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82|回覆: 5
收起左側

[分享] FHD高解析霧面螢幕之遊戲筆電 - MSI GE60 2OE完整解析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3-8-28 13:08: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Intel於今年六月初推出新一代Haswell架構,同時PC與NB品牌也陸續更新
Notebook更新速度比以往還要快上許多,目前已有不少搭載新架構的NB上市
而近幾年主攻高效能與遊戲市場的MSI對於Haswell架構的更新速度也相當地快

MGE6001.jpg

MSI主要Gaming產品線,近期又推出GE40的14吋新版本
高階Gaming還是以GT70與GT60為主,中階Gaming為GE70.GE60與GE40三款
雖然MSI中階Gaming Notebook價位差不多於一般高階Notebook
不過對於遊戲方面的設計與效能的表現在Gaming領域還是佔有很多的優勢

本回入手的微星科技最新中階Notebook - GE60 2OE
中間的紋路有點像龍的鬍鬚,在不同的角度反射出來的色澤也不同
MGE6002.jpg

上蓋使用鋼琴烤漆處理,優點是亮面設計相當亮眼,缺點可能是要注意去避免刮到傷
機身的四周圍使用紅色線條增加設計感與速度感
MGE6003.jpg

內附配件
驅動程式CD、快速使用手冊、清潔布與兩年保證書
MGE6004.jpg

上方為電競風格的滑鼠,雖然是光學設計,在布面上使用的定位能力也相當不錯
使用時紅色線條會有呼吸燈一閃一滅的效果,手握感也不錯,未來如能改成雷射會更好
下方為6 Cell設計的電池,電量為4400mAH
MGE6005.jpg

變壓器為台達電製造,在電源供應器中算是品質較好的老品牌
最高供電量達120W,高度也較一般變壓器薄,約為2.5cm左右
MGE6006.jpg

機身下方配置
SteelSeries電競鍵盤使用時手感較佳,也有較高的耐用度,不過GT鍵盤會比GE更好
右上為電源按鈕,一般使用時燈號為藍色,切換成nVIDIA高效能GPU時變為橘色
左一Cooler Boost為風扇超頻功能,左二開啟會讓鍵盤發出寶藍色背光
兩種按鈕中間有紅色小圓點形成的長條型為喇叭孔位
MGE6007.jpg

鍵盤四周的黑色區域為鋁金屬髮絲紋材質,周圍使用鑽切處理讓線條更為流利
金屬外殼對於左右手腕接觸位置提供較佳的質感,狀況燈號右下方為多合一SD讀卡機
底下燈號,左起硬碟讀取、藍芽、無線網路、電池狀態、切換大小寫與休眠共六種
MGE6008.jpg

機身左方
左起 防盜鎖孔\電源輸入\USB 2.0\HDMI\2 X USB 3.0\Line out \ Line in\Headphone-out
MGE6009.jpg

以下為音質的聆聽感,這部份屬於主觀的部分,以NoteBook內建喇叭為基準來比較
喇叭調整到50%時,聲音就已經算很大,不用擔心GE60會有喇叭音量太小的問題
高頻 - 沒有出現太過尖銳的音調,細節相當豐富,整體表現屬於高水準
中頻 - 清晰度相當地好,聽歌曲時的頻飽實感若再好一點會更完善
低頻 - 低頻表現還算不錯,重低音震撼感沒有GT系列那麼好
GE60在喇叭設計使用四個喇叭單體搭配兩種音頻,訊號來源為Stereo
表現在中高頻都有很好的水準,音場效果不錯,空間立體感也很好
低頻表現沒有像GT系列那樣有Subwoofer,所以在重低音方面比較薄弱一些
個人使用過的觀感,GE系列比較適合聽歌,GT系列比較適合看影片

機身左方
左起 BD Combo / DVD Super Multi\USB2.0\D-SUB\RJ45網路
MGE6010.jpg

 樓主| 發表於 2013-8-28 14:03:00 | 顯示全部樓層
15.6吋LED背光抗眩光螢幕,1920 X 1080解析度為Full HD等級
HD WebCam視訊搭配定焦鏡頭,照片1280 X 1024 / 影片1280 X 720 30fps
MGE6011.jpg

MSI GE60 2OE搭載Intel最新Haswell架構
CPU為Intel Core i7-4700QM,100 X 24 => 2.4GHz,L3 6MB,四核心支援HT技術
製程為22nm,TurboBoost自動超頻最高可達3.4GHz,晶片組代號為HM87
MGE60OS1.png

作業系統為Windows 8
進入桌面動態磚就可以看到熟悉的Windows 7介面與GE60原廠安裝的應用軟體
MGE60OS2.png

Windows 8開始頁面,左邊區塊是常用的上網、即時訊息或是辦公功能的動態磚
MGE60OS3.png

右邊區塊比較偏向娛樂休閒方面的Apps動態磚
MGE60OS4.png

系統效能測試
Nuclearus Multi Core => 24379
Fritz Chess Benchmark => 25.65/12310
MGE60NM.png

CrystalMark 2004R3 => 336870
[ MGE60CM.png

CINEBENCH 11.5
OpenGL => 57.42 fps
CPU => 6.68 pts
CPU (Single Core) => 1.50 pts
MGE60CB.png

PCMark7 => 6220
MGE60PC7.png

Windows 8電腦效能
MGE60WIND8.png

GE60 2OE的i7-4700QM對上一代GT70的i7-3630QM,比較此兩款CPU的效能差不多
同樣都為預設時脈2.4GHz,Fritz Chess Benchmark效能增加約3%
CINEBENCH 11.5單CPU增加約9%,多工CPU增加約6%
雖然Haswell架構的CPU效能增加幅度沒有前幾代高,但也還算在合理的範圍內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6 精幣 +6 收起 理由
clubaudition + 6 + 6 noteboook 越做越強了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28 16:03: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windwithme 於 2013-8-29 22:54 編輯

GE60在GPU方面分為兩種,一種是Intel Core i7-4700QM內建HD Graphics 4600
另一種是Nvidia GeForce GTX 765M,容量為2GB DDR5
首先以3DMark Vantage與3DMark11做比較
Intel HD4600 => P5494
MGE603DVANHD.png

Intel HD4600 => P1320
MGE603D11HD.png

nVIDIA GeForce GTX 765M => P15115
MGE603DVAN.png

nVIDIA GeForce GTX 765M => P4136
MGE603D11.png

兩者效能差距約有3倍,不過如果只針對內建GPU效能來分析
Haswell新架構下的Intel HD4600已經比前一代HD4000高出將近一倍的效能
對於一般3D應用的範圍會更廣,而且如果省電模式下改用內建GPU也會更加低溫

FINAL FANTASY XIV 1920 X 1080
Intel HD4600 => 2416
MGE603DFFHD.jpg

nVIDIA GeForce GTX 765M => 7163
MGE603DFF.jpg

對於中階以上的3D遊戲,如果使用1920 X 1080,特效中等的環境之中
Intel HD Graphics 4600還能保有一定的流暢度,不過在某些場景還是有不夠順暢的狀況
如果改用GTX 765M就可以勝任愉快,並且還能在這個軟體中拿到相當高的分數

Heaven Benchmark 4.0
DX11 1920 X 1080
Intel HD4600 => 6.1 FPS
MGE603DUHB4HD.jpg

nVIDIA GeForce GTX 765M => 26 FPS
MGE603DUHB4.jpg

對於像這種重量級的3D測試軟體 - Heaven Benchmark來說
光靠內建GPU想要使用FullHD解析度,還是無法順暢執行,需要外接的獨立顯示來補助
這也是遊戲級筆電的優勢,GE60搭載高效能GTX 765M就能擁有還算不錯的順暢度

DDR3測試
DDR3 1596.4 CL11 11-11-28 1T
ADIA64 Memory Read - 15235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19711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2377 MB/s
MGE60MEM.png

Haswell架構在DDR3 1600的頻寬,比起前兩代Intel架構在DDR3 1333的頻寬增加許多
ADIA64 Memory Read提升58%、MaXXMEM Memory-Copy堤升39%
Sandra Memory Bandwidth也有約16%效能增進,此為Haswell架構另一個優勢

windwithme拆開GE60底部外殼來分享內部的構造與配備
MGE6012.jpg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28 17:04:00 | 顯示全部樓層
右上方為大型散熱器主要為機身散熱使用,下方為兩個DDR3 DIMM,2OE安裝達16GB
中間與左上方為兩個mSATA插槽,支援SATA3規格,並使用兩顆SSD組成Super RAID技術
MGE6013.jpg

一根銅導管來傳導Intel Core i7-4700QM熱量,nVIDIA GTX 765M為兩根銅導管來傳導
以上兩區域的銅導管數量會比GT系列還少一根,最密集處採用三根銅導管來做傳導散熱
右下為2.5吋HDD安裝處,MSI提供750GB 7200轉HDD,同時可擁有速度與容量的出色組合
MGE6014.jpg

GE60內建兩個mSATA3裝置,64GB X 2 SSD Raid0架構來構成C:主要系統裝置
D:為一個SATA2裝置搭載7200轉750GB HDD做為存放資料用途,能同時兼顧效能與容量
以下為C:效能測試,由兩個64GB SSD架構的Super Raid
AS SSD Benchmark - 1031
Seq Read - 987.70 MB/s Write - 810.57 MB/s
4K - 64Thrd Read - 403.75 MB/s Write - 146.58 MB/s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967.0 MB/s Write - 749.3 MB/s
MGE60HDD1.png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256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1050 Mb/s,寫入894 MB/s
SSD Benchmark TOTAL => 3681.60
MGE60HDD2.png

GE60 2OE新版SSD型號為TOSHIBA THSNF064GMCS 64GB
在mSATA的領域上,效能表現算是十分出色,也對於IO存取速度有很大的加強
Raid0有幾乎倍增的效能,GE60有雙SSD插槽對於追求高效能的使用者來說有不小的吸引力

D:為資料硬碟,也使用2.5 HDD較高階的版本,7200轉750GB
一起分享這款HITACHI 7K750的效能表現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3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123.4 Mb/s,寫入122.8MB/s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124.6 MB/s Write - 122.1 MB/s
MGE60HDD3.png

HDD最高讀寫可以來到120 MB/s以上,若以2.5吋7200轉產品來說表現出色
對比上面SSD Raid0的系統,在效能數據上雖然相差7~10倍左右
不過若以一般Notebook內建HDD來看,7K750在2.5吋HDD效能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高
GE60將它放在D:做為資料儲存使用,750GB在系統空間運用上十足兼顧效能與容量的優秀配置

溫度表現(室溫約29度)
系統待機時 - 47~49
MGE60T1.png

運作LinX讓CPU全速時 - 86~91
MGE60T2.png

Haswell架構的CPU在溫度上確實比上一代Ivy Bridge架構還要再高一些
此回在Core i7-4700QM上首度超過90度的溫度,雖然在許多筆電中這是不難見到的溫度數據
但MSI在散熱系統都有較出色表現,前兩代4C8T Core i7在Gaming系列中最高也只達到80幾度
Haswell架構對所有Notebook品牌在散熱設計能力將會是一種考驗

開啟Cooler Boost
系統待機時 - 40~43
MGE60T3.png

運作LinX讓CPU全速時 - 85~90
MGE60T4.png

使用兩種溫度表現用來比較MSI自家的Cooler Boost風扇超頻技術的效能
兩種狀態下的待機最高溫度相差約6度,CPU全速時的最高溫度相差約1度
可見開啟Cooler Boost技術有一定的優勢,如果全速溫度可以壓得更低會更好
沒有開啟Cooler Boost時幾乎聽不到風扇發出的噪音,而開啟Cooler Boost會讓噪音變高一些
但發出非偏高頻的噪音,如果在觀看影片或是玩Game的環境,想讓溫度更低建議可開啟Cooler Boost
以往Notebook使用經驗上會有不少雙核CPU在待機已經50幾度或是全速超過80~90度的機種
MSI GE60對於搭載高階Core i7 CPU之後,在散熱能力的設計與用料還是有其獨到之處

Matrix Display技術,HDMI介面最高支援4Kx2K解析度
使用HDMI輸出左邊EIZO EIZO FlexScan EV2736W,使用解析度為2560 X 1400
同時也可以使用VGA輸入到右邊ASUS MX279H,使用解析度為1920 X 1080
MGE6015.jpg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8-28 17:47:02 | 顯示全部樓層
除了GE60自身的15.6吋FHD解析度外,還可以同時輸出兩台高解析度的螢幕
三螢幕可以運用在多工方面,像是左邊LCD可以開網頁上網,右邊LCD可以看進擊的巨人影片
GE60的螢幕還可以玩遊戲或是運作其他的軟體,如此的三螢幕技術非常便利
MGE6016.jpg

電池續航力的表現
播放影片一小時後,電力約剩65%,預估可以使用3小時左右
以這樣的硬體規格再搭配6Cell電池能有這樣的續航力,表現還在水準之上


總結MSI GE60 2OE
優點
1.外殼設計亮眼,再搭配紅色線條與上蓋圖案,頗有競速的味道
2.網路卡為Killer Gaming LAN,音效有耳機孔鍍金處理與內建擴大晶片
3.雙mSATA3 SSD組成的Super RRAID技術與2.5吋750GB讓速度與容量達到很好的平衡點
4.搭載1920 X 1080高解析度螢幕,霧面規格在運作Gaming或高畫質影片會讓眼睛舒適度提升許多
5.搭配Steelseries電競背光鍵盤,Cooler Boost按鈕可提升風扇轉速並加強散熱能力
6.Matrix Display技術,HDMI介面最高支援4Kx2K解析度,實測中2560 X 1440也很正常

缺點
1.使用觸控版時,感覺四周圍會有較飄浮的感覺,使用時會較不習慣
2.Intel Haswell架構的CPU溫度較高,銅導管在各區域建議能搭配兩根以上
3.上蓋使用亮面鋼琴烤漆固然漂亮許多,不過也間接變成較易刮傷的材質

MGE6017.jpg

效能比 ★★★★★★★★★☆ 89/100
用料比 ★★★★★★★★★☆ 87/100
規格比 ★★★★★★★★★☆ 88/100
外觀比 ★★★★★★★★☆☆ 83/100
性價比 ★★★★★★★★☆☆ 80/100

MSI GE60新版本導入Intel Haswell新架構,在CPU效能上有些許的成長
此外內建HD4600的3D效能是效能進步最多的部份,3D測試比以往幾乎有兩倍的數據出現
不過新平台溫度較以往還高的特性,對於PC與NB各品牌都是有需要再加強產品散熱的環節
原本GE60散熱能力比不少Notebook機種還要強上一些,全速溫度表現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MSI今年在Gaming系列比以往提供更多種類的選擇,在設計與用料上也比以往進步不少
尤其對於散熱系統、更好的喇叭與網路晶片、電競鍵盤或是FHD霧面螢幕都更貼切Gaming市場
雖然GE60價位上只屬於中階Gaming市場,在效能與功能上也有GT的80%以上,C/P值會更高

MGE6018.jpg

MSI GE60依硬體配備不同,分為兩種價格不同的版本,本篇測試為硬體較高的一款
如果是沒有兩顆mSATA SSD的版本,價格會再平價一些,端看使用者預算來選擇
市場上已有許多的一般消費型NB,硬體等級應用在高階Gmaing上算是勘用而已
GE60價位落在比一般消費型NB還高一些,MSI跟其他大品牌Gaming NB還是較為超值
MSI今年還推出14吋Gaming筆電以及超薄17吋Gaming筆電,希望未來能帶給消費者更多更平價的機種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8-30 01: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tsticker 於 2013-8-30 01:16 編輯

顯卡GTX 765M有桌機HD7770~7750的水準,遊戲筆電已經如此強悍XD

不知道沒有預搭mSATA SSD的版本有沒有留自己擴充的空間,

但是用兩個mSATA SSD做RAID0感覺有點風險在...

看到實驗室有人敗了一台舊款Ivy i5 GE60,感覺沒有拿來欣賞影片很浪費XDD

但是話說回來15.6"塞FHD的點距可能有點太"細緻"了,

看字都很小...如果不是用預設字體大小用系統去放大字體又容易有支援上的問題,

最後不知道它的網卡的問題在Haswell這個新版是否已經解決了...

整體上在30k NT$的價格範圍內,GE60 i5版是蠻有競爭力的。謝謝您的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Starke Sound Stereo A2.640 後級擴大機:在高階音響世界中罕見的重量與驚人能量
Starke Sound Stereo A2.6
Starke Sound Stereo A2.640 後級擴大機:在高階音響世界中罕見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中心仰賴 StormAudio 打造震撼人心的音效體驗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
屢獲殊榮的 Habitech 體驗中心仰賴 StormAudio 打造震撼人心的音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Starke Sound P 11.6.6.7超級劇院落成!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
南臺灣首座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Starke Sound P 11.6.6.7超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02!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器材組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