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67|回覆: 19
收起左側

誰的民國?誰的百年?

[複製連結]

發表於 2010-12-31 04:4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陳韋臻 — 週五, 2010-12-31 00:07
文/陳韋臻


從語言、文化、統治政體來說,認同在台灣一直都是種很詭譎的存在。

《破報》討論民國百年特刊內容時,我們先是討論「國家」的概念,後辯論「百年」與「台灣」的關係,最後決定訪問經歷不同政權的老人們,試著理解他/她們生命與「民國」和「百年」的關係。最初,我兀自揣測著達悟族人、閩南人與所謂外省人各自的認同對象,然而真正與這些人聊過後,才發現「認同」的建構性--無論是在台灣島嶼上的建構或者我對他人的揣想,在這三位歷經不同歷史時段的老年人身上,認同無用;過多混雜和難以歸類的經驗,尋找認同突然顯得相當暴力與篩選。事實是,我永遠都瀝不掉我奶奶對日本文化的懷想,即使她說「我們就是台灣人」,而下一句話出現的卻是「當中國兵啥也沒有」;而林新羽的達悟族傳統涵蓋了一切生活,險些在白色恐怖中身亡,卻仍始終作為一名國民黨員;正當我們設想外省族群的祖國時,劉胡克琴奶奶卻不停重複「在台灣很好啊!台灣不冷!」毫無回到大陸生活的意願,氣候彷彿成為她願意選擇所屬國家的來源。

「民國百年」到底是誰的民國、誰的百年?

我的奶奶,原名吳氏翠蘭,昭和六年(民國20年)生於嘉義,民國34年更名為吳翠蘭,民國42年結婚冠夫姓改名陳吳翠蘭,現年80歲。我始終記得,幼年時,奶奶經常哼著日文歌謠《桃太郎》;有了第四台之後,只要奶奶拿到遙控器,NHK就是唯一選擇。但不知是時代異時並存的關係還是雙親的漠視,日文在我家的突兀感始終不曾消失,只有奶奶一個人會帶著笑容說:「跟妳姑姑去日本很累,我都要做日文翻譯!」而語句底下的驕傲,沒有任何人接話回應。慢慢地,只受過日本教育的奶奶,不再哼日本歌謠,待在房中看專屬於她且沒人理解的日本電視台。日本殖民歷史的具體存在,逐漸從我家淡出……忽視是一種最輕鬆的解決方式,也因此,這次踏入奶奶房間,問起關於整個生命與國家關係時,著實困難,難在理解、共感,甚至溝通。
幽暗的房間中,窗簾拉下,上頭的灰塵訴說著有多久沒有人去招惹陽光。這裡曾經是我小時候溜進來睡的寶窩,為的是架上全套的《三眼神童》,而旁邊許多日文雜誌與小說。這些外文書籍我從沒碰過,奶奶倒總在椅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很多年後,我才懂得,它們其實是奶奶的「母語」書。
提起她與日本政權間的關係,奶奶先從教育談起。僅受過日本國小教育的她,就讀位於嘉義的玉川「公學校」(現名崇文國小),全校都是「台灣人」,校區隔壁就是日本人就讀的「小學校」,國語課教授日文,修身課(現在的公民課),另有算數、地理、歷史等課程。小學生活中,日軍戰況捷報總會在朝會時宣布,「那時候『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結束,我們一大早到火車站迎接,一排人站兩邊,邊唱歌歡呼軍人回來……日本快輸的時候,每家都要輪流調人去造防空洞,那時候妳曾祖父身體不好,我替他蓋。」


14歲前的日據時代裡,奶奶的母親在日本醫生家幫傭,「洗衣服、煮飯、帶小孩,很辛苦……先生娘待我很好,有一年過年時還送我一件和服,很美……」提起這位先生娘,奶奶的臉上盡是笑容與懷念,日本戰敗後,在台日本人必須歸國,奶奶當時不曉得,日後回去醫生舊家找人,經過鄰居轉述,「知道他們走了,很難過,一直哭……那時候回去的日本人都很慘,東西都不能拿回日本,軍人都把他們的東西搶走……」緊接著,台灣光復,「大家都很歡喜要歸祖國,放炮仔、煮湯圓,大家都在慶祝歸國!」
然而,緊接的二二八事件,則瞬間打破了這些美好的想像,奶奶形容當時的情緒是「感覺為什麼官員要欺負百姓」,聽到此,我打斷了奶奶確認,「不是覺得中國人欺負台灣人噢?」她毫無猶豫地再次肯定了自己的描述。國民政府撤台後,奶奶相親進入婚姻,爺爺隨後入伍,「那時候很辛苦啊,一個人帶五個小孩,還有你爺爺的爸爸、媽媽都是我在照顧……以前日本戰爭時候,都還會照人數發生活配給,米、鹽、油、豬肉、番薯……生活比光復後還穩定不會餓死……沒有錢啦!妳以為是當日本兵噢?!當中國兵啥也沒有,不要來讓我寄錢過去給他就不錯了!」是的「中國」在這裡又出現了,但對應的卻是日本這個國家,就在我質疑奶奶究竟是甚麼國族認同時,她卻又回答:「我們就是台灣人啊!怎麼可能覺得自己是日本人?!」留我自己困惑在整個民族歷史的分裂中,而她卻絲毫不察……

短短兩個小時的聊天過程,日語、國語和台語交雜著確認,好幾回奶奶拿出紙與筆說:「聽不懂?我寫給妳看好了!」紙上出現的竟然是日文字!或者是「哎呀!這個字我只知道日文怎麼說……」透露出僅在光復後上過兩個月「公務員補習班國語課程」的奶奶,在國小六年「國語課」後,面對全新語言的困窘;但聽見奶奶說出這個完全逸出我生命經驗外的情形,卻同步解決了我另一個困惑:1978年開始,迄今連續32年不間斷的國小同學會。「我們同學會上,日語、國語和台語都會出現,會一起唱我們國小學的歌,住在日本的老師也會到台灣來參加,岩本文治先生還在女兒陪同下回來,很有心,看到我們竟然哭了……」這似乎是源於一種真正的鄉愁,儘管沒有確實指向的所在地,然而彼此的理解與共同的經驗,構成無以中斷的年度會面,歌單上,《太平洋進行曲》或者《異國●丘》曲名究竟意味著什麼並不重要,有人能在民國時代與她唱起同一首歌,才是真正的共存……

訪問最末,側向著陽光,奶奶左臉閃爍著水光,滑過皺紋,嘴角卻始終帶著笑意,囑咐我別忘了寫同學會的事情。

林新羽,目前族名以大女兒為名(達悟族人名字會隨下一代出生改變,以下一代之名為名,再加上稱謂),夏本拿拿恩(音譯),民國25年生於蘭嶼,國民政府來台後登記姓名林新羽,現年75歲。他的兒子阿嵐(林詩嵐)在接受採訪時,面對著對達悟語一竅不通的我,光是名字就覆述了不下五次,中間突然說:「妳先等一下。」之後話筒傳來一長串達悟語對話,除了「夏本拿拿恩」之外,一概聽不懂,想來是兒子重新與父母確認「夏本拿拿恩」的由來。達悟族人跟隨兒孫易名的傳統,讓兒子阿嵐得不停重新確認,之後繼續說:「因為我爸第一個生女兒,所以要等到我大姊的女兒結婚生小孩後,才能再往上升……爸爸跟媽媽同名……達悟族最高的名字是回到小時候的名字。」區區一個姓名的轉換與特殊性,直接突顯了國民政府姓名登記上,對於部落傳統的打擊;即使現今開放原住民改回部落原名,對於達悟族人來說,同樣不敷使用。

阿嵐的父親夏本拿拿恩,出生在日據時代,國小時接受日本教育,往後並未繼續讀書,因此唯一使用的文字便是日文,阿嵐說:「他的筆記上都是日文……更妙的是,有一次我有客人懂日文,看見牆壁上我爸寫的片假名,念出來,我想說他怎麼會講蘭嶼話,原來我爸用日文拼音寫出蘭嶼話。」一面牆上混種的語言,呈現出這位蘭嶼老人家特殊的政權統治生命史。

阿嵐說,父親經常提起日本戰爭時,蘭嶼島上的特殊景觀,「那時候美國日本在打仗,就會看到一些東西,像是敢死隊衝撞軍艦的畫面……有一次去海邊玩耍,撿到一箱炸彈,他們不知道是炸彈,就在那邊玩來玩去丟來丟去,結果一丟的時候,『碰』的爆炸,回家的時候全身都是血。」當時,即使偶爾會聽聞族人被抓去當日本兵,或者日本人會迎合當地傳統舉辦摔角比賽,但實際上皇民化的情形並未真正滲透到族人心中,「我們就是如果不種芋頭田、不捕魚,我們生活就過不下去。所以我們只會忠於在原本部落生活、文化上的想法。」

往後,「輸的官回去,贏的官進來」,國民政府對達悟族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島上突然激增的監獄管訓官兵--「輪葬」(音譯)。「這些『輪葬』都有槍、理光頭、有官階,可以運用職權。他們主要是管犯人、開闢道路,沒有在管當地人,但那時候我們的生活跟他們息息相關,芋頭田或者其他農作物,甚至家禽家畜都會被他們抓去吃,他們養的牛也都會亂吃我們的農作物,產生很多衝突……經常找他們理論,就打起來,我們族人還搶過這些『輪葬』的槍,拿石頭砸爛……」當時的夏本拿拿恩,當過鄉民代表,在彼時身為花蓮縣市議員,一旦族人與國民軍人產生衝突,便會來找他幫忙上門理論。而這位「狀似」雙方橋樑的老人家,卻也由於反抗國民黨,導致在白色恐怖時期,成為牽涉其中差點受害的達悟族人,阿嵐說:「有一次,我爸被國民黨抓去要槍斃,後來有一位從瑞士來的神父,有一些錢,就提了兩袋錢,說:『這是我的小孩,你們不要槍斃他,錢在這裡。』才救了我老爸。」

似乎,除卻這些日據時代戰爭的景象,以及國民黨執政後在蘭嶼島上唯一現身的掌權者「輪葬」外,對於二十世紀前半葉的蘭嶼來說,何者掌權根本與現實生活無關,「蘭嶼一直就是個孤兒,不管是日本或國民黨政府,都完全忽視我們。」真正漢人文化上帶來的衝突與歧視,怕是到了民國八十年代蘭嶼觀光全盛時期才大量現身。阿嵐回溯他幼時的記憶說,當時漢人觀光客,經常坐在遊覽車上,對著部落小孩丟糖果或灑銅板,或者丟菸給老人們撿,滿足自身的優越感。到此,我其實已經分不清漢人與國民黨或者中華民國之間的關係了,只是永遠記得,第一次聽見阿嵐提到此景時,從內在湧出的原罪感。中華民國政權對夏本拿拿恩或阿嵐來說,究竟意味著甚麼,與對於我奶奶來說,似乎更加幽微,阿嵐最後說:「從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甚至夏威夷,不管是語言還是長相,都可以找到我們蘭嶼人的影子,只要是南島,都跟我們有關。」這段不知該說是尋找血緣或遙想族群聯繫的描述,竟成了最末在我腦中環繞不住的話語……


劉胡克琴,民國16年出生於貴州,現年83歲。民國36年嫁給國民黨軍,隨夫駐軍東北;民國37年隨國民兵來台,先後居住過台南、嘉義、虎尾、高雄等地,現居於桃園大溪。身為一名國民黨軍人的妻子,劉胡克琴「理應」忠黨愛國;身為一名所謂外省族群,劉奶奶「理應」懷想祖國。這些表象直覺、實則建構的預設,在訪問過劉奶奶後,慢慢地模糊了起來。

出生在打仗的年代,劉奶奶與戰爭間的關係,綁在戀愛和婚後的遷徙過程。一前一後愛上兩位國民黨軍,第一位無疾而終,遇見第二位情人,劉奶奶已經成為二十歲的「老姑娘」,因此家人才同意結婚。豈料婚後是一長串逃難的過程,爬在死人屍體上逃離錦州會戰,隨後又被共產黨兵俘虜施暴,「民國37年政府就命令我們到台灣,大家其實很擔心,那時我們知道的台灣是很小很小的地方,想說這麼多人,怎麼裝得下?但還是聽命過來了,在基隆第三碼頭登岸,然後住在大直一間破破爛爛的小房子裡。」


做為一名軍眷,劉奶奶除了長大後印象中的「當時在大陸就是因為共產黨才打仗的」,或者似乎永無止盡的遷徙移居,眼下的政局對她來說,比不上八二三炮戰時小孩口中的一句:「爸爸打死了怎麼辦?」早年軍人的窮苦,以及丈夫可能戰死的陰影,將劉奶奶綁在繡花前不停做手工賺取外快,也讓劉奶奶對國家情勢的信仰放在「美國會保護台灣」的信念之上。所謂的祖國,是土地,不是國家,劉奶奶留在祖國土地上的其他家人,「因為我嫁給國民黨軍人,後來被共產黨批鬥,我弟弟不聽共產黨的話,被抓起來關。」

隨著國民黨來台41年後,劉奶奶終於在62歲時回鄉探親,對著無緣見到面的雙親,劉奶奶只能在墳上哭泣;但轉頭聽到的,是最初穿著花衣服回鄉時,只穿著藍色衣裳村民喊:「台灣來的!台灣來的!」血緣、土地,或者政權移轉,對她來說,都是這一切累積出來的生命經驗,無關乎概念或價值;她的愛國,是因為政權本身與她整個人生綁在一起,而不是出於價值判斷;她在母親的墳上落淚,但卻未曾想要「回到祖國」,而是「我覺得在台灣很好啊!台灣不冷,大陸天氣冷得要命。」



滿頭白髮的劉奶奶,躺在床上對著記者細碎地訴說這些藏了半世紀以上的故事,劉奶奶的外孫女在旁全程陪伴,一口氣聽聞了奶奶訴說這些生命經驗,掉下一句話:「從來沒聽過奶奶講這多故事。」與我和奶奶聊完後,「從來沒聽過奶奶講這麼多話」的感覺,著實類似。這種感受,其實對我輩來說,拉出更多的是種虧欠與愧疚,「民國百年」在此突然顯得過分虛無,卻又實在萬分,倘若我們的民國,始終包納不下那些從日據時代走過的人們、在不同原住民部落不曾被政權關心的族人、曾經生活在「中華民國政府」底下的對岸人民,101上的「R.O.C.」,就永遠只是三個英文字,與誰都無關。

http://www.pots.com.tw/node/7123

發表於 2010-12-31 05:32:06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心裡感觸好多,而也覺得好難過....
因為突然讓我想起了,我那剛離開不到一年的外婆
祂是出生於民國之前,所以文章中所提到的情景,或許外婆祂也是經歷過的
在以前那個時代裡,這種被"種族"所牽絆拉扯著的複雜問題
只有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才會了解吧!?
而所以在現代,我真的很不喜歡,總是有人要刻意拿著"外省人"與"臺灣人"的這個問題來操弄
何必過於分裂!?"種族"真的如此的重要!?而我清楚知道且確定的是......
我生在"臺灣"
我成長在"臺灣"
我的所有生活都是在"臺灣"
我愛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他們的個性都很可愛,可是終究還是會逃不過人心的操弄
明天就要跨年了,天好像也快亮了,祝大家民國100年&新年快樂~~~

文章請借轉貼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2-31 08:36:24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觸很多也很無奈

這麼美好的土地

為何搞成這樣

新的一年     祝大家  Happy New Year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2-31 08:57:06 | 顯示全部樓層
看了這篇文章有一個感想,台灣在這不到一百年間
大量湧入3百多萬人口,更往前推日據之前清朝時期
也是大量湧入廣東福建沿海的居民,在在顯示台灣是個移民
的社會,有的家族來台超過二百年,有的卻只有區區5、60年
又經過國民黨大中國主義的教育50年,要讓居住在這裡的人都對台灣有認同感
很難,可能還要二百年在這裡的人才會有同屬的感覺
如果被統一了,那又不一樣,不過是大國底下的一省或行政區
那認同感又不一樣了。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2-31 09: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只要有  身分証
何必分    芋頭(外省) 與 番薯(台灣)
大家都是   芋頭番薯(台語唸法)

如同  樓上  說的
我生在"臺灣"
我成長在"臺灣"
我的所有生活都是在"臺灣"
我愛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他們的個性都很可愛,可是終究還是會逃不過人心的操弄


現在期待      論壇  拍攝  的  <2011年跨年煙火>     
很有意義                              預祝   事事順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2-31 14:53:12 | 顯示全部樓層
種族 其實活在同一塊土地
大家有同樣的認同感比較重要
這是一篇值得深看的文章阿...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2-31 21: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家基本上都是同文同種,還要分什麼彼此呢!
期待終有世界大同的一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2-31 22:27:45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完大家回文..

覺得大家都還蠻理性的..

但是一到選舉..

狀況或許就有些變化了!

沒辦法...為了獲得利益

政治人物是無所不用其極!

不是只有在台灣如此而已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01:46: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世界每天都在不停的轉動轉變,不要動不動就把認同台灣掛在嘴上,我們是要認同這個國家---中華民國---,不要被無知的政客牽著鼻子走!

不想說太多

祝大家           身體健康      賺大錢           新年快樂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02:24: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a905109 於 2011-1-1 03:05 編輯
這種例子,舉韓國再適合不過了,
1.明明很久之前用的是繁體字,卻因為自尊心作祟,廢了繁體字,自創蝌蚪文,我猜現在南韓政府一定後悔死了,因為年輕一輩都不識中文字,不然他們大概就可以很方便的直接去中國淘金了,(跟中國自創簡體字n年後,卻又出現恢復繁體的思潮一樣).....
nonloster 發表於 2011-1-1 00:56

不好意思
這一段我想解釋一下(雖然與標題無關,非常抱歉)
據我所知,以前韓國的確是只有正體字,但是只有貴族才能會的,平民幾乎是文盲。
後來韓國世宗皇帝才創造你所說的蝌蚪文,平民才有文字使用。
以上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02:49: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a905109 於 2011-1-1 03:12 編輯

這篇才是讀後感想
-------------------------------
我本身就曾經有過種族上的認知模糊
我不清楚我到底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我到底是哪一國人?
困擾了幾年
但這問題其實可以很簡單的來想
以歷史的觀點來看
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華民國人
我是台灣人
不是雙重國籍
-------------------------------
以中國戰國時代初期當範例:中國戰國時代初期有齊晉楚越四強
在戰國時代,必然是分的清清楚楚,你是哪裡人就是哪裡人。
但是在現代你會分開來嗎?通常不會吧
都會通稱中國人吧
-------------------------------
所以我堅信我有以上這些身分

或許我的觀點很爛
或許我講的不過就是一些傻話屁話
但我生在這片土地,長在這片土地 我是這裡的人
-------------------------------
nonloster大說的話有些地方我是想反駁的
如果不教中國歷史,請問台灣人從哪裡來的?
石頭蹦出來的嗎?
但我也承認,台灣史教得太少太少了
在比例上台灣史跟中國歷史,根本就是....渣

謝謝大家看完我的廢話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03:02:07 | 顯示全部樓層
想想我的外公也九十好幾了,受日本教育,去南洋當軍伕,日本戰敗時被棄在海南島上很久,國民政府軍才接他們回台灣,他真好命,其他同鄉都已戰死了,而他...還生活得很好.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09:30: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nonloster 於 2011-1-1 12:35 編輯
這篇才是讀後感想
nonloster大說的話有些地方我是想反駁的
如果不教中國歷史,請問台灣人從哪裡來的?
石頭蹦出來的嗎?
於 2011-1-1 02:49


關於這個,我是覺得教太多,現狀已經夠多,但又想要再增加(即便是只有念頭而後來沒有行動),所以我覺得無言,這是什麼樣的心態才會導致有這種想法?



這就跟美國人是從英國人來的一樣,來源要交代,
但比重不會這麼偏頗吧...
搞不好美國人把大部分英國史放在"外國史"部分 <---此行純屬猜測

台灣教育教的不清不楚,從中國歷史一直教下來變成現在的ROC
所以現在台灣是暫時偏安於中華民國秋海棠的東南一隅?

========================================================
1.認同自己是哪幾國的人,跟2.妳來自哪裡 跟3.認不認同台灣是一個國家,跟4.要不要去"統一"超商 是不同碼的事,1,2卻被操作成意識型態、說提到外省本省就是在分裂; 有爭議的事3,4卻不敢交代,用1,2的操作來掩蓋爭議的3,4,想暗渡什麼?
========================================================
ex 很多外國傳教士因為宗教關係來台灣深山偏遠地區奉獻了幾十年,
他來自外國,卻生活在台灣,他可能認同自己仍是外國人或是一半外國人一半台灣人 或是台灣人 都好
但他對於3,4的想法又是另外一碼了
外籍/中國配偶或是台灣新住民 或是台灣人 同理

另外,我刪掉我自己的原回應,是自覺這是我個人的想法,為免不必要的爭端,所以刪掉,
只留: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離婁章句上〉

至於孟子說的,請自行應對至現今台灣的經濟、政治、軍事、等等議題吧,妳就會很清楚什麼路該走、什麼路不該走,而不是隨著政客操作1,2的議題來模糊其他核心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10:56: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nonloster 於 2011-1-1 12:28 編輯
據我所知,以前韓國的確是只有正體字,但是只有貴族才能會的,平民幾乎是文盲。
後來韓國世宗皇帝才創造你所說的蝌蚪文,平民才有文字使用。
以上 ...
a905109 發表於 2011-1-1 02:24

妳說的是幾百年前的事,我沒說清楚,我說的是近代史,
事實上這有新聞啦,只是一時找不到,所以去找下面這一篇

韓國為什麼「恢復」漢字?

2005年12月22日 11:01
http://www.chinaqw.com/news/2005/1222/68/10279.shtml
擷取數段如下,為呈現原貌,不轉繁體了,數字為第幾段
1~3
  韓國、朝鮮人使用中國漢字有1000多年的歷史,絕對是中華文化的後裔,可是為什麼後來廢除了中國漢字呢?首先因為朝鮮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與中國的漢藏語系不太一樣,但是古代朝鮮文化落後,一直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國漢字。但是漢字還是無法充分的表現韓語的發音和朝鮮民眾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鮮平民根本不識漢字,只有朝鮮貴族、官員會使用漢字,稱為「吏讀文字」,而普通朝鮮平民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文化交流,他們的生活知識和年積月累的農業耕種經驗和農耕方法也都無法長久的流傳下去。
  到了1446年的朝鮮世宗大王時期,就是中國的明朝時期,作為中國附庸國的朝鮮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上都得到一定的發展,因而朝鮮民眾對擁有自己民族文字的願望比較強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國民的處境,作為一個想要發展民族文化,推進國家獨立的朝鮮君王,世宗開始苦思冥想,夢想創造出一種獨特而易學易懂的朝鮮本土文字,讓普通的朝鮮庶民也可以輕鬆駕馭朝鮮的語言。
  世宗在發明朝鮮文字時,受到音樂和北方遊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啟發,瞭解到簡單的音樂符號(1234567)就能夠記錄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那麼,相對簡單的拼音字符也應該可以記錄全部的朝鮮語音,從而拼寫出朝鮮的文字。所以世宗組織起當時包括他本人在內的許多朝鮮「集賢殿」的優秀學者,還特意派遣一位朝鮮知名學者,前後十幾次到中國來學習、研究漢字精髓,歷時達三十年之久,才最終在1446年發明創造了朝鮮文字,於是朝鮮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國漢字以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8,9
  雖然1446年意味著朝鮮韓文的正式誕生,但是並不意味朝鮮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於中國漢字在朝鮮的強大文化影響力,朝鮮拼音文字一直作為「韓語拼音」而存在,被朝鮮婦女和沒受過良好教育的朝鮮人使用,被稱為二流文字的「諺文」,而朝鮮的貴族、官員還是繼續使用漢字「吏讀文字」。朝鮮拼音文字的廣泛使用是從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的,比世宗頒佈「訓民正音」晚了450年,為什麼?
  這當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願,也是一個對歷史的疑問:朝鮮拼音文字一直到19世紀末都被視為「諺文」,與「諺語」一樣是民間的語言,直到19世紀末,拼音文字在朝鮮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麼原因使朝鮮人在450年後,突然將婦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地位大力提高,短短的幾十年中將其地位扶正,成為官方語言?而且將使用了千年之久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國漢字幾乎乾淨徹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鮮,使漢字的地位從母體文字被貶為「諺文」的呢?

11,12
  朝鮮半島在1945年被蘇聯、美國分割成為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所以世宗450年前創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鮮被稱為「朝鮮文」,在韓國被稱為「韓文」,其實都是一樣的。區別是:韓國的「韓文」至今還允許少量夾用漢字;而「朝鮮文」在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不允許夾用漢字,現在的朝鮮文已經是純朝鮮文了,而且中國東北吉林省的朝鮮族自治區的學校也使用純朝鮮文。
  可是到了2005年,歷史文化又發生了有趣的逆轉。2005年2月9日,韓國政府宣佈:在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誌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世界化的時代潮流。並且提出了《推動漢字並用方案》,為了發展韓國的傳統文化,促進與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積極交流和推動韓國觀光事業的大力發展,將目前完全使用韓國文字的公務文件改為韓、漢兩種文字並用,以解決韓文難以清楚的表明漢字含義的歷史難題。

=============================================================
還記得版上有一篇(我剛有去找,但沒找到),一個去韓國留學的女學生,在臉書po文說,因為楊淑君,台灣反韓聲浪讓他的韓國爸爸覺得很奇怪...balabala,讓他不知道怎麼面對他的韓國爸爸那一篇文嗎?
他文章裡頭有提到,他的韓國爸爸說,他們以前都是用繁體字的,balabala
也就是說,現在老一輩的韓國人是認識繁體字的,
但是因為政策關係,現在的年輕一輩的韓國人只會寫蝌蚪文,
有看青春不敗的應該知道,裡頭的藝人在那種成語測驗還是認他們口裡的漢字的能力幾乎是0
ex: 醬 這個字,瞎猜半天,只摸到邊,或是田、由,傻傻分不清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13:33: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a905109 於 2011-1-1 13:50 編輯
關於這個,我是覺得教太多,現狀已經夠多,但又想要再增加(即便是只有念頭而後來沒有行動),所以我覺得無言,這是什麼樣的心態才會導致有這種想法?



這就跟美國人是從英國人來的一樣,來源要交代,
但比重不會 ...
nonloster 發表於 2011-1-1 09:30


我是以歷史的角度上來看
所以才會說我是中國,中華民國人以及台灣人
你說的
"所以現在台灣是暫時偏安於中華民國秋海棠的東南一隅?"
個人觀感是台灣跟大陸都是本來是同種,但後來戰爭因素,才變成兩個國家
關於大大你提的第三跟第四點,個人的想法是中華民國是個國家(對面那個叫做中華民國共和國對吧),我站的這片土地叫台灣,既然我們是個國家何來的統一問題?(兩個國家要變成一個國家,應該只有打仗以及另一個國家自願合併,別無他法了。自願合併就會有國格的問題了)
政府的作為我相信很多人也都看不下去吧
===================================
另外,我已經很久沒看新聞了
應該不會有意識型態被操控的問題吧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17:30:14 | 顯示全部樓層
不谈论政治,当年仗没打好。。。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18:35:12 | 顯示全部樓層
世界每天都在不停的轉動轉變,不要動不動就把認同台灣掛在嘴上,我們是要認同這個國家---中華民國---,不要被無知的政客牽著鼻子走!

不想說太多

祝大家           身體健康      賺大錢           新年快樂 ...
cc00992002 發表於 2011-1-1 01:46
無限的認同 自己要有認清是非善惡的能力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20:26:44 | 顯示全部樓層
只要知道自己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都是為這片土地打拼,本省外省也沒啥分別

個人以為日子過得下去,生活有希望,比什麼都重要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20:41:3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是台灣人(台語),就是愛台灣
不要去想那麼多,恭賀中華民國建國100年,耶!!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 21:48:4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又有點想要認真了..

可是想想還是算了..

因為這裡不是政治版!

現在在台灣每個人對國家有各自的信仰...

所以我們算是在"內耗"...

被韓國"巴"也不意外!!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熱門推薦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02!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
這是C/P值最高的錄音室監聽揚聲器?我推薦:Barefoot Footprint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
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家訪專文) ●器材組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6 + AES/EBU搭Burmester DAC雙系統成軍!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
StormAudio風暴多聲道處理器掀起家用數位狂潮 - 台中許醫師MK3 1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人家庭劇院!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風暴32聲道的超頂級私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ViewSonic LX700-4K RGB雷射投影機開箱
家庭劇院與遊戲娛樂兼顧 -
影片呈現高畫質影像、遊戲、介面、音效,能更迅速了解LX700-4K R

聯絡我們| 問題反映| 小黑屋| 手機版| Archiver|  本網站特別聘請 蔡家豪律師 為本站法律顧問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