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回覆: 2
收起左側

[器材鑑賞] StormAudio 全新 ADEC 進階解碼卡 —— 安裝與完整效能測試評測—AV NIRVANA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25-10-28 11:3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最後由 daniel0810 於 2025-11-7 06:38 PM 編輯

StormAudio 全新 ADEC 進階解碼卡:安裝流程與完整效能測試心得—AV NIRVANA
maxresdefault.jpg

前言
今天要來評測的是今年稍早 StormAudio 的一項重量級發表——全新的 ADEC(Advanced Decoder Card,進階解碼卡)

最近我們在 AV Nirvana 密集聊到多款頂尖級前級處理器,而 StormAudio 一直都是「第一名寶座」的有力競爭者。老實說,我喜歡這個品牌不只是因為聲音和沉浸式劇院表現「世界級」,還有它們從裡到外都貫徹的模組化理念——而且不是只在紙面上說說,Storm 是真的「有做出來」的品牌
chrome_ZNR7vkdypt.png

這樣的產品哲學代表什麼?很簡單:當你真的「掏腰包寫那張支票」買下一台 Storm 處理器,它會有長期的可延用性——軟體一直演進、硬體也能以模組方式替換升級,你可以留著機器本體,只換新板卡,這在環保面向也更友善,不必一代代整機淘汰,減少浪費。身為長期關注者與 ISP Elite MK2 的用家,我很在意這一點。
chrome_MTnMPE56K9.jpg

ADEC 是什麼?為何重要
回到主角 ADEC。它延續了 Storm 的升級路線,這次是 100% 自家研發、從零開始打造。以前解碼器模組不是自研,如今 Storm 對處理器「硬體 + 軟體」所有環節都握有完全掌控權。對品牌而言,這代表更緊密的整合更快的開發週期,也能更長期、主動地支援新興音訊技術。更重要的,是那種「微調層級的掌控」——有非常多的旋鈕與拉桿可調,讓他們能把效能細節一路拎到位
1 (9).jpg

規格亮點與支援格式
規格面,ADEC 相較前代解碼卡具備約 10 倍運算能力,編解碼切換速度官方宣稱約快 2.5 倍。實務上這可減少你從 PCM 立體聲跳到 5.1、或內容格式切換時常見的「音訊掉落」。同時,Storm 能更輕鬆地服務前沿音訊格式:Dolby Atmos、DTS:X Pro、Auro-3D、Sony 360 Reality Audio 等等。

支援聲道數也從 32 提升到 35 聲道,可能的配置組合從 1,669 種擴張到2,496 種;官方也提到在渲染、上混與針對不同廳體規模的尺度化上,會帶來更高的精度。
1 (25).jpg

小提醒:想要完整技術細節,可以去看 Brett(Fnatics)訪談 Storm 的 Matt Trinklein 的直播,他們甚至聊到 ADEC 與最新 Atmos(版本 1.8)相容的議題。

外觀、相容性與安裝條件
實體尺寸與前代解碼卡相同,屬於可直接替換的「插上就用」設計,這次板上還多了好看的品牌標示。
相容性方面:
  • MK1 用家:需要先安裝 MK1.5 Kit
  • MK2 / MK3 用家:基本上直接更換即可
  • 其他品牌:如果你是 Focal AstralBryon SP4的用家,也能安裝 ADEC,這對那個族群來說是個好消息。

1 (10).jpg

安裝流程與工具清單
整體難度不高,我自己花了約 40 分鐘,最花時間的是把 MK2 拔出機架、理清背後那團像老鼠窩一樣的 XLR 線群、以及重裝當前韌體
1 (16).jpg

打開機身需要大約 20 顆 Torx 螺絲,請準備 T20 起子頭;內部固定板卡的內六角螺絲需要 5/32″ 內六角板手。工具就這些。
1 (15).jpg

重點:靜電接地
Storm 在套件內附了接地手環,要把你接地到機殼;機器必須插在牆上,但後面電源開關務必關閉,這樣整機接地才成立。
1 (34).jpg

盒內有紙本說明,建議在你還沒把機器從機架拔出前,就完整讀過一遍,因為有些項目(例如確認韌體版本)要事先檢查。別急,流程不長,但專注小細節,會順很多。

安裝後設定與韌體版本
我把機器放回機架後,韌體更新到 4.7R0,做了幾個聲音檢查,確認一切正常,接著就開始測試。
1 (37).jpg

音質印象:維持「頂」水準
老實說,舊解碼卡的聲音就已經非常高水準了;我有15 聲道 + 4 顆超低音 + 1 顆 infrasonic(次次低頻)超低音,總計 20 個聲道,還有主動式聲學處理。換上 ADEC、同一套喇叭佈局後,我覺得一樣好——也許可能更好,但我不敢斷言。人耳的聲學記憶本來就不精準,沒有快速 A/B 切換很難「鐵口直斷」。

就這支評測而言,我會這樣下結論:裝上 ADEC 後,音質維持在極高水準,底噪像一塊全黑的畫布。而且不用重做校正,真的是插上就開聽
1 (18).jpg

切換速度:實測與體感
官方說法是約快 2.5 倍,但他們也坦白表示:實際環境會有變數。不過因為這次是自研解碼器,更細的控制鈕都在他們手上,意義在於:這只是起點,未來還能透過韌體微調再把效能往上提。安裝後手機 App 與 OSD 顯示的音訊格式一切正常,解碼器行為如預期。

我的非正式測試使用 Kaleidescape 播放器與 Apple TV 4K,而且我的處理器 HDMI 區段仍是 2.0。測量方式是:影像出現的第一刻到聽到聲音的第一刻的延遲。整體來說,我看到大約 6% 的改善,可以理解為「比以前再快一點點」。

以前舊卡大概 ~1 秒,換上 ADEC 後,有時候在片源上,甚至先聽到聲音才見到畫面(這我印象中以前沒遇過)。若仍有延遲,片源約 1.08 秒;串流(例如 HBO Max 預告是 PCM 立體聲、正片換 Atmos)約 1.7 秒
1 (19).jpg

以上是小樣本、真實環境數據,影響因素很多:訊源(Kaleidescape、Apple TV 4K)、HDMI 線、處理器的 HDMI 2.0 區段…都會左右行為。Storm 在實驗室完美環境下會更快;如果你把 1.0 秒對比他們的0.5 秒,其實都很快,半秒或一秒在人腦同時處理「視覺 + 聽覺」時,主觀感受都相當即時。

另外,目前最大競爭對手在這方面還做不到這樣的速度表現,這點讓我刮目相看,也期待 Storm 接下來繼續深入碼農細節再把速度壓得更低。
1 (43).jpg

要不要升級?
照我手邊的證據和實測經驗,升級 ADEC 基本上是「不需多想」的選項。就算你不升級,舊解碼卡依然提供非常高的表現;但 ADEC 現在就有邊際增益,而且為未來鋪好路。我這次的提升不算巨大,但確實存在,而且這只是起跑線。更重要的是,升級沒有引入任何音訊副作用,也讓你的系統為未來可能到來的新功能、新格式做好準備。
1 (47).jpg

結語
ADEC 把 StormAudio 的「買一次、長久用」哲學再往前推了一大步:十倍的運算力、更快的格式切換、更多聲道與佈局彈性、自研所帶來的深度優化可能,加上安裝簡單、相容範圍大。對已在 Storm 生態系的用家,這是一張穩、準、又能長跑的升級卡。
1 (49).jpg


全片連結:


發表於 2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也是MK2,風暴ADEC最新解碼DSP,先換先贏!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1 小時前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羨慕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StormAudio 全新 ADEC 進階解碼卡 —— 安裝與完整效能測試評測—AV NIRVANA
StormAudio 全新 ADEC 進
StormAudio 全新 ADEC 進階解碼卡:安裝流程與完整效能測試心得
絕對有感的杜比視界!Optoma UHR90DV丹爸影音實驗室體驗後感   - 這個價位!這般規格!這等畫質!實力足以挑戰業界巨人的投影機大衛王!
絕對有感的杜比視界!Opto
絕對有感的杜比視界!Optoma UHR90DV丹爸影音實驗室體驗後感 -
南臺灣藝文之都的B&W Nautilus鸚鵡螺/StormAudio風暴7.2.1.6多聲道視聽室開箱!
南臺灣藝文之都的B&W Naut
南臺灣藝文之都的B&W Nautilus鸚鵡螺/StormAudio風暴7.2.1.6多聲
StormAudio ISR Fusion 20:力量、精準與聽覺新典範—Thrillcat Cinema Lab
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StormAudio ISR Fusion 20:力量、精準與聽覺新典範—Thrillcat
Barefoot Sound Footprint03:最先進的錄音室監聽進化之作
Barefoot Sound Footprint
Barefoot Sound Footprint03:最先進的錄音室監聽進化之作—Swee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