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7-3-5 02:44:07
|
顯示全部樓層
M.2散熱片散熱能力及NVMe傳輸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7700K ES OC 5GHz
RAM:HyperX Predator DDR4 3333 16GB kit @ 3333 16-18-18-36
MB:ASUS ROG STRIX Z270I GAMING
VGA:GALAX GeForce GTX 1070 EXOC 8GB
HD:Intel 600p 512GB(NVMe)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title] M.2散熱片散熱能力測試 [/title]
安裝M.2 SSD

Intel 600p 512GB(NVMe)
散熱片安裝完成

使用Tuniq Tower 120 Extreme 塔型散熱器
未安裝散熱片-待機溫度

約在47°C
未安裝散熱片-跑完ATTO測試溫度

約在62°C
未安裝散熱片-跑完CrystalDiskMark

約在70°C
安裝散熱片-待機溫度

約在38°C
安裝散熱片-跑完ATTO測試溫度

約在42°C
安裝散熱片-跑完CrystalDiskMark

約在47°C,經過大量數據讀寫測試之後,溫度也會上升至70°C甚至更高,這也是目前M.2介面高速NVMe SSD常遇到的小麻煩,這次Z270I所推出配套解決方案,可以將溫度壓制在50°C以下,確實有效協助使用者解決高溫的問題。
使用ID-COOLING IS-50 下吹式散熱器
未安裝散熱片-待機溫度

約在36°C
未安裝散熱片-跑完ATTO測試溫度

約在43°C
未安裝散熱片-執行CrystalDiskMark中

最高溫約在55°C
未安裝散熱片-跑完CrystalDiskMark

約在51°C
安裝散熱片-待機溫度

約在30°C
安裝散熱片-跑完ATTO測試溫度

約在36°C
安裝散熱片-執行CrystalDiskMark中

最高溫約在45°C
安裝散熱片-跑完CrystalDiskMark

約在43°C,經過大量數據讀寫測試之後,在下吹式風扇條件下,溫度也會上升至55°C甚至更高,這也是目前M.2介面高速NVMe SSD常遇到的小麻煩,這次Z270I所推出配套解決方案,可以將溫度壓制在45°C以下,確實有效協助使用者解決高溫的問題。
NVMe傳輸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Pentium G4600
RAM:Team T-FORCE GAMING Vulcan DDR4 DDR4 3000 32GB kit @ 3000 16-18-18-38
MB:ASUS ROG Strix Z270I Gaming
VGA:Intel HD630
HD:SAMSUNG PM961 256GB ; LITEON T10 240GB(均為NVMe)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T10表現不錯,讀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在2,146MB/s,寫入速度平均約在893MB/s,搜尋時間約在0.6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AS SSD BENCHMARK

IOPS效能表現讀取接近248,000及寫入達181,000左右的成績,讀取最高接近2,100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110MB/s,效能與原標示規格相近,總體成績也有2,760分以上的表現,可說是效能極佳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突破2,975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2,392M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已達到原廠規格或超越原標示規格。
CrystalDiskInfo

採用NVMe傳輸介面。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蠻明顯,讀取最高達2,845MB/s左右,寫入也突破2,299MB/s左右,非壓縮演算法達2,758MB/s左右,寫入也突破1,392MB/s左右,讀取及寫入速度算較原廠規格為佳。
AIDA 硬碟測試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2,589MB/s左右,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3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Test File Size 1GB

讀取最高達2,025MB/s左右,寫入也有1,117MB/s左右。
Test File Size 16GB

讀取最高達2,053MB/s左右,寫入則維持在1,140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也獲得192,003的成績。
PCMARK 7

也獲得5,972的高分,Raw Score為11,622。
PCMARK 8

也獲得5,083的成績,頻寬為560.51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獲得9,230的成績。
0fill模式

獲得13,622的高分。
TxBENCH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讀取最高達2,770MB/s左右,寫入也有1,390MB/s左右。
SSD-Z

IsMyHdOK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讀取最高達1,211.77MB/s左右,寫入也有1,047.77MB/s左右。
BenchMe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讀取最高達2,493MB/s左右,最低約在1112.9MB/s左右,搜尋時間不到0.1ms。
超頻穩定度及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7700K ES OC 5GHz
RAM:HyperX Predator DDR4 3333 16GB kit @ 3333 16-18-18-36
MB:ASUS ROG STRIX Z270I GAMING
VGA:GALAX GeForce GTX 1070 EXOC 8GB
HD:Intel 600p 512GB(NVMe)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超頻穩定度測試
LinX 0.7.0燒機測試

記憶體使用情形及通過3回合LinX 0.7.0測試

可以發現系統維持在滿載,記憶體的使用率也高達97%,約15.4GB的使用容量。
通過5回合LinX 0.7.0測試

不過在測試過程會發現溫度過高降頻的狀況,主要是LinX測試過程會使用AVX指令,除了CPU內部散熱膏影響傳導效果外,AVX指令也是讓CPU溫度飆高的主因,啟動保護機制降頻,如果不使用到AVX指令集的測試程式,應該可以穩定超得更高。
超頻效能測試
CPUmark、Super PI 1M、wPrime 32M&1024M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CPU-M Benchmark

Intel XTU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CPU-Z效能測試

WinRAR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Time Spy

Fire Strike Ultra

Fire Strike Extreme

Fire Strike

Sky Diver

Cloud Gate

Ice Storm Extreme

Ice Storm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ASUS RealBench 2.43

X264 FHD BENCHMARK

X265 FHD BENCHMARK

ASUS 加值附贈軟體
主機板加值安裝光碟的工具程式包含ASUS WebStorage、WinZip、AI Suite 3、ROG CPU-Z、RAMCache II、AURA、ROG Connect Plus、Clone Drive、DAEMON Tools Pro、Game First IV、Ai Charger等工具程式,AURA軟體使用可參考前面葉面介紹內容。
AI Suite 3








ASUS獨家的5 向全方位優化協助使用者將設定化繁為簡,讓玩家輕按一鍵即快速掌握效能升級,不需要專精的研究,也能將 ROG Strix Z270E Gaming 效能最大化,此 技術會根據即時使用情形,以動態方式將系統重要層面最佳化,讓使用者獲得卓越的 CPU 效能、日常節能、超穩定數位電源、兼顧散熱和靜音的風扇,甚至專為玩家所使用的應用程式所設計的網路和音效設定。
Game First IV



GameFirst IV 會將網路流量最佳化,提供更快速且無延遲的線上遊戲品質,這次也新增 Multi-Gate Teaming 來集結所有網路,獲取最大頻寬和最流暢的遊戲體驗,全新的智慧模式會自動分析新的應用程式資料以編輯資料庫,確保每一款遊戲都能發揮最佳效能,建構讓使用者能暢快享受遊戲競技絕佳網路環境。
RAMCache II


透過本軟體的智慧技術能有效快取整個儲存裝置,以超快速度啟動使用者最喜愛的遊戲及應用程式,啟動後可立即開始運作。RAMCache II 把毫秒變成微秒,將遊戲載入時間推向最高境界,也相容於最新 NVM Express 儲存裝置。
ROG CPU-Z

提供ROG客製化CPU-Z介面,讓使用者就享受與眾不同感覺。
SONIC Radar III

Sonic Radar III 經過重新設計,搭載進化音效引擎,可精準無比地處理聲音,讓使用者隨時掌握周圍狀況 ,這次也在畫面上也新增箭頭,協助使用者立即鎖定敵人位置,Sonic Radar III 也可顯示關鍵遊戲音效的來源,鍛鍊鎖定敵人的技巧,全新音效強化功能具過濾效果,連最細微的聲音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SONIC Studio III

ROG Strix 的 Sonic Studio III 音效站具有串流專用的智慧路由功能。全新路由功能可將串流傳送至不同輸出裝置,讓使用者全盤掌控各個播放裝置的音訊來源。Sonic Studio III 能讓使用者安心分享遊戲中每個緊張刺激的時刻,Sonic Studio III 隨附應用程式等級的偏好設定,提供即時音效設定檔,並改善雜音過濾,讓對話清晰無比!
CLONE Drive

全新 ROG CloneDrive 為智慧、方便的複製備份軟體,能快速有效地複製硬碟或 SSD。CloneDrive能將一個硬碟資料同時複製到另外兩個硬碟上,或以超快速度鏡像備份磁碟中的任何檔案。
結語
特色及優點
1.超頻性比擬中高階Micro-ATX、ATX主機板。
2.ITX版型有2組M.2。
3.PCH上的複合式M.2散熱片有效解決M.2儲存裝置高溫問題。
4.USB介面及數量齊全(含前置USB3.1擴充)
5.價格合理實惠
6.提供1組外接偵溫接頭。
小結:
這張ASUS ROG STRIX Z270I GAMING主打中高階I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且強悍,除了提供新增前置USB3.1外,也具有Z270的原生M.2、RAID、SATA6G、USB3.0等功能,效能也是相當出色,整體硬體及功能已能基本滿足玩家及電競愛好者的需求,持續提升產品功能及整體用料再升級,導入新一代的智慧數位電源可發揮平台效能及節能效率,除了在強化用料之外,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upremeFX、GAME First IV、SONIC Studio III、SONIC Radar III等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ASUS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推出更具殺手級應用產品,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對於不需要超頻功能的進階玩家來說提供了相對全面的解決方案,擁有不俗的功能設計、高品質的用料水準、保有相對充裕的擴充能力,讓使用者組建功能完善的電競主機可說是絕佳的選擇之一,以上簡單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使用者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