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二十多年前開始真正的接觸音響,當時玩立體聲的人多過於家庭劇院。各大有關音響的論壇上,大部份玩家們討論的事項總是與改變音色、音質、音場為主,接著出現了電源處理、空間處理、調音道具等等。。。。。
在那個年代家庭劇院的玩家總是被貼上是入門,不會有玩家把它與HI-END劃上等號。因此少有廠商在這一塊著墨太多,除了我們熟悉的日系品牌,歐美的產品還是以立體聲為主。
家庭劇院何時開始進入玩家們的眼簾?應該要從軟體的取得開始該聊起。DVD的年代玩家們都知道,台灣出租店內的光碟僅有D5格式(壓縮)。就算我們在一般通路上購買的正版DVD光碟片也都是D5的格式。老司機都知道這些D5的格式,通常只有解析度可達到480P(也就是DVD)的水準。但是平平一樣是DTS或是Dolby的音效格,台版的音效表現總是搔不到癢。甚至不少發燒友認為,家中立體聲的音響設備看電影效果已經非常優質了!甚至覺得劇院的多聲道系統根本是多餘。其實當年我也是這麼認為。
DVD與BD世代交替的年代,有一個所謂720P/1080i的版本出現,雖然這不是什麼能搬上台面上聊的事情。但也是這一波檔案流的興起,讓玩家們入手音效規格無損的門檻降低了許多。早期為求得一部無損格式的影片(D9格式)真的要費盡千辛萬苦。到了現今這個階段相對容易許多,慢慢的....無損格式取得容易後,玩家們感受到,原來多聲道系統長的樣子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吸引人,原來出租店的D5的格式與D9的格式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雖然當年最初我們只能取得720P畫質、LPCM*5音效格式,對比原來的D5格式。品質直接輾壓!那個年代也有所謂的多媒體播放機,但是強度都不足、穩定度不佳。所以一群擁護電腦的玩家選擇使用電腦當訊源,也就是現在大家所熟悉的HTPC!也是那個世代交替的年代,漸漸從小確幸的立聲道設備,逐漸佈局多聲道的影音系統……..把荷包變成自已喜歡的樣子。~~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