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STARKE有可能会在以后悄悄升级。因为就拿H3 Elite来说,最初发布的版本的分频器,和现在的版本是不一样的,分频器外观有很大区别。
而这个升级,官方并没有刻意去宣传。但是我知道STARKE这个品牌进取心一直都比较强,所以会有这种小升级也正常。  A7  这是A7 MARKII  A7  A7 MARKII的变压器的上部,并不是空的,而是有电路。 我们来看看官方的PPT。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A7 MARKII电路部分的电路板,相对于A7模拟线路部分和电源处理线路都放在一起的做法,进行了改变。
A7 MARKII的模拟放大部分和电源部分是完全分开的。  然后元件的选取,STARKE用了更高的要求。  这便是模拟放大部分,Tracking power部分的算法,应该也是在这里完成。  这是电源处理部分  这块PCB板,外面还有一层塑料保护层,非常细致。  A7 Mark II使用的全是三肯MN1526 NPN大功率管
另外,在段最后,我来讲一下A7 MARKII的两个升级: 1、每声道完全模块化
2、主动散热的风扇安装方式有调整。
实际上,第一代的A7也是模块化的,如果哪一个声道坏了,反厂也是直接换模块的方式进行维修。 不过,当真的遇到这种事情,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摩大大这个人特别懒,平时测试音响经常把喇叭线拔来插去,还时常不关机…… 终于有一次手误 ,喇叭线的香蕉头正负级碰在一起。当时A7短路关机保护,重新开机,好像并没有问题,我也没有在意。
结果,后来又遇到一次这样的事情,终于有一天发现大声压使用时间较长,机器温度较高的时候,那一个声道就不响了。 关机,机器冷却后,它又恢复正常。就这样,又用了三个月,终于彻底歇菜。
于是,我打算自己拆下那一个声道的模式,寄回去。当我拆了四十来颗螺丝之后,发现不拆掉前面板,还是不行。  当时除了顶上这两根固定条,在前面板,还有一固定的地方。 但当我开始拆前面板的时候,一不小心坏事了——两边螺丝一卸下,前面板很重,自己就往前倒。
天知道前面板的LED电源显示灯有一条很短的线连着,这一倒,把LED灯拉成两半…… 我一看,灯也坏了,模组也坏了。要完全拆下模组还要拧几十颗螺丝…… 最终我放弃了,装回去,整台寄回去质保了。  而现在,A7 MARKII的完全模块化,让修理变得更加简单,拆卸它变得简单了很多。
另外,A7里面有风扇。只要有风扇就难免随着使用年限变长,灰尘积压,从而风扇噪音变大。
我时常抱怨A7的风扇噪音影响了视听室的宁静度,所以我也想过去更换静音风扇。 可是如果你要更换风扇,你得把A7的所有模块取下来才行。  但是,大家注意A7 MARKII,他的风扇可以从底部取几个螺丝就直接换掉。 这是一个我认为非常便利的改动。  另外,新的A7 MARKII号称是改进了散热技术和热量控制。 官方的PPT给出了24dB的噪音值,在城市里夜晚很安静的时候,都很难达到30dB以内。
但我实际使用下来,这明显比24dB高了很多,我只能讲A7 MARKII比A7的噪音的确要小。 但绝对没有达到24dB,就9月份的天气,室温26度的样子,还是能明显听到风扇的噪音。
不过,现在换风扇方便,至少给了我一个选择。当然,我心目中是不希望后级里面有风扇这种玩意儿的。但这对于一台多声道纯A类后级来讲,这一点都不现实。
这相当于你买台车,想要声浪迷人,V8发动机,加速很爆力。但你又想他的油耗最好每一百公里不要超过10升。
这明显是不现实的事情,要享受A类放大器的好听的声音,那发热量大的问题你永远回避不了。
这也是为什么烧到最后,A类大功率单声道后级是很多人的归属——没噪音,推力大,声音好!
 这是A7的垫脚
 很明显A7 MARK2又改进了,当看那一圈胶垫都知道这个垫角的防滑性明显会更好。 另外,这里就是换风扇的位置。
A7 MARKII在声音上的提升谈A7 MARKII的声音之前,我想先和大家简单讲讲A7第一代的声音特点。
实际上,A7当时上市时的对手,主要是用于影院的多声道后级。在3万到5万成交价这一区间段,最常见的无非是ATI 3007,大地震Cinenova Grande 7,lexicon ZX-7,圣歌P5和Parasound A51等。
这里面,力大声粗的是Parasound A51,但这是里面最便宜的一台。 而ATI 3007和大地震Cinenova Grande 7这两台属于高性价比产品,推力很足,但问题在于表现什么声音都是直去直来。
简单的讲,就是非常有劲,属于刚猛有于,但完全没有音乐味的声音。当然,如果你拿他们和那些国产的什么超音之类的比,那不用比,还是会好很多。
为什么摩大大讨厌国产多声道后级,那是因为国产多声道后级,没有哪一台的声音,全频能称得上有一丝弹性。那种从高频到低频都像敲木棍子一样的声音,我完全无法接受。
拉回来接着讲,实际上,ATI3007、大地震Cinenova Grande 7是同样架构的产品,都由ATI代工。
而Lexicon ZX-7也是类似的情况,不过ZX-7的校音确实有很大不同。他的音乐味,比ATI 3007和大地震要好非常多,音色也有Lexicon的温暧。
但如果你把ZX-7和P5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不管是声音的细腻度,还是推力,P5都更好一些。  而在这几台之后,ATI推出了6000系列,我用过其中的ATI 6002。实际上,前面提到的几台,影院特性是大于Hi-Fi特性的。
 而ATI 6002不管是音色,还是全频的细腻度,我认为都是强过之前提到的这几台功放的。 我的A7反回总代质保的时候,那一个月我基本上都在用ATI 6002看电影和听音乐,当然都只有两声道了。
ATI 6002的声音能柔能爆,这个声音相对于之前那些功放,真的算得上有文化的声音。
但如果拿上面提到的所有功放和A7对比,都有一点,他们会输很多——那便是3D空音的刻画能力。
用A7播放多声道电影,他放出来的声音是前后左右高低上下全部填满空间的,你能很轻松的听出来你的屏幕和沙发之间有哪些声音在移动。
而那些AB类的多声道后级,他的声场更喜欢往两边发展,在内部纵深上的空间感和定位,差了不止一点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就是A类功放低失真带来的好处。并且,A7在透明度、声音的音乐性、声音的密度上,相对于之前提到的那些功放,都有很大的优势。
不过,缺点和优点一样的明显,那便是A7的低频是有些偏软的。这不是指A7的低频不猛,但相对于之前提到的那堆功放,打炮打拳的凶狠度,都要弱一些。  我也曾经拿A7和一些Hi-Fi功放比较过,有金嗓子的两声道A类后级,型号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到手价3万出头,每声道只有35W。 对比结果是,声音的细腻度A7输一点点,但推力胜出很多。音乐味,两者差不多。
还有一台,便是Gato AMP150,这是一台7万元级别的Hi-Fi合并机。而这台对比A7,就能明显感觉到A7在声音细腻度,声场大小,声音密度上,都有明显差距。 毕竟,算到一个声道的价格上,他们差价实在太大了,确实没有多大的可比性。
但考虑到A7的音质和其他同价位的产品对比,确实优势是相当的明显了。必竟,这台功放在CES上演示Hi-Fi,让美国的专业媒体是点了头的。
而关于A7 MARKII,前阵子《视听前线》的公众号上,我看到已经有试用报告的文章。
 其中对多声道表现的描述,就我使用的情况来看,的确是客观公正的。
 注意上面我红框勾画出来的文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全文。
而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A7和A7 MARKII的AB对比区别。
 A7 MARKII和A7我分别用ViDAC组成Hi-Fi系统,以及用圣歌AVM60组成AV系统,在全套STARKE H5 Elite的系统上进行了比较。
相对于第一代产品,A7 MARKII在以下几点,是有明显改进的:
1、推力有明显增强,虽然从数据来看,只增加了几十W功率,但全频声音的力度,特别是低频力度明显增加。AB对比听,会觉得A7低频有偏软一点,A7 MARKII更有力,弹性更佳。
2、全频密度增加,中频的饱满增加,人声会更加突出银幕,同时更加清晰。
3、全频解析力增加,声音更加细腻,全频线条感更加突出,但相对于高频,中低频的线条感优化更加明显。
4、声场增大了一些,声音透明度增加,功放的Hi-Fi性更强。
总的来讲,就声音而言,A7 MARKII是属于全面进化型的。最初从Dan口中得知新产品声音清晰度和力度会增强的时候,我还担心会不会提升了音响性,损失了音乐性。
因为,很多时候,音响性和音乐性是很难两全的。而发烧友更愿意称音响性为声音的素质,音乐性为声音的味道。
有一些Hi-Fi发烧友喜欢玩老产品,就是因为这些产品哪怕声音不够清晰,但音乐的味道反而更足。
如果一台产品的升级,音响性和音乐性要同时提升,基本上就意味着这款产品要重新做。 而基本上,不管是从厂家给出的资料,还是我的听感上来看,STARKE的确是重做了这台功放。
 这是从元件的选取,和板卡电路设计,以及机壳制作、散热设计等方方面面的重做。要说他们唯一一样的地方,就是都是应用了Tracking power这一技术打造的多声道A类功放。
我本来以为A7 MARKII是A7整了容整成了A7 MARKII。结果现在看来A7 MARKII压根从内到外和A7都不一样,只是他们穿了一件看起来像的衣服。
另外,A7 MARKII相对于A7的声音变化,我的理解是这和它原品牌匹配用的音箱有很大关系。 A7是为STARKE第一款产品H7开发。H7用了反边低音单元 ,而且H7的声音定位是非常中性,强调速度与打击力。
而当时市面上能买到的多声道后级和H7搭配,都有点孔武有力,但韵味欠缺。 所以,STARKE让A7的低频软上一些是有道理的。
 而A7 MARKII面对的是STARKE H5 Elite。H5 Elite本身在校音上都有很强的Hi-Fi性,Dan在打造这款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了欧洲市场的听音需求。
当初我把H5 Elite和H7放在一起AB聆听的时候,明显发现H5 Elite出来的声音不仅仅是更加华丽,同样的音乐,听起来也更加舒缓。
 同时,H5 Elite三个八英寸低音,一个12英寸碳纤维被动盆的塔式音箱设计,也确实需要更大功率的功放来驱动。
 如果你现在是H5 Elite,H3 Elite的用户,我建议你是一定要从A7升级到A7 MARKII的。
特别是H3 Elite的用户,升级到A7 MARKII之后最大的好处便是人声的厚度将会有极大幅度的提升。
我多次对比H3 Elite和最老的H7,很明显精英版的H3 Elite声音的细腻度和精致程度远超H7。 但就是对白的厚度和H7有较大差距,AB对比听总觉得人声有点憋屈。
而换到A7 MARKII之后,H3 Elite也能放出大气的人声。 至于H7的用户,升级到A7之后声音素质也会全面提升,同时声音的打击力会猛烈很多。
不过,这种凶猛年轻人会更喜欢。如果上了点数岁的发烧友,就得看自己的口味了。
写在最后本文最后我在这里恭喜STARKE最可爱而专业的胖子Dan和STARKE团队一起,拿下了CEDIA上七个大奖。
 同时也感谢STARKE研发团队给音响圈时带来了这个创造力超群的品牌。
只是,我确实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A7 MARKII基本上内外全换,而非要和老产品取一个差不多的名字?并且做出一个差不多的外观?
这让我想起了H3 Elite和H3,这两者除了名字长得像,从产品设计,元素使用,重量和产品定位都完全不一样。
 老款H3,这玩意国内还有假货。 
H3 Elite,属于Halo产品中细分的Elite系列,重量比H3足足重了两倍多。
STARKE研发团队的思路,我是搞不太懂。不过A7 MARKII在试用之后,作为H5 Eliter的原配功放,我只得收入囊中。
同时,如果你对于多声道系统的音乐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你还就只想买多七声道功放,那么我提醒你A7 MARKII就是正确的选项。
因为,纯A类放大器的声音的气质,绝对不是哪些AB类七声道功放可以比较的。
A7定价是RMB¥48000元,而A7 MARKII中国定价是RMB¥58000元。
A7 MARKII比上一代涨了RMB¥1万元,账面上看贵吗?很贵。但你大可去找一些售价相近,或者贵个RMB¥两万的五声道或者七声道后级比较一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AVSforum主编Scott Wilkinson会如此喜爱这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