式是分開運作的,所以Dirac如何運作並不是單純可以由我們來決定的。
談到這個問題,據我所知,Dirac公司正在計劃推出一個API(應用程式介面),允許任何製造商有可能將Dirac Live直接整合進他們的軟體中,預計會在近期或在未來幾個月內發布。然而,即使有了這個API,Dirac Live的運作仍然無法完全在本地設備上進行,因為它仍然需要連接到外部的Dirac Live伺服器。也就是說,即使未來有更深的軟體整合,核心的運算仍然是依賴雲端的,而我們StormAudio尚未決定是否會採用這個API,目前還在評估當中。
Q:Dirac Live的高階功能-ART,過去兩年為StormAudio所獨佔,成為你們的獨門優勢,不過今年已經有消息指出,將會有其他競爭品牌也開始提供ART功能,您怎麼看待?
A:StormAudio是在2023年1月於拉斯維加斯的CES展覽上推出了ART,之後我們確實擁有ART的獨佔期,但事實上真正的獨佔大約只有六個月左右,這段獨佔是Dirac公司對於StormAudio協助開發ART的一種「獎勵」,該獨佔期於2023年10月就結束了。
而之後近兩年時間一直沒有其他廠商加入,是因為要運用ART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軟體、硬體上的能力之外,如何能讓消費者流暢的使用也是一個挑戰。
我知道Sound United集團已經宣告年底或明年初會提供ART,這是一件好事,因為能有更多的人接受訓練、討論ART,並利用它改善空間聲學,對整個技術推廣是一件好事。
不過StormAudio在運用Dirac Live或ART上仍然有優勢,我們是唯一能夠在Dirac校準「之前」和「之後」進行EQ等化的品牌,這個能力對於使用高階喇叭的系統尤其重要,因為這些喇叭通常需要在運行Dirac校準之前先應用特定的預設EQ,以確保其在最準的設計條件下被測量,如果沒有這個前置EQ功能,Dirac可能會在喇叭未能最佳化的狀態下進行測量,這是我們非常獨特的地方,能有更大的彈性來創造出最好的效果。
Q:最近StormAudio推出了Core 16+這樣的產品,而且原本16聲道的Core 16環繞處理前級只透過韌體升級,就能變成Core 16+(多輸出2聲道),為何會想推出這樣的產品?是否代表未來也會有其他產品有相同規劃?
A:這裡要稍微澄清一下,這個「透過韌體升級增加兩聲道輸出」的規劃,僅限於16聲道產品,並不包含其他更多聲道(例如24或32)。
而這項升級方案並不限於Core 16,也包含Elite MK3 16型號,它能透過韌體4.7版本進行升級。此外,所有舊款的Elite系列產品,包括MK1、MK2和MK3,也將會全部升級到18聲道輸出。
當初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美國和英國市場有不少消費者需求9.4.4型態的系統,也就是17聲道,但我們不想推出多一聲道的產品,所以就是增加2聲道,推出Core 16+。而再往上的24聲道產品因為能滿足大部分需求,所以沒有增加輸出聲道數量的必要。
Q:這幾天漢怡國際的許經理(Daniel)帶領您參訪了很多台灣的StormAudio玩家,你的感受如何?台灣玩家跟其他國家有什麼不同嗎?
A:我很感謝有這個機會能夠認識台灣的玩家朋友,這也是我台灣行很重要的目的,而台灣玩家的認真和專業讓我很感動,我非常驕傲StormAudio的產品在台灣玩家的利用下能建構出這些令人驚豔的系統,展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這是我非常自豪的。
而台灣玩家非常與眾不同,事實上,StormAudio在全球大部分的消費者是CI定制安裝業者,也就是說,我們將產品賣給安裝商,由安裝商在終端用戶家裡安裝,而這些終端用戶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擁有StormAudio的產品。例如在美國,有很多運動明星或好萊塢明星家裡有豪華的劇院系統,裡面就有StormAudio的器材,但這些是定制業者安裝的,消費者可能完全不認識我們這個品牌。
而台灣不一樣,台灣有很多玩家是自己研究、建立自己想要的系統,並從中體驗效果的差異,他們對於器材有非常具體的要求,希望能夠掌握系統鏈中的不同環節,追求更自由的調整功能,追求更好的聲音效果,這次的參訪,很多玩家為我提供了大量如何改進產品,以及未來應該推出哪些產品的想法,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驗學習。
▲ 為了招待這位貴客和各路來的發燒友和專業人士,漢怡國際的老闆呂文元導演和夫人特別準備了午餐外燴。
Q:StormAudio近年的發展狀況如何,主要市場為何?有多少員工在進行研發工作?
A:我們近年的發展相當不錯,每年大約有25~30%的成長率。我們主要的目標客戶是定制安裝的業者,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們是法國公司,但是法國僅佔我們市場規模裡非常小的部分,我們有將近95%的客戶是在其他國家,當中美國是大宗,佔了約三分之一,所以在美國我們有4~5名的全職人員,其他市場還包括了中國、英國、德國、中東和亞洲國家等等。
我們法國總部大約有6名全職程式設計師,同時還有一些實習生,所有的軟體相關工作,包括Linux系統、演算法、DSP處理、測試和介面等,都在法國總部進行,硬體部分則有4名全職人員。
我們做的產品比較特別,不僅複雜,而且需要不斷開發新產品和新功能,所以我們會持續投資R&D研發工作,這是StormAudio的核心理念和DNA,我們會持續保持技術領先,並為客戶帶來新價值。
以上就是我們所有問題,感謝您今天接受我們的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