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2-5-16 09:48:16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文章來自網路搜尋,教學的部分原本是有圖片,不過原始圖片的連結已經失效。
使用DiscT@2來製作防拷
原理如下:
1.在影片中塞入一些垃圾章節
2.讓該垃圾章節不要播放(跳過去)
3.使用DiscT@2技術預先在光碟片上製作破壞軌
4.將影片燒錄在光碟片上,而垃圾章節的所在地正好是在破壞軌上
5.這樣的光碟會有讀取錯誤,且DVD備份軟體也不容易去備份它
一、垃圾資料的選用
1. 如果你要防拷的影片是自己製作的話,建議你使用TMPGEnc DVD Author來編輯(當然其他的DVD編輯軟體也行啦),
垃圾檔則可以自行在影片中切割個大約250MB以上的MPEG-2檔案(但要符合DVD- Video格式)就可以了,
檔案太小不成、太大又怕佔用太多空間,因此建議大約250~500MB應該就夠用了!
2. 如果你要防拷的是市面上所租售的影片,因為TMPGEnc DVD Author並不能支援字幕,
且在音效部份可能會出些小問題(比方說多聲道或是DTS等),則建議使用DVD Shrink來作業。
它可以在原來的影片上隨意找出一個片段來使用,舉的例子是使用影片最後在介紹演員列表的那個部份,選擇大約200多MB的長度比較合適。
二、在光碟片上預先製作破壞軌
在這裡必須使用具備DiscT@2的燒錄機及軟體來操作,首先執行Nero的Burn Label。
使用圓型工具來製作一個同心圓,直徑設定為52.7mm,X/Y軸均設定為-26.35mm。
線條寬度設定為1mm,顏色淡一點比較看不出痕跡,所以設定240就夠了(其實只要有稍微的燒到,那一圈的資料就算是毀了)。
設定完成後就可以開始燒錄,燒錄時採用Fast printing就足夠了。(它的速度很快,不到一分鐘就搞定了!)
燒錄完成後我們可以看到光碟片有燒了非常淡的一圈(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由於用DiscT@2燒錄完的光碟片還會是顯示空白光碟片,
因此還可以繼續來燒錄資料,不過被DiscT@2燒錄過的區域已經被破壞掉了。
編輯影片及燒錄︰
一、準備並編輯要燒錄的影片
1. 如果你的編輯軟體是使用TMPGEnc DVD Author,首先匯入你的影音檔案,然後用將它切出大約250MB左右的段落。
接下來新增新的Track,並匯入你的影音檔案成為第二個Track。
要不要製作選單都可以(建議不要做選單,省的麻煩),如果有選單的話記得把那個垃圾章節在選單上給隱藏起來(不然就被人發現啦!),最後把它輸出成為一個VIDEO_TS資料夾。
2. 若是使用DVD Shrink來製作的話,拿來製作的是「軍火之王」這部影片,
首先執行DVD Shrink開啟該光碟片,再使用Re-author按鈕將主影片(Title 1)拖曳到左方視窗中。
接下來使用,拉動滑桿來擷取出後面演員列表的那部份,此例中有277MB,是個很合適的大小。
接下來再拖曳一次主影片,這時就有兩個Title了,而且總檔案大小還是小於4.7GB,真是剛剛好!
最後就可將檔案擷取到硬碟上。
二、將垃圾檔案設定為不要播放
這時我們啟動PgcEdit,按下按鈕,開啟上一步驟所產生的VIDEO_TS資料夾。
選擇第一個VTST(你不要的那個垃圾Title Set),然後按下按鈕來Kill PGC Playback(這樣檔案都還存在,但卻會跳過去不會播放它了)。
最後按下按鈕存檔,存檔完成後記得到VIDEO_TS資料夾中把PgcEdit_backup資料夾給刪除掉。
三、將影片燒到破壞過的光碟片上
1. 若是使用TMPGEnc DVD Author所編輯的,可回到TMPGEnc DVD Author的DVD Writing Tool,選擇好處理過後的VIDEO_TS資料夾,就可以開始燒錄了。
2. 若是使用DVD Shrink所製造的,那就找個燒錄軟體將VIDEO_TS資料夾燒錄成DVD-Video光碟。
理論上來說只要第一次製作垃圾檔時的區域不要太大,也不要刻的太深(顏色設定太深),照理來講在正式燒錄資料時應該是可以順利完成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前面要將線條盡量弄細(1mm)及刻淺一點的原因。
目前主要有幾下幾種防拷技術:
1.Macro-vision APS:類比保護系統。
Macro-Vision的干擾訊號,訊號在輸出時將被切斷,因此若只是拷貝光碟或檔案,甚至透過訊號線轉錄,都無法取得正常的影像。
2.CSS(Content Scramble System):內容攪亂系統。
含有CSS保護,無法由燒錄軟體直接備份,防止DVD影片在電腦上以檔案複製的方式儲存。
3.CPPM(copy protectionfor pre-recorded media):CPPM防盜拷技術。
CPPM防盜拷技術能防止一般消費者對DVD-Audio碟片內容做數位拷貝動作。碟片上有三層Scramble 架構,
分別使用 Device Key、Media Key與 Album Unique Key。
Scramble是把資料經由演算法的方式打散重新排列,並使用MKB (Media Key Block) 來防止駭客攻擊。
4.CGMS-A(Copy 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Analog):類比防拷訊號。
CGMS-A是藏在S/RCA端子裡的防拷訊號,目的讓類比訊源且數位記錄的機器(如DVD錄放影機的AV輸入)決定記錄媒體是否可接受錄影或複製。
5.Region Code:區域碼。
在每台DVD光碟機和DVD電影光碟片中,皆存有特定的區域碼,須二者相同才能播放,
稱為「區碼控制技術(RPC,Regional Playback Control)」。
*RPC(Regional Playback Control):區碼控制技術。
6.RPC2(Regional Playback Control 2):區碼保護。
是為DVD-ROM所設計,使用者有五次的機會在PC上做不同區碼變更。
第五次設定後,以該次設定的區碼為主,無法再撥放其他區碼的碟片。
7.RCE(Regional Control Enhancement):增強區碼控制技術。
改全區的DVD光碟機將無法播放存有RCE的電影光碟片。
8.PUOs(Prohibited User Operations):使用者操作禁止。
通常在影片片頭處的警告標示,無法以遙控器操控跳過或是快轉。
上述所有的技術來說,比較需要注意的大概只有CSS、CPPM、Region Code和PUOs,
畢竟你只要能把DVD弄到電腦上,還管它什麼類比不類比防拷。
而PUOs在某些地方確實是很討人厭的,譬如有些片子前面會有一大堆你不想看的預告,這時候我們會恨不得PUOs趕緊消失。
CSS和CPPM是DVD影片常見的加密防拷技術,一些比較有名或強檔的片子通常都會做此類保護。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