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8-12-4 10:56:38
|
顯示全部樓層
Key Point-(1): 現今是面上Software player 能做 "real-time" advanced deinterlace (如pixel level adaptive deinterlace) 的, 應該沒有啦, 純粹 (1) 硬體限制 (2) 那一天做的到了(用 cuda, 8-core cpu..), 也可能踩到別人的patern (3) 會用Software player 在電腦上看片子的users 對再好的 deinterlaced 手法可能不care 或也看不大出來 (4)會組 htpc 的朋友 則會讓 LCD/PDP/Projector display 去用它 優質 的 deinterlaced 手法
Key Point-(2): 60i 是過去幾十年類比廣播因per channel頻寬有限 (due to cost concern, technology limit..etc), 所出來的標準 (Europe's PAL is 50i), 因60i可用極低的infrastructure 門檻及 implementation 難度達到 "近"60p 的畫面流暢度
Key Point-(3): 60i 真的不是 30p 更不可能是 60p, 但60i 的content, 可不可已 deinterlace, 插格補點, smart 圖像分析....後變成 60p, 當然可以, 一堆stand along player and display 都是預設如此 (手法高明與否互異)
Key Poing-(4): 很多 NLE 上的 deinterlace default 都是 60i -->30p, 且只用到 simple Interpolcation 沒 anti-aliasing or anti-artifact (讓 player or display 去做??)
Key Point-(5): 那120Hz 的display 是不是能作到 120p, 這點留給 SAORI 大來說明
[ 本帖最後由 joewang2003 於 2008-12-4 11:03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