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champion_HD 於 2008-11-25 22:36 發表 
請問 ETK 兄,我看不懂日文,請問您文中提到的PLL jitter (Phase loop lock?)是指兩系統 (Player 和 Amp) 之間的 clock 差異所造成的問題嗎?
還有我不很理解 你提到 " 這是因為 LPCM 未壓縮,所以 AMP 送給DA 資料的速度要與Player ->HDMI->AMP 速度相等"?
這我想 AMP 裡頭有一個足夠大的 buffer queue 住 bitstream 再輸出給 DA 去處理不是就可以嗎?
PQLS 的圖解在 http://www.hi-av.net/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52/c7 , as attached.
可以看出 AV-AMP 會送控制訊號給 CDP , 做 handshake , 然後就可以用 AMP 自己的 clock 送資料給 DAC , 這樣子 AMP 就不需要 PLL 去鎖 CDP 的 clock . CDP 送來的 clock 可能會因為 HDMI 線過長,受到干擾 , 或是 ground loop, power noise ...etc jitter 大增. 免去 PLL 就可以大大降低 Jitter.
Buffer 這種東西要 資料進來的速度快, 出去的速度慢, 才有用.
例如 DVD 燒錄時, 從硬碟讀資料快 , 存到 buffer , 然後 燒錄機慢慢從 buffer 讀出資料
但是對 進出等速的裝置, buffer 就沒用了... 除非能把整片 CD 資料都 cache 起來 ...
如果沒有做 PLL ( Phase Lock Loop) 來讓進出速度相同, 進出速度有了差錯, buffer 就會爆掉, 或是空掉. 就會聽到爆音.
技術上, PLL 雖然對頻率可以鎖的很精確, 讓 buffer 不至於爆掉 . 但是遠方來的 clock 受到干擾會有抖動, PLL 鎖出來 clock 也就會跟著抖. ( 不然也不叫 "phase"-lock-loop 了 , 乾脆叫 "frequency"-lock-loop ) 那 jitter 就跟著進入 DAC , Sound Quality 就掉了.
至於 bitstream 的 TrueHD 訊號因為壓縮過, 所以符合 資料進來的速度快, 出去的速度慢 的特性.
加上所謂的 lip-sync 功能, 也許 buffer 夠大可以發揮功用... 或是因為電影音效不像是純二聲道.. 比較沒人講究..
這個我就比較沒有把握了.. 需要有做過的 RD 貢獻新知來補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