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2-8-9 10:03: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KOBSS 於 2012-8-9 10:20 編輯
egw 發表於 2012-8-9 03:51 
為什麼要 "除以" ? 如果是拍攝機器本身技術不同,我可理解
如果用數學解釋真的會讓人一頭霧水。
攝影機能拍攝好的畫面之外, 您是否有想到一個問題:
它是怎麼把拍攝到的畫面 "記錄" 下來呢?
如果有玩過單眼的人都知道, 一張完全不壓縮儲存的 RAW 檔, 檔案容量相當龐大
既然單張圖片不壓縮就很龐大, 那麼... 影片呢? 當然... 不壓縮的影片, 其容量更是個天文數字.
舉例說明, 以我目前常製作的 720p60 格式 (1280 x 720 x 60) , 不壓縮儲存 五分鐘就用掉了 30GB 以上, 每秒資料傳輸能力必須達到 200MB/Sec (換算成常見速率就是 1.6Gbps)
一般攝影機根本達不到這種程度.
所以... 目前所有的家用/業務用攝影機, 都是以壓縮的方式儲存影片!
既然是壓縮儲存, 就要看機器上的 CODEC 能力了. 一般而言, 硬體 CODEC 壓縮都有一個極限值, 例如 MPEG2 80Mbps 或是 H.264 AVC 40Mbps
這時候, 如果每秒拍攝 24 張, 這 80Mbps (或 40Mbps) 就分配給 24 張記錄
如果每秒拍攝 60 張, 這 80Mbps (或 40Mbps) 就分配給 60 張記錄 (29.97 是非交錯格式, 交錯格式是 59.94)
所以... 當然是用 "除以" 來計算啦...
除非有廠商能研發出一個超大容量, 傳輸極快, 且平價的儲存媒體, 讓所有的攝影機都能自體儲存未壓縮影片.
否則... 這個理論仍會持續下去...
這個部分可能要分成兩種來說明, 一個是感光元件, 一個是記錄方式.
感光元件的部分非我專長, 需要請別的高手補完
記錄方式, 早期 SONY 攝影機一開始推出此功能時, 仍維持原取樣記錄方式, 所以三倍速高速攝影時, 就是 80Mbps (或 40Mbps) 分配給 180 張 (59.97 x 3) , 因此..畫質就會顯得更差.
至於現在是否仍維持同樣的方式, 這個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請別的高手補完.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