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91|回覆: 2
收起左側

【精研評測】Sony 電影鏡頭的野望 - SELC1635G 精研評測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20-12-4 05:57: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本文最後由 alex 於 2020-12-10 03:52 PM 編輯

標題-SONY-SELC1635G.jpg


前言 — 進入 1 Mount 的世代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1.jpeg

將近 20 年前,也就是剛邁入千禧年的 2000 年,喬治盧卡斯導演找到了 Sony,希望能以數位化的工作流程進行星際大戰的拍攝,因此而催生出第一款以數位磁帶作為記錄方式的電影機 HDW-F900,之後 Sony 將這個系列命名為 CineAlta,也正式踏進電影攝影機的領域。

CineAlta 系列的初期,感光元件的尺寸是跟電視攝影機相同的 2/3 吋片幅,所以搭配的鏡頭自然也不是底片機常見的 PL 接口,而是電視領域常見的 B4 mount。直到 2008 年 Sony 推出了首款 Super 35mm 片幅的電影機 F35 後,才開始採用 PL mount 的鏡頭接口。之後又在兩年後 (2010) 推出了極具代表性的 F3,是一款片幅同樣是 Super 35mm,但體積卻大幅縮小的無帶化電影機。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2.jpeg

F3 除了機身大幅縮小外,鏡頭接環的設計也頗耐人尋味!在一台 Super 35mm 片幅的攝影機上採用 PL 接環是理所當然,但 F3 的這個 PL 接環是可以拆下來的,後面 FZ 鏡頭接環才是它的原生鏡頭接環。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3.jpeg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計呢?推測是 Sony 從 2007 年相機市場中推出的 E-mount 找到了靈感!因為像 E-mount 這樣 18mm 短法蘭距的鏡頭卡口設計,讓第三方的鏡頭轉接環如雨後春筍般地推出,不論是底片時期的鏡頭,還是不同品牌的現役鏡頭,都可找到對應的鏡頭轉接環來裝在 E-mount 機身上,讓鏡頭的挑選變得非常的彈性。而 F3 機身上看到的這個 FZ-mount,同樣也是採用了 18mm 的短法蘭距設計。而這個 mount 後來也出現在 2012 年推出的 F5 / F55 電影機身上。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4.jpeg

當時 Sony 也有為 FZ-mount 推出電動變焦鏡頭,可以直接用機身手握把上的變焦推桿來驅動變焦馬達,可以說是與機身一體化設計的電動變焦電影鏡頭始祖。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5.jpeg

但畢竟電影機的市場不像相機市場來的族群龐大,所以相對 E-mount 轉接環的百花齊放,市面上只有少數廠商會為了特殊應用才推出 FZ-mount 的轉接環,像是可以將電視台用的攝影機鏡頭裝在 F3 機身上的 B4 轉 FZ-mount。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6.jpeg


E-mount 正式進入 CineAlta 家族

2017 年 Sony 重磅發表全片幅 6K 數位電影機 VENICE,在這台 Sony 最新的 CineAlta 系列電影機上,我們看到了有趣的設計,那就是它也採用了 E-mount 作為其原生的鏡頭接環!這可是 2000 年以來 CineAlta 家族第一次使用 E-mount 的設計,這也代表著 E-mount 的高度成熟性,已讓它正式統一了「家用」與「專業」兩個領域,以「完美一環 (One Mount)」的理念,設計與推出符合多元需求及使用效益的產品。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7.jpeg

採用了 E-mount 設計後,透過轉接環讓各類鏡頭都有機會裝在 VENICE 這台專業電影機上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8.jpeg

既然要用 E-mount 一統江湖,自然也要為電影領域推出相對應的 E-mount 鏡頭,Sony 之前已推出兩款 E-mount 電動變焦電影鏡頭,分別是對應全片幅的 SELP28135G 跟 Super 35mm (APS-C) 的 SELP18110G。

而在 2019 年發表 FX9 全片幅電影機的同時,Sony 也宣佈了全新的 Cinema Lens 開發計畫。而今天的主角便是這計畫中的第一顆鏡頭 — SELC1635G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09.jpeg

這是目前官方發佈的 Cinema Lens 宣傳照,從外形推測應該是大三元的焦段分佈。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0.jpeg


首款 Cinema Lens - SELC1635G 體驗心得

從 SELC1635G 的命名可以得知,它是一顆 [S]ony 推出的 [E] 接環 [L]ens 鏡頭,焦段為 [16] - [35],並採用 Minolta 時期 Gold 鏡皇系列的 [G] 鏡片鍍膜。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1.jpeg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SELC1635G 的光圈值是標的是 T,而非 F。主要是因為它是一顆要跟「電影人」溝通的鏡頭,而大多數的電影鏡頭都會以 T 值來陳述進光量。那是因為 F 數值只單純計算光圈的孔徑大小,而 T 值還包含了鏡片對光衰造成的影響。所以只要是換上相同 T 值的鏡頭,就能確保在感光元件上收到的亮度會是相同的,即便是頻繁分鏡下的拍攝畫面,也能維持整段亮度的一致性。

這顆鏡頭的最大光圈為 T3.1,相當於 F2.8。 同時也擁有 28 公分的近距離拍攝能力,搭配大光圈更容易創造出柔美的散景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2.jpeg

T3.1 在夜間拍攝時能增加進光量,同時營造出散景效果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3.jpeg


電影鏡頭與相機鏡頭的差異

以目前 E-mount 龐大的鏡頭群組來看,其實已經很多顆鏡頭都非常適合用於動態錄影的用途上,像是高速且靜音的 DDSSM 直接驅動超音波對焦馬達,能有效避免對收音的感擾;自帶 Power Zoom 電動馬達,可穩定的驅動變焦運鏡等。那為何 Sony 還要另外推出 Cinema Lens 呢?

其實若從 SELC1635G 這第一顆 Cinema Lens 的規格數據來看,不論是鏡片數量、光圈口徑,甚至是 MTF 等數據,其實都與自家的 SEL1635GM 頗為一致。基本上可以說在變形控制、色散、抗耀光等光學表現上,都與自家頂級的 G Master 鏡頭有著相同的高水準。但從外形來看,就會明顯看出兩者在機構設計上的差異!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4.jpeg

使用了與 GM 鏡頭相同的 XA (極限非球面) 鏡片,其極高精準度的表面,大幅降低了傳統鏡片中散景會出現的洋蔥圈現象
SELC1635G_test_report_glass.jpeg


【機構設計】

#加大的鏡頭外殼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5.jpeg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6.jpeg

相較於 SEL1635GM 的外變焦,電影鏡頭的 SELC1635G 在變焦過程中並不會改變鏡身的長度。這樣在前方掛載遮光斗 (Matte Box) 跟濾鏡時,就不用擔心密合度的問題。另外鏡頭的重心也比較穩定,在三軸穩定器上也更容易維持平衡點。附帶一提,這顆鏡頭的變焦環在轉動過程中的阻力是一致的,不會有推到長焦段時要比較出力的現象發生。

再來就是多了實體光圈環,操作起來更為直覺。光圈環有 Click 切換開關,可以無段式的縮放光圈外,也可以是以每格 0.3 檔的方式精準的控制光圈級數。但如果是錄影過程中要轉動光圈的話,會建議關閉 Click,以避免轉動時發出的聲響影響到收音。如果要從機身控制光圈,則需要把光圈環轉到紅色的A上,並可用旁邊的 IRIS LOCK 鍵鎖住,可避免不小心又轉成了手動光圈控制。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7.jpeg


附帶一提,前面有提到這顆鏡頭的光圈數值是採用 T 值,但像是 α7S III 的螢幕資訊並不支援 T 值顯示,所以會呈現相對的 F 值。轉到最大光圈 T3.1 時,相機螢幕上會呈現 F2.8。但若改裝在 FX9 電影機上,螢幕資訊就會是以 T 值來顯示了。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8.jpeg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對焦環。對焦環有兩種操作模式:往前推,可由攝影機來設定是自動對焦還是手動對焦;往後推,則會連動鏡身上的對焦尺碼。對焦尺碼的轉動距離,從最近的 0.28m 轉到 ∞ 端約是 140 度,拉長對焦軸距可以提升手動對焦時的手感。從對焦尺碼上的標記可以得知,不論是廣角端還是望遠端,這顆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都能維持在 0.28m (28公分)。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19.jpeg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金屬材質的對焦環直接設計成 0.8mm 標準的齒輪孔,這樣一來就可直接掛載外部跟焦器使用了。
SELC1635G_test_report_Focus.jpeg

看完三環的設計,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三環的相對位置其實也都有重新做過調整。SELC1635G 的對焦與變焦環都比 SEL1635GM 來得往前推移。除了是為了加入光圈環外,其實還有另一層考量唷。雖然目前 Cinema Lens 只發表了一顆,但從先前預告的圖面上不難發現,這三顆鏡頭的對焦環、變焦環,及光圈環幾乎都在相同的位置上。尤其是讓「跟焦環」的位置一致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換鏡頭時才不需要另外調整跟焦器的位置。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0.jpeg


#可拆卸式電動變焦馬達

還有一個與 GM 鏡最大的不同就在於 Cinema Lens 有支援 Power Zoom 電動變焦。

Sony 從 2012 年推出第一顆 E-mount 電動變焦鏡頭 SELP18200 開始,解決了傳統相機鏡頭在動態錄影 zoom 運鏡時的卡頓問題,讓穩定的變焦運鏡成為可能。但有別於以往 Power Zoom 馬達採內建於鏡頭內的設計,SELC1635G 的這顆變焦馬達是可以拆卸的,在需要降低安裝重心時可以將其卸除。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1.jpeg

馬達安裝的位置在鏡頭的正下方,若是裝在 α7S III 這樣的小型機身上,要注意是否會卡到腳架底板,或是搭配提籠來解決。安裝在 FX9 電影機身上則沒有這個問題,因為鏡頭卡口的位置較高,所以並不會影響到腳架底板的安裝。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2.jpeg

實際使用後,發現伺服馬達的齒輪咬合十分精準,即便是從 W 或 T 端快速調頭往另一邊推進,也完全不會有卡頓感的現象。在馬達下方有 L / H 兩段速度可以切換,相較於 H 檔,L 檔轉動的非常慢,在需要緩慢變焦運鏡時非常好用。而切到 H 檔時,將 W/T 推桿推到底,伺服馬達會全速運作,這時會聽到馬達運作的聲音,得注意是否會影響到現場收音。

如果擔心馬達運作會影響收音,在 α7S III 的選單中可針對變焦速度進行細部調整。
a_變焦速度選單.jpg

待機跟錄影可以是兩種不同的驅動速度:待機時可以調快方便進行構圖;錄影時則可以調慢,避免錄影時馬達運作速度過快而干擾到收音。
b_變焦速度調整.jpg

速度從最慢的 1 到最快的 8,段速 7 的運轉聲音已明顯降低,當段速低於 5,則不用擔心馬達運作會影響到現場收音。
c_變焦速度調整內容.jpg

以下是在安靜環境中,實際錄下段速 8 到段速 4 時的馬達運作聲



當變焦速度設為最慢的 1 時,從 16mm 到 35mm 的運作時間約 90 秒,相當的緩慢且穩定!


附上從 16mm 到 35mm 端,各級變焦速度相對的運作時間 (主機為 α7s III)
SELC1635G_test_report_Zoom.jpeg


#當自動對焦遇上電動變焦

要知道在市面上要找到一顆支援電動變焦的電影鏡頭,光是那顆外掛的伺服馬達的售價就相當可觀了,更別提還要有自動對焦的能力了。Sony 的 Cinema Lens 不但帶有電動變焦馬達,又能搭配機身進行快速的自動對焦,這兩者的結合就可以創造出許多運鏡的玩法。

像是變焦同時移動機身,就能讓主體大小不變,但因視角改變而改變景深壓縮感。由於需要移動機身,這時有自動對焦來幫忙可說大幅降低了拍攝這類畫面的難度。再加上 Sony 的 Real-time Eye AF 即時眼部追焦能力又十分強大!讓以人像為主題的 Dolly Zoom 畫面拍攝也變得十分容易執行。

(Dolly Zoom 測試)

ps : 強大的 Eye AF 眼部追焦,連 Mario 公仔都會跳出眼部 AF 的對焦框。

更棒的是在手機上安裝最新版的 Imaging Edge Mobile 這套 app,搭配 α7s III 就可以透過即時預覽的畫面進行遠端遙控變焦與對焦。不過要注意,因為螢幕觸控沒有力道控制,所以要先在 α7s III 的選單中將遙控變焦速度從「變量」改為「固定」,這樣在按下 APP 上的 W/T 時,就會用指定的速度穩定地進行變焦了。
a7s3 remote zoom speed setting_Snapseed.jpg


(Imaging Edge Mobile 遠端遙控測試)





【光學畫質表現】

看完機構設計,最後再回頭來檢視畫質表現。從規格及官方公布的 MTF 數據,幾乎可以斷定 SELC1635G 的光學特性與 G Master 系列的 SEL1635GM 流有相同的血脈。

#邊緣失光

16mm 端照片 (3:2)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4.jpeg

35mm 端照片 (3:2)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5.jpeg

不過電影鏡頭主要是拍攝 16:9 的影片為主。所以裁切掉天地後,邊緣失光的影響還會再降低一些。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6.jpeg


#邊角畫質、變形控制與紫邊現象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7.jpeg

對一顆電影鏡頭來說,拿解析度 6 千萬像素的 α7R IV 來檢視邊緣細節及色散,真的太嚴苛了。因為錄影的規格,即便是 8K 也才 3200 萬像素。更別提主流 4K 的 830 萬了。但就是要這樣嚴苛,才可以瞭解這顆鏡頭的極限!16mm 廣角端的變形控制很棒,建築物的線條保有該有的筆直。光圈全開 (T3.1) 時,畫面右側邊緣的細節保留也很優秀。最右邊建築物有出現些許的色散,但如果縮到 4K 影片的解析度,這個色散基本可以忽略。


【動態錄影表現】

除了光學表現外,對於一顆以拍攝動態為主的電影鏡頭,還有更嚴苛的測試等著它呢!!

就如前面所說,動態為主的鏡頭會更在乎畫面的連續性。所以電影鏡頭除了會用 T 值來確保進光量的一致性外,甚至會注意焦點轉換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過於明顯的呼吸現象,以及變焦過程中是否會有光軸偏移等細節。因為相較於靜態拍攝,錄影時這些「過程」都會被記錄下來!

#變焦時的光軸

在 Zoom In / Out 的過程中,光軸表現的十分穩定沒有偏移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8.jpeg

#焦點轉換時的呼吸現象

分別測試 16mm 端與 35mm 端的焦點轉換過程


16mm 的呼吸現象非常輕微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29.jpeg

35mm 端的呼吸現象相對比 16mm 端來得明顯一些些,但依舊十分理想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30.jpeg


【總結 SELC1635G 體驗心得】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31.jpeg

Sony 的 E-mount 從 2007 年推出至今,已經歷了超過 10 年以上的演進。從一開始的 APS-C 到 Full Frame 全片幅。從像素 14MP 到 60MP,機身超高的解析度對鏡頭光學品質的要求也來到了新的高度。如今,承襲這樣優異的光學素質,若再針對動態錄影的細節做最佳化,絕對有條件可以打造出優秀的電影鏡頭。最後,就讓我們快速回顧一下 SELC1635G 這顆 Cinema Lens 鏡頭的各項特點吧

#優點

等同 G Master 的光學:即便是 16mm 廣角端,中央到邊緣的成像都十分扎實,且在變形控制與紫邊抑制的表現上也都相當優異。另外針對動態錄影,其光軸穩定性與抑制呼吸效應的成效也相當傑出。

重新設計的三環配置:變焦環轉動的阻力適中且固定;T值光圈環的加入,讓曝光控制更為直覺準確。對焦環上與外部跟焦器相容的 0.8mm 標準齒輪孔,及加大轉動範圍到 140 度的設計,大大提升了手動對焦時的操作手感。

可拆卸式電動變焦馬達:不得不說在電影鏡頭的市場中,外掛的伺服推進馬達一直是很奢侈的選購品 (像是 Angenieux 的 Servo Unit 售價就高達 5,999 美金)。SELC1635G 附帶的這顆伺服馬達,不但推進速度穩定且安裝容易,完全不需要額外的連接線,就可以透過攝影機本體來驅動變焦與執行自動對焦,讓運鏡變得更靈活多變。當鏡頭需要更輕量或縮小體積時,還可以選擇將其移除。

從家用相機到專業電影機,採用一致的「One mount」理念。全新的 Cinema Lens 系列,讓追求頂級畫質與便捷操控的專業使用者有了新的選擇。安裝於像是 α7s III 小型機身上時,可以用鏡頭自帶的變焦桿。當裝載於專業的 FX9 電影機時,則又可以使用機身上的變焦推桿,如此完善的操作方式,相信對各位影像創作者而言都會有很棒的體驗。


#期待改進

由於對焦馬達可拆卸,若在安裝位置設計上能增加一個在側邊,就可避免裝在相機機身上時會影響到腳架底板的安裝問題 (*只要搭配 Cage 提籠墊高機身底部便可解決)


【4K HDR 測試影片預告】

SELC1635G 作為 Cinema Lens 的首款電影鏡頭,送來精研評測怎麼可能只有文章,更熱血的還在後頭呢!就讓我們一同引頸期盼 4K60P HDR 影片的上線吧~~~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32.jpeg

測試影片將會以 4K HDR 的方式釋出,敬請期待!
SELC1635G_HD.Club_test_report.033.jpeg


SELC1635G 建議售價:NT$ 179,980
官網連結 https://bit.ly/2VBEzc0








 樓主| 發表於 2020-12-8 15:39:36 | 顯示全部樓層
保留樓層 [上片用]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0-12-9 01:51:05 | 顯示全部樓層
好久沒這樣和論壇的高手們一起做這樣的集體評測了。
陸續會把這次拍攝的影片公開,部分拍攝的原始檔也會開放提供大家下載。
精彩可期。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釋出囉!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
風暴StormAudio 4.6r0韌體釋出囉! 新功能和增強功能 系統控
劇毒!DIVA EX-7/EX-mini賢昆仲相汝以沫Hi-End音響網路交換器體驗心得分享
劇毒!DIVA EX-7/EX-mini
劇毒!DIVA EX-7/EX-mini賢昆仲相汝以沫Hi-End音響網路交換器體
TechRadar器評:Paradigm Signature Sub 2  - 「史上最強大的主動式超低音揚聲器」
TechRadar器評:Paradigm
TechRadar器評:Paradigm Signature Sub 2 - 「史上最強大的主
hometheaterhifi.com器評 : StormAudio的ISP Core 16多聲道劇院處理前級與PA 16 MK十六聲道後級擴大機
hometheaterhifi.com器評
hometheaterhifi.com器評 : StormAudio的ISP Core 16多聲道劇院
打造家庭劇院高CP值首選 - ViewSonic X1000-4K+超短焦高階投影機
打造家庭劇院高CP值首選 -
ViewSonic X1000-4K+外觀設計、動態畫面以及音質表現影片請訂閱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