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opo
收起左側

[華語片] 第47屆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阮經天 最佳音效-杜篤之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李烈 2010年春節強檔( 艋舺)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0-2-22 23:59:47 | 顯示全部樓層
說真的蠻不錯看的呀
感覺有回到那種以前不懂事的年代去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2-23 08:16:4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阿平 於 2010-2-22 18:10 發表
艋舺票房快報:(統計到2月21日)

台北票房 : 1億605萬台幣

預計目前全台票房應該是2.5億左右

而海角七號全台票房是5.3億
不知道艋舺可以追到那?


這部的確是今年最夯的國片(目前)

但從周遭的朋友來感覺

口碑的效應 沒有海角要來的大

應該4億多就差不多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3 09:3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opo0121 於 2010-2-23 08:16 發表 這部的確是今年最夯的國片(目前)但從周遭的朋友來感覺口碑的效應 沒有海角要來的大 應該4億多就差不多了

YES

雖然同樣是對<在地>的關懷
差別在:
1.海角七號是普級,適合闔家觀賞
2.海角七號是勵志型喜劇+鄉村愛情童話(雖然艋舺也有搞笑),所以有人看了很多次
3.海角七號的片型比較有新意,艋舺的黑幫電影相對就會覺得創新少了點
4.海角七號是先有口碑,然後媒體一陣炒作;艋舺是先走大量行銷,口碑的比重就被稀釋了
5.不過如果論藝術方面的成就,艋舺是高一點,或許可以期待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阮經天)>、<最佳男配角(馬如龍)>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5 收起 理由
popo + 5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4 18: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2010.02.24商業週刊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4/116/20yhb.html



《艋舺》上億票房 兩把刀子逼出來的
  文/李盈穎

二月二十三日《艋舺》票房破二億三千萬元,上映十八天,逼近《海角七號》上映逾百天的五億三千萬元的一半票房,
幕後主要操盤手是監製李烈。她以近企業管理的方式監督《艋舺》每個環節,業界以「達成率很高」來形容她。

為了突破二十年來台灣國片卡不進春節賀歲強片的窘境,李烈選擇先敲定黃金檔期,再開始拍片。這個反向操作模式,
成為《艋舺》賣座關鍵。

上映日期確定,製作時間就一路往回擠壓,一天都不能延。李烈每天一張開眼,就是抓時間、抓成本,從拍攝花絮不難
窺見,坐在角落的李烈永遠板著臉,與導演的衝突每天發生,全戲在吵架中完成。「我們倆的關係很緊張,我每天都在
他後面,他背對著我,對演員和劇組喊:『後面有兩把刀子在盯著,快一點喔!你們快一點喔!』」

李烈解釋,這是因為在各自的位置上,需要就事論事。因為劇組有一百多人,租借機器是論天計算,只要多拍一天,吃
飯、租借費、底片費就要增加,並且交片的時間也會延遲。她坦言:「做為一個監製,我一定要比導演冷酷。」

過去,國片像手工業,導演先專注完成作品,再去談檔期、異業結盟行銷、開發周邊商品。但為了上春節檔,李烈從上
映日期倒推作業時間,精準計算發新聞、網站行銷、活動行銷等一步步流程。

相較於一般國片開拍新聞,只能占據報紙豆腐乾大小版面,李烈決定花五、六十萬元,把最早敲定的主角阮經天帶到坎
城影展現場宣誓開拍。果然,去年二月開拍消息在報紙連續曝光數天,很划算。

為了製造一波波的新聞浪,儘管去年四月已敲定另一男主角趙又廷,但李烈卻刻意壓了兩個月,直到開拍前、去年六月
才宣布。

試片方式也迥異。傳統國片是靠著大量試片,以及請名人撰文推薦造成影響力。但與片商討論後,《艋舺》仿照好萊塢
做法,只在上映前一週辦唯一一場媒體試片,以增加神秘感。

官網則從○九年五月開張,到目前已經營了十個月,共有一百四十八則發文,這個頻率相當於兩天發一次新聞稿。發文
內容有評論、花絮影音、內容介紹、導演專區、最新消息等,有專人守在網上回答問題、上傳文章。

李烈表示,官網是「有計畫的培養人口。」殺青後,「我們先放側拍搞笑的、輕鬆的內容。到後來與網友的情感越來越
濃了,當觀眾與你在官網上互動起來,就是熟了。他們連美術、燈光叫什麼名字,原本不認識,但後來都知道了。」

「養人口」的收割期在去年十月底後,一個月湧入六、七十萬人,雖然他們不一定都會買票進戲院,但比例絕對是正向
的。精準操作讓《艋舺》拉出票房長紅,也將國片帶入行銷新紀元。未來,台灣電影的商業操作手法,將越來越多采多
姿。

1239095856.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5 03:58: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kuen1972 於 2010-2-22 20:32 發表 YES

雖然同樣是對的關懷
差別在:
1.海角七號是普級,適合闔家觀賞
2.海角七號是勵志型喜劇+鄉村愛情童話(雖然艋舺也有搞笑),所以有人看了很多次
3.海角七號的片型比較有新意,艋舺的黑幫電影相對就會覺得創新少了點
4.海 ...
應該就是這樣了…
畢竟海角也有盜版,不過還是有五億票房
大家都相信,電影院比在家看值得,重點是有沒有看了盜版還會有再到電影院的吸引力

劇情類型確實也是關鍵

艋舺風平淡下來了,不過還是希望可以突破海角紀錄
每年都有驚奇,才是國片重振的開始…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5 23:30:45 | 顯示全部樓層

補一下上面「商業週刊」在fb上面提的本期專題報導重點

【熱門話題】李烈把國片帶入行銷新紀元

今年春節檔電影《艋舺》創造了四個第一:首先,它創下台灣國片史上首日賣座最高票房,
單日1800萬元;其次,它僅花6天,全台票房破億,破億速度為台灣國片史上之冠;再
者,它創下台灣國片播放廳數最多紀錄,超過160廳同步上映;此外,它是20年來,首
部擠進春節賀歲檔期的台灣國片。

這四個第一,幕後主要操盤手是監製李烈。她以近企業管理的方式監督《艋舺》每個環節:
第一步:先敲定黃金檔期,再想產品
第二步:建立清楚的投資遊戲規則
第三步:為達上億票房,卡司調整成「老少通吃」
第四步:抓緊時間。製作時程一天都不能延
第五步:精準行銷

靠著五步驟精準操作,讓《艋舺》拉出票房長紅,也將國片帶入行銷新紀元。未來,台灣電
影的商業操作手法,將越來越多采多姿。
===資料來源:商業週刊===


侯孝賢的「悲情城市」
那個時代是:國外先參展,得獎,挾獎項回台宣傳
一開始這個模式似乎不錯
不過這些得獎作品市場性不夠
於是漸漸的曲高和寡

李烈這次推「艋舺」
事後諸葛來看是成功的(票房/口碑都算達到目標了)
我想一定會吸引更多人跟進的
雖然感到高興但又隱隱然覺得擔憂
你看看國內的偶像劇好了
自流星花園捧紅F4以來
除了痞子英雄以外
坦白說感覺創意不大(找帥哥美女,搭配硬裡子紅花綠葉,男女主角要不炒緋聞要不鬧不合來博版面)

希望不要因艋舺模式成功後,引來一堆『偶像電影』浪潮....
變成「行銷」走在「電影」之前....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6 22: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整部片 我覺得導演很用心
整體給人再強調兄弟的情義
也深刻的描繪出當時艋舺的繁華盛況

是部不錯的電影不過擔心小孩看了會學壞
跑去當黑社會就糟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7 22:44:47 | 顯示全部樓層
總覺得咱們的總統大人...
好像是 別人在吃冰,他在喊燒~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2-28 17:04:44 | 顯示全部樓層
看过预告片,觉得不错也,希望能在电影院看到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1 10:12:34 | 顯示全部樓層
這部算是還不錯看, 不過要衝過海角七號應該有點難度
至少我爸看完只說了一句話
"教壞孩子大小", 所以年齡層應該會有所限制吧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 14:58:33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02/78/21a6j.html

隔離島擠下艋舺 台美票房雙冠
更新日期:2010/03/02 04:11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左)與馬丁史柯西斯的黃金組合所向披靡,上週末的北美與台灣票房冠軍都是「隔離島」。
北美賣了2220萬美金(約台幣7億1096萬元),台北票房則是964萬元。

「艋舺」週末票房315萬,跌到第5名,但全台票房已累計2億5184萬。「阿凡達」在台灣依然穩坐亞軍,台北週
末票房379萬元,全台累計破9.5億。北美票房亞軍則是布魯斯威利主演的喜劇片「波麗士很忙」,季軍「屍心瘋」
是殭屍恐怖片,將於4月在台上映。     文/鄒念祖


《艋舺》花絮:第十七日,小天哭戲...(本篇花絮有雷)
阮經天的那場哭戲是這樣拍出來的,
導演都喊卡了還停不下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4 14:43:52 | 顯示全部樓層
電影台詞本來就會伴隨著潮流出現
尤其又已國片因為貼近生活所以引起的共鳴與討論也更多..

我不願意去批評猛舺
但是我想表達的是

古代
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這才叫=義氣

古惑仔中陳浩南
我陳浩南全憑三個 1.夠狠!! 2.講義氣!! 3.兄弟多!!

跟現在流行的台詞~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

這不叫義氣=這叫意氣用事

[ 本帖最後由 西索 於 2010-3-4 14:47 編輯 ]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4 19:25: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會不會以後家裡小孩哭著對我說  XXX 妳們幹嘛一直逼我...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8 10:06:13 | 顯示全部樓層
已經看過 我覺得在混黑道的下場結果應該是要更慘一點
不然這一片很容易造成許多青少年的學習跟模仿 現在社會
已經很亂了 我想應該沒必要在拍一部讓社會更亂的片子出來才對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9 19:22:40 | 顯示全部樓層
廠景確實有待加強
很期待國片再度發光
畢竟不是視覺特效片
國片要能熱賣
能讓觀眾掏腰包進戲院
口碑很重要!!!!
至少目前來看宣傳部分還不賴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9 20:4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影片內容 會有教壞年輕人的說法
我覺得 電影本身是沒什麼問題 畢竟現在是開放的社會
問題出在哪呢?
出在觀眾自己..
也就是說 台灣出版的電影 其實是很不錯的
但是 觀眾的素質不好 不懂得欣賞電影內容的涵意 只會學習那些沒營養的言行
這部片 應該要弄成限制級的 也許會好一點...
然後
說真的 這部片怎麼感覺有點存佼幸的心態拍出來的
怎麼說呢  就是一種 賭看看 也許會紅也說不定 的感覺
果然 真的被一群理盲又濫情的觀眾 與媒體給捧紅了....
再來
如果這部片 的訴求是在表現台灣本土 與在地的精神 文化
那麼 我想..這就很讓人失望了
能代表台灣本土 與在地精神的  除了流氓與黑道  沒別的題材了嗎?  
另外
我想 身為一砲而紅的電影的導演與演員們  心情應該是很好吧
而那些身心受影響的年輕人的師長 或家長們 可頭疼了....
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啊~~

[ 本帖最後由 cubano 於 2010-3-10 00:32 編輯 ]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9 22:36:59 | 顯示全部樓層
個人覺得國片之所以能引起共鳴,有一部分是因為題材親切。
有時候藝術氛圍深厚的題目不受普羅大眾喜愛(並非內容不佳,而是不易親近)
反倒是像海角、艋舺等片,不僅發生在我們所土生土長的這塊土地上
題材也刻畫出當時的社會情境
所以有時候看國片就像是看著自己成長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曾發生、正在發生的故事。
期盼這樣的佳作能持續為本土電影帶來進步。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10 01:49:3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ubano 於 2010-3-9 20:42 發表
關於影片內容 會有教壞年輕人的說法
我覺得 電影本身是沒什麼問題 畢竟現在是開放的社會
問題出在哪呢?
出在觀眾自己..
也就是說 台灣出版的電影 其實是很不錯的
但是 觀眾的素質不好 不懂得欣賞電影內容的涵意 只會 ...

電影本來就不是為了營造符合所有的普世道德規範而拍攝,

以任何的理由去規定電影的內容跟劇情的教育性,

那就跟回到解嚴前的電檢制度不是沒兩樣.

還是說要跟大陸現行的電檢制度效法大家才會爽...........

講難聽的,成人色情類先不用提,網路上有多少限制級的東西是青少年輕而易舉的就能看到的


以前的一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廣告詞,

多少青少年當成口頭禪,然而青少年真正因為這句話跟著無限放大延伸所造成的社會案件有幾個?


艋舺已經做好了分級,戲院沒有嚴格審查入院觀片的觀眾年齡,

以致一堆沒家長陪同的小鬼都能進戲院,這樣的責任應該是電影院要負責,新聞局督導不週要負責

而不是導演.........這位神人級的教育部長真是莫名其妙.乾脆大家以後都看莒光園地好了.....


戲中那麼多不適合青少年觀看到的片段在新聞裡未加以修飾的一直放送,

這責任是電視台沒做到篩減的義務.

電影裡人物的行為可以被批判,劇情殘酷可以被批判,

但是因此而批判導演跟劇組,對所有的影視工作者而言會不會太沉重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10 12:2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電影裡混黑道的下場很慘是沒錯...
但是戲裡髒話也太多了吧,這樣多多少少會影響到青少年
個人覺得不太妥,而且裡面的警察都跑到哪去了...有點誇張的感覺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10 14:06:1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than 於 2010-3-10 01:49 發表
一堆沒家長陪同的小鬼都能進戲院,這樣的責任應該是電影院要負責,新聞局督導不週要負責

戲中那麼多不適合青少年觀看到的片段在新聞裡未加以修飾的一直放送, 這責任是電視台沒做到篩減的義務.

批判導演跟劇組,對所有的影視工作者而言會不會太沉重 ...


1 製毒者也可以把責任推給檢警查緝不力
2 猛賺社會大眾的錢  還要拿政府輔導金,接受社會批判會太沉重?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環繞綜合擴大機器評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環繞綜合擴大機器評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en Kreisel 8.4.4多聲道音效實驗場!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en Kreisel 8.4.4多聲道音效實驗場!
屏東劇院之霸燕旅宿風暴Ken Kreisel劇院DXD1000 X 3超低音3D堆疊/雙劇院設置核爆等級再進化!
屏東劇院之霸燕旅宿風暴Ke
屏東劇院之霸燕旅宿風暴/KK劇院DXD1000 X 3超低音3D堆疊/雙劇院
權威媒體Sound and vision評Starke Sound SW15 超低音
權威媒體Sound and vision
權威媒體Sound and vision評Starke Sound SW15 超低音全文譯自:
kaku217 未完成之客廳家庭劇院
kaku217 未完成之客廳家庭
小弟剛搬完家,上來分享一下小弟的家庭劇院,不過由於台北房子貴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