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各家標準團體都在積極趕上產業界瘋3D的腳步,例如消費性電子產業協會(CEA)已經著手為主動式快門3D眼鏡訂定紅外線信令標準,不過在第一批產品出貨以前恐怕難以完成;RealD的Greer則表示,該公司並沒有參與以上工作。
目前在歐洲進行的數位視訊廣播研究專案(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Project)才剛剛展開,準備為立體3D電視訂定標準;該專案的第一場DVB小組會議將在1月26日舉行,將討論一系列有關該技術的市場需求。
BskyB資深技術人員David Daniels則表示,還有另一個小組將同時針對技術方面的需求進行討論,包括視訊源規格、透過HDMI傳遞訊號,以及MVC等編解碼規格;此外DVB小組會議也將探討該如何在3D電視上顯示2D圖形與字幕。
Sony的Hays表示,在眾多展示3D電視產品的廠商中,有人就能把功能表所顯示的內容做得非常雅致,但有的卻讓人看了頭痛。而因此有部份廠商將目前2D與3D畫面缺乏轉換介面的狀況,視為一個商機。
一位來自Motorola機上盒業務部門的代表指出,該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專利技術,能解決3D電視字幕的問題;而立體3D攝影機廠商3ality Digital Systems則表示,目前該公司正在與一家新創公司合作,開發3D導航軟體。
另一個熱門的技術是即時性的2D/3D畫面轉換,包括Toshiba、Samsung等廠商都表示,在一開始3D內容有限的情況下,他們的3D電視產品將提供上述的特別功能;兩家公司也都聲稱自家產品將採用具備獨特演算法的專利處理器。
目前Toshiba所採用的是與IBM共同研發的8核心Cell處理器,該公司強調其所謂的轉換畫面是提供有限的立體3D內容,也就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於螢幕後提供少許畫面深度,但在螢幕之前則不會有深度效果。
不過立體動畫師與其他競爭電視廠商則對該技術提出抨擊;「我們也考慮過2D與3D畫面的轉換,但一旦你看過實際的3D內容,就會很容易發現轉換後的視訊畫面分解之處,因此我們決定堅持以3D型態製作內容的原則。」LG.的Nandhakumar表示。
「這是個非常非常困難的工作,而且我沒看過效果好的(2D轉3D)版本;」人稱“3D隊長(Captain 3-D)的夢工廠Phil McNally表示:「是不是有足夠的資訊讓電腦判別畫面是在螢幕前方或後方,也是個問題。」
3ality執行長Steve Schklair目前正在開發一項立體3D畫面擷取服務,並表示該技術已經在一場足球賽上進行過試驗,轉換後的視訊則是顯示在體育場的大螢幕上,不過效果並不好:「才3分鐘不到現場觀眾就噓聲大作,當效果關閉,全場觀眾喝采。」
「這實在是需要藝術家之手才能完成的工作;」Sony的Hays表示:「我知道每個人都想要在3D風潮中嶄露頭角,但仍有一些人會失敗。」
未知的3D藝術與科學
在立體3D領域,內容製作公司與廣播業者各有在藝術方面的挑戰;「當你一大早醒來睜開眼就會看到3D,但在現實世界並沒有剪接、淡出(dissolves)或是特寫等效果,因此我們需要一種語言來處理這些;」Hays強調,包括Steven Spielberg與Peter Jackson等大導也還在學習。
Sony成立了一個專責機構研究3D內容製作技術,Hays表示:「目前在3D領域還沒有太多具備足夠知識的專業人士,我們希望能夠很快改變這樣的情況。」
Electronic Arts的資深藝術總監Habib Zargarpour則表示,該公司正在製作3D版本的《極速快感(Need for Speed)》遊戲;Nvidia在三年前就於學術會議上展示過該款遊戲的自動轉換版本,但效果不佳。他指出:「我們用了不少障眼法,但往往突然就會遇到窘境。」
3ality的立體動畫師Ted Kenney則表示,立體3D內容需要以必目前的體育節目更簡約的方式來製作:「通常一場美式足球賽會配備27部攝影機來造勢,不過3D電視是要讓現場氣勢展現在畫面上,因此我認為需要放慢剪接的速度。」
Kenney認為,3D攝影機的使用技巧需要經驗累積的培養;因此攝影師應該整個球季都坐在同一個位置上攝取鏡頭:「現在Fox與ESPN頻道用了太多繪圖效果以及太多鏡頭。」ETC的Lelyveld則認為,將會有全新一代的3D攝影師學習如何進行立體影像的拍攝。
「有一天這將像現今的電影藝術,成為一個獨立的學門;」Lelyveld也希望,能夠有以公共衛生角度出發的研究,探討觀看立體3D畫面對民眾的視力究竟會不會有影響:「目前這些討論都只是研討會上的話題,而且也沒有實際證據。」
Lelyveld並指出,全球可能有4%左右的人是無法看到3D效果的,而有不少批評3D視訊風潮的部落客,也被證實是因為他們不能看到3D視訊效果。
到了明年的CES就可知道,產業界一窩蜂的3D電視究竟是不是能夠成功,而在今年可以確定的是,各家廠商已經投入3D這條路,儘管包括晶片製造商、系統廠商、廣播網路與內容製作廠商都面臨巨大挑戰,他們仍滿懷希望。
(參考原文:3-D TV: The EE Times guide to the shifting landscape,by Rick Merritt, —Junko Yoshida contributed to this repo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