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8-9-22 20:25: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AORI 於 2008-9-22 15:50 發表 
個人不是懷疑,而是非常確定。
會說這段話,證實你忘了映像和音聲的錯誤校正架構,根本就不一樣。
LPCM的聲音之所以最容易受到影響,問題點是在於大多數的機材,對於其的錯誤校正架構,相對於映像與壓縮聲音規格要來得薄弱很多。
萬一真的出現問題讓影音信號受到影響,正確的說法是→兩個都會死沒錯,只是死法和死狀並不相同。其中,LPCM會死得最慘。
而映像劣化的程度通常極低,除非出現問題太過嚴重(如出現綠色點),不然一般人很難看出來。
另外,個人用的,就是用來測試/認證線材的HDMI標準儀器,不容質疑。
認證的意思,只是給這些線材一個基本的水準底限,在這之上還是有差異存在的。
就如同Full Hi-Vision的顯示螢幕,以上還有4K一般。
4K的顯示螢幕絕對符合Full Hi-Vision的水準,但是你總不能說其與一般Full Hi-Vision製品看起來沒差吧...
真不知道你的確定哪裡來的....
HDMI spec裡面, 影像資料是8b 10b編碼, (8bit資料拓展到10bit資料), DataIsland(用來放聲音資料, infoframe, Hsync, VSync)採用的是TERC4編碼(4bit to 10bit), 錯誤率比影像資料還低...
因為DataIsland裡面的資料比影像資料本身重要, 這麼說來我看的spec好像跟你看的不一樣後?
那個測試裡面他的確只提到影像部分, 但是他show的那台儀器(黑色那台)你可以想像成一種邏輯分析儀, 拿來比對傳輸前/傳輸後的資料, 既然都bit perfact了, 不知道聲音為啥會錯?
很可惜CBC沒有用旁邊那台太克(白色那台)來看波形, 那個貓眼波形會蠻有參考價值(不過那台的解析度應該還不太夠高..這麼短的線可能也看不太出來.)
測試的確是給線材一個底線, 在這之上的差異也的確有.
但是不了解訊號的本質跟測試的方式, 而直接去質疑人家做出來的測試, 我想也沒有啥參考價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