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5-8-6 06:47:36
|
顯示全部樓層
1 的情況, 有點混亂~
a. 許多 1920x1080 native 的顯示器, 很多並不支援 1080p 輸入;
b. 有些 1280x720 的高級投影機, 卻反而支援 1080p 輸入(Conversion to 720p, of course);
c. 但所謂支援 1080p 輸入, 也有分 1080p@24Hz ~ 60Hz 的支援, 要小心查證.
d. 如果把 1080p 定義為 60Hz 記錄, 那確實沒有訊源, 事實上連規格也都還沒有定(HD-CAM, D6, D5 recoder等都還是 Professiona, Industrial 的東西, 暫且不論), 可能在十年之內看不到; 但是, 話說回來, DVD 事實上也是以 24p/48i/30p/60i 記錄, 我們所看到的 60Hz 訊號, 不過是 Deinterlacing, Pulldown 後的產物.
然而, Movie 是 24FPS, 我們的 DVD 自然只需要 24p/48i 記錄; Video 是 30FPS/60i, 也用不著 60Hz 記錄.
60Hz 記錄最有用的應該是在 Sports 節目, 720p@60Hz 的 Temporal resolution 在運動項目的轉播, 絕對不是 1080i@60Hz 所及; 當然, 比較靜態的節目, 1080i 又是占盡上風.
Film-based content 的 Progressive 嚴格來說並不是 Deinterlacing, Player 只是依據 Flag 把 Segmented Fields 完全無誤的"組回(Weave)"原本的 Frame. 真正須要 Deinterlacing 的是 Video-based content, 這須要很夠力的運算能力, 我們現有的 HTPC 處理 1080i deinterlacing 只能簡單的 BOB or Blend, 效果實在不怎麼樣!
如果是 1080p/24FPS for movie, 1080p/30FPS for documentary, ATSC 現在就已經有了; 但是, 這些廣播訊號必須遷就 Kell factor, Vertical/Horizontal filtering, Bandwidth, MPEG2 compression/decoding/encoding, 解析是絕對到不了 1920x1080; Effective resolution(Resolvable details) 可以到 1024x576 我們就要半夜偷笑了(大家可以用 DC 搞個 1024x768 照片, 把其中的 1024x576 比對 1080p TS 檔的細節). 至於 HD-DVD/BD 可以用 Oversampling, H.264, 可以不做 filtering (可惜多半還是會加, shit!), 頻寬限制也較小, Effective resolution 很有機會"接近" 1920x1080, 不過, 誰知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