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bio0955
收起左側

[美語片] The Dark Knight Trilogy(黑暗騎士三部曲)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1-11-7 15:50:01 | 顯示全部樓層
的確國外有網友也有將先前在匹茲堡所拍攝的場景拿出來比對,提出是否是補拍先前的鏡頭,但就目前所看到出現的主角們除了蝙蝠俠、毀滅者、貓女還多了一位馬修莫汀演員(參考本帖403),電影沒正式完成前,縱使觀看了那麼多的照片影片,你還是很難猜出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藍會用什麼手法來為他所執導三部曲劃句點!但有一點可以知道的是明年台灣美麗華IMAX,應該會一票難求。就目前所看到的場景幾乎都是使用以IMAX攝影機來拍攝(甚至可以說是全片?),而想要觀看到完整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也只有在美麗華的IMAX。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8 13: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蝙蝠俠 跟 毀滅者 打歸打 兩人還是好朋友的!!

2bbb01ec.jpg

2bef0b1e.jpg

6c49e0d2.jpg

7x8l8.jpg

29b4089e.jpg

30eae9f8.jpg

54a5c632.jpg

d908c6e7.jpg

K5giN.jpg

NP4Ol.jpg

Tngo6.jpg

1ea1f2f8.jpg

10ab141b.jpg

a71f40ea.jpg
Detective_Comics_673.jpg
matthewmodinesetoftheda.jpg
MttzD.jpg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9 13:0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紐約拍片現場影片集錦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1 14: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愛看電影的朋友應該知道,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有相當豐富、或說是相當繁瑣的票房相關資料,不過,除了這些票房的資訊以外,電影在北美上片的檔期,以及在北美上映電影的分級資料,這裡也有第一手的資訊。今天在BOM網站的首頁,可以看到一批經由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後面簡稱MPAA)分級新片(MPAA:New Ratings)的資料,其中赫然出現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後面簡稱TDKR),MPAA為TDKR的分級是PG-13,差不多等同於台灣的保護級。MPAA將TDKR評為PG-13的理由是影片內容「有一些暴力(some violence)」。

看到這裡,應該有許多朋友感到疑惑,電影不是還在拍嗎?目前為止,國外的網路上一直不斷流出TDKR拍攝現場的偷拍照片與影片檔,而且像TDKR這樣的大規模、大製作電影,後製最起碼要半年才得以完成,怎麼會已經被MPAA的評為PG-13級。如果看一下BOM網站的相關細節可以發現,在分級理由的後面還有註明,這個版本是IMAX版開場戲(IMAX Prologue)。也就是說,之前傳聞的六分鐘IMAX版開場戲,已經完成剪輯與後製,也就是說已經全部完工,如果台灣的華納分公司準備在美麗華IMAX廳,下個月16日放映IMAX版不可能的任務4(Mission: Impossible-Ghost Protocol)時,同時搭配播放這段影片,台灣華納應該已經拿到這段影片的膠捲,準備配上中文字幕。剛剛看了一下臉書的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網頁,發現台灣華納目前的重點都放在快樂腳2(Happy Feet 2)。如果台灣華納分公司準備在台灣播放TDKR這段影片,是否可以儘快公開宣佈。同時,想在美麗華IMAX廳看到這段影片的朋友,也請到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在臉書網頁留言。

以下是IFC網站相關新聞以及Box Office Mojo有關MPAA影片分級資料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ifc.com/news/2011/11/ ... ogue-imax-pg-13.php

http://www.boxofficemojo.com/schedule/?view=mpaa&p=.htm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1 22: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愛看電影的朋友應該知道,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網站有相當豐富、或說是相當繁瑣的票房相關資料,不 ...
IVANSHAN 發表於 2011-11-11 14:14


這部片會被評定為保護級並不令人意外
近年來所推出的美式超級英雄電影中
除了超人再起與驚奇四超人和銀色衝浪手是普遍級的以外
其餘都是從保護級起跳
而X戰警第一集與金鋼狼和夜魔俠更是被歸在輔導級
更不用說守護者的IMAX加長版變成了限制級(一般戲院版是輔導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9 00:51:06 | 顯示全部樓層
帝國雜誌封面人物票選活動,究竟是蝙蝠俠呢? 還是毀滅者呢?

Snap1.jpg
目前來看似乎毀滅者得票率比較高!!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9 03:31:4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418# popo0121


為什麼貓女沒有參加???
不然這兩位一定都要靠邊站了..

看來貓女的裝扮還是目前最屬亮眼的賣點!
期待日後完整造型海報的釋出!!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9 20:26:14 | 顯示全部樓層
還不到24小時,封面人物都已揭開一半了
現在比較好奇的是蝙蝠俠手上的武器是新裝備???
Snap1.jpg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0 23:12:47 | 顯示全部樓層
帝國雜誌封面人物 蝙蝠俠與毀滅者
the-dark-knight-rises-empire-cover-batman-christian-bale.jpg

the-dark-knight-rises-empire-cover-bane-tom-hardy.jpg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2 00: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1-11-22 08:22 編輯

這一期的Empire雜誌,以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後面簡稱TDKR)為封面故事,並設計了兩款不同的封面,Popo0121版主已經將封面的照片貼出,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雜誌為TDKR做的專題報導。諾蘭首度透露,TDKR的故事是發生在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八年後,本片的服裝設計也談到片中壞人Bane臉上面具的設計。

根據Empire網站轉載的部份雜誌內容,諾蘭表示:「它(指TDKR)真的完全與將蝙蝠俠與布魯斯韋恩的故事做一個結束有關。我們將他留在一個危險的境地。也許對一些人來說會感到驚訝,我們的故事起頭地有點晚,是從『黑暗騎士』的八年後開始。所以他是一個有點老的希魯斯韋恩;他的狀態不是很好(It's really all about finishing Batman and Bruce Wayne's story. We left him in a very precarious place. Perhaps surprisingly for some people, our story picks up quite a bit later, eight years after The Dark Knight. So he's an older Bruce Wayne; he's not in a great state.
)。」諾蘭的說法,說明了英文片名中rises的來源,台灣華納如果確定將中文片名訂為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似乎暗示了高譚市經過了八年的黑暗,才盼到黎明再度昇起。

諾蘭也提到片中的壞人Bane,將是狀態不佳的蝙蝠俠面臨的一大挑戰:「關於Bane,我們給蝙蝠俠一個他之前沒有過的挑戰。以我們選擇的壞人以及我們選擇的故事,我們在體能上以及心理上測試蝙蝠俠(With Bane, we're looking to give Batman a challenge he hasn't had before. With our choice of villain and with our choice of story we're testing Batman both physically as well as mentally.)。」

飾演Bane的湯姆哈迪(Tom Hardy)也描述了他飾演的這個角色,哈迪的描述內容大部份都是像:「他很殘暴。殘暴(He's brutal. Brutal.)。」「與戰鬥無關,而是大屠殺(It's not about fighting. It's about carnage.)。」
「他是一個心理上的恐怖份子,同時有殘暴的舉措(He is a terrorist in mentality as well as brutal action.)。」這一類的說法,中間還提到很多打破了頭骨、肋骨、脛骨、膝蓋、脖子....一些人體身上各處不同的骨頭被打破或打斷之類的殘暴描述,Bane的殘暴應該可想而知。

Empire最新一期雜誌關於Bane的介紹,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為TDKR擔任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er)的 Lindy Hemming的說法:「他曾經在他的故事發生前期受傷。他苦於病痛需要一種氣體才得以存活。他無法在沒有面具的情形下生存。(他所戴的)面具上的管狀物沿著他的下巴延伸到背部,他的背上揹著的東西會補充(他所需要的氣體),他的背上有兩個(裝著氣體的)罐子(He was injured early in his story. He's suffering from pain and needs gas to survive. He can't survive the pain without the mask. The pipes from the mask go back along his jawline and feed into the thing at his back, where there are two cannisters.)。」

就在Bane的首張正式劇照公佈時,本人曾在本討論串第10頁181樓的發言,根據Screen Rant的報導介紹過Bane的面具。在Screen Rant的這篇特稿中,特別將這張照片中Bane的頭部放大,從放大的影像可以看到Bane的頭飾,在鼻子的部位有幾根看起來像是「骷髏手指造型的管子(skeleton fingers tubes)」。我不太想稱Bane頭上戴的東西是帽子,而且顯然這個頭飾也與漫畫中Bane戴的面具大不相同,這些骷髏手指型狀的管子可能有特別的作用。Screen Rant的新聞提到,Bane在漫畫中有服用一種名叫Venom(請不要聯想到蜘蛛人第三集的那個Venom,蝙蝠俠是DC漫畫的產品,蜘蛛人則是Marvel漫畫的人物,兩邊是涇渭分明,互不侵犯)。根據Screen Rant的特稿指稱,在漫畫中,Bane服用Venom的方式是注射,而從放大版的照片看起來,Bane可能是採用吸入式,所以,這些骷髏手指型狀的管子才會出現在鼻子的部份。(其他相關內容,請至本討論串第10頁181樓爬文)

以下是Empire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empireonline.com/news/feed.asp?NID=32527

empirebatmandkr2.jpeg

empirebatmandkr3.jpeg

empirebatmandkr4.jpeg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5 精幣 +10 收起 理由
popo + 15 + 10 第一手完整報導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2 00:31: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1-11-22 08:23 編輯

12月16日在北美地區上映的IMAX版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Ghost Protocol,後面簡稱MI4),將會同場加映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蝙蝠俠第三集The Dark Knight Rises(後面簡稱TDKR)的開場戲(prologue)。Collider網站顯然是拿到了最新一期的Empire雜誌,因為在Collider網站的新聞中,也引述了幾段Empire雜誌為TDKR所作專題報導的重點,其中諾蘭也提到了即將在下個月中旬播放的開場戲。

諾蘭表示:「這開場戲基本上是電影開頭的六、七分鐘。它(指開場戲)介紹Bane出場,以及(讓觀眾嘗鮮)電影中其他的一些片段(The Prologue is basically the first six, seven minutes of the film. It's the introduction to Bane and a taste of the rest of the film.)。」這段開場戲的說明,是Empire網站的新聞中所沒有的,顯然Empire的網路版新聞只是文摘,希望粉絲買雜誌回來看。

以下是Collider這則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collider.com/dark-knight- ... 127657/#more-127657

4545cvxfg.jpg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2 16:34: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最新一期英國Empire電影雜誌,以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後面簡稱TDKR)為封面,並在內頁製作了一個專題。顯然,來自英國的諾蘭給英國的Empire雜誌不少獨家內容,除了兩款不同的獨家封面照片,專題也搭配了一些獨家的劇照,而且看起來這些劇照品質,與之前網路上流傳多時的拍攝現場偷拍照片要好很多,應該是直接來自華納的劇照。不過,關於這個專題的內文,我想才是這個系列電影粉絲應該關心的重點。目前,國外媒體跟進報導的內容,大概都只限於Empire在自家網站丟出來的部份內容。這一期雜誌已經開始販賣,但似乎還沒有一家媒體針對雜誌中,TDKR專題內容做一個完整介紹或轉載。

這一次諾蘭拋出的話題,國外媒體轉載報導重點,最主要集中在TDKR是發生在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八年後。我在Comic Book Movie(後面簡稱CBM)網站看到他們的跟進報導,內容比較豐富,大概是直接把Empire雜誌的專題部份內容拿來轉載報導。下面提供一段CBM這則報導的全文,這段文字可以看出與之前Empire在自家網站發佈的文字有部份相同,但是內容更多。這段文字不但提供了諾蘭本人對他的蝙蝠俠三部曲的部份想法,也暗示了這八年間可能發生在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在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處境上的變遷。

「它(指TDKR)真的完全就是將蝙蝠俠的故事與布魯斯韋恩的故事做一個結束。在『黑暗騎士』結尾,我們將他留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他的名譽在逃跑中毀於一旦。而我認為也許某些人會感到驚訝,我們的故事起頭地有點比較晚。(這段文字沒提到是在黑暗騎士的八年後)他沒有在最好的狀態。他停留在過去(原文直譯是被時間凍結),他遇到了瓶頸(原文直譯是撞牆)。『蝙蝠俠:開戰時刻』大部份是關於解釋(蝙蝠俠)服裝的邏輯,以及它(指的應該是包括穿著蝙蝠裝的蝙蝠俠本人在內)如何適合藏在陰影裡,在隱身的位置他才得以威嚇人民(這裡的人民應該是指想要犯罪的人),並以此做為他存在的新本質。然後經過『黑暗騎士』,我們讓他在那些神奇的時刻出現,於是我們同時改變(蝙蝠俠的)服裝使他得以承受那種曝光。但是角色本身(根據前後文,這裡指的應該是蝙蝠俠,而不是韋恩)現在也有了名譽,所以他可以比以往更常曝光而仍然可以威嚇(想要犯罪的)人。而在第三部曲(指TDKR)我們又推進的更遠......,但大部份的情節(指TDKR)仍然發生在暗處(It's really all about finishing Batman's and Bruce Wayne's story. We left him in a very precarious place at the end of The Dark Knight. His reputation in tatters, on the run. And I think perhaps surprisingly for some people, our story picks up quite a bit later. He's not in great state. He's frozen in time, he's hit a brick wall. Batman Begins was very much about the explaining the logic of the suit, and how it belonged in the shadows, in a position of stealth where he's able to intimidate people with it as his new entity. And then through The Dark Knight we would him out during the magic hour and we changed the suit accordingly so he withstood that kind of exposure. But also the character himself has the reputation now, so he;s able to expose himself more and still intimidate people. And with the third film we're pushing that further...but plenty of it takes place in the dark too.)。」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之前洛杉磯時報的部落格Hero Complex報導指稱,諾蘭其實拍的是布魯斯韋恩三部曲,而不是蝙蝠俠三部曲,比較接近諾蘭的想法以及他的拍攝內容。(相關內容請參考本人在本討論串第五頁84樓的發言)

關於TDKR一片中的壞人角色,以及由湯姆哈迪(Tom Hardy)飾演Bane,CBM的新聞裡提到一句話:「『謎天大聖從來就不是候選人』。-哈迪是諾蘭(心中飾演Bane)的第一人選("The Riddler was never a contender". - Hardy was Nolan's first choice!)!」這句話在CBM的報導中,是以黑體字標示,比較像是一個副標題,卻沒有相對應的文字說明。但是,應該可以推測謎天大聖(The Riddler)雖然在電影開拍前一年,就一直被傳聞認為是TDKR片中的壞人,但顯然在Empire的專題中,諾蘭可能有解釋片中的壞人是如何選出的。

另外,CBM還報導了一則傳聞,指稱曾經與諾蘭合作過全面啟動(Inception)的艾倫珮吉(Ellen Page),秘密在TDKR一片中飾演芭芭拉高登(Barbara Gordon),也就是由蓋瑞歐曼(Gary Oldman)飾演的高登局長(Commissioner Gordon)的夫人。但既然是傳聞,就表示沒有相關人士出面證實,大家可以等明年7月20日電影上片後,自己去電影院一探究竟。

以下是Comic Book Movie網站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comicbookmovie.com/fa ... ation/news/?a=50116

http://www.comicbookmovie.com/fansites/GraphicCity/news/?a=50155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2 21: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另外,CBM還報導了一則傳聞,指稱曾經與諾蘭合作過全面啟動(Inception)的艾倫珮吉(Ellen Page),秘密在TDKR一片中飾演芭芭拉高登(Barbara Gordon),也就是由蓋瑞歐曼(Gary Oldman)飾演的高登局長(Commissioner Gordon)的夫人。但既然是傳聞,就表示沒有相關人士出面證實,大家可以等明年7月20日電影上片後,自己去電影院一探究竟。
IVANSHAN 發表於 2011-11-22 16:34


補上這個傳聞照片 雖然照片中的休息室寫的是E. Page(可能Ellen Page) “B. Gordon”  但這是真的嗎???
111011_073436_thumb.jpg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2 23:53:3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424# IVANSHAN


    Ellen Page 應該是演他女兒吧!! 怎會是夫人!!??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3 00:15:1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IVANSHAN


    Ellen Page 應該是演他女兒吧!! 怎會是夫人!!??
galantby 發表於 2011-11-22 23:53

這只是最新的傳聞(rumor),而且傳聞效應正在好萊塢發酵中,如果要把rumor翻譯成謠言也可以。目前不知道漫畫中,高登局長的女兒叫什麼名字,如果名字是B開頭,就有可能是演女兒(黑暗騎士中,高登局長是有一個女兒,但是IMDB查不到她叫什麼名字,八年後這個女兒由珮吉來演,外型上是有說服力的);當然也有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TDKR的劇情還牽涉到高登局長年輕時,艾倫珮吉就可能是飾演他的夫人了。目前看過TDKR劇本的人無法透露(他們應該都簽了保密條款),反正不是等到明年7月20日進戲院了解詳情,就是在正式上片前,華納以及諾蘭的新聞操作應該會逐步透露出更多的細節,想了解更進一步的新聞(或傳聞)發展,就請鎖定本討論串。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3 00:43: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427# IVANSHAN


也是~~等到電影上映就知道了!!
不過還是感謝大大一直更新新訊息讓大家知道!!

^ ^

PS:好希望快點發表貓女(未戴護鏡)的官方圖片阿~~~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3 00:50:50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只是最新的傳聞(rumor),而且傳聞效應正在好萊塢發酵中,如果要把rumor翻譯成謠言也可以。目前不知道漫 ...
IVANSHAN 發表於 2011-11-23 00:15


原作中芭芭拉高登是高登之女
也是蝙蝠女
不過黑暗騎士中高登的老婆也叫芭芭拉
所以真是耐人尋味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5 精幣 +10 收起 理由
popo + 5 + 10 感謝補充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3 09: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1-11-23 09:07 編輯

關於芭芭拉上網找尋了一下,網路上有觀看過漫畫的粉絲做出這樣的解釋,
但這應該只是對照漫畫至於電影是否會這樣??就真的有待後續或是電影上映時才能真正的內容!

以下內容是有網友在詢問蝙蝠俠漫畫與動畫的順序而恰好有人提問到芭芭拉,但隨後也有網友指出這裡似乎也不太正確所以也僅供參考!!

(直接從百度轉貼過來)
兩位芭芭拉我想曾經困擾過很多初讀蝙蝠俠系列的童鞋(包括我<--指網友)所以我再次交代一下
1、高登警長的前妻芭芭拉全名為Barbara Kean-Gordon。兩人育有一子,即在最近的連載裡佔有重要戲份的James Gordon Junior(俗稱小詹姆斯)。離婚後她與兒子搬到了芝加哥居住
2、初代蝙蝠女芭芭拉全名為Barbara "Babs" Gordon。按照最初的設定她其實是高登警長的侄女,在其父母去世後她搬到了哥譚市與自己的叔叔嬸嬸一起生活。最終高登與妻子芭芭拉(Barbara Kean-Gordon)收養了她。兩人離婚後,高登仍然保留了對其的監護撫養權。然而在後來出版的Batman: Gotham Knights #6中揭示,高登跟芭芭拉的生母有染。也就是說高登很可能就是芭芭拉的生父。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3 23:36:13 | 顯示全部樓層
rumor已經可以確定要翻譯成謠言了,本人在本頁424樓發言中提供的第二個Comic Book Movie網頁的連結有了更新(update),更新內容指出Popo0121版主協助貼在425樓的那張照片確定是假的(fake),而那張照片是艾倫珮吉(Ellen Page)可能飾演芭芭拉高登這件事的起點,也是傳聞的根據,照片既然是假的,傳聞就變成謠言,可以不用去理它了。

至於Popo0121版主大人在430樓轉貼的關於高登夫人與女兒在原著漫畫中的名字以及相關描寫,我想參考一下就好了,不需要把漫畫中的情節與諾蘭的電影聯想在一起。目前為止,這十幾年來票房與口碑比較成功的漫畫改編電影,幾乎都更改了漫畫原著不少的設定以及漫畫版的故事,我想一方面是好萊塢的編劇功力的確比較強,另一方面是,其實有些漫畫的故事不是很適合原封不動直接拍成電影。漫畫改編的電影,劇情愈貼近現實世界,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像蝙蝠俠的漫畫就有一些是比較超現實的,諾蘭就不可能用在他的電影版中,一定會大幅更動。以Bane來說,他在漫畫中最重要的表現,也是漫畫粉絲最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把蝙蝠俠攔腰折斷,蝙蝠俠花了不少功夫療傷。我想這個部份絕對不可能出現在諾蘭版的電影中,因為這段情節不只是超現實,根本是脫離現實,真實世界的人如果被攔腰折斷,人還能活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29 00:28:23 | 顯示全部樓層
在香港的討論網站,看到有香港的網友轉貼了一個來自時光網的文,內容是關於12月16日在北美地區上映的IMAX版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Ghost Protocol,後面簡稱MI4),將會同場加映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蝙蝠俠第三集The Dark Knight Rises(後面簡稱TDKR)長度約六、七分鐘的開場戲(prologue)。那個時光網的原文,不知道是誰翻譯的,內容其實有一些錯誤。雖然不知道MI4在台灣上片時,是否可以在美麗華的IMAX放映廳看到這段影片,但是Comic Book Movie(後面簡稱CBM)網站有兩則新聞,已經有傳聞透露了這段開場戲的細節,時光網的文應該是根據這兩則新聞翻譯而來。

首先,來看第一則新聞。CBM轉載了Superhero Hype網站討論區一位匿稱為Rocketman網友的轉述。這位網友自稱有朋友接近TDKR的劇組,曾經看過關於該段開場戲的文字敘述,以下是關於Rocketman在Superhero Hype網站討論區,提供的文字版的重點:

首先,如同之前諾蘭在Empire雜誌專題所言,開場戲主要在介紹Bane出場。而要介紹Bane出場,就必須重新帶出一位老朋友,就是在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一片中飾演壞人的忍者大師(Ra's Al Ghul),在這段開場戲中忍者大師會出現兩個版本,一個是在蝙蝠俠:開戰時刻飾演該角的連恩尼遜(Liam Neeson),另外一個則是飾演年輕時期忍者大師的Josh Pence(詳見本討論串第八頁156樓,以及第十頁191樓本人的發言)。

Rocketman描述在那份文字描述中,多次使用mirror這個字,這個字在這份描述中不是指鏡子,而是動詞,意思是反映、反射。在開場戲中,Pence飾演的年輕版忍者大師,會帶著年幼(young)版的Bane出現。在這裡的年幼,指的應該是孩童時期。而文字版在這裡再次用到mirror這個字,指出開場戲除了會出現孩童時期的Bane,還會出現忍者大師的女兒Talia。Bane與Talia兩人當時都是小孩子,在開場戲中還會出現布魯斯(Bruce)與瑞秋(Rachel)在蝙蝠俠:開戰時刻的童年時期的戲。文字版在這裡使用的字眼是mirror,意思就是兩個不同陣營的孩童時期戲碼,可能會在開場戲中,以類似交叉剪接的方式相互對照,互為對方的反映(mirror)。但Rocketman也提到,布魯斯與瑞秋在蝙蝠俠:開戰時刻中的童年片段,可能不會使用在TDKR的開場戲中,但mirror這個字在文字版中使用了好幾次。

在開場戲中,還會出現一位由Alon Aboutboul飾演、不知名的瘋狂科學家。他在Bane身上進行了多項恐怖的實驗。文字版中指稱他基本上創造了Bane,而他也製造了一個末日裝置(Doomsday device)。Rocketman提到,他未獲告知這個末日裝置是什麼東西,但是將會在電影中看到這個裝置。假如這份文字版的內容是真的,那這個部份所透露的,可能是指忍者大師重回高譚市,繼續八年前未完成的工作--摧毀高譚市,而這個末日裝置,可能與蝙蝠俠:開戰時刻片尾那個裝在高架捷運上的裝置,目標相同但是功用不同。

開場戲中還會出現忍者大師的老婆,也就是Talia的媽媽。忍者大師的太太在一項獵巫行動中,與Bane以及Talia一起受困火場。忍者大師當時只能救出Talia與Bane,無法救出他的太太。但是Bane在逃出時受到重傷,全身傷痕累累。文字版在這裡又使用了mirror這個字,而反映(mirror)的則是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一片中,Harvey Dent在倉庫中被火吻的片段。有關這段的文字版敘述提到,忍者大師與他的的太太所住的地方,他們被視為巫師與女巫。所謂的獵巫行動,就像是村民們手持火把,前往屠殺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的行動。而Bane在這場行動中,則是被牽連的受害者,受傷程度也最嚴重。如果對照Empire雜誌專題中,TDKR服裝設計(Costume designer)Lindy Hemming的說法:「他曾經在他的故事發生前期受傷。他苦於病痛需要一種氣體才得以存活。」文字版這段敘述應該是有可能會出現在開場戲中。

開場戲中還有一個對照組,一方是Bane從一個井中往上爬,另一方則是蝙蝠俠:開戰時刻裡,在童年時期掉進井裡的布魯斯韋恩。文字版的敘述則是,這裡對照出Bane是RISES UP,而年幼的韋恩則FALLS DOWN。這個對照組大概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TDKR片中的蝙蝠俠為何會Rises的起源之一,有落才有起。

蝙蝠俠:開戰時刻還有一些片段會出現在TDKR開場戲中,像是長髮蓄鬍的韋恩,在中國的監獄中走來走去,以及韋恩吸入了迷幻藥(hallucinogen)。最值得注意的是,尼遜版的忍者大師訓練韋恩時,所帶領的影子聯盟(League of Shadows,後面簡稱LOS)會再次出現在TDKR。蝙蝠俠:開戰時刻片中,尼遜不時混入一群LOS忍者,並不時對韋恩展開攻擊的訓練中,『Bane也是那群LOS忍者之一』。開場戲中的這一段,聽說是使用蝙蝠俠:開戰時刻的舊片段,並未重拍。但前一段提到Bane從一個井中往上爬的片段,尼遜會在這場戲中站在井的旁邊等他,並對Bane可以從井中爬出來留下深刻印象(impressed)。文字版提到,在這段影片將會透過聰明的蒙太奇剪輯(clever editing in montage),讓飾演年輕版忍者大師的Pence,快速變成較年長的尼遜,每一段剪接畫面也可以看到Bane愈長愈高,尼遜則為了這幾場戲拍了新的片段。

如果這個文字版內容是真的,從這些不連貫的文字敘述可以發現,雖然華納發佈正式新聞稿宣佈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飾演的角色是Miranda Tate,但是國外媒體依舊不斷揣測她的角色其實是忍者大師的女兒Talia al Ghul,看來這些國外媒體仍是有相當專業度的(相關傳聞,請參考第四頁78樓,以及第七頁137、138樓本人的發言),而從部份拍攝現場的照片看來,柯蒂亞小姐的服裝看起來,是與尼遜在蝙蝠俠:開戰時刻的服裝風格類似(部份照片請參考本討論串第14頁276樓與第15頁290樓,Popo0121版主辛苦轉貼的拍攝現場照片)

CBM的第二則新聞是,TDKR的視覺特效總監(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Paul Franklin,他同時也是蝙蝠俠:開戰時刻、黑暗騎士以及全面啟動(Inception)的視覺特效總監,他在推特(Twitter)上回答了一些問題,以下是CBM網站將他回答重點作出的摘要: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IMAX版開場戲將會於12月21日與MI4一起播放,但『只有』在有正確(proper)投影機的戲院-沒有數位版(The Dark Knight Rises IMAX prologue will be released on Dec 21 with M:I4, but *only* in theatres with a proper film projector - no digital! )」

「所以要確保是正確的70厘米版本,否則你會失望!(So make sure it's a proper 70mm projection otherwise you'll be disappointed! )」(意思是你要買播放IMAX膠捲版的電影票,買IMAX數位版是看不到TDKR開場戲的)

「不,明年夏天正式的電影版仍會提供數位版本播放,但如果你選擇看70厘米(也就是IMAX膠捲版)才會看到我們努力的成果(No - it'll be shown on the digital screens too in the summer, but if you can see it in 70mm it'll be worth the effort.)。」

「你可以在明年夏天看到數位IMAX版。另外,今年聖誕節可以看到一般版本的預告片(You'll be able to see it in digital IMAX when the movie gets released next year. Plus there's a regular trailer out at Xmas.)。」

時光網的文在這裡出現錯誤,IMAX版開場戲確實只有膠捲版,沒有數位IMAX版。但是明年7月20日上映的IMAX版,膠捲與數位版都會提供,但是看過黑暗騎士IMAX版的朋友應該知道,只有膠捲版才可以看到以IMAX攝影機拍攝的完整1.44:1的畫面,數位版的這些畫面會將裁切成差不多1.78:1的畫面比例。

以下是Comic Book Movie相關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comicbookmovie.com/fa ... views/news/?a=50341

http://www.comicbookmovie.com/fa ... views/news/?a=50368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5 精幣 +15 收起 理由
popo + 15 + 15 精闢報導,文章中英文教學,厲害! ...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02!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器材組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6 + AES/EBU搭Burmester DAC雙系統成軍!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人家庭劇院!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ViewSonic LX700-4K RGB雷射投影機開箱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影片呈現高畫質影像、遊戲、介面、音效,能更迅速了解LX700-4K R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