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1-2-8 14:00:19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說我對新世代訊源的一點看法:
目前這些不同廠商的器材設計與思考邏輯,可謂五花八門,各有各的目標與作法,也都達到了一定的品質要求,所以重點功課是,要用甚麼標準來挑選或者是設定自己的目標?
第一個想法是,電源是音響之本,有良好的電源設計,與毫不手軟提供充足甚至超過的餘裕度,才是值得信賴的做法。電源部分過於摳門陽春的器材,基本上我都不太看好,畢竟重現音樂規模需要豐沛且優質的電源供應,半分馬虎不得,因此器材的電源線路設計,變壓器、電容的容量與配置,全機總重量等等自然就是我個人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第二個想法,能接受的檔案格式當然是多多益善,mp3、wav、ape、flac、aiff、wv,甚至是DTS、DTSHD、Ture HD等等格式最好都具備解碼能力;解析度的上限一樣是越高越好,取樣頻率也別設限太多,無論是44.1K、48K、88.2k、96K、176.4k、192K或是其他市場上現有或將有的取樣率,最好都能正確解析出來。
第三個想法,為了更好的立體分離度,解碼晶片最好是每聲道至少一片獨立晶片,而且精確配對。最好的做法是全平衡線路,配上4片解碼晶片,然後可以全平衡輸出,當然單端輸出的彈性也不能少。優異精確的master時鐘訊號當然也是好聲的關鍵性因素。
第四個想法,線路設計最好是純A類,維持最佳的線性與音響特性,兩聲道的零件必須精確配對,在選料上,盡量避免使用短命的環保材質零件。如果使用表面黏著零件,電源部分的設計必須有足夠的說服力。若有必要,使用真空管整流、訊號放大或作為buffer使用都是很好的選擇,也能夠產生好的聽感,對於手上握有一堆NOS古董優質管的同好不締是升級上的一大福音。
第五個想法,有DSP開發能力的廠商,當然可以提供更有彈性的調音選擇,這部分牽涉極廣,每家廠商都有不同的konw-how,是否提供未來透過網路或USB碟升級韌體的空間,藉以提升表現,將是觀察的重點。除此之外,因應不同空間與個人喜好,能夠提供不同的preset讓用家自行選用,當然是更為貼心的設計。
第六個想法,提供非同步USB給更高的音樂取樣率使用當然是必須的,44.1K的升頻畢竟不敵原始高解析的音樂資料流。提供真正優質的USB輸入設計也是絕對必要的,否則不如買張好的數位輸出聲卡,透過同軸或光纖搭配音響使用的中高階DAC即可,不需要特別買個具備USB輸入端子的DAC。
第七個想法,如果必要,搭配一個適當控制諧振的機殼架構也是不可或缺的好聲要素之一,但不必是為了多賣幾個錢才搞得雄壯威武。
第八個想法,若是必須電腦控制播放,就不必花太多預算在界面處理上,若是準備開發一體機,希望是採外接硬碟的方式,避免硬碟的高熱與雜訊干擾到音樂訊號。可以透過DVI或HDMI外接螢幕也是縮小體積增加彈性的方法,介面上能夠接受中文檔名與目錄名稱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便於繁重的分類整理工作。
林林總總歸結起來,似乎當前市面上還沒有符合以上所有需求的USB DAC,就看廠商的後續發展與用家的個人選擇了..... |
|