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Genelec+風暴EVO的相遇(轉載網友蔡先生
採訪亞洲首座217吋MicroLED顯示巨幕,結合
不打仗的地窖碉堡能做什麼?StormAudio將瑞
5坪家庭劇院前方黑化紀錄
使用道具 舉報
至於54樓的EwanLee兄提到的阿凡達,我想補充說明。當時我是先去國賓大廳看杜比3D版,三週後再去日新大廳看一次IMAX 3D版,兩次的感受完全相同。雖然國賓的亮度完全無法與日新的IMAX比,但是我再看一次並不是要看亮度,我要看的是3D,而且是想看到直逼眼前的3D效果,是想看到像北極特快車IMAX 3D版一樣棒的3D效果,可惜我沒有看到。而且我去日新看第二次時,因為已經看過一次,所以我在中間特別跑了一次廁所,一方面電影相當長,另一方面想說從廁所回來以後,是不是因為眼睛需要重新適應,可以因而多看到一些3D效果,但是從廁所回來之後,感覺仍然差不多。 阿凡達這部電影對我來說,看一次次就夠了,而我竟然看了兩次,看兩次就花了快800元,只能看到景深與層次,而且只有前半小時左右可以感受到,也難怪北美地區的觀眾反彈愈來愈大。上個月派拉蒙與麥可貝為了3D版的變形金剛3猛烈宣傳,紐約時報的新聞中還提到會有機器人衝向觀眾的畫面(我沒有在我的發言中提到,因為我不想讓人期待太多),害我期待愈大,失望也愈大,也難怪變形金剛3在北美的票房表現,在3D加收票價的效應下,仍然比不上只有2D版的第二集。我猜應該已經有片商很早就注意到這種情形,像是下個月初要上映的猩球崛起,國外的新聞在一年多前、也就是差不多快要開始前製時曾經提過要拍成3D版,前幾個月上映的驚聲尖叫第四集,去年的新聞也提到要拍成3D版,結果都悄悄地變成只有2D版,電影公司方面也沒有說明為什麼改變決策。看起來踩煞車改拍2D版的電影可能會愈來愈多,也難怪史匹柏決定出席Comic Con,為他的第一部3D電影進行宣傳。 至於EwanLee兄的提到的3D投影機或3D電視,我只能說如果好萊塢無法提供近到眼前、衝向觀眾的視覺效果,別想叫我花大錢換設備。而且換設備除了顯示器之外,還必須換3D的藍光播放機以及可以支援的擴大機,還需要加買3D眼鏡,可能還有一些有的沒的。上個星期曾在國外的報導看到,在一個好像是消費電子展的場合,Panasonic北美區的Marketing director,也就是銷售總監就怪罪好萊塢搞壞(damage)了3D,看起來3D電視的銷售,應該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IVANSHAN 發表於 2011-7-16 00:00
查看全部評分
應該這樣說 IVANSHAN兄是很主觀的認為要有直逼眼前的3D效果才是好的3D電影 而且整部片最好從頭到尾越多越 ... EwanLee 發表於 2011-7-18 13:55
阿凡達的3D效果 只能 無人能比 因為它使用的3D 設備 比較先進 a4531525 發表於 2011-8-26 22:03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覆 回文後跳轉到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