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發新文
樓主: IVANSHAN
收起左側

[業界新聞] IMAX雷射投影機 更高亮度+HDR+更寬廣色域+含天空聲道的12聲道音響 TCL中國戲院美國第一、全球第二家裝設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5-7-31 08: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IMAX雷射技術幕後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10-5 10:50:25 | 顯示全部樓層
IMAX with laser: Superb contrast, 4K resolution, and huge color gamuts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 ... huge-colour-gamuts/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10-10 02:01:4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不會說IMAX一定是年輕世代看電影的首選格式,但絕對是宅男粉絲(fanboys)的首要選擇。但因為IMAX的票價相對高貴、或者說是目前所有電影播放格式中最貴的,而全球年輕世代在普遍低薪化的時代,荷包跟著淺碟化。這樣的現象讓IMAX某種程度上發生經營難題,實際上也是目前好萊塢發展上的困境。The Hollywood Reporter(THR)最新一期雜誌版有一則報導,就提到IMAX目前正面臨的難題。

今年的北美暑假檔結束得比較晚,因為今年的北美勞動節是9月7日星期一(9月的第一個週一),傳統上勞動節四天檔期結束才算是好萊塢的暑假檔結束。好萊塢在傳統上會在暑假檔結束後的秋季檔推出屬於成年人品味的電影,一般來說以劇情導向電影居多,一方面為年底的電影獎季節(Award season)作準備,另一方面孩子們都已經回學校去了,而宅男粉絲熱愛的爽片通常以暑假檔為主。THR的報導提到,好萊塢在秋季檔準備了包括聖母峰(Everest)走鋼索的人(The Walk)...等偏向成年觀眾口味的劇情導向電影,而環球的聖母峰以及Sony/三星(TriStar)的走鋼索的人則同時都有IMAX 3D版本,在北美也都提早一週在IMAX放映廳上片,希望可以藉著IMAX格式吸引宅男粉絲,也可以讓口碑傳出以吸引更多觀眾。聖母峰於9月18到20日的北美IMAX獨家首映週末收入722.2萬美元並拿下北美週末票房排行第5名,以9月份的北美電影市場來說算是表現不俗。但是走鋼索的人在本月初首映週末僅收入156.03萬美元,在北美週末票房排行第11名,連前10名都擠不進去。THR在報導中更進一步提到,就連上週六(10月3日)在紐約市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同步現場轉播的Il Trovatore票房都比走鋼索的人的IMAX票房還要高。威爾第(Verdi)這齣受歡迎的歌劇上週六在北美930家戲院收入200萬美元。

THR的報導提到走鋼索的人這樣的IMAX票房表現,讓本週末在北美全面擴大上片的票房前(錢)景蒙上一層陰影,THR引用票房觀察家的看法認為全面上片的票房很難逆勢反彈。而聖母峰的票房表現其實也不儘理想,該片上個月中旬在北美的IMAX以及PLF巨型銀幕(Premium Large Format,PLF)總共545個放映廳首映週末收入722.2萬美元,原本環球與IMAX都希望這樣的上片策略可以藉由口碑傳出進而帶動下個週末全面上片後的票房。但第二個週末在北美擴大到3006家戲院後,週末三天票房也僅有1324.28萬美元。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2011)當初在425個以IMAX為主的巨型銀幕放映廳,首映週末三天就有1338.52萬美元的收入,比聖母峰在3006家戲院全面上片的週末三天票房還要高。製作成本號稱5500萬美元的聖母峰,在北美上片至今19天累計票房也僅有3435萬美元,顯然IMAX獨家上片一週後再全面上片的策略,目前來看只適合大製作電影、尤其是所謂的爽片。由於宅男粉絲對於IMAX格式的熱愛,年底的超級大片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Star Wars Episode VII: The Force Awakens),IMAX前兩個月就已經著手安排北美將會上映至少四週。IMAX在2年前即曾破例安排爽片環太平洋(Pacific Rim,2013)在北美的IMAX廳上映四週,但是沒想到環太平洋北美票房發展不如預期,IMAX放映廳仍然必須要有觀眾支撐,到了第四個週末只好緊急安排,用DMR技術將派拉蒙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2013)轉製IMAX拷貝墊檔一週,末日之戰在全球上片時原本只有2D與3D兩種版本,IMAX版本晚了將近2個月。

THR的報導最後也提到,「消息來源透露,好萊塢六大將不會停止讓IMAX先行獨家上片的策略,但現在他們傾向保留類似策略給更大的製作,(因為)『人們也許會以為他們得到的是次級(觀影)經驗,如果他們(指觀眾)是去一般電影院看片的話』,Contrino(THR報導引述的票房觀察家)接著表示『這可不是你(指電影公司)想要對外送出的訊息』(Sources say studios won't stop partnering on exclusive Imax runs, but now they likely will reserve the strategy for bigger event films. "People might think they are getting an inferior experience if they go see it in a regular theater," says Contrino. "That might not be the message you want to send.")」。雖然,THR的這則報導以IMAX娛樂(Imax Entertainment)執行長Greg Foster的說法作結論,他當然認為IMAX幫助這些電影建立口碑(I do think Imax helped all three movies build word-of-mouth),不過,我們回頭來看一下他在9月上旬、勞動節後的週三對投資者的說法。

根據THR上個月的報導,Foster於9月上旬在一個由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與美林(Merrill Lynch)集團聯合舉辦的媒體通訊與娛樂視訊會議上表示,「秘訣是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s)比千禧世代(millennials)更愛到電影院看電影(The secret is baby boomers love going to the movies...more than millennials)」,而「真的可以(在票房上)造成不同局面的電影,像是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2014)、像是地心引力(Gravity,2013)、像是絕地救援(The Martian,2015)、像是走鋼索的人,這些電影不必然吸引15歲世代的核心基礎觀眾(What really is go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are the movies like American Sniper, like Gravity, like The Martian or The Walk, movies that don't necessarily appeal on a core basis to a 15-year-old)」。報導接著提到「(指Forster)補充指出,嬰兒潮世代成長於『持續去戲院看電影的時代』,而不是(像千禧世代)用線上串流、租電影(DVD或藍光)回家看,或在手機上看(He added that baby boomers who grew up at the cinema "continue to go to the movies," rather than stream or rent from home or on their mobile phones.)」。某種程度來說,從IMAX執行長的發言看來,他不太認為千禧世代、差不多就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觀眾,是那種會經常買票進電影院看片的族群,而他也希望可以爭取成年觀眾花較多錢看IMAX版本,所以除了今年一月的美國狙擊手之外,他也在會議中提到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這部限制級電影今年2月在北美上片時,同時也有IMAX版本提供觀眾巨型銀幕的選項。

IMAX執行長一個月前的談話,其實反應出IMAX的經營難題,也反應出目前好萊塢的困境。Foster一個月前對於聖母峰、走鋼索的人等劇情導向電影抱持很高的期望,但是兩片的票房表現顯然都與預期有落差,而且落差幅度還不小,若是與暑假檔的大製作爽片相比,落差可用天堂與地獄來形容。而問題的關鍵,Foster顯然也看得很清楚,那就是比較願意花較多錢看IMAX版的年輕世代,除了經濟問題之外,更傾向在手機、iPad、電腦用線上串流(stream)...等方式看電影或其他的節目內容、甚至是玩games。而所謂的嬰兒潮世代指的是二次大戰後出生的世代,這些人雖然經歷過好萊塢輝煌的50、60、70年代,現在多已退休,但一方面相對於嬰兒潮世代習慣看片的社區戲院,IMAX的票價實在太高貴,另一方面,通常會安排在IMAX放映廳的好萊塢大製作,已經有愈來愈乏味的趨勢。綜合來說,北美電影市場最近15年來,雖然整體票房逐年走高,但是整體觀影人次卻是呈現持續遞減的趨勢,年輕世代與嬰兒潮世代現在對於到電影院看片的態度充分說明了這樣的趨勢。而夾在這兩個世代中間大約20到50幾歲的族群,其實也對於愈來愈貴的票價作了類似的因應措施,基本上除非是大製作電影,若是沒有好萊塢撲地蓋地的行銷(這也就是大片的全球行銷費用大幅飆高的主因),要吸引觀眾買票進場愈來愈難。

以聖母峰來說,就有鄉民提到IMAX放映廳的觀眾其實不多(只有30個人應該是很少),也有鄉民原本期待類似巔峰戰士(Cliffhanger,1993)的刺激動作情節,也就是對於聖母峰傾向劇情片的走向(其實就是沒有看到IMAX版爽片的刺激大場面)感到失望。宅男粉絲熱愛的爽片,其實主要是爆破、動作、用不少電腦動畫特效堆砌而成的大場面,對宅男粉絲來說這樣的場面在IMAX銀幕上看來格外過癮。而無論是聖母峰或是走鋼索的人,或許都有一些需要IMAX或PLF巨型銀幕呈現的大場面,例如前者的壯觀聖母峰以及山難場景,或後者的雙子星大樓雙塔之間的走鋼索畫面,但在缺乏大型爆破、動作以及昂貴電腦特效的情況下,與暑假檔爆米花爽片相比顯得相對沈悶乏味,若是沒有使用優惠IMAX 3D一張票要價就要超過400元台幣,也難怪聖母峰在台灣的IMAX放映廳生意不佳,全台上片半個多月仍未突破一億元台幣,走鋼索的人看來文戲更多,前(錢)景恐更為艱困。這兩片的一般2D版本,對於嬰兒潮世代或成年觀眾可能較具吸引力,環球與Sony在行銷時若是淡化或乾脆拿掉IMAX以及3D元素,可能反而會有更強的吸引力,以免年長觀眾一看到IMAX與3D就聯想到高票價,只是這可能會讓IMAX高層不高興,THR的報導就提到IMAX高層其實不滿意走鋼索的人票房發展,尤其是看到同檔期的絕地救援(The Martian)大賣。

讓人好奇的是,絕地救援雖然在北美大賣,卻罕見地只有2D、3D以及PLF巨幕版而沒有IMAX版本,Deadline報導提到該片上週末在北美375個PLF巨幕廳就有600萬美元的票房。福斯上一部電影同時有IMAX版本的,是去年9月上片的移動迷宮(Maze Runner,2014),該片是福斯2014年至今唯一一部同時有IMAX版本的電影,連去年暑假檔的兩部賣座大片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都只有3D而沒有IMAX版本。再往前回顧還可以發現,其實自從2013年2月份的終極警探:跨國救援(A Good Day to Die Hard,2013)之後,除了移動迷宮之外,福斯2013年之後只有2部電影同時有IMAX版本,合理懷疑與錢有關(IMAX可能要求較高的票房分帳比例、其他相關費用也較高...,都是可能的因素,如果IMAX只有兩週檔期,福斯認為不划算)。也許福斯發現,同時有IMAX版本的電影幾乎都是億萬大製作,而好萊塢近年的億萬大製作幾近爽片化的走向,已經有讓北美觀眾逐年流失的趨勢,在娛樂方式愈來愈多元化的現在,砸了大筆銀子製作的電影必須與很多不同媒體爭取觀眾,全球行銷費用飆高速度已經與製作費用並駕齊驅,億萬大製作全球票房沒有5億美元,幾可確定會是賠錢貨。而往爽片化發展的大片,家庭娛樂產品銷售也在下滑,北美2014年度整體票房數字比2013年下滑5%,家庭娛樂產品則是下滑10%。

以我個人來說,近年的大片藍光雖然開始陸續加入全景聲音效,而我卻愈來愈懷疑是否必要跟進換裝全景聲擴大機,因為似乎沒有太多搭配全景聲的電影藍光有購買價值。好萊塢大片愈來愈乏味,原本還認為花兩、三百塊台幣進電影院看片是浪費時間浪費錢,現在連花幾個銅板(10元硬幣)租舊片DVD或藍光,都感到愈來愈不值得。我最近在家裡聽CD的機會還比較多,前幾個月還趁日幣低檔時向日本Amazon買了十幾張CD,其中包括2張SACD、5張SHM-CD、2張Blu-Spec CD,今年也向國外買了兩張Blu ray audio(還有一張正在飛抵台灣的路上),聽音樂可以得到樂趣反而比看好萊塢大片多。好萊塢大概要等到迪士尼真的一家獨大,另外五大無論推出什麼大片都很難賺錢的時候,才會反省改進爽片化的路線。環球今年雖然全球營收創影史新高(即將突破65億美元),但明年能否維持很難說;華納今年的電影產量是六大中最多的,卻沒有一部電影全球票房突破5億美元,花了至少1.5億美元拍攝的潘恩:航向夢幻島(Pan),票房前(錢)景也被看衰,今年度的大製作幾乎全倒;Sony今年業績最差,已經有超過一年沒有北美票房破億的電影;福斯去年營收創下影史紀錄(雖然上個月已被環球超越),今年則是渡小月,明年也許有機會再造榮景。派拉蒙近年持續在低檔盤旋,景況只比Sony稍佳,但至少還有兩部北美票房破億的電影。迪士尼今年全球票房雖然才突破40億美元,遠遜於環球,但是昨夜發佈的未來5年片單,加上早已公佈的上片檔期,只見Marvel皮克斯(Pixar)星際大戰(Star Wars)、迪士尼自家動畫以及真人版電影,全部都將是億萬大製作,絕大多數是系列電影,而且檔期不是放在暑假檔,就是擺在春假或感恩/聖誕節檔,應會讓另外五大很難在空隙中安排電影檔期,一家獨大的趨勢愈來愈明顯。

最後,我在第一段提到IMAX與好萊塢都面臨的困境與經營難題,其實就是大製作爽片的問題。除了知名品牌(迪士尼/Marvel、星際大戰、變形金剛...)之外,這兩年已有不少系列電影票房表現不佳,例如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傑克萊恩(Jack Ryan)藍色小精靈(The Smurfs)驚奇四超人(Fantastic Four)衝鋒飛車隊(Mad Max)系列的最新一部電影,顯然品牌效應在遞減,砸了大錢拍攝不表示觀眾就一定會買單,系列電影就可以繼續發展下去。除了老招牌陸續生鏽,新品牌也不易建立,環太平洋的全球票房只比製作成本加上全球行銷費用的總額多一些,充分說明新品牌建立不易,好萊塢當然不會繼續投資續集拍攝。所以THR一個月前的報導提到,Foster insisted Hollywood movies don't have to have superheroes, or screen in 3-D, to outperform at the multiplex. Instead, he told the investors conference that a blockbuster movie can happen at any time of the year, given that traditional seasonality was shrinking.,意思是IMAX執行長堅持好萊塢電影不必然需要超級英雄或是3D,才可以大賣。他反而在投資者會議上表示賣座大片可以發生在一年內的任何時候,因為傳統的季節性因素正在萎縮

Foster的說法是有疑義的,而且是不到一個月後就被打臉,看看聖母峰以及走鋼索的人的票房發展就知道。以後者的首映週末票房來看,週五到週日三天的每日每家戲院平均收入分別是871、1569以及1042美元,以一天5場來看,每場收入174.2、313.8以及208.4美元,而這是在有加收票價的IMAX與PLF巨幕廳,所以生意最好的週六平均每場大概不會超過30位購票觀眾。週一到週三(10月5到7日,目前還看不到週四的票房),每家戲院平均收入最高只有499美元,最低僅368美元,每場購票觀眾數有可能僅個位數。Box Office Mojo網站的每日票房資料雖然僅有前12名,但是12名後仍有十幾、二十部電影的數字,週一到週三只有前11名有達到每天每家戲院平均收入上百美元(3位數),其中只有第一名的絕地救援週一的每家戲院平均票房達到上千美元。每家戲院的日平均收入僅3位數美元,一場會有多少購票觀眾可以想像。而暑假檔的情形則是大為進步,傳統的季節因素也許的確有萎縮,但是觀眾對於大片胃口是有限度的,我之前寫2013年暑假檔票房檢討時已經提過,今年暑假檔雖然沒有像2年前一樣在4個月內推出18部億萬大製作,但是暑假檔實在太長,最近兩年甚至提前從4月初就有強片登場(去年是美國隊長:酷寒戰士,今年則有玩命關頭7),所以觀眾仍然提早感到疲乏,最後一個月(8月)才會有紳士密令(The Man From U.N.C.L.E.)、驚奇四超人...等片賣垮。

當然,Foster的說法也有正確的地方,一月份擴大上片的美國狡擊手就是最好的證明。Foster認為賣座大片可以在任何時候產生的說法其實是希望好萊塢不要將大製作集中在暑假檔,IMAX放映廳(當然還有其他各種放映廳)不是只有暑假才營業,一年365天每天都需要有觀眾購票入場。我在前面提到戲院一天平均收入368美元是有加收票價的巨幕版,已經全面上片的聖母峰週一到週三的每家戲院平均收入分別是141、205以及140美元,一家戲院用一個廳放映,至少需要一個人次來服務,我很懷疑最高205美元的收入是否夠支付那個人的薪水以及其他開銷。無論是哪種型態的戲院,都無法只靠暑假檔來應付一整年的營運,應該才是Foster說法的核心,這大概就是歐美的戲院會在上週六挪出放映廳直播歌劇的原因,HBO的電視影集或是Syfy頻道的電視電影在電影院放映,也是同樣的思考方向。我2年前寫2013年暑假檔票房檢討時,曾經提過「利基市場(niche market,或翻譯為分眾市場)」,THR的報導也引用票房觀察家的說法將走鋼索的人歸類為利基市場型電影,也就是偏向藝術電影的小眾電影。環太平洋這類只吸引宅男粉絲與男孩觀眾的大製作,其實也是利基市場型電影,除非每張票都是IMAX的高票價,否則這類無法吸引其他族群、尤其是女性觀眾的電影,要賺到錢只有兩條路可以走,大幅調高票價(如同史匹柏與盧卡斯2年前預測的一張票50美元)或是將製作成本至少打對折。

以下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前面發言主要是依據這兩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early-imax-strategy-doesnt-supersize-829955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imax-touts-baby-boomers-as-821557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5 收起 理由
popo + 1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10-10 15:32:20 | 顯示全部樓層
IMAX with Laser - What's the upgrade?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10-22 09:53:48 | 顯示全部樓層
IVANSHAN 發表於 2015-10-10 02:01
我不會說IMAX一定是年輕世代看電影的首選格式,但絕對是宅男粉絲(fanboys)的首要選擇。但因為IMAX的票價相 ...

怪了?美國境內不提供IMAX 3D版,到了海外大陸、韓國,絕地救援(火星任務)卻提供了IMAX 3D版本,是因為這幾個地區的消費者對於3D的可接受度還保有一定的熱度???

《火星救援》將在中國上映IMAX版 北美票房口碑大熱主創有望來華宣傳
http://news.mtime.com/2015/10/21/1547972.html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10-24 01:30:49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5-10-22 09:53
怪了?美國境內不提供IMAX 3D版,到了海外大陸、韓國,絕地救援(火星任務)卻提供了IMAX 3D版本,是因為這 ...

版主大人提的問題,如果有持續follow我之前寫的票房以及中國進口電影相關新聞,應該很容易理解,後面我從兩方面來說明。

首先,2012年2月中美達成協議增加好萊塢電影進口配額,從原本的一年20部增加到34部,當時的新聞即曾提到,中國方面希望增加的部份以3D以及IMAX為主,這也就是半年後的神鬼認證4(The Bourne Legacy,2012)在中國上片時,環球特別準備了全球獨家的IMAX版,該片當時在全球只有2D版本,IMAX版本只有中國才看得到。由於中國市場近年來成長快速,而且對於3D電影的接受度極高,差不多從去年開始,只要有3D版本的好萊塢電影,中國市場就只有3D以及IMAX 3D版本。不但如此,好萊塢還特別為中國市場轉製3D版本。例如去年的機器戰警(Robocop,2014,中國片名機械戰警),以及強尼戴普(Johnny Depp)主演的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2014,中國片名超驗駭客),這兩片在全球都只有2D版本,北美以及部份海外地區則同時還有IMAX版本,但是中國的戲院則可以看到全球獨家的3D版本。所以,絕地救援(The Martian)在中國竟然有IMAX版本,雖然不確定是否為全球獨家,但在中國電影市場早就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其次,我在前面提到IMAX的經營難題,其實在前兩年就有國外報導提到中國電影市場也曾發生類似情形,因為沒有那麼多的電影同時有IMAX版本,而且有IMAX版本的電影上片檔期會有兩種問題,一個是至少兩部電影準備在同檔期上片,另外一個則是非熱門檔期不時會發生IMAX放映廳沒有IMAX電影可以播放的情形。我在前面提到的IMAX經營難題,差不多可以歸類為後者,今年9、10月的秋季檔,很顯然只有絕地救援屬於可以在IMAX大賣的類型,但是福斯卻沒有為該片安排IMAX版本,只在北美安排了3D以及PLF巨型銀幕(Premium Large Format,PLF)版本。而IMAX寄予厚望的聖母峰(Everest)以及走鋼索的人(The Walk),前者票房不如預期,後者則是票房慘淡,上週末的腥紅山莊(Crimson Peak)情形也差不多。而實際上,IMAX在8月份、暑假最後一個月已經有青黃不接的情形發生,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Rogue Nation)於7月底上片後,IMAX原本以為紳士密令(The Man from U.N.C.L.E.)會大賣,沒想到該片票房垮掉,這也就是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在8月底突然再度進入北美週末票房前10名(第9名)的原因。侏片原本已經在8月初跌到第10名之後,準備開始下檔,但是環球於8月底增加665家戲院二度上片、其中包括不少IMAX放映廳在內,一方面再度衝刺該片的票房後勢,另一方面也算幫IMAX衝人氣,不然缺乏票房大片的IMAX放映廳門可羅雀。

後面是The Hollywood Reporter前一陣子報導的中國今年最後兩個多月的好萊塢電影預定上片檔期,根據報導這8部已經將今年的配額用完,而從這個上片檔期可以看出,IMAX放映廳檔期仍然安排不當,007:惡魔四伏可能只有一個星期,最後一部飢餓遊戲更是只有5天,12月可能又是國產片的天下。

10月22日:潘恩:航向夢幻島(Pan) (3D & IMAX)
11月 3日:聖母峰 (3D & IMAX)
11月 4日:移動迷宮:焦土試煉(Maze Runner:Scorch Trials) (3D)
11月 6日:史努比(The Peanuts Movie) (2D)
11月13日:007 : 惡魔四伏(Spectre) (IMAX)
11月20日:飢餓遊戲:自由幻夢終結戰(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 (3D & IMAX)
11月25日:絕地救援(3D & IMAX)
12月 1日:海綿寶寶:海陸大出擊(The SpongeBob Movie: Sponge Out of Water) (3D)


基本上,無論是中國或是全球的檔期安排,IMAX都受制於好萊塢六大,因為六大各自有不同商業考量,而這樣的難題很難解決,IMAX也只能被動為自家戲院找出路。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0 收起 理由
popo + 10 熱心助人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11-27 11:59:29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繼東莞萬達華南MALL之後第二間哈爾濱泰萊時代影城IMAX廳也將提升轉換成雷射IMAX設備

照片來源:IMAX吧
268c11d8bc3eb135afd8dd6da01ea8d3fc1f444b.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11-27 13:26:47 | 顯示全部樓層
剛好看到av watch做的一個問卷調查,雖然抽樣數只有434人,不過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對於銀幕的尺寸以及IMAX的選擇程度佔有頗高的喜愛。

Snap2.jpg

映画館の利用状況の集計結果(2015年11月)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 ... 467.html?ref=rss_fb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12-2 01:36:57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5-11-27 13:26
剛好看到av watch做的一個問卷調查,雖然抽樣數只有434人,不過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對於銀幕的尺寸以及IMAX的 ...

今天在Deadline看到一則關於3D電影領導品牌RealD的新聞,當時就想到版主大人提到的這個日本民調,其實關鍵都在於目前的經濟狀況,願意多花錢的消費者愈來愈少,或者是愈來愈精。

版主大人提到的這個日本民調,雖然抽樣數少了些,但仍然可以看出一個趨勢。得票數第一名、比例佔了55.8%的銀幕尺寸,反應的是在家用顯示器(包括薄型螢幕以及投影機在內)愈來愈大,消費者對於電影院的銀幕也要求大尺寸(不然為何要多花錢到電影院)。而在可以複選的前提下,選擇IMAX的比例卻是40.6%,比第一名少了15.2%,關鍵很顯然是IMAX的高票價,這也可以從同樣是高票價的4DX比例僅8.8%看出。而也屬於高票價的3D比例僅11.3%,反應的是3D不但在北美已經乏人問津,看起來連日本也已經開始出現類似的衰退跡象。

今天Deadline網站有一則屬於影劇財經的新聞,重心是3D電影的領導品牌RealD。「RealD表示:潛在投標人因為對於3D前(錢)景的關注而退出(投標)(RealD Says Potential Bidders Backed Off Over Concerns About 3D’s Prospects)」,是Deadline這則報導的標題,後面我簡單地寫一下相關內容。

首先,報導提到RealD從今年2月開始就在找買家接手經營,這樣的舉動其實已經顯示RealD的經營陷入困境,而2月份原本有71家公司表達接手的興趣,之後有36家公司提交不公開協議(non-disclosure agreements),這個協議的目的是要看RealD的財務資料(所以相關內容不得對外公開),看了財務資料後才能決定是否接手或是要出多少錢。到了4月中旬36家公司變成5家,暑假過後只剩下Rizvi一家公司有興趣接手,最終接手金額則是5.51億美元。

其次,報導引述了華爾街專門觀察娛樂產業的分析公司說法,那70家公司被嚇跑是有原因的(it appears that most of the bidders were scared off by something they learned),有些原因並未被外界得知,但最關鍵的部份、應該也是關心3D電影發展的朋友應該要特別注意的,那就是北美前三大連鎖戲院與RealD的合約在2018年屆滿時,這三大可能不會續約或是要求很大的優惠。最大的客戶可能跑掉,而且是最大的三個客戶可能都要落跑,也難怪RealD差點找不到人接手經營。這其實也反應出3D在北美電影業的困境,也難怪近年愈來愈少好萊塢大製作是採用原生3D拍攝,幾乎都是2D拍攝與後製完工後,再找專門公司(例如Stereo D之流)轉製成3D版本,一些大片(環球的玩命關頭7、派拉蒙的挪亞方舟)更是只在亞洲與拉丁美洲的部份地區推出3D版本,包括北美與歐洲的絕大多數地區都只有2D版本。

某種程度來說,RealD的困境源頭其實與好萊塢差不多,至少本質是一樣的,也就是找不到願意多花錢消費的客戶。好萊塢近年花愈來愈多的鈔票製作與行銷爽片,但除了知名品牌(Marvel、變形金剛、侏羅紀恐龍...,星際大戰尚待驗證)之外,虧損居多,華納今年在全球票房的表現是最好的證明。好萊塢目前的大製作爽片趨勢,其實已經證明宅男粉絲(fanboys)雖然在主導好萊塢的拍片,但是他們的人數不足以支捧龐大的費用(製作加上全球行銷),在無法吸引夠多的其他族群下(特別是女性觀眾),不虧損才怪。這也就是侏羅紀世界上片2個多月,環球就敲定續集檔期以及目前很搶手男主角的演出合約,宅男粉絲熱愛的環太平洋上片兩年多,續集還不確定是否要拍。這類大製作爽片幾乎都有高票價的IMAX與3D版本,宅男粉絲願意多花錢,但顯然一般觀眾可能不僅無意看片,更無意多花錢。而只有3D版本的電影,願意進戲院的多數觀眾也只願意看較便宜的2D版本,RealD經營會產生困境也就不足為奇。

類似的邏輯其實也可以用在4K,這裡的朋友應該有很多都在期待即將開賣的4K藍光,以及可以從4K藍光看到多好的畫質與聲音。前兩個星期Adele出版了她的第三張專輯25,可能已經有一些朋友買了CD或是黑膠版本,因為這張專輯暫時不會開賣數位版本。專門報導趣聞的BuzzFeed.com網站在專輯發行後,也有一則屬於促狹(或說搞笑)性質的『報導』,因為似乎有人買了Adele的CD卻不知道如何播放。有人在推特(Twitter)有這樣的留言:So I bought the @Adele CD and then remembered I don't have a CD player (for the last 10 years) or disk drive to play it.,意思是他買了Adele的CD,然後想到他至少過去10年都沒有CD播放機或是任何可以播放碟片的裝置來播放。if I bought the physical adele cd where would I even play it. the tv? in the car I guess? what a time,這個留言也是表示如果買了Adele的CD但沒有機器可以播放。i bought the new adele on cd at target. my macbook doesn’t have a disc drive though so i had to import it to my moms dell...,這位則是在連鎖店Target買了Adele的CD,但是他的MacBook沒有光碟機,他必須藉由他母親的Dell電腦來輸出,還真是麻煩。順便提一下,Target獨家版的Adele專輯與日本盤一樣,都是14首歌,只不過沒有歌詞(日本盤有一本英日文對照歌詞)。

從Adele的新專輯可以發現,年輕世代差不多已經完全數位化,不要說是CD播放機,連DVD或藍光的播放機都沒有。這些人都是對於新科技接受度最高的,4K藍光應該也算是新科技,但顯然被年輕世代接受的可能性與可行性都將會偏低,難怪三星與福斯的合作,除了研擬公開的HDR規格外,三星協助轉製的一些福斯電影4K版本,初期只在包括三星在內的網路提供下載,顯然三星也不看好4K藍光的銷售,大概只要是實體的銷售都不會被年輕世代接受。BuzzFeed.com的『報導』雖然促狹地從如何將美版CD(從CD外殼上方的貼紙就知道是美版)拆封開始,一步一步『教學』,第四步還提到記者現年僅34歲,但對於這些不知道CD是什麼以及如何播放的年輕人來說,已經是非常老的人(extremely elderly person)。而目前看來,DVD不但還活的好好的,上市近10年的藍光也沒有完全取而代之,4K藍光的普及仍在未定之天,更不要提相關硬體產品可能只有口袋深的發燒友才玩得起,年輕世代普遍低薪化也不太可能負擔得起。總之,只要經濟起不來,無論是3D或4K都只會成為小眾市場,4K會不會落到RealD的下場,有待觀察。

以下是Deadline與BuzzFeed相關報導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deadline.com/2015/11/reald-lost-potential-bidders-concerns-3d-prospects-1201646617/

http://www.buzzfeed.com/katienotopoulos/a-step-by-step-guide-of-how-to-play-the-adele-cd-for-young-p#.et3O2kne8

DSC00048.JPG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10 收起 理由
popo + 10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12-3 10:55: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5-12-3 10:56 編輯

前幾天私下才在抱怨,台灣何時能看見鐳射IMAX,沒想到在最新一期的世界電影雜誌12月號的內頁廣告看到這個消息!
雖不知道正確的時間,但至少有看到業者有在準備,現在就期待一下吧。

12314220_10206112242189365_3194142872075614671_o.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12-14 08:47: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5-12-14 08:51 編輯

image_03.jpg
image_04.jpg

次世代IMAX - IMAX WITH LASER:109シネマズ(網頁內有建造縮時攝影影片)
http://109cinemas.net/imax/imax-with-laser.html



日本初のIMAX次世代レーザーとなる109シネマズ大阪エキスポシティの中はこんな感じ&初の「ザ・ウォーク」試写会で画質や音響を体験してみたレビュー
http://gigazine.net/news/20151118-osaka-expocity-imax/

擷取gigazine.net報導內的拍攝照片
P3260325.jpg

P3260332.jpg

P3260333.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2-5 15:32:55 | 顯示全部樓層
popo0121 發表於 2015-12-3 10:55
前幾天私下才在抱怨,台灣何時能看見鐳射IMAX,沒想到在最新一期的世界電影雜誌12月號的內頁廣告看到這個消 ...

動工啦~~~
Snap1.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2-5 17: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真是令人振奮的消息!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2-5 17:31:13 | 顯示全部樓層
那一定要去捧個場!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2-6 08:25:37 | 顯示全部樓層
另外音響設備也一併更換為12.1聲道(雷射IMAX的標準改建之一)
Snap1.jpg


還有一件事情雖然不是很確定,也就是信義威秀斜對面那塊A13空地,目前已架設圍籬起來準備建造新購物商場,
之後將會有IMAX影城在新的購物商場裡﹐屆時會不會是也是安裝雷射IMAX可以期待一下。


遠百在2003年標得的信義A13可望在6、7月動工,將由台灣建築師姚仁喜挑大樑打造信義商圈雙子星大樓,以新加坡最熱鬧的烏結路商圈之眼為標的,要以結合建築、環保與藝術體成為「信義之眼」;兩棟大樓規模2.2萬坪、營業面積1.4萬坪,其中一棟以威秀影城為主的IMAX娛樂影城,另一棟則規劃輕奢精品2層樓大店。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408004703-260410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2-13 20:15:37 | 顯示全部樓層
Tennessee Aquarium(水族館)更換IMAX雷射投影設備 縮時影片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2-14 00:36:12 | 顯示全部樓層
希望美麗華更新後,新的聲音系統能夠更精準,不然只有畫面好,聲音虛弱
還是很讓人詬病...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6-9-28 09:52:29 | 顯示全部樓層
IMAX with Laser AutoNation IMAX 3D Theater Booth Tour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丹爸影音實驗室之中置揚聲器「遊記」
丹爸影音實驗室之中置揚聲
丹爸影音實驗室之中置揚聲器「遊記」 前言 幾乎所有玩劇院的
(KK 700 Pro開箱聆聽感想) 小空間,大規格,低聲量,高細節
(KK 700 Pro開箱聆聽感想)
(KK 700 Pro開箱聆聽感想) 小空間,大規格,低聲量,高細節 一切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劇院,達到最佳性能表現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
《創:光速》主題風暴家庭劇院,達到最佳性能表現全文譯自:Stor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環繞綜合擴大機器評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
身歷其境的聲音-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環繞綜合擴大機器評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en Kreisel 8.4.4多聲道音效實驗場!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
臺南市郊StormAudio風暴/Ken Kreisel 8.4.4多聲道音效實驗場!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