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9-8-26 06:19:5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阿平 於 2009-8-25 22:58 發表 
另外Viewsonic那台並不是能支援明年家用3D規格的投影機喔
我知,那個是Nvidia系統的3D
其實我JVC HD-750才買不到一個月,要是太快要換3D投影機也很....
所謂柯麥隆的浸入式3D,以我的理解應該是要在像Z鋼彈駕駛艙那種球型全天周螢幕內才能能到最好的效果
IMAX似乎有一點點球型,但離真正的全天周螢幕還差得很遠
我想柯麥隆是以確實掌握住人類雙眼距離的視差來調整畫面,精心營造出讓人身入其境的體感
其實視差調整的好不好用不用心對3D的效果影響非常大,市面上99%的3D影片都沒有處理好這個部分
才會讓那麼多人對3D影片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實只要確實掌握人類雙眼在各種場景下應有的視差距離
要讓觀眾戴兩小時以上的3D眼鏡卻不會感到不適根本不困難,問題在絕大多數的3D影片拍攝者都不知道重點在此
只會想搞一些誇張刺激的視覺效果讓觀眾雙眼疲勞,而連普通畫面甚至靜態畫面的視差都做的不自然的爛作更多
可以理解柯麥隆為何需要自己開發3D攝影機,這個技術與理論根本不難,難在從來沒有人願意花錢花時間把它做到最好
也只有燒錢像沒有明天的柯麥隆敢作這種事,當然也是大環境的配合,條件有到了他才真正開始著手
可以請阿平說說看實際體驗過預告片之後,對浸入式3D有什麼感想嗎?
或者是預告片中沒有明顯的"浸入感"片段?
其實我猜應該就像柯麥隆講的,當觀眾感受不到技術存在時,才是最完美的技術
我認為CG的部分,已經快要達到這個境界了
柯麥隆的3D,如果做到真正100%配合人類雙眼視差的效果,那麼完全讓人覺得是透過一扇窗戶在看真實世界或是根本像現場的舞台劇
應該是沒什麼問題,這應該也就是他要的效果,完全的感受不到3D技術,而是以為是真實現場,如果不是拍這種科幻片,而是傳統歌劇
要讓觀眾以為是現場演出應該沒太大困難,只要沒有觀眾偷摘下眼鏡的話
總有一天這個技術可以運用在舞台劇等真實表演場合,現場真人演員事先確認好對準位置,就能與虛擬的3D物品與角色互動,3D眼鏡不拿下來的話無法確認哪一個是真人哪一個是影像(反正現在解析度夠高),到時要現場演出舞台版T2都沒有問題,只是觀眾可能必須集中在舞台正面一定角度內,不然角度偏差過大3D影像(T1000)與真人現場演員(T800)的互動會錯位不真實,甚至彼此穿透
由於目前不用戴眼鏡的3D技術都不夠好,最好的效果還是偏光性眼鏡,但偏光性眼鏡雖然是目前缺點最少的3D技術,卻不代表他沒有缺點
再怎麼清澈的偏光式眼鏡,也難免會降低畫面的亮度與彩度,對於電影母片的調色就需要花更多工夫
不過對技術夠龜毛的柯麥隆應該會花足夠的心力彌補掉這個缺點,不然也不需要花那麼多錢而且果然得到那麼好的立體預告片評價~
至於有人說體驗過後會有想回去那個世界的體感錯覺,這個我倒是覺得,在長時間待過傳統3D PC-GAME的玩家,多半都有這種錯覺
不需要太好的畫面與立體視覺效果就會有,而且PC-GAME因為有玩家即時操控的互動感,這種錯覺會更強烈
所以立體效果夠好的阿凡達,雖然缺乏使用者互動的操作體感,但以視覺效果補足加上夠自然的攝影方式,還是能達到這種錯覺是不令人意外也不算什麼驚人創舉...
[ 本帖最後由 aloneliu 於 2009-8-26 07:23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