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6|回覆: 4
收起左側

歷史上那些駭人的傳染病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20-3-17 22:55: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自從人類出現,傳染性疾病便隨之出現,什麼時候人類還存在,傳染病就存在。傳染病過去是,而且以後也一定會是影響人類歷史的一個最基礎的決定因素。——威廉·麥克尼爾

傳染病一直伴隨著人類歷史,甚至可以改變人類歷史的進程。直到今天,大家還在談「瘟疫」色變。我們今天來聊一聊,那些歷史上駭人的傳染病。

我國目前的法定報告傳染病分為甲、乙、丙3類,共39種,而其中最危險的甲類傳染病目前有兩種:鼠疫和霍亂。

乙類傳染病有25種,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和現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採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

1. 鼠疫

鼠疫是鼠疫耶爾森菌(或稱鼠疫桿菌)引起的,危害及其嚴重的烈性傳染病,死亡率極高。鼠類、旱獺等嚙齒動物是鼠疫的主要傳染源,跳蚤叮咬感染的動物之後再叮咬人,就會把致病菌傳給人。

肺鼠疫還可以通過病人的飛沫,進行人際傳播,危險性更高。鼠疫可造成高熱,淋巴結腫大和出血,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病死率極高.

在英國倫敦流行時曾被稱為黑死病,流行時屍橫遍野,人心惶惶。加上大流行可以延續幾十甚至上百年,成為人們心目中揮之不去的死神和徘徊的幽靈。

人類歷史上一共經歷三次鼠疫大流行,造成的死亡總人數接近1.7億人。第一次鼠疫是「查士丁尼大鼠疫」,起始於東羅馬帝國,傳播到西歐,又在地中海地區肆虐,於6世紀中葉開始至8世紀消失,共奪取上億條生命。

第二次鼠疫從14世紀20年代開始,到1800年左右才停止,前後三百餘年,歐洲大陸喪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19世紀90年代開始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從雲南開始,傳遍亞,歐,非各個大陸,直到20世紀30年代以後才銷聲匿跡,全球先後有數千萬人死於鼠疫。第三次鼠疫傳播的速度比之前的兩次都要迅猛。

19世紀末到新中國成立,我國先後發生過6次鼠疫大流行,波及20多個省(區),發病人數約115萬,死亡約100萬人。

1910年東北鼠疫大流行,在公共衛生先驅伍連德博士的努力下,發現了旱獺在傳播鼠疫中的作用,確認了肺鼠疫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播的傳播方式,並通過多種防治措施,得以在數月之內控制疫情,同時也避免了更大範圍的鼠疫流行。

在今天,鼠疫已經不再是一個「死亡幽靈」了,早期發現的話,鏈黴素等抗生素都可以有效的來做鼠疫的治療。近年來,隨著公共衛生條件的改善和抗生素的使用,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由於我國目前在多個省區仍然有鼠疫的自然宿主存在,近年來還是會有散發病例發生。

對於鼠疫,雖不必「談鼠色變」,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2. 霍亂

霍亂是受到O1或者O139型霍亂弧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病,大多數情況下,感染只造成輕度腹瀉或根本沒有癥狀,典型的癥狀表現為劇烈的無痛性水樣腹瀉,嚴重的一天腹瀉十幾次。

感染霍亂後,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恰當,短時間內就會引起嚴重脫水導致死亡。霍亂感染者或者帶菌者糞便中會存在大量的霍亂弧菌,弧菌會隨著水系統大量傳播擴散,通過飲用或食用被霍亂弧菌傳染而又未經消毒處理的水或食物,又會有大批量的人感染。

對霍亂最早的描述在公元前5世紀,研究認為,霍亂弧菌是來自於非致病菌的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的變異。在19世紀,霍亂從印度恆河三角洲起始,蔓延到了世界各地。隨後的六次大流行使各大洲的數百萬人失去了生命。

事實上,目前世界範圍內,霍亂的流行還是一個「正在進行時」。目前的第七次大流行於1961年始於南亞,1971年波及非洲,1991年擴大到美洲。至今仍然在印度和許多非洲國家呈地方流行。

根據WHO的估算,在世界範圍內霍亂每年導致大約130萬至400萬例病例,以及2.1萬至14.3萬例死亡。

從傳染方式其實就可以看出,霍亂的傳染和衛生系統的完善程度息息相關。通過隔離治療,水源和環境消毒,公眾「把好一張口」等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只要及早發現,及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溶液,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療霍亂並不困難。

現在已有上市的霍亂疫苗,供特殊人群和戰略儲備。我國近年來也時有霍亂病例報道,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仍十分必要。

3. 炭疽

炭疽,給大家的概念往往很容易與「細菌戰」,「恐怖襲擊」等聯繫起來。事實上,炭疽是一種叫做炭疽芽胞桿菌的細菌引起的人獸共患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牛馬羊等草食動物中,人通常是通過接觸患病動物或動物製品被感染。

炭疽按照癥狀主要有皮膚炭疽、肺炭疽和腸炭疽,有時會引起炭疽敗血症和腦膜炎。人可以通過接觸感染,經口感染和吸入性感染。

肺炭疽還可通過吸入污染有炭疽芽胞的塵埃和氣溶膠,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肺炭疽的死亡率可達90%以上,是我國「採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乙類傳染病之一。

炭疽桿菌在外界環境中可以生成芽孢,芽孢是細菌高濃度脫水形成的休眠體,可以抵禦很強的紫外線,高溫等惡劣環境,在乾燥土壤等合適的環境下可以存活10年之久。

也正是因為芽孢超強的適應能力,使得它可能被作生物武器使用。

最早記載關於炭疽熱的流行發生於公元80年,羅馬因此死亡近5萬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首先研製和使用了細菌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細菌戰進一步擴大,各參戰大國先後研製和使用細菌武器。研製細菌武器並用於戰爭的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日本73l部隊,他們在中國哈爾濱建立起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細菌研究機構和生產用於殺人的細菌工廠。

目前階段,炭疽對人類仍然構成威脅,在世界各地頻繁出現暴發流行。我國30多個省(區)市中都不同程度地發生過這種疾病,甚至引起流行。多發生在西部地區,以農、牧民為多。因為芽孢的存在,使得「消滅炭疽」變得十分困難。

預防炭疽最主要的就是遠離病死的動物。炭疽也是可以通過抗生素治療的。

上面講的是三種可怕的細菌性傳染病,曾經猖狂肆虐的它們在衛生條件逐漸改善,並且擁有抗生素的今天,在我國大多已經逐漸偃旗息鼓。需要的只是盯緊它們,一旦有冒頭的跡象馬上把它消滅掉。

下面要聊聊幾種病毒性傳染疾病,就從人類的疾病之一,同時也是人類與傳染病鬥爭的頂點——天花開始吧。(病毒與細菌傳染病的區別見本系列科普文章:入侵&反擊!病原體和人體的攻防戰)

4. 天花

天花是一種古老而又猖獗的疾病,推測可能出現在公元前一萬年正值人類從游牧生活轉為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時代,由家畜身上無害的痘病毒進化而來。

至20世紀,天花至少造成全球3億多人死亡。天花傳染性強,病情重,主要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後死亡率可以達到30%左右。

天花感染會有典型的天花紅疹,幾天後化膿形成膿皰,2周後開始結痂,痊癒後臉上會留下麻子。

天花也是影響歷史的傳染病,「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裡居住著2000-3000萬原住民,由於歐洲殖民者帶來的天花,約100年後,對天花沒有任何抵抗力的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

天花在中國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在歷朝典籍中均有記載。清朝相關的書籍和影視劇中總少不了天花的影子。

清朝順治帝就是因天花去世,康熙帝也是因幼時得過天花,臉上留下了麻子。天花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黏膜侵入人體,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

天花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存活能力,離體後,病毒依然能存活很久,還可以再次感染人。這也是我們影視作品,特別是「宮斗戲」中經典的用天花害人的「名場面」的來源。

在與天花的鬥爭中,勤勞勇敢的中國人首先發明了用輕型天花病人痘液接種正常人的「人痘」。這使得當時天花30%以上的病死率降到2%以下,是世界公認的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疫苗接種史。

但「人痘」危險性很大,會有相當一部分人直接因種痘而死亡。1798年,英國醫生詹納首創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方法。隨著牛痘疫苗的普及,天花的流行逐漸得到了遏制。

l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世界已消滅天花。天花的消滅,是人類與傳染病鬥爭的標誌性勝利,也是疫苗的勝利。

從此,人類通過預防接種,遏制了一個又一個的傳染性疾病:脊髓灰質炎,乙肝等等。但迄今為止,徹底消滅的還只有天花一種。人類與傳染病的鬥爭,還依然在路上。

5. 埃博拉

作為近年來肆虐非洲大陸的疾病,埃博拉離我們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發病後期會有肝腎功能受損和內出血和外出血癥狀,致死率能到50%左右,在世界各國的病原分類中都屬於最高危險等級的範疇。

人們認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對的,又是蝙蝠!)。埃博拉隨後通過破損皮膚或粘膜直接接觸的方式,在人際間傳播加以蔓延。

因埃博拉去世的人的含病毒體液同時也有傳染性,所以在非洲傳播時,也有很多因葬禮而傳播擴散的情況。

1976年,埃博拉第一次進入人類社會。埃博拉在非洲一直有散發病例,但未造成大規模擴散。2014-2016年在西非暴發了埃博拉疫情,感染人數2.6萬,死亡1.1萬人。

2018年以來,在剛果又出現了埃博拉的疫情,至2019年12月,發現3340例,其中死亡2210例。剛果國內的安全狀況對控制疫情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非洲的埃博拉暴發引起了人們對這種病毒的重視,近年來,世界各國加緊研發了對埃博拉藥物和疫苗,正嘗試用於幫助剛果的埃博拉病人。

我國目前沒有埃博拉的病例發生,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又有哪一片土地能獨善其身呢。關口前移,應當將傳染病阻擊在國門之外。

在2014年非洲埃博拉大流行時,當年9月16日,中國政府就派出第一批經驗豐富的醫療和疾控專家,赴疫情嚴重的獅子山,建立了臨時實驗室並開展工作。

先後有數支醫療隊和中國疾控中心,軍科院等的專家團隊援非,並在獅子山建立了長期的中塞友好生物安全實驗室。我國自主研發的埃博拉疫苗也已獲批。希望未來有一天,埃博拉也能被我們歸入「已消滅」的範疇。

6. 艾滋病

艾滋病也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

艾滋病毒會攻擊人類的免疫系統,使感染者逐漸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艾滋病感染者通常會經過比較長的潛伏期才會發展為病人。

感染者往往死於常見病原的感染,惡性腫瘤。而如果免疫系統完好,人體本可抵禦這些疾患。而因為在免疫系統被破壞之後,他們變得非常脆弱,普通的感染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疾病。

有研究說,艾滋病是從黑猩猩的病毒變異而來。推測是20世紀初期,由於當時人類食用野生的黑猩猩而傳播給人(又是一個亂吃野生動物的教訓!),後來由移民從非洲帶入美國。

直到1981年,艾滋病毒才被發現。至今,艾滋病毒仍然是一項全球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到目前為止已造成3200多萬人死亡。

到2018年底,世界範圍內約有3790萬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的潛伏期很長,有時能到10年以上,潛伏期的感染者能正常的進行工作生活,但潛伏期依然是有傳染能力的,這也是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大範圍擴散的原因之一。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與艾滋病感染者普通的接觸和交談是不會感染的。

艾滋病是當前最棘手的醫學難題之一,它是一個逆轉錄病毒,會將自己的基因組插入到患者的基因組中去,非常難根除。

迄今為止,艾滋病沒有有效的疫苗,也沒有可以根除的藥物。但是,現在使用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長期用藥可以有效抑制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長達幾十年,某種意義上講,將艾滋病變成了一種傳染性的「慢性病」。


發表於 2020-4-15 18: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次的COVID-19對全球造成史無前例的影響,想必也會載入史冊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0-4-15 23:33:59 | 顯示全部樓層
人類的醫學科技進展神速,很多傳染病都被消滅或最大程度的控制,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傳染病至今仍無好的對策,但相信最終人類還是能夠在對抗傳染病上取得勝利的。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2-8-4 11:33:25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冠肺炎當時一出來真的很可怕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2-8-8 11:30:01 | 顯示全部樓層
厲害了,了不起。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02!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器材組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6 + AES/EBU搭Burmester DAC雙系統成軍!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人家庭劇院!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ViewSonic LX700-4K RGB雷射投影機開箱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影片呈現高畫質影像、遊戲、介面、音效,能更迅速了解LX700-4K R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