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回覆: 0
收起左側

[分享] MSI Prestige 16 AI+ Evo商務筆電開箱與AI應用實測

[複製連結]

發表於 昨天 10:52 PM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Youtube影片動態呈現機身外型、AI應用、架構效能,能更快速了解本文全貌:

AI PC這個名詞出現於2023年底,推出時定位在筆記型電腦市場,而2024開始算是AI PC元年,開始有品牌陸續推出相關的產品,經過這段時間的演進,第二代AI+定位的筆電內建更高算力的NPU。
一年多來有不少筆電型號標示AI或主打AI功能,先前分享AI PC筆電實測效能時,還記得下方有網友詢問AI可用於那些地方,最近花了不少時間做功課便誕生本篇文章。
本篇主角使用MSI所推出Prestige 16 AI+ Evo,定位為商務機種,搭載在輕薄筆電市場中標榜兼顧低耗電、高續航也擁有高效能的Intel Lunar Lake架構。
01.jpg

Prestige 16 AI+設計以商務簡約的灰色外觀為主,沒有花俏的燈號或配色。
機身以鎂鋁合金搭配防指紋處理,採用優化模具注射過程的ATT製成,達到無縫金屬機身並兼顧耐用與堅固的水準。
Computex 2025發表Mercedes-AMG Motorsport聯名款,外觀為銀色並導入最高NVIDIA RTX 5070 8GB laptop GPU,可讓3D效能有效提升。


B面採用16吋16:10 OLED鏡面螢幕、解析度3840 x 2400(UHD+)、100% DCI-P3色域、HDR 600;上方Webcam解析度為最高2592 x 1944,內建鏡頭蓋開關加強隱私,支援HDR、3DNR+與AI Noise Cancellation Pro降躁技術,讓視訊通話皆有高水準表現。


C面為白色背光鍵盤,鍵盤敲擊感略軟,附有Copilot+專屬按鍵;下方為使用時順暢且精準的6.8吋大型觸控板,左右手托處與A面同為金屬材質。
右上電源鍵有指紋辨識功能,視訊鏡頭支援Windows Hello登入,兩種配置提供商務筆電所需的加強機密功能,另外螢幕可翻開最高180度呈現平躺。


機身右側IO:Audio Combo Jack、SD Card Reader、RJ45。
內建Wi-Fi 7、藍芽5.4、4-Cell 99.9 Whrs,機身通過MIL-STD 810H美國軍規級標準測試,擁有一定水準以上的耐用度。
機身左側IO為Kensington Lock Slot與散熱孔。


機身後方左右兩側為散熱孔,IO左起HDMI 2.1(8K@60Hz / 4K@120Hz)、USB 3.2 Gen 2 Type-A、2 x Thunderbolt 4(w/ PD 3.0 Charging)。
USB配置放在機身後方,建議USB Type-A放在機身左右側,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D面上方大型散熱孔,隱約可以看到內部風扇,Prestige 16 AI+無獨顯版本為單風扇,內建NVIDIA GPU版本則為雙風扇設計。
內建2個M.2 PCIe Gen4 SSD插槽,提供未來儲存空間更大的擴充性。
整機尺寸358.4 x 254.4 x 16.85-18.95mm,因為同一款機身有內部硬體配置的不同,無獨顯版本有預留獨顯空間讓厚度略高;實測約1528克,比較雙A同樣16吋258V機種約1.46與1.5公斤,差異性不大。


專屬軟體MSI Center S,大部分功能都與AI相關。
主畫面中使用情境內開啟AI智慧引擎功能,進階設定的頁面下方有5種智慧模式,可依常用環境做調整。


AI專區中分為5個區域,有些是常見且會用到的功能。


進入AI智慧降噪功能頁面,分為自動音量平衡與麥克風噪音消除等細部設定。


各大品牌廠陸續將AI功能導入自家專屬軟體,依用途與技術會有所不同。
首先看到CyberLink訊連將多款軟體導入AI相關應用,威力導演365涵蓋AI影片畫質修復&音訊降噪、AI語音轉文字&文稿精剪、AI語音翻譯、AI虛擬主播、一鍵套用AI工具(影片、動畫、繪圖生成器與臉部、動態追蹤)。

這裡使用AI圖片轉影片的功能,有興趣的網可觀看開頭Youtube影片示範,其實看到影片第一秒當下心情是有些激動,想起2003年發表那篇大白熊生長記錄全台首測文章(Google還能搜尋到)。
礙於那些年錄影設備並不盛行,往後數年也不過是單眼慢慢開始普及帶著高畫質照片的年代,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緬懷已經當天使許久的狗狗,除了感動也有些感傷..
這是除了常見的文字問答或圖片生成之外,目前讓我覺得最感動的AI功能。
勾選使用AI生成音效,打勾時跳出相關說明,表示根據影片內容產生,但某些特定場景可能無法正確生成;生成後聲音是常見一般小型狗的叫聲,雲端資料庫模型對聲音種類還有優化空間,畢竟是少見的大型犬種。


看起來功能相當豐富,把近20年前的家裡大白熊照片透過GPU轉成影片,四次轉檔影片中生成式AI動作皆不同,而且神態相當逼真。


Promeo標榜電商和行銷必備的AI創意工作室,其中AI畫質修復大概是去年前就常見的功能,能提高相片解析度,去除模糊與修復細節。
下方圖片為AI Magic Designer透過NPU運算,AI協助生成視覺效果與撰寫的文案,強調能提供更快速並富創意的文案。
例如在家突然翻出一些沒在用的餐具,於是想透過社群平台直接送人,右上方可選擇使用NPU或GPU進行運算,透過左方輸入關鍵字與選擇色系去生成想要的模板,並可於內部做編輯,類似情境也能套用到其他行銷設計上做應用輔助。


文字也能使用AI Cowriter再做調整協助達到想要的效果。


快速挑選所呈現出來的成果,可依每個人喜好與需求再做文字或圖片模板調整。


接著是Microsoft在去年開發者大會推出Copilot+ PC概念,印象中約去年11月後透過Windows更新陸續導入AI新功能,近期明確規範硬體規格需要NPU算力需達40 TOPS以上、至少16GB記憶體與256GB SSD空間。
第1波體驗功能有小畫家內Cocreator、即時字幕、Windows工作室效果、相片中的重塑影像樣式,以及相片中的影像建立工具可使用。

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用過小畫家軟體,Intel Core Ultra 7 258V內建NPU擁有47 AI TOPS符合Copilot+規範,在更新Windows 11 24H2或更高版本會出現Cocreator功能。


藉由輸入的文字,盡量詳細的描述繪圖中想要的元素,呈現畫面會較接近想要的結果。
加上透過繪圖能產生出不同風格的作品,從畫布中簡單的線條塗鴉變成像模像樣的AI作品。


接著是與筆電鏡頭功能有關的Windows工作室效果。
自動構圖處理、眼神接觸、背景效果等三種功能,其中背景效能細分為標準背景模糊與人像背景柔焦,對視訊用途提供更便利的設定。


第2波體驗功能有按一下執行(預覽)、改良Windows Search,以及目前先開放給Snapdragon X系列筆電的Microsoft 相片中的超解析度,Intel與AMD平台預計在2025中旬開始。

DigiME是一款MSI與Red Pill Lab共同開發的AI串流與動作捕捉軟體。
安裝後開啟選擇想要的頭像與空間,除了內建的虛擬角色外,也可以捏製想要的虛擬角色,另外可透過攝影機功能直接拍攝2D照片,透過AI推論產生自己外貌的3D虛擬角色。


高級設定裡AI推理裝置有Intel AI Boost (NPU)與內顯Arc 140V 16GB (GPU)可以選擇。
透過攝影機讓直播者身體與頭部動作與虛擬角色同步,其中手部動作更為豐富,透過高級手部追蹤選項加強。


支援多種串流直播或通訊平台,如Twitch、YouTube、Google Meet、Zoom、Teams等平台,照片中為Teams視訊時畫面。
軟體包含3D影像渲染與AI模型推論,其中GPU負責3D虛擬場景,AI模型可用上設選擇GPU或NPU推論。
照片中為頭往上抬與說話透過虛擬角色呈現。


硬體最佳配置建議搭載NVIDIA RTX 2060等級以上GPU搭配Intel NPU做AI加速,標榜能讓虛擬角色的FPS加倍,並降低75%的GPU負載與讓CPU使用量維持在20%以下,對於串流與遊戲提供更順暢且有效率的體驗。
若用沒有獨顯的筆電,例如這款Intel 258V內建140V也可以使用,FPS雖沒有搭載NVIDIA GPU筆電高,但內顯GPU與NPU相互搭配執行使用起來也有不錯的順暢度。


以上AI圖片轉影片使用GPU,其他皆使用NPU,一開始發展NPU主要目的為低功耗更節能與降低GPU或CPU的運作負載率。
Intel在Lunar Lake架構將記憶體採用32GB(雙排) LPDDR5X DRAM整合至封裝中,內建Arc 140V GPU共用記憶體容量達16GB,對AI應用相當有助益。
例如Whisper軟體能將錄音轉成文字相當方便,辨識度也算蠻高的,朋友提過使用RTX 40系列8GB獨顯筆電與258V內顯140V 16GB來跑這個軟體,反而是16GB內顯的140V處理速度較快,此時就顯示AI普遍認知GPU需要更高的記憶體容量會更好的觀念。

AI推論效能測試
Geekbench AI Score:
GPU => Single Precision 10246 / Half Precision 22989 / Quantized 26496


NPU => Single Precision 3136 / Half Precision 24724 / Quantized 38509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Intel OpenVINO – NPU (Intel AI Boost) – Integer = > 1739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table Diffusion 1.5 (INT8) – NPU (Intel AI Boost) => 3140


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Intel OpenVINO – Intel Arc Graphics – All => 963 / 786 / 741 / 691


Intel 258V採用NPU 4.0,比起先前3.0提升生成式AI速度約達4倍,擁有47 AI TOPS,GPU內顯Xe2為XMX AI引擎能達到64 AI TOPS。
CPU+GPU+NPU最高能達到119 AI TOPS,對於AI應用於文字、圖片生成、照片分類等一般日常的應用會有相當的助益,同時符合Copilot+ PC規範提供更多類型的AI體驗。

本篇想分享先前沒比較的部分,也就是接電源與使用電池(後方括號)的效能,Center S使用情境設定極致效能與Windows11電源模式為平衡。
CPUZ 2.15.0:
單線執行緒 => 756.5 (700.8=>92.6%);
8C8T多工執行緒 => 5057(4751.2=>93.9%);
CINEBENCH R23:
CPU (Multi Core) => 11144 (10509=>94.3%)pts;
CPU (Single Core) => 1784 (1526=>85.5%)pts;
x264 FHD Benchmark 1.0.1 => 60.6 (58.6=>96.6%)


Geekbench 6:
Single-Core Score => 2688 (2308=>85.8%);
Multi-Core Score => 10928 (9972=>91.2%)


CrossMark:
總分1863 (1503=>80.6%) /生產力1693 (1383=>81.6%) /創造力2196 (1756=>79.9%) /反應1516 (1212=>79.9%)


PCMARK 10 => 6540 (5677=>86.8%)
Essentials 8679 (7041=>81.1%);Productivity 8738 (8101=>92.7%);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10009 (8707=>86.9%)


先前分享過同樣搭載Intel Core Ultra 7 258V的筆電與電競掌機實測文,加上網路上不少媒體對於Lunar Lake架構多數都有著不錯的評價。
以上測試得出只用電池的環境最低還能發揮約80%以上的效能,最高可以發揮到96%以上的效能,比起以往輕薄筆電的架構有明顯進步。
另外,標榜對比上一代Core Ultra在CPU效能約+20%、GPU約+50%與NPU約高3.5倍以上的效能,加上使用TSMC 3nm目前最先進製程讓能耗比大幅提升。

SPECworkstation最新版本4.0加入AI/ML測試項目。
此工作站測試軟體涵蓋範圍相當廣泛,是一款項目五花八門,同時可測穩定度的專業軟體,缺點是全部項目跑完測試會依硬體效能不同,可能需要耗費數個小時。


接著是3D效能表現,GPU採用Arc Graphics 140V,搭載8個Xe-core,最大動態頻率1.95GHz,GPU驅動使用32.0.101.6881。
FINAL FANTASY XIV:Dawntrail;
1920 X 1080 HIGH開啟FSR – 7493 (7463=>99.5%)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畫質設定Medium –
1080p XeSS開啟Performance => Average 66.02 (64.42=>97.5%) FPS。


Monster Hunter Wilds 魔物獵人 荒野,品質設定為最低 –
1920 x 1080 FSR極高效能+畫格生成 => 平均幀數51.67 (50.54=>97.8%)FPS,分數8980 (8546=>95.1%)


F1 24支援最新XeSS 2,1920 x 1200將Detail Preset設定High:
XeSS Ultra Performance、XeSS FG on => Total Frames 6557 (6497=>99%)、Minimum FPS 96 (96)、Average FPS 110 (109)、Maximum FPS 117 (115)。


Diablo IV 暗黑破壞神IV,XeSS開啟超高效能與畫格生成 –
1920 x 1200品質設定為低=> 127 (127=>100%) FPS;


1920 x 1200品質設定為中=> 106 (104=>98%) FPS


雖然定位為商務機種,不過GPU效能與可用記憶體容量對於薄型筆電在AI應用也相當重要。
以往筆電內顯在720p有較為堪用的3D效能,而258V導入Intel Arc 140V GPU,效能提升後對於1080p應用度更廣泛。
若遊戲內能開啟XeSS功能會有更高的幀數表現,若沒有也能嘗試看看有無TSR或FSR等技術多加利用。
以上遊戲測試對於中高階3D需求的遊戲在特效中等有機會達到60-70以上的幀數;F1 24上市便支援XeSS 2、暗黑破壞神IV近期更新也支援XeSS 2畫格生成提升約20%以上的幀數,甚至於高階3D需求以上的遊戲,像是物獵人-荒野,也能有平均50以上的幀數表現。

燒機溫度測試:
室內溫度約28度,Arc 140V GPU進行FurMark 1080p全速燒機:
即時68度、瞬間最高71度。


258V運作AIDA64 Stress CPU、FPU全速時:
CoreTemp顯示CPU核心溫度約71~79度,瞬間最高80~87度。


室溫28度AIDA64運行CPU全速模式,C面外殼最高溫度出現在鍵盤中心,溫度約46.9度,變壓器約42.3度,觸控板右方區域約31.4度。


此時風扇轉速約4615轉,噪音約49.8dB,略偏中高頻但音量不高,還算可接受範圍。


續航力測試:Center S使用情境設定極致效能與Windows11電源模式為平衡:
螢幕亮度30%、音量10%、關閉燈效、全程開啟Wi-Fi與藍芽搭配UL Procyon Battery Life進行測試。
Office Productivity(電量100%):16h 1min;


Video Playback(電量100%):17h 22min;


Idle:1小時耗電量5%,通常電池電量降到5%以下會自動關機,扣掉的話推估會有19個小時;另外30%以下會進入節能模式,實際測試應該會有20個小時以上的待機續航力。


續航力如果用更低耗電的設定,例如電源選項改省電、使用情境改節能靜音、降低亮度、關閉Wi-Fi與藍芽,都能追求更久的續航力表現,不過以上設定較符合個人慣用的環境。

本篇MSI Prestige 16 AI+ Evo實測效能與數據表格:


AI主要分為連網大模型運算的雲端運算,與減少連網的本機、地端、邊緣運算等等,而後者隱私性較高,不過礙於硬體規格與資料庫沒有雲端那麼大規模,能進行AI運用資源沒有那樣龐大,但伴隨著未來硬體提升與軟體優化,邊緣運算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相較常見的AI在文字與圖片生成的用途,目前在軟體應用層面也較以往更為廣泛一些,對於有相關需求且會使用合適軟體的人來說,AI能達到快速並方便的簡化多種任務要求,希望未來應用層面可以越來越多樣。


Intel Lunar Lake架構採用TSMC 3nm先進製程對溫度與功耗都有出色的表現之外,就算沒有外接電源使也能擁發揮比以往更高%的效能,內建GPU 3D效能比起上一代更進步,另外NPU效能提升3.5倍以上,在網路上Windows行動裝置的評價多半比AMD或高通平台的同期筆電還要好。

Prestige 16 AI+ Evo定位為商務筆電,金屬機身並通過軍規認證,內建高效能Core Ultra 7 258V與擁有高續航力,4K OLED高畫質面板、指紋辨識、高水準視訊鏡頭與麥克風,兼顧商務運用設計與AI相關應用軟體,若螢幕能推出霧面或鏡面觸控的版本會有更多的選擇性。
雖然因內部機構多樣化的硬體配置,而讓無獨顯版本沒有達到目前16吋最薄的水準,不過內部較大空間搭載最大電池容量99.9 Whrs與2個M.2擴充槽算是提升續航力與擴充性,這部分的取捨就看個人喜好。
以上是windwithme風對於MSI Prestige 16 AI+ Evo評測與AI應用分享,希望能提供給近期有興趣的網友做為參考,我們下篇文章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進駐!成就5.4.4.7精準美聲客廳沉浸系統之巔
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
Storm Audio風暴EVO AoIP進駐!成就5.4.4.7精準美聲客廳沉浸系統
史詩級 Barefoot Atmos 錄音室巡禮|Butch Vig 導覽專訪
史詩級 Barefoot Atmos 錄
史詩級 Barefoot Atmos 錄音室巡禮|Butch Vig 導覽專訪 如果
MillSounds 沉浸式體驗:Barefoot LFE-15
MillSounds 沉浸式體驗:B
MillSounds 沉浸式體驗:Barefoot LFE-15 Barefoot LFE-15:極
經典影音測試片《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
經典影音測試片《芙莉歐莎
對中生代的影音玩家來說,2015 年上映的《瘋狂麥斯:憤怒道》,
BOE、洲明、青松、飛利浦、海信、TCL、兆馳等20+企業MLED、投影、商顯新品齊聚美國的Infocomm展會
BOE、洲明、青松、飛利浦
BOE、洲明、青松、飛利浦、海信、TCL、兆馳等20+企業MLED、投影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