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最後由 漢怡國際 於 2025-10-8 03:10 PM 編輯
升級的選擇:我與 Barefoot Sound Footprint 02 的相遇—Producer Dan
前言:從習慣到追求的轉折Dan:對混音師而言,監聽揚聲器不只是工具,它是一雙「耳朵的延伸」。你每天靠它判斷音樂的平衡、空間與靈魂。過去五年,我都在使用 KRK Rocket 5。那是一對價格親民、特性明顯的小型監聽,陪我度過了無數的作品與深夜。但時間久了,我開始渴望更高的精準度——尤其是頻段之間的分離與層次。於是,我展開了一段升級之路,而最終停在了 Barefoot Sound Footprint 02。這支影片,不只是開箱,更是一段從信任、懷疑、到震撼的過程。
一、從「學會現有設備」到「尋找三路的真實」我一直相信「用你擁有的器材工作」的原則。畢竟,好的混音並不取決於價格,而是你對聲音的熟悉度。Rocket 5 陪我五年,我確實做出了不錯的混音成果。然而,這段時間我逐漸察覺出限制——尤其是低頻與中頻的分離感不夠。
我知道,該是升級成三路(3-Way)監聽的時候了。三路的好處在於能讓高、中、低頻各自由獨立的單體驅動,減少頻段交疊的模糊。我開始研究市面上適合家庭工作室的三路監聽,像是 Catalin 系列的 8 吋三路版本與 5 吋款式都在我的考慮清單內。但真正吸引我注意的,是 Barefoot Sound 這個品牌。
二、遇見 Barefoot Sound:一位工程師的哲學Thomas Barefoot 是位工程師與科學家,他的公司總部在美國奧勒岡州。Barefoot Sound長期以高階錄音室市場為主,憑藉紮實的設計與聲音誠實度,建立了幾乎是「監聽界精品」的地位。
當我看到他們推出較平價的 Footprint 系列(O3、O2、O1) 時,眼睛立刻亮了。這個系列讓中小型工作室也能體驗他們旗艦機種的聲音哲學。最初吸引我的是入門款 Footprint 03,它提供我夢寐以求的三音路頻率分離。但隨著研究深入,我發現 Footprint 02 與 01 的設計更成熟、也更貼近我想要的聽感。
三、Dual-Force:讓低頻「聽不見震動,只聽到力量」Barefoot Sound的設計哲學讓我著迷。O2 與 O1 採用獨特的側向雙低音單體結構(Dual-Force Technology)。簡單說,左右兩側各有一顆低音單體,它們的馬達機構彼此「鎖定」,在推動空氣時產生相反力量,彼此抵銷箱體震動。
這樣的設計有幾個好處:
- 能讓箱體維持緊密結構,減少低頻能量傳導到桌面或地面。
- 低頻能自然地向房間散射,而不是直衝耳朵。
- 它省下了前面板空間,讓整體箱體更小、更輕、更穩定。
雖然這項設計並非 Barefoot Sound 首創,但他們為此註冊了 「Dual-Force™」商標,成為品牌的象徵。
四、精準定位:從結構設計看聲音的焦點Barefoot Sound對於聲音投射的理解近乎執著。Footprint 02 的1 吋高音單體被放在整個音箱的正中央,而不是像其他監聽那樣放在中音單體上方。原因在於高音單體的指向性最窄——只有當它正對著聆聽者的甜蜜點(Sweet Spot)時,才能呈現出最真實的細節。
高音單體上方緊接著是一顆 4 吋中音單體,它的擴散角度比高音更寬,能覆蓋更多空間。這樣的排列讓頻率銜接自然, 也確保「焦點」始終落在混音師的位置。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配置,就直覺「對了」。這是一種從工程邏輯出發、卻為聆聽者服務的設計。
五、第一次聆聽:揭開聲音的面紗我把新喇叭擺好、接上訊號,心裡其實充滿懷疑。所有人都會說新喇叭「更清晰」、「更準」,但我知道,真正的差別得用耳朵去驗證。我打開音樂——瞬間,世界變了。那種感覺,就像一層霧被掀開。我第一次真正「聽見」中頻細節。低頻不再糊在一起,而是退到空間裡,像地基般支撐整體。
有一首我常用來測試的曲子: Adele 的〈Hello〉。第二段主歌裡, 鼓手改用槌棒敲擊小鼓(snare mallet),那聲音在現場聽起來遙遠又柔和。我過去在 Rocket 5 上也能聽出那個效果,但在 Footprint 02 上,細節變得明確得多。那一刻: 我知道自己找到想要的監聽揚聲器了。
更驚訝的是,我拿出自己過去混的作品重新聽,並沒有覺得糟糕。反而覺得它們被「照亮」了——像是在原有基礎上被重新打磨。這讓我更確信:好的監聽不會讓你失去信心,它只是讓你更看清真相。
六、科學的聲音:低失真與精密功率配置Barefoot Sound的聲音乾淨得近乎科學。因為 Dual-Force 結構讓兩顆低音單體的動作互相抵銷,所以失真幾乎不存在。箱體不震動,聲音能量就不被浪費。這讓 Footprint 02 的瞬態反應極快,細節銳利。
功率部分,低頻擴大機輸出 200 瓦,中高頻擴大機則為 150 瓦。整體頻率響應非常平坦,覆蓋範圍寬廣。這些規格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能真實聽出「延伸但不誇張」的低頻,以及透明的中高頻。
七、MEME 模擬系統:在一對喇叭裡擁有四種世界Barefoot Sound的另一項亮點是 MEME™(Multi-Emphasis Monitor Emulation)技術。
這個功能透過內部 DSP,讓你在四種監聽風格間切換: Flat(原始模式):最寬的頻率響應,呈現喇叭的真實聲音 Cube 模式:模擬老式單音監聽(像 Auratone),中頻集中,適合檢查人聲與節奏核心。 Old School(NS-10 模式):模仿經典 Yamaha NS-10 的監聽特性,中高頻強勢,常被工程師用來對比平衡。 Hi-Fi 模式:模擬家用音響的曲線,低頻與高頻略為強調,中頻略凹,方便了解最終在家用系統的呈現。
這不只是 EQ 模擬。MEME 還會模仿不同喇叭的 分頻點、壓縮動態與失真特性。你只需透過連接後方的 MEME 控制盒,就能一鍵切換監聽風格,完全不必在工作室堆滿多對喇叭。對混音師來說,這是節省空間又高效率的福音。
八、細節與保護:設計者的貼心雖然 Footprint 02 幾乎完美,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由於它三面皆有單體(兩側低音、正前高中音),搬動時必須格外小心。官方建議兩人一起抬放,避免誤觸單體造成損傷。 然而,在電子保護上,Barefoot Sound非常全面。O2 內建三層防護: 這三道防線確保在意外發生時,單體與擴大機不會被燒毀。
九、腳架與重量:穩定與剛好在買 Footprint 02 之前,我已經先買了一組腳架給 Rocket 5 使用。令人驚喜的是,這組腳架的尺寸與承重幾乎完美契合 Footprint 02。每隻喇叭重約 27 磅(12.2 公斤),而腳架可承重 60–65 磅,穩如泰山。
腳架底部設有「齒輪鎖定」機構,固定後不會前後晃動。這對聲音穩定度極為重要。Barefoot Sound的低頻延伸強而有力,如果腳架鬆動會導致能量散失。這樣的細節,只有真正聽過大音壓監聽的人才懂。
十、價格與等待:一次值得的賭注老實說,Footprint 02 的價格比我原本預期高不少。為了節省預算,我購買了展示機版本,比新品便宜約 600 美元。這是我一貫的策略——善用折扣。
不幸的是,收到後其中一邊的低音單體有問題,無法正常發聲。我立刻聯絡經銷商,他們態度非常好,承諾立即更換。但全新貨需等候一個月。於是我耐心等待,最終以展示機的價錢拿到全新的 Footprint 02。這筆交易讓我既省錢又安心。
結語:讓真實成為創作的基礎如今,Footprint 02 已成為我工作室的一部分。它讓我聽見以前聽不見的細節,也讓我在混音時更加信任自己的判斷。對我而言,升級不是炫耀,而是讓「決策」更準確。
Barefoot Sound的理念是:誠實的聲音,才能創造誠實的作品。這句話,在第一次開聲的瞬間,我完全理解了。
如果你正考慮升級監聽,別只想「要更大聲」,而要問:「我想更清楚地聽見真相嗎?」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 Footprint 02,或許會成為你音樂旅程中最重要的一雙耳朵。
全片連結—Producer 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