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所謂高階音效卡,先不談另一區塊的專業等級錄音,來講專業等級的放音部分好了,
應該都脫離不了高品質類比輸出給類比功率器材,至於HD的部分,是後來因應HD潮流,在予以添加上去,而當初能對應HD的同級產品可說是沒有,所以本來就高價位的類比部分,廠商再給你包裝一個HD功能,這價錢就這麼漲了上去了。
再來姑且不論專業音效卡的HD環節的軟體相容性及操作性(像那ASUS..........),今天走HD的劇院路線,勢必就是數位連結到環繞擴大器產出環繞音效,若要談到二聲道音樂,我想AV發燒友所擁有的高階環繞擴大器上的DAC & OP 還有處理回路鐵定是不會比那一張介面卡上的東西來的差勁。
再來談到數位連結問題, HD的話我們先以HDMI來代表好了,銅線的電氣部分敏感特性先不談,
談談時基誤差也就是十幾年來嘴砲文前三名的JITTER問題,今天JITTER的原因是因為CD白皮書規範一個疏忽的地方就是讀取資料一去不回頭的特性,有點像是聯合國大會同步口譯一樣,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失敗就鬧笑話了,不像CD-ROM,AC3,TRUE-HD等具有糾錯功能。
而先鋒的PQLS DENON 的 DENON LINK,SONY 的 H.A.T.S
目前尚只能針對CD,PCM,SACD 這種線性播放特性訊息量有效,編解碼模式不適用也不需要,且還需獨家硬體各自支援。
那電腦介面卡是做了哪一件事情可以和環繞擴大器來協調消弭JITTER,
答案是沒有。
加上可喜的是,ATI 和 INTEL 把 HD 位元流視為流行化要務,而與WIN7的結合成功的將PC多聲道遊戲,影片AAC,FLAC 音軌實體MULTI_PCM傳送,順便把杜比重編碼(過分保護利益不願普及卡位)的地位給徹底擊毀,所以在性能價格比部分,高階HD音效卡的價位更顯得突兀。
綜上所述,在HD應用環節上,傳送數據理所當然的採用價廉物美的ATI方案是沒有所謂音質差異化的問題存在。 也就是說在HD的領域裡,購買A字頭的兩家音效卡除了在幫人清庫存外,我想不出有任何合理的理由。
再來談談影像,以 DVDPLAYER舉例,HTPC環境尚不成熟時代,一台SONY DVP-S7000 搭載 10BIT 27MHZ VIDEO DAC,技驚四座,
論色階調,NR,IBP處理,都是PC望塵莫及,中間經過先鋒S9,末期到達馬蘭士配置DVI輸出,這些茗機都已被HTPC 打趴。
更不用說現今強大運算能力的HTPC當道,高價BDP在影像部分是否真超越播放軟體配合喜好濾鏡產出來的成果,領先差距又能維持多久
若不論操作家電化及尊榮擺設來說,純就影像表現品質,我想中低價的BDP就更沒有說服力來讓我採用。
[ 本帖最後由 570 於 2010-4-21 23:04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