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1-2-9 12:12:22
|
顯示全部樓層
記得第一次看到風之谷是在我國小六年級,這部卡通曾經受邀在金馬獎外語觀摩展上播出,在當時風之谷的故事及設定算是屬於比較嚴肅的題材。雖然沒有馬上被國人注意,但後來的龍貓,卻讓宮崎駿的知名度在國內瞬間爆發。時至今日隨著儲存媒體科技的進步,讓許多令人懷念的經典卡通能夠透過影片修正技術,以重新上色及解析度提升的面貌,再一次的呈現在觀眾眼前。科技雖然帶來了新體驗,但對宮崎駿來說,似乎有著另一種看法。下面是一則由吉卜力工作室負責人鈴木敏夫在日本官網上發表對於風之谷BD化的公開信:
《風之谷》還沒結束 by 鈴木敏夫
再一次在螢幕上看風之谷,這是經過26年的再次相遇。宮先生(宮崎駿)在我的身邊,放映室變暗的瞬間,我非常緊張,手心忍不住用力、汗水都滲了出來。然後,《風之谷》開始播放了。每一次完成一部電影時,我們是不會看第二遍的,或者說,是不想看。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就沒有辦法繼續前進。但這一次,是為了一件特別的事情。
去年《崖上的波妞》藍光版本推出的時候,迪士尼對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我們決定下一個推出藍光的作品。我其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我當下的回答是,《風之谷》如何?在那個場合裡,不管是吉卜力或是迪尼士的工作人員們,大家的表情呆住了,因為大家預想的方案是先推出《天空之城》,而《風之谷》將是BD化"最後的作品"。但是在回答的同時,我的心裡想著另外一件事。
《風之谷》是1984年3月上映的。當時的日本電影包含了真人拍攝的電影在內,幾乎都是直接用底片沖印輸出,現在雖然有很多是從底片複製後再沖印,但是在當時,直接用底片沖印的做法是理所當然的。大約沖印了100份左右,雖然只沖印了那樣的數量,就讓原來的底片傷痕累累,加上經年累月的劣化,如果用現存的底片去沖印,簡直會出現跟當初上映的作品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特別是顏色的部分。所以,希望有一天能夠修復還原上映時美麗的底片,是《風之谷》一直以來的課題。
那天,我們以攝影部的奧井(敦)先生為中心,開始討論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這一次藍光版本的《風之谷》。但是奧井先生之前並沒有參與過《風之谷》的製作,所以要用什麼樣的基準來製作這次的《風之谷》,他沒有辦法判斷該怎麼做。以現今的數位技術而言,當然什麼都可以做得到,就算把舊的東西變成新的也可以說是輕而易舉。於是,在這裡能夠做出結論的只有宮先生。宮先生當天也參加了會議,而他的意見非常簡單明快。
每次工作結束回到家時,宮先生很常看迪士尼頻道,在那裡放映的是經過數位處理"修色"的過去作品。真是冒犯啊!在這次的話題還沒出現之前,宮先生就對於數位處理持反對的意見。過去的名作,如果經過數位處理去做上色等動作,便會失去作品的品格,沒有贊成的道理,那對原著是很不禮貌的。他說,經過歲月作品會變的很舊,那是理所當然的啊,即使是我也是用這樣的角度去看過去的名作。不管技術有多麼進步,誰有權利把那些舊作變成新作呢?這是宮先生的意見。所以在整理這些意見的時候,有了這樣的結論。我們希望能夠尊重作品當初上映時的原貌,並不會試圖讓它變得更美麗。但是我們會將當初在沖印過程中底片上的傷痕去除掉,另外針對色偏等問題做處理。
奧井先生尊重宮先生的意見,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很努力的將這些工作進行資料化,非常辛苦地把底片一格一格的掃描及轉檔。
終於3月1日試映的日子來了。
當時認識的工作人員,幾乎都不在吉卜力了,我說服了不喜歡看試片的宮先生前來參加試映。真的是極有限的工作人員觀看這次的試映,放映前10分鐘,我到了放映室,宮先生已經在那裡等候。事實上,從兩三天前我就看出來,宮先生有點坐立難安,但同樣的,他也因為期待著與《風之谷》再一次相遇而顯得非常興奮。
試映結束後,我們在會議室集結工作人員,等待宮先生發表他的感想。他終於開口說,看起來雖然很舊,但是我先講我的感想。然後,他講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他說,鈴木先生啊,技術上來說,我們還真是不知不覺地到達了很遠的地方呢。
會談的結果,我們決定用這樣的影像做為基礎,稍微再進行一些調整。而宮先生的要求只有一個,在必要的地方希望能夠稍微增加一些綠色。
經過了一天,奧井先生終於到我的房間來找我。他說,宮崎先生那天哭了,那是 …… 我這樣回答他,《風之谷》還沒有結束,不管是我、還是宮先生,都還清清楚楚記得那時候發生的每一件事,那是夾雜著後悔、同時也覺得「真好」的事情。
出處:日本《風之谷》官網
翻譯:EASON
-----------------------------------
宮崎騎最愛的卡通之一,看了會感動,會掉淚,就是好電影,給一百萬個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