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回覆: 0
收起左側

[新品速報] 風流巨獸,顏值「無限」!Lian-Li 聯力 LANCOOL 217 Infinity 機殼開箱 ft. Lian-Li HydroShift II LCD-S、SX850P

[複製連結]

發表於 1 小時前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前言】

在機殼這個看似飽和的市場中,身為機殼設計的領導品牌 Lian Li 聯力總能找到新的突破口,這次登場的 LANCOOL 217 Infinity 或許稱不上是 LANCOOL 系列的全新力作,只是一次更新小改款,但能將「風流性能」與「視覺美學」完美結合的進化版本也給人有了煥然一新的美妙感受~

當它靜置於桌面上,通電前的剎那,其沉穩的身形已隱隱透露著一股不容小覷的氣勢,而當電源接通的瞬間,那道標誌性的「無限鏡像」光芒亮起,你才會真正明白其名「Infinity」的意義,這不僅僅是一塊玻璃與燈條的組合,而是一個深邃、充滿層次感的光影藝術品,彷彿將未來科技凝結於機殼之首!

作為 LANCOOL 系列的新成員,217 Infinity 不只是單純的機殼,它更像是一個舞台,讓玩家的硬體在光影交錯中盡情展現,無論你是追求極致散熱的硬派玩家,還是喜歡把主機當作居家擺設的美學派,這台機殼都能找到屬於你的定位~

前面板那道充滿深邃層次的 Infinity Mirror 無限鏡面,在 RGB 光效映襯下宛如一個能吞噬光影的深淵,讓整體外觀充滿未來感;同時,217 Infinity 並非只靠外表吸睛,它在風道結構、散熱導向與內部佈局上也有顯著優化,無論是氣流效率還是組裝體驗,都展現出聯力對細節的極致追求,這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台集「顏值」與「風流」於一身的 LANCOOL 217 Infinity,究竟能否稱得上是一頭真正的「風流巨獸」


▲在今年的五月聯力推出了利用原木搭配在邊框上的 LANCOOL 217,可以說是散熱性能最強的機殼,所以乘勝追擊,在短短半年內又再次進行了改款,看著看著似乎有點似曾相識 …


▲這難不成是跑去跟 Edifier 漫步者的 QR65 聯名了嗎?開個小玩笑,並非聯名!但如果你很湊巧正在使用這款音響,或是你喜歡這樣的搭配組合,那麼我想聯力的 217 無限鏡款你一定會愛上~


▲買個機殼還能當化妝鏡使用無敵的吧!其實前面的無限鏡面的效果是透過一片鏡子以及單向玻璃來實現的,但不確定是不是透過玻璃上貼膜還是其他工藝,總之 …


▲總之,前面板會是個指紋收集器,如果你願意的話,我會建議你搬動時戴個手套,不然就是得勤勞點擦拭了~


▲與原本木頭版的 217 不同,前面板並不是設計成整片拆下來的型式,所以也不太好再加裝防塵網,是直接在風扇前面設計一個圓形的金屬沖孔網板,搭配上旋轉卡扣的溝槽進行固定,逆時鐘轉後再稍微摳一下就拆下來了,清潔上算是相當方便~


▲在內部的架構上其實跟原本的 217 相比沒有什麼變化,同樣支持背插式主板安裝,I/O 位置也同樣預設在側邊底部


▲同樣在側面也有可翻轉的走線孔以及顯卡支撐架,在最外側也有走線孔,無論你是 ATX 還是 E-ATX 甚至是伺服器級別的 SSI-EEB 的主機板都可以安裝!對於喜歡用上 E-ATX 的旗艦級主機板,LANCOOL 217 稱得上是市場上極其友善的好機殼~


▲在內部的區別上最大的地方在於,原本預裝在 217 底部靠前的兩個風扇給取消了,從實務經驗上來看,底部加裝的風扇除了外觀來說,對於散熱性能的提升並不明顯,因為機殼本身的散熱性能就已經非常強悍了!


▲但是它同樣保留了葫蘆造型的安裝孔位,想要追求外觀一致性的話,我會建議你選購 UNI FAN SL-INF 120


▲只有前面板無限鏡怎麼夠!肯定也得給它裝好裝滿才夠搭夠蝦趴!而且是必買無線版本的,至於為什麼後面再來提到~


▲機殼電源支援兩種方向電源安裝模式,主流的電源長度在 14-16 公分內都不是問題,也很推薦採用目前預設的旋轉模式,冬天快到了,機殼放在旁邊,利用電源排出來的廢熱暖暖手也是相當舒服~


▲那如果電源比較長的,例如用上了 1600W 的旗艦大電源,可以改用一般常見的後出模式,只需要把預裝的檔板拆下即可~


▲以電源本體 14 公分的 SX850P 作為範例,這樣後出模式有個小缺點,就是無法完美容納兩組的硬碟架擺放,剩餘空間只有兩公分,勢必得犧牲!


▲在機殼的底部有硬碟架的固定螺絲,在電源底下有個後抽的濾網,後方的腳墊可以拆下


▲如果你打算採用後出模式來安裝電源,那麼旋轉模式所需要的電源延長線就用不到了,嫌占空間的話可以把它給拆掉,只是空出來的洞就得自己想辦法填補了!


▲機殼後方預先安裝了 14 公分的風扇,包含了前方風扇,跟原本的 217 的大小、厚度都一樣,但轉速有一點點不同,前面風扇差不多,但後方風扇的性能表現會更好一點,除此之外最大的不同在於都換上帶有無限鏡軸心的 ARGB 風扇~


▲在 PCIe 模塊一樣是可旋轉成 90 度變成直立顯卡模式安裝,只需要自備一根 PCIe 延長線即可~


▲在原本的 217 最大的問題就是,底部的 I/O 接口不能變換位置,但這次聯力在機殼的頂板以及內部對應的結構位置上都做了開孔,如果你需要的話就可以自己把底部的 I/O 模塊改裝到頂部,對於習慣把機殼放在桌下的用戶來說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頂部靠近前方的位置同樣是開機鍵,只不過在左右兩邊額外多出了兩個鍵位,你可以透過 M1 鍵來改變前面板邊框的無限鏡燈效,按下 M2 則可以調整無限鏡風扇的燈光效果~


▲頂蓋的邊框是塑料卡扣搭配上中間一大片的沖孔網板,內側沒有額外的防塵網,採用球型卡扣固定


▲頂部的風扇/水冷排安裝位的天靈蓋,可以透過拆掉左右兩邊的螺絲拿起來,可以說是聯力對於高階機殼的標配了,對於安裝水冷或風扇都超級方便~


▲在右邊側板的下方處有進行開孔處理,因為孔洞足夠細密,所以內側就沒有再額外添加防塵網了,或許在底部的分艙平台上加裝風扇對於散熱沒有明顯增加,但相信對於在意硬碟溫度的用戶來說絕對會因為前後的開孔而變得很有感!


▲打開側板的當下我是非常感動的,雖然平常開箱其他機殼的時候說 HDD 是時代的眼淚,但看到給了兩個硬碟架,最大可以同時安裝到四個 3.5 吋硬碟真的超爽!已經開始私心想要幫自己換成這個機殼來用了~


▲這兩個硬碟架還有非常高明的地方,在內側托盤下面還可以再裝一個 2.5 吋硬碟,總共最大可以同時裝下四個 HDD 加上兩個 SSD,但前提是得採用電源側面安裝的旋轉模式!


▲在機殼內同樣有附上風扇控制器,只不過在接口部分走了特規,只提供了原本預裝的三個風扇,不支援正常的 4-Pin PWM 與 5V 3-Pin ARGB,如果主機板接口不夠用就得自己想辦法!


▲從風扇控制器延伸出來的線材同樣是 SATA 供電、5V 3-Pin ARGB 以及 4-Pin PWM 接口


▲前置的 IO 線材,F_PANEL 做成一體式的安裝更方便,但可以看得出來沒有重新開機鍵,只有開機鍵與開機指示燈,Type-C 與 USB 3.0 都採用扁線設計,並且這個 Type-C 是 USB 3.2 Gen 2x2,高階的 20Gbps 接口~


▲在配件盒的部分很大一個,不過裡面實際的東西並不多,看起來是跟上一版的 217 甚至是 216 同一尺寸的盒子,不過裡面還用了珍珠棉來固定,算是誠意非常足夠的!


▲附件中除了螺絲分類盒之外,還給了這三個配件:機殼 I/O 替換遮板、電源艙下置風扇安裝支架、電源艙顯示卡直立安裝替換擋板,那在一般情況下你是用不到它們的,如果想知道用途,我強烈建議在裝機之前先看一下說明書,聯力真的寫得非常仔細非常用心,這是少數我在安裝前會願意看的!


依照國際慣例,簡單列出本次測試平台與設定參數:
測試環境:室溫 28 度,濕度 50% 左右
開箱主角:Lian-Li LANCOOL 217 Infinity
散熱器: Lian-Li HydroShift II LCD-S 360N
風扇:Lian-Li Uni Fan SL-INF Wireless 120
處理器:AMD Ryzen 9 9900X
主機板:ASROCK X870E Nova WiFi
散熱膏:Arctic MX-4
記憶體:芝奇 皇家戟 16GBx2 DDR5 6000 C28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80 Founders Edition
電源供應器:Lian-Li SX850P



▲在裝機之前想先介紹一下這次用到的聯力全家桶的電源,最新推出的 SX 系列,最低 850W 起步,最高有 1200W,有黑白雙色可選,通過 80 PLUS PLATINUM 與 PPLP PLATINUM 的雙白金認證,內部是 105° 全日系電容並符合 ATX 3.1 規範,提供十年售後保固服務~


▲線材數量在包裝側面有清楚標示著,雖然目前大多數人都使用最新的 12V-2x6,不過也要關心一下 PCIe 8-Pin 的線材部分,850w 提供了兩條直出與一條分接線材,足以應付有三個 8-Pin 接口的顯卡,不過如果你更在意美觀,可以往上選購到 1000w,就有提供三條直出線材了~


▲打開電源後從使用手冊上也能看出其他瓦數的線材種類,在千瓦級以上給到了 850W 所沒有的 12V-2X6 轉雙 8-Pin 的線材,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來尋找對應的電源款式,如果是一般情況下 850W 就很夠用了,拿來推 RTX 5080 也足矣


▲裡面給的線材非常有質感,都是傘繩編織網狀線材,並且在 12V-2x6、PCIe 8-Pin、MB 24-Pin 都預先安裝好了理線梳,質感有別於主流的壓紋線材,更加硬挺好看~


▲聯力從去年推出的新電源都加入了雙色的安全性設計,一眼就能夠直觀的看出有沒有插好插滿插到底!透過供電接頭上的 H++ 就能判斷其採用更新更安全的 12V-2X6 規格,線材上標示有著 600W 供電能力,並使用鍍金處理且將銅材質厚度提升至 0.25 mm,有效降低電阻,安心感加倍再加倍~


▲在新的電源以及優美的編織線材下,讓整體外觀又再上升了一個檔次!本次搭配的水冷也是大有來頭,必須好好跟大家分享~


▲算上首次登板的 Hydroshift LCD 360R 以及後續第二代的 HydroShift II LCD-C,這次開箱搭配的是 HydroShift II LCD-S 360N,不帶風扇的版本,你可以隨心所欲的用上自己喜歡的風扇類型~


▲冷頭上的螢幕大小來到了史詩級般的進化,3.4 吋的方形螢幕搭配上 480x480 的解析度以及擁有 500 nits 的亮度,再強框下也能清楚顯示動態範圍!搭配上無線控制器可以解鎖更多精彩主題,但就算是無風扇版本,也有預設的離線模式,可以直接使用預設主題來監看水溫、幫浦轉速,不會需要額外的系統占用也能同時減少線材~


▲在包裝上與內容物都跟 HydroShift II LCD-C 相同,畢竟同樣都是二代,配件與安裝方式也都一致~


▲無風扇的包裝上也相當用心,原本預裝的風扇位用珍珠棉防護著~


▲這次的扣具裝飾蓋與冷頭螢幕直接做結合,內部採用了磁吸加上 Pogo Pin 彈簧針的觸點連接設計,在裝機之前先把螢幕給拆下來,可以確保安全避免意外~


▲底部雖然沒有預先塗抹散熱膏,但比起透明的保護膜,用上了顯眼的白色與紅字警告,相信一定能大大減少沒撕膜就裝機的失誤表現!為了搭配這次 217 Infinity,肯定也是要用上 UNI FAN SL-INF WIRELESS 120 的啦~


▲緊湊型的冷排,比起一代更薄 3mm、更短 3mm、更窄 2.5mm,在體積更小、更好上手安裝的同時,還能夠擁有更好的效能,其秘訣在於水泵再升級,轉速提高到 3200 RPM


▲由於聯力沒有記憶體產品線,在燈光同步的部分總是會顯得不盡人意,在不同的燈光控制軟體下想要同步燈光效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看了也很難受!


▲但是別擔心,聯力有跟 OpenRGB 合作,在 L-CONNECT 3 中整合了燈光控制軟體,如果你很在意燈光效果的部分,覺得主機板控制軟體沒有辦法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那麼強烈建議你去下載 L-CONNECT 3 中帶有 OpenRGB 的版本~


▲軟體很重要!在 217 Infinity 中的控制器採用特規我想肯定有它的道理,那就是為了搭配 L-CONNECT 進行同步,只要搭配上聯力的 Wireless 無線控制器就可以隨心操控,如果你在軟體中偵測不到機殼風扇的話,要長按上方開機鍵旁邊的 M1


▲再次強調,說明書真的要看!不然有時候出了狀況找不到問題很無助的,聯力的說明書做得非常細心,必須給個好評~


▲其實在官網上針對水冷以及機殼都有做過詳細且縝密的散熱測試了,我這裡也就不再班門弄斧,簡單做個貼合大家遊戲使用場景的 3DMark Steel Nomad 壓力測試,在使用 L-CONNECT 3 軟體將風扇轉速曲線調整成靜音的情況下,顯卡約 75 度,CPU 只有 55 度左右,整體噪音體驗相當安靜~


▲老規矩,依照慣例,每次機殼的開箱,詩人都會再次整理出更加詳細的相關規格給大家參考,記得點讚收藏一下,回去慢慢看,希望對大家都能有所「收貨」!


「總結」


先來聊聊搭配裝機的水冷與電源,Lian-Li HydroShift II LCD-S 同樣是二代,但與上一版的 LCD-C 有所不同,螢幕設計成了方形,尺寸更大、性能更強、相容性還一樣出色,同樣提供了黑白雙色以及 TL、CL 和 N 後綴的無風扇自由版~

安裝過 HydroShift II 真的讓人很印象深刻,有別於其他品牌的水冷散熱扣具,可以先從側面滑進去,再拿螺帽鎖定,整個操作過程相當順手且非常優雅,更輕鬆更有效率的安裝,不會手忙腳亂,流程也大大降低了失誤的可能!讓詩人最喜歡的是那重新設計的扣具裝飾蓋與螢幕整合在一塊,遮蔽了安裝扣具與固定螺絲,讓外觀更俐落一致~

作為海景房機殼界的霸主,曾推出過的 EDGE 專屬電源令人印象深刻,但看得出來在散熱型中塔機殼當中聯力也已經成功取得一席之地,現在開始準備要乘勝追擊,推出了市場上最主流的 14 公分 ATX 3.1 電源,通過了 80PLUS 與 PPLP 的雙白金認證,更環保省電的同時也降低發熱與噪音,內部採用全日系電容來保證供電品質並提供超長的十年保固!

全模組化的設計採用採用高柔性的編織網線材並附上理線扣,讓整體外觀更加簡潔有型,也讓理線更輕鬆,大家最在意的 12V-2x6 採用雙色設計,讓用戶能直覺的判斷有沒有插到底,端子加入鍍金處理來防止短路,銅厚提升至 0.25mm 來降低電阻,給你滿滿的安全感!

在價格部分也有驚喜,最大的 1200W 只要五千有找,$4890 的價格可以說是目前最便宜又有好看線材的白金電源了!而 1000W 也只要 $4390,本篇開箱的 850W 只要 $3690,真香~

LANCOOL 217 Infinity 在價格的部分其實與原木版本的 217 小貴一點點,價差僅 160 元,主要差別在於有光還是無光版本,喜歡無光的就選原木版本,無光不歡就選無限鏡版本,再搭配選購有無線控制器版本的水冷或風扇,一台強悍散熱又兼具華麗外觀的風流巨獸就此誕生!

強化了前面板散熱開孔,少了一層濾網降低進氣阻抗,並將後方風扇轉速提高,整體散熱性能比起原木版本能更好一點,擁有了更高的散熱上限也就同時意味著,想要達到同樣的溫度,風扇轉速能夠更低,就代表著它的噪音體驗更加安靜~

在原木版本的 217 最讓大家詬病的就是 I/O 位置只能在下方,明明 216 可以選擇變換位置,但作為新一代的 217 居然不行,加上不算小的體積要放在桌面上使用,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不便,不知道原木版本的 217 的使用者看到 INF 的這項改動會不會覺得有被「背刺」的感覺呢?

近四千的價格看似很貴但其實也不便宜,即便如此它對於聯力的定價來說已經算是很有性價比了,如果你在期待有一款相容性、可玩性、散熱表現以及硬碟擴充性都相當有水準的機殼,那麼聯力的 217 不管是原木版還是無限鏡版都很強不會失望,比起白色款我會更推薦黑色,因為前面版的反射效果注定它就得是深色的!



以上就是我對
【風流巨獸,顏值「無限」!Lian-Li 聯力 LANCOOL 217 Infinity 機殼開箱
ft. Lian-Li HydroShift II LCD-S、SX850P】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看得見的Hi-End好聲音!全台首例StormAudio風暴EVO/Dali/Burmester/Soulnote共生雙系統!
看得見的Hi-End好聲音!全
看得見的Hi-End好聲音!全台首例StormAudio風暴EVO/Dali/Burmest
南臺灣藝文之都的B&W Nautilus鸚鵡螺/StormAudio風暴7.2.1.6多聲道視聽室開箱!
南臺灣藝文之都的B&W Naut
南臺灣藝文之都的B&W Nautilus鸚鵡螺/StormAudio風暴7.2.1.6多聲
Optoma UHR90DV 三雷射 4K 劇院投影機 :  DolbyVision全面支援! 超乎你的對於投影機的想像
Optoma UHR90DV 三雷射 4K
Optoma UHR90DV 三雷射 4K 劇院投影機 : DolbyVision全面支援
25年專業劇院路終遇驚喜美麗新天地 - 新店李師傅Storm Audio風暴Core16客廳5.4.6開箱!
25年專業劇院路終遇驚喜美
25年專業劇院路終遇驚喜美麗新天地 - 新店李師傅Storm Audio風暴
Barefoot Sound—Footprint® Gen2 洛杉磯聆聽派對
Barefoot Sound—Footprin
Barefoot Sound—Footprint® Gen2 洛杉磯Listening Party 一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