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Play鍵下去後本來就想這樣邊聽邊run傻傻地睡著, 以前聽這張專輯時Shirley 的唇齒音我一直覺得多了點,不曉得是不是近距離電容麥克風收音的關係, 但今天…….. Shirley的唇齒聲變得更自然(噴的口水不見了?),弦樂更豐潤⋯⋯她邊用她歷經滄桑的聲音娓娓道來她對人生的體認「No complain, no regret」⋯⋯配合我被趕下樓睡客廳的心境,怎越聽越覺得滄桑了起來
繼續抽了一張齊秦的”絲路”專輯, 放了第九首「火柴天堂」和接下來的「想念」,兩首歌前奏都以江建民老師的尼龍吉他前奏作為開場,這吉他聲……
甜!
不是那種手搖杯高果糖糖漿會膩的甜, 而是黑糖剉冰那種清爽的甜…….
伴隨著齊秦極富魅力的感性嗓音,貝斯微黏的walking帶著我進入歌曲的情緒中,穿插小江老師顆粒分明的木吉他獨奏, 我只是來Run個線, 怎越聽越嗨了起來?
Dire Straits的Brothers inArms應該人手一張了吧?
靈魂人物吉他手Mark Knopfler喜歡用指腹及指甲彈奏吉他, 他說這樣才能彈出他想表達的細微音樂表情, 在福島反戰歌曲” Brother in Arms”裡晦暗的開場中緩緩帶出有詩意及深度的吉他前奏, 無奈的歌聲娓娓道出戰爭的無情, Organ &弦樂襯底營造出的3D空間感配上簡單卻行雲流水的即興旋律, 彈起來手會感到痛的吉他”Tone”才能傳達戰爭的痛嗎?
到現在好像都沒談到線好不好對嗎?FIBBR冰晶XLR訊號線可以讓我CD一張接一張的很舒服地聽, 這線已經做了最重要的事…..
忠實地傳遞從前端來的音樂訊號交由後端喇叭播出
就這麼過了幾天終於等到太太帶小孩出去玩放生我一個人在家的優閒時刻, 這時突然想玩起了版本比較的遊戲
這三張CD是出自同一捲錄音母帶, 是葛羅米歐( Arthur Grumiaux)和哈斯吉兒( ClaraHaskil)兩位大師在1958年立體聲錄音剛開始的黃金年代所合作錄下的唯一一張立體聲莫札特奏鳴曲, 我的版本比較是在聽聽看不同時期的出版的同一錄音會有甚麼不一樣, 畢竟經過好幾次轉錄, Mixer的旋鈕Pan一下, 整個音樂的平衡就不一樣了 .
右下角封面不一樣的是早期西德銀圈PMDC版, 左下是Philips 24bit Format CD, 是Analog錄音黃金時期的Philips古典名盤以類比母帶用DCS & Harmonia Mundi特製設備轉錄, 推出時聲音很接近頭版LP而非常搶手. LP雖非Hi Fi Stereo第一版位(一張快千元美鈔), 但Philips Maaroon/PlumLabel已是相當早期的版本, 除此外這張還是金屬母盤最開始的樣張(Sample)批次, 當然已經離錄音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遠, 經過了轉錄到不同的乘載媒體, 到底有甚麼變化呢?
試聽起來的結果非常有趣, 西德PMDC CD版聲音不錯, 但比其他兩版還是多了點數碼味(抱歉, 有點抽象), LP和24bitCD除了更真實的自然樂器聲音外(史特拉底瓦名琴沒變成缺乏木頭共鳴的電提琴, 鋼琴帝王史坦威沒翻車落難成Korg電鋼琴), 音場很明顯的呈現出葛羅米歐在左前, 哈斯吉兒鋼琴在右後的位置, 這也和一般在音樂廳的奏鳴曲表演站位相符…但西德PMDC版聽起來兩位音像比較是在同一橫線位置, 是不是在轉錄時經過Mixer時有Pan過, 就值得玩味了……
那這線能讓每張CD聽起來都好聽還能正確表現音場差異,? 神線了?
沒有……..
一張CD意外撥出讓我覺得沒那麼好聽的聲音
Extreme這個搖滾樂團的排行榜金曲”More than Words” 應該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 我這50歲上下年紀的朋友啦), 我期待的是聽到主唱和吉他手真假音交替的優美和聲配上Nuno純粹的空心吉他切弦打板伴奏來表達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愛意, 但人聲的部分我覺真的覺得有點偏硬的數碼味(又來了, I know), 這是這輪試聽中唯一一張我覺得偏離我理想中聲音的曲子.
這時左喇叭跳出來說它被推到側牆擺 (不然投影機沒法打滿120”銀幕啊)是沒發揮他的實力, 他已經盡力工作來維持它的頻率響應曲線了
右喇叭也說他已盡力但主人的不做好空間處理它也只能這樣 (要害我被掃出門嗎?)
結果每一個喇叭都吵著要量一下自清 (干你們屁事, 聽兩聲道音樂又用不到那麼多喇叭)
我為了讓每個喇叭都有安身的地方已經把太太搞的超級怒的…..超怒級系統你們知道嗎? ……不要吵, No complain!
那問題不就是訊號線?
這時FIBBR冰晶Snowflake訊號線表情嚴肅的緩緩的說
我有忠實反映出錄音差異
以前我會想把線材拿來當調音的工具,畢竟非獨立音響室的居家空間無法將視聴條件規劃的盡善盡美,只好寄望線材和一些小工具能多少改變一些聲音特性讓我能夠輕鬆的聽聽音樂⋯⋯
後來想想不對,線不是主動元件,它反而應該是要盡量能忠實傳遞訊號,隔離雜訊,震動等會劣化聲音的外來影響,線的學問好像很多,粗細,長度,包覆絕緣,材料純度,纏繞角度,還有一輩子永遠看不懂的阻抗容抗公式……這些太難了,不要把自己搞迷糊了反而失去了欣賞音樂的目的……….真的要變的話,調調擺位練練身體,學做木工把空間作一些聲學處理出來的改變應比用線調整更有立竿見影之效
萬一是多聲道系統,拿線來當調音工具肯定搞死人,現在DiracLive, ARC or Audssey MultEQ X發展的新一代的空間校正演算法越來越厲害,換不同的線也許能加減微調聲音,但多聲道複雜的空間及時間軸造成的喇叭間同時發聲時的相互干擾怎解決?難怪會有風暴StormAudio or Trinnov這類超級AV多聲道前級的出現
(不是你想的那種AV啦),
所以FIBBR的XLR冰晶訊號線到底如何? 我不專業的聆聽幾天後覺得
l 能忠實地傳遞音樂訊息,沒有太特別的癖性
l 適合監聽或多聲道劇院系統, 正確還原所設定的聲音曲線
l 做工精美, 包覆絕緣避震等細節都有兼顧到
線其實開箱後才聆聽不到幾天, 感覺潛力還很有想像空間, 這麼緊實的新線,娜姐的判斷是.....
線不操就是會緊一點啊……整堆CD都拿出來繼續操!
不專業的評測可以寫到這裡就好了嗎? 還有好多CD唱片音樂要聽啊!
感謝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