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液晶顯示器是目前最受歡迎的顯示產品之一,尤其是其中19寸款,由於價格便宜,顯示面積大,深受家庭用戶的喜愛。
不過,有些朋友購買了19寸液晶顯示器後,發現畫面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顆粒感(或稱為網格感),給人的心理感覺很奇怪,難道是顯示器本身有問題了?還是自己的心理作用?為啥以前用CRT就沒有感覺出來呢?
19液晶畫面有顆粒感?
其實這個問題很普遍,不少剛用19寸液晶顯示器的朋友都遇到過這個現象,在愛好者中,這種情況被議論的很多,下面讓我們來看看:
樓主:19'液晶顯示器雖然點距很小,0.294mm,但顆粒感明顯,有粗糙感而17'CRT在即使在800X600的較低分辨率下,顆粒感也沒有,也就是膠卷感較好
回复1:原理上LCD就會一顆一顆的........無所謂拉...大勢所趨拉
回复2:習慣就好.什麼事情都有個過程.
回复3:液晶就是靠那1顆顆的液晶來顯示色彩…… 當然會或多或少有顆粒感……
回复4:要不怎麼叫數字顯示設備,都這樣,數碼味
回复5:我用的是17寸的,看不出什麼顆粒,倒是19寸的一看就很明顯
回复6:暈了,19的是垃圾啊。點距超大啊。 17的就好多了。 20的話,就更細了。
那麼,這種現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能否克服?還是讓小編給您解釋一下吧!
■屏幕門現象揭秘
其實,這種顯示器網格現象,在愛好者中間有一個專有叫法:“屏幕門”(screen door)或成為“光線門”。
LCD畫面是透射型成像原理,液晶本身並不發光,所有光線來源於液晶板後面的光源,液晶分子有能讓光線改變原來的方向的奇特功能,光線透過時可以經由液晶層控制光線的強弱。由於液晶本身沒有色彩,所以人們在液晶射出的方向增加了一層彩色濾光膜,薄膜上有很多紅、綠、藍三原色像素。光線受液晶分子的控制,透過每個像素的光線強度也不同,三原色通過混合才得到我們所需要的色彩。
由於每個像素之間的隔離層總有一定寬度,因此如果把液晶顯示器放大的話,能清晰的看見一個一個的像素格。對液晶顯示器來說,單一的像素格不容易觀察,但許多這種像素格疊加後,在某些特定的光線條件下,就容易被人眼察覺。這種被察覺出來的像素,在普通消費者看來就認為顯示器具有顆粒感。
彩色濾光膜示意圖,像素的形狀很清楚
19寸液晶顯示器的像素格之間的距離(即點距)是0.297mm,比較容易被人眼察覺。而17寸液晶顯示器的點距是0.264,像素比19寸小的多,因此很少有人抱怨顆粒感。儘管沒有實際數據,但我們姑且可以認為,像素之間的點距在0.264或以下的大小,人眼就不容易察覺了。
不光是液晶顯示器,採用類似原理的顯示設備等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尤其是液晶投影儀更為明顯。此外,部分CRT顯示器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尤其是目前普通的純平顯像管這個問題比過去廣泛採用的瓏管更為嚴重。
■如何消除屏幕門?
明白了原理後,我們該如何去避免屏幕門效應呢?
對液晶顯示器來說,如果你對網格化很在意的話,可以購買17寸或20寸以上液晶顯示器,這樣能大大減輕屏幕門效應。
如果你已經購買了19寸或15寸液晶顯示器(兩者的點距接近,屏幕門效應都較為明顯),則應該從心裡去適應。小編家裡用15寸液晶,單位用19寸液晶,使用中絲毫沒有感到任何的不適,估計是長時間使用後完全習慣了。
最後,有朋友反映部分高端品牌的液晶顯示器,面板像素結構為長條形狀,不存在屏幕門效應。小編認為這種說法根據不足,如果液晶顯示器原理沒有革命性改進,屏幕門效應就不會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