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的ATC朝聆聽位置Toe-in,背離前牆約3米,也就是說理論上因為SBIR,大約在30hz左右會有一個頻段凹陷,因為分頻點,總編也在系統中加入超低音讓系統達成更完整的頻段表現。身為浸淫於數位聲學調整,習慣套用各種系統發聲目標曲線的多聲道玩家,忍不住問總編:「請問在聆聽位置系統發聲的頻率響應為何?」總編好像早有準備,立刻要展示手機裡的量測圖,回答:「低頻在35hz開始緩降,但35hz以上基本上蠻平整的。」不愧是與時俱進的劉總編!隨後又是一堂「量測曲線」和「等響度曲線」(微笑曲線)的理論與實務,class in session!再上一堂課!
而最讓我驚訝的,誠實說是因為劉總編每每以他的兩聲道系統來檢視多聲道音樂,我想了解到底他的「參考值」究竟聽起來如何。我點了沙丘二點的「Beginnings Are Such Delicate Times」。總編一開始播,我聽得目瞪口呆 - 一開始的鼓紮實有力完整表現沒話說,但是總編的兩聲道,竟然能讓這首貫穿全曲的「沙子」從前方右上角開始洩入前方場景,在眼前從右到左像海浪一半上下波動流到左側聆聽位置旁邊,接下來「沙子」往聆聽者頭頂上方流動,在頭上繞一圈之後再往右側前方流去;同時,在正前方的管樂吹奏持續。也就是說,在現場聽起來,即使只有一對喇叭,音場卻能像Atmos Music全景聲音樂般分出上下層,樂音在上下層之間流動,不同樂器還同時可以各自存在於不同的空間,並彼此回應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