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间有根很高的导管 精心设计了后导管,让高音单元有更佳的低频延伸,保证了绝佳的中高频融合。所以,这支导管高音单元和另外那四个单元并不一样——这个高音单元负责中高频声音的回放,而其他四个高音单元播放3kHz以上的高音。  用高音单元来重现中高音,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中高频的声音清晰度,以及高频的厚度。这便是鬼才Ken Kreisel一直以来的做法。  K700的低音单元 中低音单元中使用了"对称式低失真磁路系统",磁路中采用了优化的低碳T铁, 具有极低失真的特性。 而K700的分频器,才是真的不好拍,我把相机的广角镜头伸到卸下单元的洞里给大家带来了下面的照片。  只能看到一个线圈,这是分频器很小一部分  很明显K500,K700pro和K700是同样的PCB板,不同的元件和调法 从做工和用料上来看,这比我两年前在发布会上悄悄拆掉的工程样品,明显好得多。 我当时曾经问过Ken本人,为什么K700没有用铷磁,而Q125所有单元都是铷磁。  两年前的CIT KK首发会上 Ken当时说: "K系列实际上就是Studio系列,是S150的增强和延续。它有更大的箱体,所以不用铷磁也没问题。而Q125不用铷磁的话,是没有办法做到那么小的。用不用铷磁是由箱体大小决定,并不是产品性能。" 虽然我当时什么也没说,但我心里面想的是K系列肯定缩水了,铷磁肯定更贵。而且K系列单元从外观上看和Q125差不多呀。 但这一次拆解,让我明白了Ken Kreisel先生没有瞎说。  注意看Q125上盖着的,就是KK的高音单元  K700的高音单元,很明显是放不进Q125的机箱的  Q125的高音单元背后是这样,使用铷磁后,磁体很小 接下来,我把K700的低音单元,放在了Q125上面,大家看下面这张图。  而大家再看一下K700低音单元背后有多大 而Q125拆开是这样。  Q125由于太小了,把分频器都拆成两块才能安装  Q125低音单元的磁体大小  左Q125,右K700 其实两者深度差不多,主要是Q125太瘦了。对于想把音箱卖进客厅和游戏室的Ken老先生来讲,他说做这么小体现了他的技术,并且这样也更好摆放音箱。 很多人觉得Q125比K700要好看一些,我最初看到的音箱是K700 PRO,反装的低音单元让我觉得他丑到爆。 但几年后,Q125钢琴漆上的全是指纹,同时K700每天看居然也看习惯了。这让我觉得新KK好像还更好看一点。对于直男审美来讲,K700系列和K500还真有不少直男喜欢。 而对于太太团来讲,她们认为这两者都是丑得出奇……  左Q125,右K700 但有一点,如果盖上面网,我是觉得Q125比K700好看。金属网罩确实有更好的质感和设计感。  Q125的网罩靠吸力固定,确实也炫酷一点 关于产品的拆解以及硬件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是试用时间。 K700与Q125对比试听环节其实在这次搭家庭影院平台之前,我在之前乐圣送测的Hi-Fi功放上就试过两对箱子的声音。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Q125的解析力和分离度,并且由于Q125频响是做了80Hz切频,它本身低频就要少一些,所以试用之前我主观的认为Q125的中高频清晰度肯定好过低频频响可以下到60Hz的K700,因为低频少一点,高音一般会更突出。 当时试听的音乐是我从小听到大的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这个70后80后都太熟悉了。 可当音乐一响起,清脆的三角铁一响,K700明显更清晰的声音让我一下子就意料到Q125这下是跪了……K700播放的张学友,声音更有情感,声音分离度更高,同时人声细节也更多。 而这一次家庭影院试用,才是新老KK体验的重点。 我用他们分别组建两套5.1,前三便是Q125和K700两套,环绕是Q125TFX,低音炮是STARKE SUB45,功放是马兰士SR7013。  Q125前三  中置放在架子上也会有一个仰角,这点比较好 对于Q125,我实在是太熟悉了。我会选用它作为评测平台是因为,你不管用多便宜,推力多小的功放去推它,它的声音高中低频都是平衡的。 你只要不去瞎搞线材和环境,你永远不可能在Q125上听到不饱满的人声。 在上次K700发布会上,我问过Ken,为什么Q125用便宜的AV功放也能出来平衡的声音? Ken说因为他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采用特别贵和特别难驱动的单元。Ken是希望KK的箱子用什么功放去推,声音都较为准确。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钱买很贵的功放。  K700 之前乐圣的Hi-Fi功放对于这两套KK来讲,肯定是够力的。而马兰士SR7013在日系AV功放中属于中档推力产品,推Q125没啥问题。不过我没想到推低音单元多一个,高音单元多一个的K700,也没有什么问题。 试听还是以各种立体声音乐开始,男声、女声、钢琴、小提琴、爵士、摇滚、流行,古典我轮着听了一大圈。试听模式当然是2.1,80Hz分频。 结果和上一次在Hi-Fi功放上听这两套音箱的结果是一样的。具体的曲目听感我不描述,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评测视频,里面讲得比较详细。 但结论有三点: 1、一听这两支明显就是Ken Kreisel的音箱,声音准确,声音定位精准,两对箱子音色是完完全全一致。 2、K700在声音分离度、解析力、高频延伸、中低频饱满度和声场上都比Q125要明显好。 3、K700的声音比Q125更有情感和感染力。  听下来总感觉Q125相对于K700差点清晰度,但由于Q125和K700的声音确实是太像了,以致于我考虑是不是因为Q125用了好几年,接线柱有氧化造成了这种区别。 于是我又去买了触点清晰剂,对Q125做了一下清洁和保养,再听。 结果还是一样,看来这确实是两代产品的性能区别。  而接下来的多声道环节,音乐和演唱会我挑着片段看了不少。 多声道K700和Q125的差别,类型差不多,但程度有区别。啥意思? 举个例子,两声道人声K700听起来厚一点点,而多声道中电影对白便是厚两点点,同时轻重感还更强烈。 拿《模拟游戏》开篇卷福的旁白来讲,Q125声音听起来厚润松驰,而K700听起来便是不仅仅是厚润,并且同时有松有紧。有些地方你还会感觉到人声往你脸上蹭,这种感觉电影院的纸盆号角是很容易搞出来的。 就这片,我让来我家里玩两位前同事听了一下。他们并不是音响发烧友,之前主要是做电脑评测。他们认为K700更有电影院的感觉,容易让人进入情节。 其实他们讲到点上了!K700相对于Q125,有更好的声音清晰度、解析力、密度和微动态。简单的讲,就是K700相对于Q125能提供更大的信息量。 所以,K700能提供比Q125更完整的声音,声音信息越完整,声音的情感就会表达得更到位。  Ken Kreisel音乐影院 2000年初,MK S150曾经被认为是真正的家庭影院音箱,因为只重放80Hz以上的设计以及偏硬的声音让大家觉得它就只适合看电影,最好还是贼刺激那种。 但大家注意看KK的宣传口号变成了Music Cinema——音乐影院。 国旗版的S150也没少被人攻击中高频薄脆硬,而Q125的声音相对于S150是明显作了修正。 S150高级玩家必须用很大力的功放和很贵的线材才能得到耐听的高音。 相对于S150,Q125高音天生就更耐听,对白也更厚润。 而K700在Q12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音质也提升了音乐性。 不管是以前打枪打炮打拳,还是演唱会和文艺片,K700都比前辈们播放得更好。 接下来,我来讲讲K700的背板上的小机关。  K700的独立的双线分音模式 Kreisel扬声器具有相同的可切换垂直方向功能(VERTICAL DIRECTIVITY),可控制垂直扩散角度,以最小化天花板和地板,以及扬声器下方和上方的其他房间物体的反射。  这功能很明显是给那些空间非常小的录音室以及视听室准备的,它可以有效减少天花板和地面对声音的反射。 NARROW模式具有最窄的垂直指向。WIDE模式仍然具有一些垂直指向,但允许扬声器覆盖更宽的垂直区域。  而如果用K700横放当中置,那么就必须要把这一功能设在“宽”。至于原因,看上图。 最后我给大家看看K700和Q125在非消声室的近场频响数据。由于不是消声室,环境影响比较大,所以只作为一个参考,所以我们只看正负5DB。  蓝色是K700,黑色是Q125 如果看正负5DB,K700的频响基本上是50Hz到20kHz(我的测试工具上限就在20kHZ)。而Q125也是妥妥的80Hz~20kHz。 低频部分K700是没有悬念的比Q125更强,而中频两者非常相似。 但高频就比较有意思了,Q125看起来比K700还更平滑,同时能量还高一点。 实际的听感却是相反——K700的高频更明亮,而且更顺滑,穿透力也更好。 我改变了麦克风到音箱的距离多测了几次后,找到了答案——如果测试麦克风放得更近,K700高音还会出现更利害的狗牙状频响,但放得越远,高频频响越平直,同时能量也高过Q125。  原因很简单,K700高音是一字排开,靠太近只能测到一支高音单元的频响和两支高音单元的离轴响应。高音的声波将相互干涉很严重,所以测得高频能量低,同时频响狗牙状。 而Q125高音是放在一起的,测近场麦克风离四个高音单元的距离也更相似。 同时,听感上也证明了频响曲线证明不了的问题——K700的高频失真是低于Q125的,单元更好优势在呀。 写在最后最后我要讲一下这两款产品的价格和市场定位。  K700 K700定价是15500元,实际成交价应该会比这个低一点点。 而Q125当初上市价格是16000元,但由于体积小,定价虚高,最终销售惨淡。 后来KK中国代理更换,老代理清货的时候,Q125市场终端到手价格8500元。  Q125 不得不说,K700和Q125的性能差距,和他们的价格差基本上算是理性的。 Q125的直接竞争对手,应该是K系列的K500。  K500 K500的低音单元只有4英寸,但箱体更大,低音单元比Q125还多一个。虽然我没有同场对比,但可以预见的是K500的声音清晰度、声音分离度是肯定高过Q125的。因为分频器和单元材料,K500和K700是一样的。 但K500和Q125的对白谁更厚润?这就不得而知了,Q125有比K500更大的5.25英寸的低音单元。 8500元定位的K500是否会对成交价8500元的Q125造成压力呢? 答案是完全不会!因为Q125已经全部卖光了,Ken Kreisel说地球上已经没有了全新的Q125。 那么Q125的用户有没有必要去升级到K700呢? 我认为是没啥必要!因为Q125和K700声音太相似了,举个有趣的例子。Q125的声音和K700听感上的差异,就像150度的近视眼,戴不戴眼镜的视力差别。 K700和Q125的重现的声音差别并不是有和无,而是做得好和做得更好的差别。 如果Q125我打80分,那么K700确实可以打90分。 但如果对于Q125的用户升级,80分升级到90分我认为意思不大。而升级到100分的K700 Pro才是理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