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前言】
老實說,我原本只是想找一台筆電,能上網、能打字、偶爾修點圖,結果現在市面上的筆電都在搞什麼「內建 AI」、「NPU 算力 99 TOPS」,還附送一顆神秘的「Copilot 鍵」,感覺我按下去的不是快捷鍵,是召喚術!
然後我就這樣,滑著滑著滑到了這台 —— Acer Swift Go 16,型號什麼 SFG16-73-972U,名字還長得像密碼,看起來不只會跑 AI,連螢幕也比我人生還亮、比我還懂色彩管理,重點是它還會說:「我輕、我快、我會 AI,你不買?」
所以,這篇文章就來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吹牛、還是認真搞事的料!與其說不保證專業,不如說保證不專業 XD,我會盡量站在菜雞的角度來看待,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開箱筆電,在收到包裹後,打開筆電的那一刻,我是真的有點被驚艷到~
依照國際慣例,直接列出本台筆電的配備與參數:
開箱主角:Acer 宏碁 SwiftGo 16 吋筆電 SFG16-73-972U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processor 285H(6P+8E)
顯示卡:Intel® Arc™ 140T GPU(內顯)
記憶體:32GB LPDDR5X(Onboard)
儲存:1TB PCIe Gen4 SSD x1(可再擴充一條)
螢幕:16吋 2.8K(2880x1800)(16:10)OLED
120Hz, 400 nits, DCI-P3 100%, Adobe 100%
網卡:Intel® Killer™ Wi-Fi 7 BE1750x 320Hz
電池:65Whr
重量:1.5KG(加變壓器 1.8KG)
參考售價:47,900 NT$

▲簡單看一眼外箱,左下角貼有 Display HDR True Black 500認證的標誌

▲在外箱的側邊有特別挖孔,能夠一眼就清楚看到詳細規格表,在還沒開封之前就能先做確認!

▲內部的包裝防護相當嚴謹,使用 FSC 認證的紙箱,此體系確保木材和林產品來自於管理良好且對環境、社會和經濟負責的森林~

▲在開箱筆電本體之前,先來看看周邊配件相關的東西,裡面除了簡單的說明書之外

▲也隨附了全新的側背/手提包與有線滑鼠

▲電源的部分給了一個算小巧的變壓器,接口為時下最流行且廣泛應用的 Type-C

▲變壓器是由光寶製造,型號為 PA-1650-58,支持 100-240V全幅電壓輸入,輸出方面提供了多種電壓和電流選項,最大總功率達到 65W

▲目前世代的演進變化之下,65w 的氮化鎵 GaN 充電器已經相當普遍,有非常多種的選擇,大小也都跟原廠變壓器差不多,但線材能夠更加簡潔,萬一變壓器之後弄丟了不用再特別查型號去買,在外出時也能更節省空間與重量~

▲金屬機身,鋁合金打造的 Swift GO 16 只有 1.6 公斤重,A 面上除了 Logo 以外,還有雷射雕刻幾何形狀~

▲這個像是兩隻手比七組合起來像是閃電形狀的圖案,其實是代表 Swift 的開頭 S,有快速 Speed、輕薄 Slim 跟流暢 Sleek 的意思~

▲在 A 面上有做了一個凸起設計來方便開蓋

▲雖然本體重量很輕,不過還是支援了單手開蓋的功能,具有抬升式轉軸設計,不僅提升了打字角度讓使用更舒適,也有助於空氣流通,提升散熱效率~

▲從筆電的底部可以看到,最主要的散熱區就在上面的區塊

▲螢幕還支援了 180 度的攤平設計,方便多人共享畫面、提升溝通效率,是款非常商務取向的筆電~

▲螢幕上面這一小塊凸起的利用率上也相當巧妙,塞進了視訊鏡頭與紅外線攝影機,左邊有個撥桿可以開啟或關閉鏡頭,使用上更加安心

▲鍵盤部分支援到了數字鍵這點大推,使用上超方便!

▲不過最亮眼的重點在這塊觸控板上!摸起來很光滑,用得是康寧大猩猩玻璃,底下的 SWIFT 浮光還有特殊功能呦~

▲在底下的 SWIFT 區域從左邊滑到右邊後,就會跑出按鍵,可以化身為多媒體影音的相關控制鍵,輕鬆追劇沒煩惱~

▲再滑一次 SWIFT 後是切換到視訊控制,在會議時可以快速開關麥克風,這點真的超重要!

▲在筆電的右側提供了一個 USB-A、耳機孔、Micro SD 讀卡槽、開機/充電指示燈

▲在筆電的左側提供了一個 HDMI 2.1、支援關機後還能幫其他設備充電的 USB-A、給了兩組 Thunderbolt 4,無論是充電還是其他擴充都超級好用!

▲在 CPU 的部分採用的是 Intel Core Ultra 9 285H,核心數量為 16 核心,由 6 個 Performance-Core 與 8 個 Efficient-Core 以及 2 個低功耗的核心組合而成,接著我們就來測試看看這個 CPU 的性能表現

▲首先是 3DMark 的 CPU Profile 測試,最大頻率接近 5.4 GHz,最大執行緒跑出了 9144 分

▲在待機時大概是 60~70 度左右,使用 AIDA 64 進行 FPU 燒機測試,功耗釋放一開始是 70 多瓦,接著便會降到 40w 左右來跑

▲那在這樣的功耗釋放下,我們來跑個 CineBench R23,單核表現為 2005 分、多核表現為 17041 分

▲而在風扇噪音的部分我也簡單的進行測試,大概在 50 分貝出頭,雖然不算太吵,不過風扇起飛的噪聲比較偏尖,在聲音表現上可能對有些人來說不太舒服

▲在 CrossMark 的跑分測試中獲得了 2019的總分表現

▲在記憶體的部分給到 32 GB,雖然無法擴充但也基本夠用了

▲使用 AIDA 64 進行 Cache & Memory測試,記憶體使用雙通道的 LPDDR5-14898 SDRAM,時序為 80-68-68-160 CR1,延遲表現為 140.4 ns

▲內建的 Arc 140T 核顯可以說是目前內顯中的天花板之一,至於效能表現如何,馬上見真章

▲在 3DMARK Time Spy 的測試中,獲得了 4256 分,其中顯卡為 3878 分,性能已經很接近 GTX 1060 3G,對於一個內顯來說真的很猛!

▲在 3DMARK Steel Nomad Light 中獲得了 3147 分

▲在 3DMARK Fire Strike 的測試中,獲得了 8302 分,其中顯卡為 8959 分,性能也很接近 GTX 1060 6G 了!

▲用分數或許比較難有個概念,直接跑遊戲測試最清楚了,以黑神話悟空的測試軟體為例,在原有的解析度下採用全低畫質,還是能有個 40 幀,可以做到基本的遊玩體驗,畢竟它走的是輕薄商務取向,想要用內顯順跑遊戲大作還是太勉強它了,不過如果只是玩個聯盟戰旗還是沒問題的~

▲螢幕的表現部分是這台筆電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2880 x 1800 的解析度給到了 120 Hz 的流暢刷新率,大概就是比常見的 2K QHD 再多一些,是塊 2.8K 的螢幕

▲透過 AIDA 64 可以查看到螢幕型號為 ATNA60CL11-0,是一款 16:10 的大螢幕,採用 OLED 技術,配有 Eyesafe2.0 低欄光護眼認證,100% sRGB 與 DCI-P3 的精準色彩!

▲這塊 OLED 面板的表現真的令人驚艷,由於黑的地方是直接不發光,在擁有超高對比度的同時也能達到省電效果!

▲只不過有個小缺點,就是螢幕的反光性略強了一些,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比較容易反射

▲本身是 16:10 的比例,在觀看一些 21:9 的電影畫面中,上下兩塊的黑邊會顯得較為明顯

▲簡單測試一下硬碟的讀取性能以及溫度表現,使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中循序讀寫速度約 3200/2600 MB/s,測試過程中的最高溫度僅為 54 度

▲在 3DMark SSD 存儲基準測試中獲得 2073 的分數

▲無線網卡為 Intel® Killer™ Wi-Fi 7 BE1750x 無線網卡,配備 2x2 天線,支援 2.4GHz、5GHz 和 6GHz 頻段,最高速度可達 5.8 Gbps。同時支援藍芽版本 5.4

▲電池的容量為 65Whr,官方表示能夠有 12.5 小時的續航力相當誇張,為了驗證是否為真我也簡單的做了測試

▲從電量 95% 開始計時,將螢幕亮度,外放聲音通通開到最大,觀看實況大約一個小時掉電了 35%,大概就是能夠撐三小時,其實已經比我想像中還要更久了!

▲在預裝的軟體 Acer Sense 中可以調整使用模式,操作上相當直覺,對應的使用場景也很白話直觀的告訴你,在寫這篇開箱文的時候我是全程使用這台筆電進行,在打腳本時我就切換到一般模式,實際上一個小時只掉了約 15%,充滿電帶出門辦公要撐上一整天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若你重視電池壽命,設定 80% 為上限確實有幫助,若你追求續航時間,偶爾充到 100% 也無妨,現代電池有保護機制,不會「過充」,最傷的是長期高溫 + 滿電閒置,如果你總是插著電來打遊戲,那麼設定 80% 是個不錯的方式~

▲除此之外還有 Acer User Sensing 的輔助設定,離開座位會動關閉螢幕,回來又可以直接人臉辨識登入,非常方便!電腦用久了也會提醒你適當休息,也順便減少 OLED 的烙印風險~

▲最後,對於這台 Swift GO 16,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總結」
用了這台 Swift Go 16(SFG16-73-972U) 一段時間後,原本想說就一台新筆電嘛,結果它每天都在偷偷證明自己「不只會跑 Windows,還有點像個會照顧人的好室友」,以下簡單整理我自己的心得,單純個人觀點,或許你有不一樣的想法也歡迎跟我分享~
外觀設計的部分,質感對得起價位的鋁合金機身與鑽石切邊,摸起來很細膩不易沾指紋,重量約 1.5kg,對 16 吋筆電來說算很輕,日常帶出門不會覺得有負擔,180° 攤平的鉸鏈設計,會議、簡報、耍帥都好用!開蓋超順,單手可開,真的有爽感,也可能是我真的太久沒換筆電了!
螢幕體驗:OLED 真的有點爽!這也是為什麼開頭說被驚豔到的部分,平常用的是 VA 曲面螢幕,放在一塊對比才感受到,我平常到底都在看些什麼呀!有想要認真存錢買一塊厲害的 OLED 螢幕來用了~
Copilot 鍵實測,一開始覺得是裝飾,後來真的覺得蠻好用的!原本都會透過搜索引擎來查找資料,後來都直接問Copilot,當然還是有些部分資料需要再次驗證,不過準確率其實也很高了!
鍵盤配列想方設法在 16 吋的筆電內塞進了數字鍵,儘管按鍵比主鍵盤略小一些,但有需要用上的時候會覺得幸好有它,鍵盤本身有背光效果,在較暗的環境中也能看得清楚,特別的是在電源鍵上加入了指紋辨識,不說的話,你絕對看不出來!觸控板使用起來非常愜意,大小適中並支持多手勢操作,即便不使用滑鼠也不容易感覺到厭煩~
I/O 與充電很齊全,該給的都給了,尤其是給到兩組的 Thunderbolt 4 有夠方便,嫌內顯不夠力你可以用顯卡外接盒,嫌螢幕不夠大也可以外接,透過擴充底座除了充電之外還能夠連接所有周邊設備,在外是輕薄商務機,在家是功能完善的主力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本身的擴充升級性並不多,只有多一條 M.2 SSD 擴充槽,記憶體是直接焊死的無法升級,除此之外,在使用上的缺點雖然不多,但我還是會誠實說!在充電的部分原廠給的是 65w 電源變壓器,在充電的時候就會跳出目前使用的是「慢速充電器」,明明能夠支援 100w 高速充電為何附的卻是 65w 呢,心中難免有點小憋扭!
風扇聲音在高效能模式時會明顯飆起來,聲音偏尖略為刺耳,不過時間長了習慣就好,續航力表現中上,畢竟是帶 H 的處理器,主打一個功耗釋放,稱不上超持久,但能撐 6–7 小時文書也算是基本夠用,鏡頭素質普普,開會用還可以,去背景跟抗底噪很實用~
如果你是想找一台「效能不俗、螢幕很強、又不想帶磚塊出門」的筆電、有在做文書、剪片、修圖等輕中度的創作型需求,又不想花大錢上到 RTX 機種、偶爾玩點休閒類的遊戲、喜歡設計感,但預算又不想花到 5 萬以上,我會蠻推這台的!
但如果你是要天天跑 3A 遊戲、做超重建模或當百萬級 YouTuber 要出到 4K 長影音素材的話,那也許還是去看看專業級機種吧,這台比較像「多才多藝的輕薄型筆電」,不是「鋼鐵直男戰神型」
它不是完美無敵的筆電,但它是一台非常「均衡又有特色」的筆電!你不一定馬上需要 AI 功能,但它給你的是一個更順、更聰明的使用體驗!最後我只想說一句話總結這台 Swift Go 16:「我買的不是筆電,是一台會說『你今天也辛苦了』的工作好夥伴。」
以上就是我對
【「你的下一台筆電,很可能就會是這台!」
Acer Swift GO 16 輕鬆帶著走 SFG16-73-972U】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