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目前4K電視在台灣已經不算是新產品了,多家廠商都有製造各種尺寸的4K電視,但是曲面電視倒是最近才出現,我猜許多人都會好奇曲面到底是不是一種華而不實的技術,或是真的有實質上的益處。
本次小弟很榮幸能擔任三星曲面電視UA55HU9000W居家體驗的評測人員,希望能夠藉由我個人的一些想法讓更多人去理解曲面電視的優缺點,做為未來採購時的參考。
●前言 幾個月前參加三星的體驗會觀賞U9000時,發現曲面電視雖然帶有弧度,但是正面看起來並不會比平面更彎曲或壓縮,而是和平面一樣標準的16:9的視覺感。 據原廠說曲面電視若沿面板弧形測量,會比平面的面板要來的更寬一些,以維持觀看時16:9的感覺。我實際測量55吋的弧線確實比左右邊界的直線距離長約0.5cm,也就是說一般55吋的面版寬是121cm,但沿55吋U9000曲面量會有121.5cm。 本次在家裡長時間體驗下來,我確實有感覺到曲面電視看起來會讓眼睛要放鬆一些,明明只是一個輕微的曲率改變,居然會有這樣的差異,只能說人的眼睛是比想像還要更敏感。 因為曲面的生產工藝較難,目前產量較少,加上4K面板的成本也高於Full HD,導致U9000價格頗高貴。 但因為曲面電視確實有他的好處,當未來當曲面電視降到與平面價格相近的時候,我自己會選擇購入曲面電視。 這段期間陸續有ㄧ些朋友來家裡看過U9000,大家都訝異於電視可以做成曲面的,然後再對4K影片的精細度讚嘆不已。在沒有特別提示的情況下,有些人會感覺曲面讓眼睛看起來比較舒服,或是讓他聯想到電影院的弧形布幕,也有人只是感覺4K的U9000讓BD看起來似乎比較清晰一些,對曲面的視覺影響沒太多感覺。整體來說,大家對U9000的意見都是正面的,只是聽到價格後就謝謝再連絡了。
●畫質 U9000顏色真實飽滿,並不會過於艷麗,同時具有很細部的調色功能,供玩家級的用戶做進一步調整。 在顯示2D畫面時,小弟喜歡把『圖像模式』放在『標準』或『電影』,因為此兩個顏色較為中性,而『動態』和『正常』則有點過於強化,會出現顆粒感,較不推薦。
精研原創4K影片,紅色飽滿同時膚色也很正常,綠樹也很自然。U9000可以直接播放USB碟裡的影片。
『圖像模式』裡『動態』的對比太過頭,顆粒感明顯。
『標準』比較接近一般看影片的感覺。
『正常』有點像是調暗的『動態』,顆粒感依舊明顯。
『電影』比較偏暖,同時會做一點點去躁平滑的動作,看起來比較不是那麼銳利,較為舒適。
U9000會對訊號進行4K升頻的處理,例如BS 1080i的節目在一般Full HD電視上顯示時,其中的文字邊緣有出現鋸齒狀,在U9000上文字邊緣就變得平滑起來,明顯提升畫面清晰度。
拍攝Full HD日規SHARP電視的BS衛星節目一角,文字的邊緣有輕微的鋸齒感。
拍攝U9000同樣節目的一角,文字的邊緣有平滑化,感覺更紮實。
CS有專門撥美劇的台,要比數位電視HD台撥的美劇要來的更清晰。
BS上的UNIQLO電視廣告,細膩度良好,膚色很自然。
數位電視在選台時右側會出現鄰近幾台的名稱。
數位無線的HD台的畫值有一定水準,不過比不上日本BS衛星清晰,當然也比不了BD。
『冰雪奇緣』的人物膚色溫暖細膩,膚質也很平滑。
頭髮等細部在U9000的4K解析度下更加的根根分明。
4K讓一些會反光的小物體更具有存在感。
日系的卡通『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又是另一種風格,U9000可以將渲染漸層的顏色表現的很好。
數位台的SD畫值
●3D效果
U9000的3D的畫面是我近期看過最棒的一款,以往在Full HD電視上看3D BD時常常會覺得物體在畫面上移動時閃動的太過劇烈,同時畫面解析度比起2D有些下降,以及影像有點浮浮的/半透明的感覺,而且看了一兩小時的3D後眼睛會變得酸澀。 以U9000觀看3D BD時,反而覺得畫質相當細膩扎實,不會因為開啟3D而產生解析度下降,而且移動時的閃動感也大幅減輕,整個畫面的立體深度也相當自然,不管是《冰雪奇緣》裡面的雪花飛動,或是《地心引力》裡太空服面罩上的霧氣及儀表圖示,都不會有加工出來的僵硬感,景深浮現在電視螢幕的前後方,不會有螢幕存在感,疲勞感也大幅減輕。而且U9000的3D眼鏡幾乎沒有色偏,只是讓顏色微微的濃郁一點。
由於以上幾點原因,在U9000上看3D比起以往Full HD的3D有明顯的提升,讓看3D片變成是很愉快的一件事。不過訊源的品質當然還是不能太差,譬如PS3上的GT赛车(Gran Turismo)遊戲開啟3D時,畫質會降到1280x720,畫面鋸齒太多,不開3D還比較好。 不過和他牌的3D眼鏡比起來,我覺得三星的眼鏡為了追求輕薄造型,在眼鏡的側面包覆的比較少,容易受到外來的光線干擾,這點希望能改進。
3D時『圖像模式』的『自然』會被遮蔽。
●面板 當偏離U9000的中心軸30~45度角以上觀看時,例如從椅子上站起來,顏色會略有發白一點,不過頂多就是這樣,不會像TN面板一樣發生白色反轉成黑色的情況,我自己是覺得這種色偏雖然有點讓人失望,但程度還算是可以忍受,畢竟正常情況是不會偏那麼遠去看。
正面
側約30度
側約45度
側約70度
U9000具有動態背光的功能,當整個畫面都是黑色時,所有背光會被關掉,看起來就和關機一樣,但黑底白字時在螢幕上下緣會有一點輕微漏光的情況,比較仔細的人會注意到有這個情況,不過看電視時影響不大。
電視本體本身的發熱量不高,在只開電風扇不開冷氣的情況下看幾個小時,本體摸起來也只是微熱的,但相對的放上所有端子的one connect外置連線盒則是上面摸起來溫溫的,底部則是燙燙的,雖然使用上都正常,不過還是建議不要將one connect放到密閉空間以免熱量無法發散。
U9000使用附的轉接座後應該就可以壁掛了。
●觀賞距離 若平常看的訊源都是Full HD以上的,如MOD或數位電視的HD台、BD等,那55吋U9000的觀賞距離可以放近一點,例如面版高度的三倍,也就是兩公尺多左右。因為在訊源有一定水準的時候,近一點比較能清楚看到細節。如果是以觀賞第四台為主,就不要靠這麼近,不然看到明顯粗糙的畫質反而會很難受。
●遊戲效果 在遊戲方面,當玩XBOX360或PS3這類上一代遊戲主機時,由於畫面稍微的粗糙,距離遠一點會比較舒適。但如果是由電腦主機輸出4K解析度的遊戲,細緻的畫質會吸引人靠近螢幕到兩公尺之內,以充分的投入遊戲的包圍感之中。順帶一提,較新的NVIDIA顯示卡經過韌體升級已經可以支援HDMI輸出4K 60P,本次以GeForceGTX 780 Ti配U9000可以順利的在4K 60P下執行遊戲,展現極其具有魄力的遊戲體驗。
Windows的解析度和NVIDIA自己的調整選項略有不同,Windows的更新率可以從23Hz一直調到60Hz,但是NVIDIA的更新率是拆開在ULTRA HD和PC兩個種類裡。
{急速快感}在4K下畫值更精細,魄力更出色,而且60Hz讓畫面不會出現張數不足的跳動感。
開了氮氣在噴火?不,只是車輪被釘子刺破了,靠著鋼圈在跑。
{末日之戰}的氣氛營造在FPS算是首屈一指,配上4K曲面螢幕的包圍感和臨場感又提升了一些。
XBOX360的《俠盜獵車手》的畫質雖然不是很細,不過U9000上看起來還是有比Full HD要細膩。
為了避免4K升頻消耗運算時間影響遊戲操作,U9000有一個{遊戲模式}的選項,會自動將『圖像模式』切到標準,並關掉畫面的美化功能,PS3之類的主機畫面就會看起來比較粗糙,不過可以減少lag,反應不延遲,玩起來才會順暢。如果輸入4K解析度則{遊戲模式}被反白沒辦法使用,換言之4K時U9000就沒有做美化。
遊戲模式沒開
遊戲模式打開
4K時{遊戲模式}不能選。
●數位無線的介面
目前各台播映的內容節目表
在上方顯示目前節目的資訊。
也可切換之後要撥的節目資訊。
●足球模式 為了趕搭世足賽的風潮,U9000搭載了{足球模式},開啟後會大幅的提升畫面的亮度和色彩艷麗度,還有快速錄影及暫停放大的功能。
未開足球模式
打開足球模式,色彩有點太過強調。
有足球模式專用錄影功能,不過應該要接上USB的儲存裝置才能用。
畫面暫停,可以選9個方格中的一個做放大,同時聲音會繼續發聲。
有沒有越位一看就知道
還可以邊看球邊用APP發文
●APP畫面Youtube的操作介面似乎是套用某一種公版,因為曾在別的機器上看過一樣的介面,只能用方向鍵使用,比較不直覺,沒有發揮smart control的便利性。
Youtube的主畫面。
另一影片網站VIMEO的介面
還有憤怒鳥的卡通短片可看。
●其他 三星電視已經內建無線網卡和有線網路,不用和以前一樣插上一個無線網卡,無線訊號強度還滿OK的,約和電腦的USB無線網卡相等。
Smart control遙控器的外型很符合人體工學,握在手裡很服貼,手感極佳,按鍵的金屬質感及突起的造型也相當出色。但另一方面為了營造出這樣的美感,常見的數字鍵被拿掉,使得換台時要嘛是一台一台往下按,不然就叫出虛擬鍵盤來打數字,讓操作變得有點繁瑣。而且為了追求輕薄造型,按鍵的尺寸縮小,間距也接近,雖然各按鍵的造型不同,但誤按的機率還是比較高,像我偶而會誤按”聲控”和”虛擬鍵盤”。
按鍵精美,線條俐落的smart control。
遙控器內建G Sensor滑鼠遙控,可以靠著上下輕輕擺動遙控器就讓游標在電視畫面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很方便,不需要按許多次方向鍵,但是在使用上有一些小地方要注意。首先,U9000的許多調整選項是即時反應的,譬如我最常用的『圖像模式』調整,一開始用還不習慣時,按鍵時手常會碰到方向鍵中間的觸控版,游標就會在幾個選項中跑來跑去,使畫面色調變來變去。同時為了游標不要干擾畫面,游標在一段時間不動後會自動消失,所以每次要移游標時都要動兩下,在螢幕上找到游標位置再操作,這對於習慣傳統按鍵操作式的用戶,得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夠適應。
左邊是”虛擬鍵盤”。上面那條則是各種訊源切換,U9000會自動變暗沒有插上的接口。
下方是常用的訊源列表。
U9000有子母畫面,但老實講這滿讓人失望的。明明有多達四個HDMI輸入,但子母畫面能同時顯示的組合只有一個電視和一個HDMI輸入,彈性嚴重不足。再來是子母畫面使用時會常常在兩個訊源之間互換大小及聲到,但是遙控器上沒有按鍵可以直接打開子母畫面選單,每次都需要先叫出虛擬鍵盤,叫出子母畫面設定,按下對應的切換,繁瑣的簡直想翻桌(╯`□′)╯┻
子母畫面選單
選要打開的頻道,當然進去後也可按CH+-可以切換。
子畫面大小及分割方式調整
我覺得最呆的就是這裡了,子母間的對換居然不能用遙控器一鍵切換?一定要進來才能調,那想看的部分早結束了吧。
U9000的畫面比例是另一個有點讓人不能瞭解的地方,就我的認知16:9的選項是顯示未經裁減的畫面,但是U9000會在這時裁減左右;反而是適合螢幕大小才是顯示全畫面;還有{智慧檢視1}應該是顯示點對點的意思,因為會顯示較小的1080P畫面在電視中間。
USB碟的影片縮圖預覽
U9000可以直接撥H.265壓縮的4K檔案。
U9000有聲控的功能,還有體感操控功能,不過本次沒有測試。
內建瀏覽器的畫面。
瀏覽器的書籤畫面。
U9000將電子說明書內建在裡面。
由於U9000的操作介面有一些繁瑣,我很希望三星能在產品裡能附上出一支比較傳統的多鍵遙控器,好提升操作的直覺性。 不過客觀來說U9000有嘗試了一些新操作邏輯及方式,不受限於業界的慣例,雖然可能不是一開始就面面俱到,但創新的精神是很值得鼓勵的,當然U9000若能透過韌體升級逐漸改善操作體驗的話就更好了。
●結論 雖然三星旗艦曲面電視UA55HU9000W不能說各方面都很完美,有著面版輕微色偏,操作稍微繁瑣等一些小缺點,但是畫質及顏色上的表現已經可說是可圈可點了,4K 60Hz輸入也支援到位,加上曲面帶來的舒適度,適合想要提升畫面精細度,或愛看3D影片的人參考。 另一方面,由於4K影片的撥放及取得在台灣還沒完善,Full HD的訊源只能完全發揮U9000這樣的4K電視一部份實力,若目前的電視還沒壞,再撐一下等到4K節目在台灣開撥再購入4K電視也是一個不錯的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