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5-5-2 01:57:20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 Steven 兄昨天的熱情招待, 員工的加班;
LibraC 偕夫人 and Jr. 百忙傖促中抽空參與的盛情~
昨天的鑑賞受限於公告時間的短絀, 會員沒有預計中踴躍,
很自然的, 鑑賞會就成了鑑賞/漫談/各自關心的重點,
也沒有進一步的用各種 Torture test 來為難 Mark II or Cine3.
所以, 可報告的也就限於"印象"和個人關切的主題~
首先, Steven 兄很親切隨和, 並不因人數有限而顯得不奈,
對我們提出的問題也盡可能的就發問者的水準來解釋,
我雖然努力思索 Mr. Wu 的解說, 無奈知識有限, I/Q 有限,
十亭只聽懂了七八亭, 慚愧~
1.
因為, 我個人最關心的重點在於使用 HTPC,
所以 1280x720 的 native resolution 能否 1:1 mapping 自然很重要~
雖然沒有針對此項加以檢測, 不過 dlp 在 Digital in 的情況下多半過關,
加上, 電腦桌面的顯示不動如山, 基本上個人認為沒有問題!
2. 光學鏡頭, 這是 Mr. Wu 最得意的部分(NT$10M 開發費用), 我也很滿意.
LensShift:
50% vertically with 10% margin(未測);
8~10% horizontally, 不大, 就當做是供微調始用吧.
LD 鏡片:
沒有肉眼可察覺的 distortion,
Chroma dispersion 原本就是 LD 鏡頭的強項.
Iris: Fixed at STOP position exactly where TI suggested,
(一般的 Cat eye 設計為了省成本, 都在接近 Lamp 的位置)
with some degree of homogeneousness TRADEOFF for 4500+:1 C/R,
唯一可惜的是沒有提供 OFF 或多段的功能供用家選擇.
3.
4500:1 C/R, 這應該是在 native mode 8700K 色溫
(where the lamp efficiency reaches its best performance),
雖然不是標準的 6500K, 不過, 在 0~100 IRE 稱得上平直,
Mr. Wu 或者可以建議用家採用那一號 Color Compensation filter
可以修正到接近 6500k (甘脆隨機附上更好).
內建 6500K(+/- 200K) 選項的 C/R, 我反而忘了問, shit~
4. Lumen, 搭配的是 100" 灰幕, 沒有不夠亮的問題,
現場因為 CineII, CineIII 一起展示, 相互干擾,
以至用 WA 銀幕的 700 Lumen Cinema III 在亮度上更加出色,
如果只有 Cinema II + AM 單獨播出應該會再好上一大截.
5. 演色, 這一項沒有客觀的測試, 我只能說關賞影片我個人很滿意!
特別提一下, Cinema 系列有類似 YAMAHA 的六色 CIE 圖形調整介面,
因為沒有操作, 時間也有限, 無法做出結論.
6. 48Hz V/F 的支援, 這一項是我個人最感興趣的一項, 據 Mr. Wu 的解釋,
在輸入 48Hz 訊號下, Cinema 會把標準的 300Hz C/W 調成 288Hz. 很遺憾,
這一項須要調整 PowerStrip, JudderTest, ReClock 才有辦法證實,
是否可以達成 Judder free, Tearing free, Motion artifact 降低的效果!
again, 實在只是賞機而已, 這須要好幾天的實際操作, 來回實驗.
這只有真正的用家才能實證, 我基本上是相信 Mr. Wu 的說法.
有些項目須要由對 HD2+BSD 有經驗的 Jeff Hsu 進一步述說.
PS. 有人說, 推銷產品起自於推銷自己, Mr. Steven Wu 是個典範;
雖然, 我沒有對機器做確切的測試, 但是我相信 Mr. Wu 誠懇的態度.
PS. 有興趣的網友參考:
Cinema II 的價格介於 H77 and PE-7700 之間,
有錯的部分, 請 Mr. Wu, Jeff, LibraC 不吝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