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5-8-24 06:05:36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
--------------------------------------------------------------------------------
原發表者是 林宗毅
H79 接收 48Hz 訊號,我在 AVS forum 上看到有人如此做,沒想到 Peter 兄也成功了。 我還聽說有人以 1080p 48 Hz 給 H57成功的!
一般投影機都是以 60Hz 重現畫面,對於 24 Frame的電影訊源而言,會有3-2 repeat 的 judder產生,也就是畫面再鏡頭水平移動的時候會不順,這時只有以 48 Hz 2-2 repeat or 72 Hz 3-3 repeat 才會 perfect。 一般DVD/D-VHS都沒有辦法輸出 48/72Hz, 只有 HTPC 有能力,難怪會有打死不退的HTPC迷!
--------------------------------------------------------------------------------
Dear Lin,
兩年前(Good old days~), 因為 V880 有 Custom resolution 的功能,
我就在 CRT 上玩 71.928Hz 輸入的 3:3 pulldown for Film-based DVD;
可是, z1 的 2:2 pulldown @47.952Hz 卻是個災難, 原因在 Z1 把所有輸入的訊號都 Convert 回 60Hz, 結果就是, Tearing(破圖) and Juddering(當鏡頭與被攝物體有相對速度時的忽快忽慢動作), Z1 把 48Hz 輸入訊號 Repeat frame 成 60Hz, 也把 72Hz 輸入訊號 Drop frame 成 60Hz.
時至去年, 蒙仙蹤飄渺的 彭教主開光, 步入 HTPC; 記得 教主在神龍擺尾的最後幾次發言中提到 ReClock, 基於思念之情(很肉麻吧!), 自然就依圖索驥的 Search 啦, 結果:
http://reclock.free.fr/bb/viewforum...276dccc3d9c81d7
因為個人對 Motion artifact 很感冒, 在玩了半年的 CRT 3:3 pulldown with ReClock 後, 就鐵了心打定主意"下一部 Projector 一定要能 Natively 24Hz, 48Hz or 72Hz 的功能". 所以才會在半年前有下面這篇發言:
=========== Copied from previous post ============
想要找 Judder free, Tearing free 的機器;
因為大部分的片子都是 24(23.976)Hz,
要能達到流暢性 (Fluidity), 最好是以 24Hz 或者其整數倍產生訊號
i.e., 24Hz, 48Hz, 72Hz,.......etc.
接著, 投影機再以上述的頻率工作.
然而, 要找可以 Native 24Hz 工作的投影機是很困難的!
(即使有些機器宣稱可以接受 1080p/24FPS, 但是也不保證
真的以 24FPS 或其整數倍工作, 可能還是 2:3 pulldown 成 60Hz.
這也正是 Judder 的主要原兇)
所以, 想找 48Hz (已經有很多機器可 native 50Hz, 48Hz 只差 4%) 的機器;
至於, native 72Hz 應該會更困難, 畢竟大部分的機器都是在 60Hz 上下.
也就是, 可以在 48Hz Vertical Frequency 輸入訊號下,
能夠 NATIVELY 48Hz Refresh rate 顯示畫面的 LCD projector;
720p 下的 H/F 就是 ˋ48Hz x 750 = 36KHz.
(聽說, Panasonic AE700 辦得到, 以 Entry level 的機器來講
誠屬難能可貴, Panasonic 有先見之明∼)
在 DLP 方面, 因為有色輪, 要求在 48Hz V/F 工作是不可能的;
只能要求 48Hz 的整數倍:
四倍數的 576p dmd,
C/W 7200rpm = 120rps = 240 RGB cycles/sec
當輸入 24FPS/48FPS 時, 有機會很簡潔的每個 FRAME 以 10/5 倍數顯示,
但是, 事情未必如此理想, 24Hz, 48Hz 並不是 video 的常見格式~
製造商很可能並不在乎, 一般用家也很少注意.
不知道, H57 or HC900 是否可以? 聖狗大, 您的 HTPC 輸入 48Hz
跑 JudderTest 可以測顯出器的 Native refresh rate:
http://www.avsforum.com/avs-vb/show...threadid=438161
或 ReClock 可以測整個系統是否
End to End playback without Frame drop/repeat Judder/Tearing
http://www.avsforum.com/avs-vb/show...threadid=458158
可以證實試看看?
720p 五倍速要能達成 24Hz/48Hz 的整數倍顯示就更複雜了,
這須要 C/W 能 change gear(Mechanically or Electronically),
有報導顯示 InFocus 7205,
Mitsu HC2000 (H77 歐版 w/ different F/W)
有上述能力,
Sharp 11000/12000, Marantz 12S3/S4 似乎也可以,
但是沒有明確的報導.
720p 六倍速 C/W(10800rpm = 180rps = 360 RGB cycles/sec)
似乎非常有希望可以輕易的 48Hz/72Hz 的整數倍均勻的顯示,
但是, 誰知道製造商的心意和方向呢?
畢竟, 市面上多的是連 DVI/HDMI 1:1 mapping 都辦不到的機器~
面對多媒體的來臨 (BD/HD-DVD/HTPC),
新一代的數位顯示器有必要具備當年 MultiSync CRT 的能力.
BTW, 當機器標示 V/F 43Hz ~ 85Hz 時, 只是指該機器可以接受,
這與能不能 Native 48/72Hz 或其整數倍顯示無無必然性.
大部分的機器是把輸入訊號 convert 成自己的 native refresh rate 來顯示.
============== Copy Ended ==================
在台灣, 電視上播出的電影, 基本上都已內含 Judder(NTSC Tel-Cine 的必然結果), 大家也都習慣了; 但是, 在歐洲 Pal land, 他們的電視系統是 50Hz (我們習慣 60Hz NTSC 會感受到其 50Hz Flicker), 播出 DVD 時也是用加速 4% 輸出的 2:2 pulldown @50Hz, 這時是沒有 Judder 的發生; 歐洲人很自然的對 Judder 很敏感. 在我們的環境中, 完全沒有 Judder 的訊號就是大家都討厭的 NTSC 廣播肥皂劇, 可以比較 ENG 連續劇的 PANNING 畫面 ----- 真是令人感動的滑順 (Fluidity), 再來看看 DVD 2:3 pulldown 的 panning, 如果感受不到 Judder, 恭喜啦, 您天生的 Judder free (我是 Rainbow free).
在這裡, 順便提出, SIC Cine 2 和 SIC 576p 的 Cine 3 據 Steven Wu 兄親口回答, 這兩部機器也是可以 Native 48Hz. 新的 SIC 720p Cine 3 我就不確定了, 有賴 Wu 兄證實 (機會還是很大).
H57 也有網友向我證實 48Hz native Syn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