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opo
收起左側

[美語片] 全面啟動 Inception 初期手繪4層夢手稿 4層夢境影片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0-8-25 11:43:20 | 顯示全部樓層
剛才在Slash Film看到一則新聞,這是全面啟動(Inception)的攝影Wally Pfister,在6月份為了宣傳全面啟動時,接受Cinematical網站的專訪,在那篇有點長的專訪中,有一段Pfister回答的內容引起注意。Pfister在那一段的談話,是關於他與導演Christopher Nolan對電影的喜好不同,Pfister說:「...有一些電影是他(指Nolan)喜歡、但是我痛恨的。我不是麥可貝的粉絲。(但是)Chris喜愛麥可貝的電影。而我的反應總像是拜託,老兄!但是他在(麥可貝的電影)中看到一些東西,而我看不到(…there are the movies out there that he loves and I hate. I'm not a big Michael Bay fan. Chris loves Michael Bay's movies. And so I'm always like come on, dude! But he sees something in it, and I don't see it.)。」

Wally Pfister與Nolan從記憶拼圖(Memento)開始,就一直維持合作關係,關於Nolan的事,他應該了解的相當多,他說的關於Nolan的話,應該有相當的可信度。至於Nolan喜愛麥可貝的電影這件事,應該是真的,我比較好奇的是,Nolan到底在麥可貝的電影中看到了什麼東西。

以下是Slash Film這則新聞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slashfilm.com/2010/08 ... michael-bay-movies/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8-29 09:44: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載電影癡(蘇士尹) 影評 救贖的迷宮《全面啟動》(有雷,請酌量使用)

最近有部電影,賣座的情況,朋友們都笑說,它該改名叫「全民啟動」。而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們都對電影癡又愛又恨,愛的是有人可以大肆討論,恨的是,他們都讓電影癡「植入」了一個病毒叫「你覺得唐諾柯比最後回到現實了嗎?還是陷入混沌?」害得他們不得不找時間重返電影院尋找細節。

電影癡選擇看完《全面啟動》(Inception)imax版再寫這篇心得,目的是,好好把細節再review一次,二度觀影時,也有更多的閒暇在觀影時品賞得更多。

話說《全面啟動》的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第一部商業長片《記憶拼圖》(Memento)就為他贏得影迷和影評家的注意,至今,《記憶拼圖》那種記憶迷宮迷人的程度,依舊是電影癡心中的最愛之一。經過新版《蝙蝠俠》系列與帶著奇幻色彩的《頂尖對決》(The Prestige)之後,諾蘭又重回他專長的「迷宮」。那就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諾蘭電影中的夢境設定:

⊙夢境時間感

現實 5分鐘=1小時=60分鐘 夢境

由於大腦在夢境時運作得速度更快,所以夢中聊了一個小時,現實中的時間不過才經歷五分鐘。

於是,當「夢中夢」不斷發生時,時間差變成他們在執行任務上必須仔細掌控,不然就會被夢纏住,在夢中老去,甚至死去。下列則是夢境換算表:

現實世界 10小時=120小時=六天 第一層夢境/化學家尤瑟夫Yusuf
第一層夢境 6天=72天 第二層夢境/亞瑟Arthur
第二層夢境 72天=864天=2年又134天 第三層夢境/伊姆斯Eames
第三層夢境 2年又134天=24年1608天=28年148天 第四層夢境/唐諾柯比Cobb

⊙關於造夢者

好比我們每個人作的夢,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進入夢境的。因此造夢者必須把夢境做得很真,而大腦最大的好處是,它的運算功能很強,在我們大腦平常「輸入」的思考邏輯下,很容易就創造出如真似假的夢境,但由於造夢者的夢境必須擬真,所以造夢者並不是人人能當,需要適合的人選,需要一位觀察力和想像力皆豐富的人,最好是感官知覺能力很強的人,才能創造一個豐富如真的夢境,讓邀請或設入夢境陷阱的對象,從他腦中竊取祕密。

通常我們作夢會有個經驗,尿急時夢見自己上廁所,自己的腿睡到麻了中夢中的自己腳也跑不動了……。電影中,諾蘭把類似現實與夢的連結也放在劇情裡,像是尤瑟夫想尿尿,結果他的夢境裡就下大雨,被大家指責;第一層夢中的他們車子落下橋,第二層夢裡的他們跟著失去重心,空間也隨著第一層夢的搖擺、震動而搖擺、震動,表現在電影裡,就成了挑戰拍攝和場景設計,呈現在銀幕上,極具視覺效果的表現,同時也增加任務執行度的困難。

於是,夢境,看似在造夢者的控制下,實又因其他外在因素與內在加入的DREAM WALKER添加的變數下,產生更多必須隨機應變的挑戰,而增加了電影的戲劇張力。

然而夢與醒之間的問題該如何解決?第一個設定是:音樂。第二個設定是;失速的墜落感可以喚醒作夢的人。

人在夢中所有五感知覺感應變得遲頓,根劇研究發現,人在夢中首先可以接收到的是聽覺。不知大家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當你開著收音機睡覺時,不知不覺睡著了,忽然某一首歌,可能是你很喜歡的一首或很討厭的一首,它也會入夢來,夢中傳來那首歌,而夢境也可能出現你喜歡的那個歌手或團體正唱著,或夢中的你也正在聽收音機。電影癡有過好幾次的經驗。電影中,選擇的「起床音樂」即是知名的法國女伶艾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Non, Je ne Regrette Rien〉,這首歌也是她的傳記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預告片的主打歌,巧的是,這部電影的女主角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她因此片拿下奧斯卡影后),正也詮釋《全面啟動》柯比的愛妻瑪爾。

⊙關於植入思想

當然這部電影的高潮,不在於竊取,而在於「植入」。在人的潛意識中「植入」一個關鍵性概念,達到人的目的。

「植入」思想並非不可能。記得多年前曾流行一種學習方法,就是運用人在睡覺時,放學習CD,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將知識輸入我們的潛意識,加速我們的記憶和學習能力。

只是,要輸入一個概念或價植觀,必須在這個人不抗拒、全然接受,以為是自己產生的想法。因此,造夢者的夢境安排,就必須「將就」這個目標人物設計。

片中的任務就是要讓費雪財團瓦解,他們必須讓小費雪認為他父親要他作自己,要他瓦解企業,費雪的企業敵人齊藤才能維持獨大的企業帝國。

⊙夢可以再大一些

柯比:「你創造夢境世界,你將目標對象帶入那個夢,他們則用自己的秘密填滿它。」

在這個設定下,諾蘭創造了一個極富娛樂性與話題性以及人性深度探討的電影,乍看下,這部電影並不難懂,它的故事也不似《記憶拼圖》那般如蛛絲羅密的複雜。

克里斯多夫諾蘭說明地表示:「這部電影的核心概念就是:人的想法是最頑強、最具強韌生命力的寄生物(parasite),它一直存在於你心靈的某處。由此,我想到一個引人入勝的概念,那就是有人擅長侵入你的夢境空間,而且是實際的侵入,並偷走你的想法,無論是多麼內心深處的想法都能取得。」

然而,諾蘭的電影,向來不若表面上的簡單。他只是藉著這部充滿奇幻色彩、帶著懸疑性的動作劇情片,在觀眾心中「植入」另一個他想探討的深度──人性的救贖、現實的衝突與人腦潛意識迷宮。

呼應到我們的真實生活體驗,電影癡很愛作夢也天天作夢,電影癡的夢境真實到全彩有觸覺有味覺有嗅覺什麼覺統統都有,也會夢過「連續夢」,常常在夢裡忙了一整天或幾天,一覺醒來,慢慢才知覺,哦夢啊,要上班啦!是沒算過夢的時間感,總覺得每個夢都有獨特的性格,有時夢境的時間確過運轉得比現實中快,但也有同步的FEEL,好比有次電影癡在夢中必須趕赴三個地方辦事,可是兩個小時後要醒來過上班,於是,夢中的電影癡看著時間計算著甲地到乙地到丙地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辦的事情要以多少時間辦好,馬不停蹄的在夢中忙碌著,剛好辦完所有的事醒過來。

電影癡的夢境分為三類:「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體驗夢」、「預示夢」。

朋友常問電影癡如何分辨這三種夢。其實夢多了,慢慢就會發現這三種夢的不同。而且夢是人跟自己潛意識溝通的地方,只是大多數人「隨夢逐流」,並不懂得如何主動控制自己的夢境。

曾經讀過一篇關於夢中修行的文章,它的大意是,只要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在作夢,即使是噩夢,在「有意識」的狀況下,噩夢可以轉化成好夢。拿個比喻來說,愛看動作片的電影癡,夢中處於飛車追逐戰,夢中自己幻化成電影中的伯恩到處被人追殺逼到懸崖,跳了也「死」,不跳也「死」。

所謂絕處逢生,問題是如何生呢?

很喜歡電影中伊姆斯說的:「DREAM BIGGER.」既然知道是在作夢,何不大膽一些呢?

夢中,電影癡「飛」起來了。噩夢,變成飛行的好夢囉!

回到電影《全面啟動》,出了戲院後,朋友評說,作夢那就可以夢大一點啊~被人追殺,車子可以防彈啊~還可以有防護罩,也可以有哆拉A夢的任意門。

哎呀呀,那夢太大啦,這樣小費雪(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飾)就知道被匡進夢中啦,不行不行,想像力要合理到「像真的」。於是話匣子一開,大家針對「可以夢多大」又跑出各式各樣的答案。哈哈,一部電影讓我們從三點半聊到不知不覺天黑,還以為是天氣不好要下雨來著,哪知一看時間,哇,晚上七點多啦~恍如夢一場,朋友笑說,搞不好回家才發現原來今天不過是夢。還好沒有人需要回家做晚飯,緩緩漫步坐捷運返家。

而電影中諾蘭為了讓大家了解夢境的possibility,透過唐諾柯比(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飾)帶著造夢者(The Architect)亞莉雅德(艾倫佩姬Ellen Page飾)進入夢境的初體驗時,讓我們看到夢境被形塑的過程,以及造夢者被夢境中潛意識察覺時周遭「人物」所產生的敵意。而且夢境爆炸、城市摺疊和利用鏡子的反射造景的視覺震撼度,真的很高,非常值得進大銀幕體驗如實境般的特效。

⊙分不清是夢,還是現實

電影癡把這些遊走於夢中的造夢者為「dream walker」。造夢的人,會不會耽溺於夢境?

心理學上有一種人逃避現實的方式,就是嗜睡,藉著作夢逃避現實的痛苦。當偽造者(The Forger)伊姆斯(湯姆哈迪tom Hardy飾)帶柯比去見化學家(The Chemist)尤瑟夫(迪利普勞Dileep Rao飾),進入祕室裡,有一群人正在分享夢,柯比疑惑他們每天都在這裡一起作夢?管理人回說,不他們天天來這裡被叫醒。因為,對這些過著苦日子的人來說,唯有夢境才是他們的寄託,他們的真實。

除了這些人,柯比的老婆,也是柯比一生的最愛瑪爾(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飾)在他們共同研究如何造夢時,耽溺於他們倆所建造出來的世界,漸漸分不清是現實還是夢。這個經驗成了柯比心中永遠的痛,因此他造夢的禁忌之一是,絕對不能憑記憶重建記憶中的場景。

但這真能瑣住人的耽溺、人的「清醒」嗎?於是,柯比拿他和瑪爾的研究,跟他的工作夥伴說,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專屬的現實圖騰,他的就是一枚金屬陀螺(夢境中它會不斷旋轉,現實中它會倒下),亞瑟的是一枚灌了鉛的骰子(這只骰子的重量只有亞瑟知道),於是亞莉雅德則選擇一枚西洋棋底下刻了只有她知道的圖。

圖騰用來提醒自己什麼是夢、什麼是現實。然而久了呢?圖騰會不會也成為夢境的一環?讓自己進入了渾沌?

這道謎題成了本片最迷人的地方。電影癡看了第二遍的《全面啟動》後,發現諾蘭很巧妙的在本片留了一道謎,作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就像那枚要倒不到的陀螺一樣,希望全滿結束的觀眾,可以選擇happy ending;喜歡進入迷中迷的觀眾、傾向柯比為愛犧牲的觀眾,死於渾沌之中。

關於結局的謎,諾蘭留下埋了幾道伏筆:

.柯比的繼父邁爾斯(米高肯恩Sir Michael Caine飾)原任教於巴黎某大學,他卻在小費雪飛往洛杉磯時,現身接機。
.柯比與兒女通電話時,電話中女兒的聲音靈巧對話,聽來應不只有五歲。
.柯比返家的光景,與他離家的光景,巧妙的相似。
.望兒女心切的柯比,見了他們,忘了check陀螺。
柯比曾說,我們都忘了夢境中那些不合理之處。因為夢正反映著自己內心的渴望,它是我們想望的「成真」,特別是對於那些熟悉夢境的造夢者而言,夢與現實在他們熟練之後,會愈來愈模糊。

對柯比來說,當他面對自己的妻子瑪爾時,他清楚的看到她的耽溺,看到她的盲點,而他成了那位痛苦的清醒者;可是當他面對自己的渴望時,是不是也會陷於迷思呢?而又有誰能點醒柯比?

當然,電影癡所列出的謎點,觀眾也可以自行找到合理的解釋,而為找到情緒的出口,戲裡戲外大家都找到救贖。

⊙一件任務三人救贖

說到救贖,其實就這整件任務來說,它其實是三個人的救贖行動。導演諾蘭很喜歡透過配角來表述一些「客觀」觀點。伊姆斯說,小費雪應該付他們心理諮詢費,飾演費雪的席尼墨菲指出:「即使羅勃家財萬貫,但他抱持極大的不安感,因為他父親極具權勢和影響力,他這輩子都活在父親的陰影下,跟父親的關係也往往相當緊張,所以雖然他即將繼承富甲天下的家產,什麼也都不缺,但他有一樣最大的渴求,那就是父親的關愛。」而他們的任務,正是要在老費雪過逝後,進入小費雪的內心,幫他找到彌補對父愛的渴求,彌補心中那分缺憾。

然而隨著劇情的演變,不斷闖進夢境的夢境破壞者──瑪爾──其實她僅是柯比潛意識的投射人物。她百般破壞他們的行動,為了讓任務順利完成,迫使柯比不得不正視自己內心的黑暗,面對自己的內疚,除掉心中的毒瘤──殺了那個他愛人的形象。而為了不讓齊藤也落入渾沌中,為了自我救贖,他必須留下來找出齊藤,救他出來。

對齊藤而言,這一場本為了生意所設計的任務,卻在經歷過一場場的夢境,面臨生死交關,加上孤獨的老死。體悟他該珍惜身邊的人。

電影癡看到網友引用《金剛經》的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作為結語。

如果我們重新檢視這部電影,跳脫柯比的觀點,回到片子一開始老了的齊藤回憶的觀點;如果這部電影是一部倒敘述事;故事的開始是齊藤捉到了柯比,他看到柯比想到當時他被柯比騙了,而事實上,從頭到尾,他都還在夢裡呢?而觀眾不過是隨著齊藤(渡邊謙 飾)作了一場夢。

呵,當電影癡脫口而出這個理論時,朋友先是眼睛一亮,覺得這個結局真的太絕了,另一名朋友說,如果真這樣,大家會很想拿爆米花砸銀幕吧!

既然作夢就該夢大一點,不是嗎?如果是這種結局,又有何不可?

聊到這裡,不禁讓電影癡想到美國大導演美國導演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執導的、改編自《莊子》裡莊子夢蝶的《第三朵玫瑰》(Youth Without Youth)(電影癡個人認為這個故事更接近於中國另一個故事──《黃粱夢》),不論是《第三朵玫瑰》或是《黃粱夢》那種一夢嘗盡人生滋味,而體悟人生如夢,某種程度與《全面啟動》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一樣的。

⊙潛入夢境的偷竊、偷窺、分享與私密

夢境可以分享嗎?夢境可以偷窺嗎?克里斯多夫諾蘭這麼形容自己的電影:「因為每個人都會作夢,這種現象使我們得以體驗活在心靈所創造的世界中。各種夢境世界也南轅北轍,既私密又具有無限可能性,超乎我們的想像力。因此,我們的挑戰就是融合可能發生在夢中的私密和情感,極力設想出波瀾壯擴的景象。我想要創造一部能夠讓觀眾體驗宛如在夢境卻又無比真實、逼真的電影。」

夢,是一件極為私領域的私密。夢如果可以分享、可以偷窺,那麼人就可以看到人最為不為人知的那一面。人前人後,人可能表裡不一;夢裡夢外的我們,又是如何藏起人最深層的欲望?

當年輕的亞莉雅德被召入柯比的團隊裡時,她發現柯比不和大家分享他的夢時,她大為震驚,她不想與一個不願與人分享夢境的人一起工作;因為他可以進入她所打造的夢境裡,而那個夢境不論真實與否都反映了一個人的人格和他最不為人所知的潛意識,可是柯比進入了他的夢,就等同於進入了她的潛意識中窺看了她這個人的全面包括最底層的潛意識。

而後她又發現,柯比三申五令的禁足他們所做的一切原則,他自己卻又不遵守,他用記憶打造夢境,他把他的愛人放進夢境中,是回憶也是,是謹守著他那分消逝的愛情也好,是禁錮瑪爾也好,終究他重塑的夢,怎樣也喚不回愛人,他的夢禁錮的其實是他自己,而他潛意識中投射出來的瑪爾,萬般破壞他闖進的任何夢境,其實也是他潛意識的吶喊,可是當他面對自己的潛意識,他卻覺得熟悉又陌生,他說他看不透瑪爾,其實他看不透的是自己,言下之意是他自己也迷失了,只是他一直不去正視這個問題。直到亞莉雅德偷窺了他的夢,才能不斷的提點他,而在情勢最為危急之際,教他看清這項事實。

這部電影裡最為讓大家忽略的,是闖入夢境的違法行為。而且從借著夢境入侵人腦意識中,在人陷入夢中時,在當事人尚未察覺時,竊取祕密。這時,當事人的思想並未因此受到影響。後來企業家齊藤大膽提出「植入」任務,而轉而從盜取資料轉變實際行動的思想犯──改造一個人的思想。

侵入一個人的潛意識,改變潛意識的觀念,從而影響一個人的決定。這個假設是基於,當我們在決定一件事情時,潛意識的作用遠超乎意識的作用。就像,我們對一個人看對眼,和他投緣,於是生意好談,合作好談,甚至是決定交這個朋友,或愛上這個人;這個「看對眼」,就是我們的潛意識對我們的意識說話。

而為了化解人基本的內心防衛機制,柯比發明了「查爾斯先生」。在夢中他化身為查爾斯先生,為當事人解說並破解自己的那一層夢境,從而打開人的心防,進入當事人的潛音識裡。

因此,當我們的潛意識願意與人分享,這個人必須是我們極為信賴的一個人;當我們愛這個人時,分享夢境或潛意識,都是一件美好而親密的行為。於是,我們看到亞瑟愛上了亞莉雅德;我們看到柯比和妻子瑪爾在夢中分享一切。可是,當親密不在了,這個夢境反而成了毒瘤啃噬著柯比的心靈,而刻畫本片最重要的主題──夢與現實的模糊地帶。

⊙關於其他電影

在觀賞這部電影之前,友人跟電影癡說,有人拿《駭客任務》和《全面啟動》作類比。當時電影癡不解,為什麼是華卓斯基兄弟拍的《駭客任務》(The Matrix)?而不是《入侵腦細胞》(the Cell)?當然啦,以電影的結構和賣座和成就上,絕對不會有人想拿《入》片來相比,可是《駭客》?

是啦,《駭》片一樣也是電腦Architect打造出虛擬世界,讓大家以為是真實世界,直到救世主the one尼歐的出現,「解救」大家。當尼歐「解救」了世界之後,也是很多人「耽溺」於虛擬世界而不願「醒」來。只是《全面啟動》變成從Architect的觀點切入,Architect用虛擬的夢境迷惑人心,達到他想要的目的。

而說到這種虛擬與現實不分的電影,其實電影癡心中有更好的名單,裘德洛Jude Law和珍妮佛傑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主演、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的《X接觸:來自異世界》(eXistenZ):透過與人體神經系統連接的電玩,把耽溺於電玩世界中,分不清現實與電玩世界,以致從電玩殺到現實猶然不覺自己真的殺了人;完美的詮釋闇黑主題的恐怖氣氛。

呼應了「耽溺」這個主題的另一部電影,電影癡則想到,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片,由雷夫范恩斯Ralph Fiennes和茱麗葉路易絲Juilette Lewis主演、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執導的《21世紀的前一天》(Strange Days)。這部電影描述未來的錄相,錄下的不只是影像,還包括了人的感受。於是透過影像的觀看,同時可以感受錄相時的喜怒哀樂。而故事中的主角透過影相,不斷的回憶愛人,沈浸在記憶中的愛情。

不論如何,光是《全面啟動》引發電影癡大費周章的寫了這篇長篇大論,足以證明,這真是一部好看的電影,看熱鬧也罷,看門道也罷,假如能看出個什麼,能跟朋友間增加一個討論的話題,而且一聊聊不完,那也值得啦!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2 14:59:26 | 顯示全部樓層
內地 終於上映 盜夢空間(全面啟動) 接下來 應該會有 很多有趣 牛B精闢的分析  轉貼給版友看看

 關於《盜夢空間》,我不是看明白的,而是想明白的。

  想明白以後,眼淚濕潤了整個臉龐:原來,我們的男人,是那麼地愛著我們。 他們的夢裡,關於女的,不是對肉體的慾望或是對交合的冥想,而是對於女人,她的音貌、她的氣味、她的神態的眷戀。 當然,還包括了對家庭的依戀。

  看過電影後,一個男人似乎也熱淚盈眶,他的原因與女人有些不同,一直期待的電影新一輪的革命,到來了,電影結構主義的革命———關於思維的共享。

  看懂《盜夢空間》(以下簡稱《盜夢》)很難,雖然直觀地知道這是一部要講述夢的電影,但是,從電影開始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完全在不受控制地迷離。 難以看懂,或許本身就是導演要給我們的結局,當我們解釋不清楚一個事物的時候,我們卻可以告訴你“我的理解”。 諾蘭就是這樣,用《盜夢》來解釋他所理解的夢。

  理解《盜夢》也很容易。 就像之前說的,當我理解了諾蘭想要表達的意思後,淚流滿面。 男人的夢裡,原來並不似弗洛伊德或者某位性學專家說的:都是原始的、赤裸裸的性,都是對於交合強烈的慾望。 可以大膽地說,哪怕有那麼多述說關於男人有著如何細膩之愛的電影也罷,在《盜夢》之前,男人的示好、示愛,還是往往被定義成求偶的信號,只出於性本能的行動。

  如果,當共享夢境成為可能後,或許對於女人來說,可以做到用它去證明“我的男人是不是真的愛我。”理解了諾蘭的電影,你就能夠理解這樣的想法真的可以實現。 現實的社會是,人類最隱秘的不再是思想,因為思想會通過行為而得到體現。 人類最隱秘的是夢,最原始的夢,是不受他自己或是別的什麼影響的。 而當女人,在那個男人的夢裡能夠看到那些相親的溫暖場面,而非肉體的扭曲的畫面時,女人就知道:“這個男人,是我的愛。”當然,也包括了男人去直面自己的女人,在這一點上剛去世的日本動畫大師“今敏”做得比諾蘭好。 如果,電影中科布曾試著進入自己愛妻的夢,他就不會如此游離在愛的邊緣了。

  只能說明,諾蘭對於情感的把控遠不如他對於電影結構的把控。 當然,在此不去多談諾蘭的感情生活,只是,從他的電影裡所反映的,那些相伴的女人的結局總是很慘。 直到《盜夢》,諾蘭電影裡的情感,還是冷而黑的。 所幸的是,我們看到了夢裡(或許也是諾蘭的夢裡)尋找溫暖、證明愛的傾向。

  你的身邊是不是也發生過這樣的事:小時候遇到的真實場景,似乎是在表面上被遺忘了。 而在隨後不斷被刺激,於是,在夢中被記起。 原以為是夢,其實是很久遠的現實。 於是,我在猜想,如果諾蘭下一部將拍溫情的文藝片,我想一樣是“NO SEX”,而一定與他的童年有關,與他的兄弟有關。

  □王小壞(雲南影評人)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2 15:01:26 | 顯示全部樓層
《盜夢空間》夢境引人入勝IMAX放大精妙之處

 中新網9月2日電9月1日凌晨,電影《盜夢空間》拉開它神秘的面紗,正式登陸內地院線,和國內的影迷們見面。 和普通2D相比,《盜夢空間》IMAX版更引人注意,本片的導演諾蘭在接受采訪時也不遺餘力的向大眾推薦,稱IMAX《盜夢空間》才是觀影的最佳版本。

  多重夢境引人入勝

  《盜夢空間》在銀幕上展示了一個結構複雜的夢境世界。 在片中,人的夢境有五層,第一層夢境就是普通人睡眠時感受到的夢,第二層就是夢中夢,而要進入之後第三層第四層的夢境,則要通過藥物,要從這些夢境中醒來,也要逐層進行……電影的主創們曾經用“糾結與曖昧”來形容《盜夢空間》的複雜程度。 在這樣一部電影,就要時時刻刻全情投入,緊跟電影的步伐,一不留神很容易就迷失。

  《盜夢空間》為IMAX量身打造

  《盜夢空間》的導演諾蘭向大家推薦電影的IMAX並非心血來潮。 作為IMAX的超級粉絲,克里斯托弗諾蘭在電影拍攝前,就知道怎樣拍攝一部適合在IMAX銀幕上放映的電影。 影片大部分重要場景的拍攝都是採用,65毫米大片格的攝影機進行拍攝, 以高達6K解析度進行掃描,並做成IMAX拷貝。 後期製作中,製片方也重新調整了《盜夢空間》的影片格式,並轉成了IMAX版本。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影像的清晰度,令人彷彿置身於電影當中,有身臨其境的奇妙感覺。 因此IMAX版絕對是觀看《盜夢空間》的最佳選擇。

  IMAX技術放大影片精妙之處

  《盜夢空間》在北美上映時,被譽為繼《駭客任務》之後最偉大的科幻片,無論是星光熠熠的卡斯陣容,還是電影所展現的夢幻華麗的世界都賺足了影迷們的眼球。 影片對特技的應用也堪稱神來之筆。 在導演瑰麗絢爛的鏡頭下,巴黎整個城市像紙一樣被折疊的場景令人咋舌。 這樣夢幻精妙的段落在片中比比皆是,在IMAX技術的襯托下,這樣炫目的段落會讓人興奮到幾近瘋狂。

  IMAX《盜夢空間》觀影小貼士

  實際上,《盜夢空間》的故事情節涉及到了心理學、玄學、符號學、邏輯學、建築學等諸多科學領域的內容,觀看時一定要緊跟電影的節奏,千萬不要把它當做一部解悶的爆米花電影來對待。 在看電影之前,也要做好功課,提前了解一些背景知識。 導演力推的IMAX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IMAX清晰流暢的畫質和震撼的音效讓人彷彿身臨其境,也能幫助我們更好融入電影之中。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2 15:04:21 | 顯示全部樓層
《盜夢空間》最新影評:莊周夢蝶 盜夢歸來不看片

 五嶽歸來不看山,西藏歸來不看天,盜夢歸來不看片。
  陸川說中國導演應該給《阿凡達》下跪,我不覺得;但《盜夢空間》(Inception),絕對讓中國導演羞愧至極,因為其表達主題是“莊周夢蝶”,洋人把老祖宗的議題執行得精彩絕倫、展示得淋漓盡致。影片不僅有顯而易見的“夢蝶”,更有“莊周曉夢迷蝴蝶”的那個“迷”字,以及《莊子》吞食天地的氣魄。簡而言之,是一部“剪輯術>視覺衝擊力>前景故事>背景世界觀>人物”的電影,官能刺激無比商業、處理手法又極端實驗。

  這恐怕是導演克裏斯托弗·諾蘭有史以來在畫面上最傾注心力的一次,故事的大半在夢中進行自然是主要原因。“夢”是一個多麼曖昧的東西啊,無拘無束、變幻莫測,恰恰成為“好萊塢最後的映像作者”諾蘭大展身手的華麗舞臺。若沒有取捨當然會陷入無聊,所以諾蘭讓夢以“無限趨近於現實的曲線”貼向現實,而後又使“夢中人”可以控制夢,多麼膽大妄為的設定!

  更應釀成話題的當然是所謂的“視覺盛筵”——這個詞總算是用得其所。乍看之下與現實世界毫無區別,一點也不“愛麗絲”,但應留意兩處異樣:1、雖然逼真,但美得簡直不真實;2、結構無序,美得令人不安心。造成如此感受的原因是:夢中的空間陰晴變幻,就在你以為總算驚醒時,其實仍深陷其中,仿佛是人的表情以及現代人給自己套上的層層假面。尤其是夢境世界的崩潰:時間錯亂、重力紊亂、土崩瓦解、灰飛煙滅……總之,《盜夢空間》比《2012》更從真正意義上讓世界毀滅了,而且不止毀了一個世界,破壞的快感超越以往任何一部災難大片!

  諾蘭為造夢而把攝影、美術、視覺特效均用到極致,唯才是用的選角也稱得上成全了各位演員,但比上述構成電影的元素都要關鍵甚至堪稱舉足輕重、統帥三軍的是剪輯術。夢境有著明顯區別於現實的剪輯節奏,而每當突入夢境或從夢境中穿越醒來的時刻,剪輯則更衝在前面。大刀闊斧留白給觀眾去琢磨的空間不小,敢於故意避而不談並堅信你可以領會的判斷力才真正是犀利果敢、大巧不工。

  與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那種用最簡形式來說明故事的剪輯精神天差地別,《盜夢空間》的剪輯術本身,跳到了畫面最前端來闡述自己的主張、表達獨立的思考,這種不可思議的感觸前所未有,尤其是在高潮部分的幾層夢境世界相繼崩潰時的剪輯,絕對的革命!相比之下,《諜影重重3》的剪輯飛躍竟淪為自以為抵達天際的孫悟空,而《盜夢空間》的剪輯思想無疑是寂靜俯瞰的佛祖。

  於是,這部電影必然陷入爭議。……有趣麼?絕對有趣!但留存於心的更多是畫面,故事反成弱勢群體。我理解部分觀眾看過之後有可能倍感虛無,沒關係,《盜夢空間》的主角本不是人而是映像,人不過一顆顆棋子罷了——這種“虛無”正是莊周夢蝶之後難辨夢與現實的迷亂。所以,你越有此虛無感,越說明諾蘭的成功。

  以往所接觸過的相當一部分電影,都能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中尋求到更多的人和人性,而《盜夢空間》把注意力拴在夢與現實的交織上,腦力用盡的同時情感卻相對抽離,興奮的維度迥異。這就是“用心看”與“用腦看”的差別。留給大家的除了若沒有驚人創造力與執行力根本無法呈現的“失重狀態格鬥”、湯姆·哈迪可愛死人的幽默演技;便是那個按兩個方向都能解釋、且勢必導致各派支援者甚至不惜尋找“偽證”來強加於人、並終將造成大規模觀眾理解爭端的結局,其實暗藏作者諾蘭妥協于續集法則的開放式算計。可惜大家還是會乖乖上套,我打賭今後三周探討萊昂納多到底醒沒醒的文章必如雨後春筍……

  比起被“小丑”翻弄驅遣的哥譚市與《暗夜騎士》,我更愛《盜夢空間》。原因很簡單,本片所呈現的“莊周夢蝶”的虛無、迷亂,其實揭示出作者的另一層深意:現實與非現實境界的邊境到底分清還是分不清為好?萊昂納多和瑪麗昂到底醒來還是醒不來才好?於是牽扯到一個更哲學的議題,知者幸,無知者幸?這點,無論對經濟危機下苦苦掙扎的美國觀眾,還是對關心身外事程度幾乎降到絕對零度以下的中國觀眾,都有莫大的共鳴。

  最後,本著不劇透的原則給大家一些很低級的小提示:由於導演刻意模糊了現實與非現實的邊境,再加上看過《駭客帝國》系列的人會先入為主,所以,對一般觀眾來說容易陷入混亂。但前面說過了,《駭客帝國》的非現實全是虛假且無關現實,而《盜夢空間》的非現實卻在角色的精心設計與控制之下且最終能反作用於現實,所以世界觀根本不同。

  在此基礎上,《盜夢空間》的這個非現實的“文件夾”是由被盜夢的用戶本人和盜夢的侵入者共有的,彼此影響的結合方式、控制與反控制的博弈、以刺激被盜夢者“自覺”為目標的終極手段等……,完全進入了榮格心理學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甚至“六人盜夢團+女主角+目標”似乎都對應著榮格的八種人格。由於大大超出了我的知識範疇,所以也熱切期待有專業人士針對這一點進行答疑,不勝感激。(畢成功)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2 17: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想請問各位看過的前輩一個問題
這部片會有整個螢幕亮度突然改變的一個狀況嗎?
我具體說一下
就是   例如在一個偏亮的場景    整個畫面的亮度突然降下來(程度上  可能像AVIA的80IRE掉到60IRE)
或者是在偏暗的場景   整個畫面亮度突然拉上去(也是差不多20IRE的差距)
我昨晚是在欣欣秀泰影城11廳看的    這個狀況很像是以前在測TV功能時
DCR的功能作的不夠好   亮度瞬間調整的速度太快造成的
如果前輩們在別的戲院不會看到    那也許就是秀泰這邊的設備參數要再調校一下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2 20:31:24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就我所知道的李奧納多對於影片的劇本內容還蠻挑的
一定挑選有內容的劇情來演,對於一般的或沒吸引力的就不接受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2 23:49:27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虧 Inception
總算有機會見識一下的高雄IMAX
也是第一次看IMAX電影(還拖兩位朋友去~)
先說說高雄IMAX的心得吧:
螢幕沒有北部大,這是早就知道了
但音效卻完勝高雄所有戲院!
尤其是本片,低音震到全身都在抖(不止抖褲管~)
缺點是椅子不好坐,雖然夠大
但不知怎麼的,渾身不對勁
連我朋友都覺得不舒服
但威秀的其他廳都不會有這種感覺

至於本片
一開始我朋友就說:
「聽說,這一片要「很專心」看!」
……廢話~我每次看電影都很專心哪
否則花那麼多錢看IMAX幹嘛?
沒想到,還是被一層又一層的夢境搞得莫名其妙
尤其是主角一行在討論如何「植入」
和第N層夢境時間又是如何如何……
一堆的台詞根本來不及看完,任務就開始了
本片的節奏相當明快
後來一層層夢境在同時「衝擊」時
車子落水+電梯墜落+炸掉雪地基地
彷彿連坐在螢幕前的觀眾,也一起受到「衝擊」
好久沒有這麼刺激又充滿深度的電影
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
我只知道一定要入手BD,再看個N次……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5 精幣 +5 收起 理由
popo + 5 + 5 ^^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25 01:00:22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推此片! 因為, 在電影院看完時,還是有很多疑問!上網看各網友的說明,還是眾說紛紜! 小弟的結論是: 這是一部可以讓大家發揮自我詮釋能力, 就算實在是很多疑點看不懂但也會覺的很好看的經典好片! (有此功力的片子, 小弟上一次的經驗是多年前羅勃狄尼洛的天使心!)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1 20: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好看~
整場雖然演很久
但是我竟然不會想上廁所XD
看完就和女朋友分手了= =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1 20:25:26 | 顯示全部樓層
光是看大大這些預告片就覺得好精采
好清晰的畫面
看來我要趕快去看一下這電影
沒看就太可惜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2 00:31:18 | 顯示全部樓層
這部片真的很棒!

已經去電影院看了兩次  因為第一次看得時候不夠專注...還差點睡著
第二次才真正進入狀況

暑假當時大家看完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真的是成了全民啟動XD

還記得電影結束最後的音樂竟然是提示快要進行Kick的那曲子
好像是提醒大家該醒醒啦~~  
電影結束了  趕快從這場夢醒過來回到現實囉XD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2 10:48:51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南方公園才剛播出的惡搞版Insheeption的新聞,以及影片檔的相關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與觀賞。

http://www.collider.com/2010/10/ ... parody-insheeption/

http://www.southparkstudios.com/full-episodes/s14e10-insheeption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2 15:18:49 | 顯示全部樓層
補上影音檔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21 17:58:45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有幾個問題想請問一下

1). 瑪爾難道不能用類似kick的方式
     把自己喚醒嗎?
     為什麼一定要用自殺這麼偏激的方式?

2).  小費雪最後中槍了
      為什麼其他人判定他是進入下一層夢境?
      為什麼不覺得他已經死了?
      單純的昏倒  就如同睡著嗎?

3).  柯比在最下層夢中
      又怎麼知道齊藤在上一層已經死掉
      而決定留下來找他?

4). 為什麼柯比跟齊藤一樣被困住
     卻不會變老?
     小弟不太懂
     如果齊藤知道自己被困在夢中了
     那他也可以自殺不是嗎?
     為什麼還要乖乖的讓自己被困住?

5).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
     是不是不管發生甚麼事
     總有一天你會醒過來??
     但如果做夢的時間太久
     會影響到你對現實的認知?
     這就是為甚麼柯比會不顧一切的留在夢中去找齊藤
     因為他怕齊藤醒來後忘了當初他們的約定
     是這樣嗎??


    謝謝~~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2 08:36:41 | 顯示全部樓層
先來回答 1 3 4
但答案未必是正解 是以個人見解來回答!!

1.自殺是發生在真是生活!  為何自殺?柯柏與茉兒在夢中度過50年了,現實與夢境難以分辯已達到潛意識的邊緣,所以茉兒才用自殺方式解脫吧

3.在解救費雪的場景,柯柏有一段台詞(齋藤此刻已經死了  他肯定在這裡的某處)

4.變老的因素,可能的原因是時間的問題
  現實世界 10小時=120小時=六天 第一層夢境/化學家尤瑟夫Yusuf
  第一層夢境 6天=72天 第二層夢境/亞瑟Arthur
  第二層夢境 72天=864天=2年又134天 第三層夢境/伊姆斯Eames
  第三層夢境 2年又134天=24年1608天=28年148天 第四層夢境/唐諾柯伯Cobb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22 10:59:09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版大抽空解答!!

1.自殺是發生在真是生活!  為何自殺?柯柏與茉兒在夢中度過50年了,現實與夢境難以分辯已達到潛意識的邊緣,所以茉兒才用自殺方式解脫吧


小弟自己又想了一下~
或許茉兒已經試過其他kick的方法
但她仍然相信她是在作夢
唯一能真正醒來的方式  
就只有死亡
只可惜她並不知道其實她已經存在現實中

3.在解救費雪的場景,柯柏有一段台詞(齋藤此刻已經死了  他肯定在這裡的某處)

這正是小弟的問題
主角為什麼可以知道上一層發生的事情?

4.變老的因素,可能的原因是時間的問題

這一題小弟也還是搞不清楚
照理說
Cob比齋藤還要早進入最底層
兩個人當初都沒有逃出來
理論上最後
不是應該都是老頭嗎?

小弟之前也搞不懂
為什麼Cob一定要下去救費雪還有齋藤
或許是因為
費雪和齋藤他們倆個都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
所以進入了最底層
他們無法辨識自己是不是在作夢
所以不會自殺來跳回現實

popo0121 發表於 2010-11-22 08:36 [/quote]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11-26 11:39: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popo0121 於 2010-11-26 11:41 編輯

全面啟動 未曝光的海報
Inception-Alternate-SnapTag-Poster.jpg

以下內容轉貼載自 collider網站 中文翻譯可參考 諾蘭親自解讀影片玄機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ovie: After the first extraction fails, Cobb spins his top to check if he is in a dream.  It falls over.
“The Ending Is Not a Dream” Argument: This establishes context for the audience—the movie is not all a dream.
Nolan’s Comment:  “This gives Cobb a base-line reality.  But he’s an untrustworthy narrator.”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ovie: Saito says he’ll clear Cobb’s name if he takes the job.  He asks Cobb to take “a leap of faith.”
“The Entire Movie Is a Dream” Argument: The phrase “leap of faith” occurs over and over.  It’s an artifact of Cobb’s subconscious.
Nolan’s Comment:
“I don’t think I’m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this.”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ovie: Cobb starts assembling his team and trains Ariadne in dreamweaving.
“Actually, It’s About Movie-Making” Argument: All the roles correspond.  Cobb: director.  Ariadne: writer.  Eames: art director.  Saito: producer.  Fischer: audience.
Nolan’s Comment: “I didn’t intend to make a film about film-making, but I gravitated toward the creative process that I know.”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ovie:
Cobb goes to Mombasa to get Eames the forger and Yusuf the chemist.

“Or Maybe It’s a Meditation on Architecture” Argument:
A beautiful pan across the rooftops of Mombasa.

Nolan’s Comment:
“I wanted to show the potential for the real world to have analogies to the dream world.  The mazelike city of Mombasa does that.”

“Actually, It’s About Movie-Making” Argument:
Smash cuts, mysterious chases, implausible coincidences—the grammar of film is the grammar of dreams.

Nolan’s Comment:
“I wouldn’t say that I tried to use the grammar of the film to tell the audience what is dream and what is reality.”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ovie: Cobb confronts Mal in limbo, and Fischer is incepted in the hospital.
“The Entire Movie Is a Dream” Argument:
Mal challenges Cobb’s reality.  Faceless corporations?  Chased around the globe?  Really?

Nolan’s Comment:
“For the ambiguity at the end to work, you need to see that Cobb’s world and the dream world are very similar.  And you need to doubt Cobb.”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ovie: Cobb washes up on the beach (full circle with beginning).
“Just the Ending Is a Dream” Argument:
Saito honors his agreement.  They build limbo to be their reality together.

Nolan’s Comment:
“Uh…that’s not how I would have read the movie.”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ovie: Arriving home, Cobb finally sees his children’s faces.
“The Entire Movie Is a Dream” Argument:
The kids haven’t aged!  And they’re in the same clothes!  This is clearly all a dream.

Nolan’s Comment:
“The kids are not wearing the same clothes at the end!  And they do age!  We were working with two sets of kids.”

“Or Maybe It’s a Meditation on Architecture” Argument:
It’s the golden-lit craftsman dream home…with a house made of blocks on the dining table.

Nolan’s Comment:
“The film is about architects.  It’s about builders.”


What’s happening in the movie: Cobb spins the top—it’s still spinning when the movie cuts to black.
“The Entire Movie Is a Dream” Argument:
The top doesn’t matter—Cobb can finally see his children’s faces.

Nolan’s Commen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Cobb’s not looking at the top.  He doesn’t care.”

“Or Maybe It’s a Meditation on Architecture” Argument:
The top itself is constructed—topologically, it’s a pseudosphere, every point curving away.

Nolan’s Comment:
“The prop guys just made a top that would spin for a long time.”

“Actually, It’s About Movie-Making” Argument: The audience has to “take a leap of faith.”  Nolan uses ambiguity as a storytelling tool.  There isn’t just one answer.
Nolan’s Comment: “Oh no, I’ve got an answer…”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26 14:02: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riki-ryu 於 2010-11-26 14:08 編輯

關於影片最後的結局~
Cobb到底是還在夢境中?還是回到了現實世界呢?
在此提供一個觀點給大家參考:

在夢境中的Cobb左手無名指會戴著婚戒!
現實世界中的Cobb則沒有!

現實:
CI-69117313630117165.jpg
CI115941416030117165.jpg

夢境:
CI37123227230117168.jpg
CI143488416030117165.jpg

所以,最後的結局到底是如何?
等藍光發行後,咱們再來仔細確認一下吧!

(婚戒的觀點不知道是否之前有人貼過了,我是在PTT看到有人提出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名聲 +5 收起 理由
popo + 5 圖文解說讚!!

查看全部評分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12-7 08:40: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popo 於 2020-8-1 11:12 AM 編輯

inception.jpg

全面啟動4層的夢
同時間進行的狀況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StormAudio ISR Fusion 20專業級享受
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專業級音效表現來自專業聲頻處理系統業界的StormAudio,其實在
風暴將至 : 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多聲道劇院綜合擴大機10/10滿分器評
風暴將至 : StormAudio IS
AVStormAudio ISR Fusion 20 多聲道劇院綜合擴大機10/10滿分器評
再訪燕旅宿!實現Storm Audio風暴處理器頂級9.3.5.5三層環繞音效!
再訪燕旅宿!實現Storm Au
再訪燕旅宿!實現Storm Audio風暴處理器頂級9.3.5.5三層環繞音效
在家享受劇院級魔法 - Sony 2024 BRAVIA 全新系列登台
在家享受劇院級魔法 - Son
Sony 於 6/5 正式在台發布 2024 BRAVIA 系列,以 ’在家享受劇
Matt88p 的夢想小小影院
Matt88p 的夢想小小影院
小時後便很喜歡去電影院, 最喜歡是進場前那份感覺, 電影院裏面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